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沃溪金-锑-钨矿床的赋矿围岩为元古界板溪群浅变质岩系,是一套富含金、锑、钨等有用组分的矿源层。该矿床的成矿溶液属弱酸性—弱碱性,矿化剂中含有丰富的硫离子。矿床系通过变质水和地下水的混合热液使矿源层中的矿质发生活化、迁移和再沉淀而形成。由于元素化学性质等的差异,造成矿源层中金、锑、钨的先后活化,表现为溶液中早期富含钨,而晚期富含金和锑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七宝山典型硫化物矿床中伴生金(银)的含量、赋存状态、成色及工艺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该成因类型矿床中伴生金(银)的产出特征及规律。研究表明,伴生金储量达大型规模,对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某金多金属矿为一低品位的金、银、铅、锌多金属共伴生矿床,金为主要有益组分,银、铅、锌为共伴生有益组分。由于该矿床单一组分品位均难达到一般工业指标要求,为综合回收利用各种有价金属,需合理制定工业指标。工业指标论证时采用综合工业指标的形式进行论证,论证方法选用地质方案法,通过圈定3套方案进行论证比选,推荐最优工业指标。根据推荐的工业指标,该矿床共估算矿石资源量288.6万t,金、银、铅、锌金属量分别为5.5 t、105.0 t、16 607.0 t、11 561.0 t。通过综合工业指标的制定,达到了充分合理综合回收各种有益组分的目的,为提交地质报告及矿山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罗学红  刘伟 《甘肃科技》2008,24(5):32-34
甘肃金滩子金矿床位于甘肃省徽县,属甘肃崖湾—陕西尖峰垭锑汞金成矿带东段,是一下中低温热液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形态较简单,总体厚度变化较稳定,品位变化均匀。矿体的形成主要受一套沉积碳酸盐岩建造、韧脆性断裂构造及中酸性岩浆岩侵入体的控制。本文通过对该矿成矿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提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四川西北部马脑壳层控金矿床及其外围地区从事研究时,发现了白钨矿的富集体。根据化学分析数据圈定出了独立的白钨矿矿体,确认该矿床为金-钨-锑-砷(自然金-白钨矿-辉锑矿-雄黄)建造矿床。鉴干川甘陕三角地带(俗称“金三角”)中、上三叠统中类似马脑壳矿床的矿点和矿化点众多,注意在此类金矿中分析和评价钨等有用组分,对提高金矿的综合利用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铜陵是我国铜矿重要产地之一。矿床中除主元素Fe、Cu、S外,尚有V、Ti、Co、Ni、Au、Ag、Pt、Ga、Ge、T1、I、Cd等二十余种伴生元素。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益伴生组分的综合利用成了日益重要的课题。 天鹅抱蛋山硫铁矿矿床富含硫、金、铜。其中伴生金的储量已达大型矿床,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 本次工作查明了金的赋存状态,金的载体矿物为磁黄铁矿,细粒金占86%,金的平均品位为2.97g/T。经数理统计等方法,金与砷成正相关关系。金与其它矿物间的连生关系较复杂,接触边界弯曲,所以该矿属难解离类型。 据研究结果可得出结论:该矿不适宜重选,可用混合浮选或氰化和混汞法以提高金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7.
广西全州越城岭花岗岩体东部地区成矿条件好,钨锡(钼)矿化普遍、矿化点密集分布,迄今除个别矿点工作程度相对较高,达到详查外,大部分矿点皆只限于地表矿点勘查或普查,至今只有一个仅具有地方工业价值的小型矿床,其余皆为矿(4C)点。此次的钨锡(钼)成因类型可分高-中温热液型、矽卡岩型二类,越城岭花岗岩体西侧还有含锡矿、绿柱石及铌钽的伟晶岩型。可初步预测预测该区钨〉10万吨.锡〉5万吨,铅锌〉10万吨。  相似文献   

8.
松树台隐伏钼钨矿位于著名的南泥湖钼矿田黄背岭钼成矿带内,区内小型酸性侵入体广泛分布,断裂构造发育,成矿背景好。矿体产于三川组大理岩与花岗斑岩的接触带,矿石类型包括大理岩型钼矿石、矽卡岩型钼矿石和花岗斑岩型钼矿石。钼、钨资源储量达到中型规模,矿石品位较高,钼平均品位0.12%,伴生钨平均品位0.08%。黄背岭似斑状花岗岩与成矿关系最密切,该岩体为高硅—富钾的钙碱性岩石,SiO2平均含量73.83%,Na2O+K2O平均含量8.97%,σ=2.01~3.283.3;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Ce、Eu负异常明显,δEu平均0.40,δCe为0.56~0.78;Sr、Ba亏损较大,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这些特征与南泥湖及上房岩体相似。综合认为松树台钼钨矿床与南泥湖及上房钼矿类型一样为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矿体深部未封底,有较大的找矿增储潜力。  相似文献   

