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提高日光温室黄瓜果实生长的预测能力,根据温室黄瓜果实生长指标对温室小气候因子的响应,分析了温室黄瓜果实生长天数与温室小气候因子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多项温室小气候因子的黄瓜果实体积增量预测模型;并用独立的试验数据进行了预测检验。结果表明:同一棵植株不同时间段黄瓜发育所需天数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最小值为37.3%,最大值为48.1%;同一时间段,不同植株之间黄瓜果实生长天数差异很小。综合分析相关性和独立性,选取同期11~34℃日有效积温及1 d前的气温日较差和日平均相对湿度为黄瓜果实体积增量的预测因子,据此建立的模型对温室黄瓜果实体积增量独立数据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符合度较好,相对误差为29.06%,决定系数为0.78,且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上述模型可用于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绿洲农田生态系统,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潜热通量数据进行模拟和插补.根据作物生长季分阶段模拟,对比整体模拟结果,发现分阶段模拟效果(R2=0.91~0.95,RMSE=28.9~41.3 W/m2,MAE=21.3~28.8 W/m2)优于整体模拟效果(R2=0.87~0.92,RMSE=39.6~50.7 W/m2,MAE=27.6~34.9 W/m2).通过模型网络连接权值对各阶段环境因子的相对贡献率作了定量分析,并从数学统计的角度对研究区蒸散发环境因子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为了提高潜热通量的插补精度,合理地根据作物生长季分阶段建模插补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不同施肥处理下温室黄瓜果实干物质的快速确定问题,本研究采用无土栽培,利用霍格兰(Hoagland)配方营养液进行施肥,对栽培的黄瓜进行四个施肥处理:T1:1:200;T2:1:100;T3:1:50;T4:1:30,研究不同营养液浓度下果实鲜物质与干物质的关系,并对果实干质量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果实鲜物质与干物质呈现不同的线性关系,且斜率K存在以下关系:KT1相似文献   

4.
基于机器学习的地下水水质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实测的地下水水质数据(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Fe、Mn 7种)和气象数据(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20:00—20:00降水量、日降水量≥0.1 mm的时间、最大日降水量8种),分别使用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构建了地下水水质参数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对于每一种水质参数,分别使用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基于不同滞后期的数据进行模拟,将结果与实测水质进行对比,选择精度最高的机器学习模型及其对应的滞后期作为该水质参数的最优模型和最佳滞后期.结果表明,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和滞后期的选择对预测精度影响很大,BP神经网络对pH(R2=0.225,RMSE为2.411)、总硬度(R2=0.503,RMSE为47.973 mg·L?1)、氯化物(R2=0.994,RMSE为0.544 mg·L?1)和Fe(R2=0.302,RMSE为7.772 mg·L?1)的预测精度最高,RF对硫酸盐(R2=0.908,RMSE为3.788 mg·L?1)和Mn(R2=0.522,RMSE为0.429 mg·L?1)的预测精度最高,BP神经网络、RF和SVM对溶解性总固体的预测性能均较好(R2=0.994~0.996,RMSE为674.660~950.470 mg·L?1).此外,硫酸盐和Mn预测模型对应的最佳滞后期为0个月,溶解性总固体和氯化物预测模型对应的最佳滞后期为1个月,pH、总硬度和Fe预测模型对应的最佳滞后期为2个月.   相似文献   

5.
温室黄瓜环境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黄瓜温室栽培和环境控制试验中所建立的一系列作物模型、环境模型和经济模型为基础,以Delphi6.0为软件开发环境,建立温室黄瓜环境优化调控管理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以兼顾作物生长和经济效益为目标,能够根据各种气象参数,给出温室环境实时控制最佳环境参数.  相似文献   

6.
利用Delphi开发温室黄瓜生长动态模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温室黄瓜生长动态模拟系统的设计思路、模块划分和各模块的主要功能.以通过实验得到的黄瓜光合作用数学模型及不同生育阶段中干物质分配比例等建模所需的作物参数为基础,运用积分的方法,进行黄瓜干物质增长量和在各器官中的分配的逐日模拟.研究表明:用Delphi开发的温室作物模拟模型比较简洁,易于实施;模拟值比实际值略高,误差在4.7%~14.8%之间,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果进一步在模型中加入水肥等因子修正参数,则可以达到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使用不同的配比浓度将壳聚糖和黄腐酸配制成不同的天然植物养护剂,观察其对于番茄和黄瓜生殖生长过程中的成花生理和果实中部分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和配比的养护剂对2种作物的生殖生理均有不同的影响,适当的配方可以使番茄首花出现时间提前和提高黄瓜的雌雄花比,并使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提高7.93%,有机酸提高8.77%,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提高2.31%.证明合适的壳聚糖和黄腐酸配比的植物养护剂可促进植物生殖生长,并可提高果实质量.  相似文献   

8.
卷口鱼的年龄和生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卷口鱼的年龄和生长特点 ,得出卷口鱼的体长与鳞长的关系式为 :L =5 0 974 + 33 15 9R ;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式为 :m =1 395 2× 10 - 5L3 10 62 ,以及卷口鱼的生长方程、体质量生长速度 (dm/dt)、体质量生长加速度 (d2 m/dt2 )、体长生长速度 (dl/dt)和体长生长加速度 (d2 l/dt2 )方程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半干旱区集雨型日光温室的C及N,P,K