9.
金盆钨矿床位于大西沟-黄金美钨(钼)矿化带内,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指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矽卡岩-石英脉型钨矿床。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结合典型钨矿床特征及区域对比研究,初步建立了金盆一带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钨矿的成矿模式。依据金盆钨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明确了金盆钨矿床的找矿地质条件、信息准则与标志,对于金盆矿床深部及边部、以及江口-太白庙一带的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钨(钼)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盆钨矿床位于大西沟-黄金美钨(钼)矿化带内,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指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矽卡岩-石英脉型钨矿床。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结合典型钨矿床特征及区域对比研究,初步建立了金盆一带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钨矿的成矿模式。依据金盆钨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明确了金盆钨矿床的找矿地质条件、信息准则与标志,对于金盆矿床深部及边部、以及江口-太白庙一带的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钨(钼)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安徽铜陵某矿为一大型含金铜硫铁矿床.其中伴生金的储量已达大型金矿床,有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伴生金中的次显微金,因其颗粒微小,分布不均匀,故用矿相显微镜难以研究.本次工作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电子能谱分析等手段,对矿床中的显微金及次显微金进行了观察分析,初步查明了其赋存状态,并证实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电子能谱分析是研究次显微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湖南九嶷山钨锡矿床矿石类型属低品位云英岩型,通过对矿床物质组分、锡的赋存状态及选矿工艺研究表明,锡石中的锡含量占矿石总锡量的96.24%,主要嵌布于交代矿物颗粒之间或者包裹于矿物内部,粒度一般小于2mm,各粒级中无明显集中分布,易解离。在阶段磨碎、摇床选别和浮选条件下,本区锡矿回收率均能达到80%以上。为区域矿床开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研究资料和经济可行的选矿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3.
安徽某地铜硫铁矿床中伴生元素有:Au、Ag、Pt、In、Cd等20余种,其中伴生金的储量已达大型金矿床,有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 本次工作通过矿相鉴定、化学物相分析、电子显微镜、原子吸收光谱等测试手段,初步查明了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及矿床成因。 矿床中的金矿物形成于硫化物阶段。载体矿物为黄铁矿、磁黄铁矿;富集矿物为黄铜矿。金的成色平均为742。显微金占77.42%,90%左右为细粒金。 本矿床为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云南ZC金矿矿床及其外围地质背景、控矿构造、矿化蚀变特点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在该金矿北部仍存在较好的找矿前景。通过分析含金矿化带的蚀变特点,发现金与黄铁矿伴生关系密切。通过地质调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发现金、汞、锑、砷等多元素伴生关系密切。采用土壤地球化学方法圈出了多个地球化学异常浓集中心;根据含金破碎带具有明显低阻高极化特点,利用大功率激发极化法对有利部位进行详查,根据激电异常特征,结合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确定了两个重要异常带,为探矿工程布置提供了物化探依据。最后总结了该矿区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白生顺 《甘肃科技》2009,25(19):41-44
酒地红山金矿矿质来源于地层,赋矿主岩为变质砂岩、粉砂岩、板岩和灰岩,金矿化受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双重控制。矿床主要由中带的五个矿体组成,矿石类型为蚀变岩型。矿化形成于海西中晚期,成因类型属构造蚀变岩型大类之沉积变质构造蚀变岩型亚类。  相似文献   

16.
某含金尾矿属多金属矿石,有价成分含量较高,金矿物与载体矿物之间分选难度较大。用一种新型的半工业连续浮选机对金尾矿资源回收再处理试验。该浮选机为矿浆加压和空气自动吸入的无机械搅拌新型浮选机,与一般浮选机相比具有选别速度快、处理量大,浮选操作容易控制、保持高回收率而又能达到高的富集比等显著特点。试验结果表明,金精矿品位达98.25g/t,富集比为56.5,回收率为79.06%,金回收率高,成本低,金精矿产品中银品位也达到了84.98g/t,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适用于对金尾矿资源的大量处理。  相似文献   

17.
金长沟金矿位于北秦岭成矿带柴家庄—吊坝子成矿亚带的西部,南邻西成铅锌矿田,东接太阳寺金银铅锌矿床,赋存于舒家坝组第三岩性段地层中,在此地层单元中,金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层单元,该地层单元为金的富集能提供重要物质来源。矿体严格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矿区已发现金矿带1条,金矿体1个。矿石类型以含金石英脉为主,次为构造蚀变岩型。品位较低,平均品位达1.65×10-6。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蚀变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赣南盘古山黑钨矿——辉铋矿石英脉矿床以规模大、品位高、矿化带稳定而著称。矿脉产于上泥盆统浅变质砂板岩中,矿体产状严格受一系列近E——W向“X”型裂隙控制。按矿脉产出状态分为南、中、北三组  相似文献   

19.
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行政区划分主要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管辖。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主要成果:圈定化探综合异常9个,激电异常2处,圈出矿化带8条,矿体11条,以Ag、Pb、Zn矿化为主,赋存部位对岩性的选择较明显,矿体连续性差、矿化不均匀,总体属低品位矿。其中Ⅵ-1、Ⅶ-1、Ⅶ-2、Ⅷ-1及Ⅷ-2号矿体,均由ZK4-01钻孔控制,控制假厚度1~7m,品位:Pb0.32%~0.93%,Zn0.66%~0.75%。  相似文献   

20.
金硐岔矿区位于小秦岭金矿田中矿带东部,矿区石英脉型矿化特点和构造蚀变岩矿化类型具有小秦岭金矿的普遍规律。通过论述金矿分布特征、金矿矿物组合、金的富集规律、对比小秦岭地区其他矿床的矿化特征和赋存规律后,发现金硐岔金矿床的矿化富集规律在区域上具有普遍性意义。金矿化的富集规律对进一步找矿和深部盲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此指出了不同矿化带和亚带矿床可能出现相同的矿化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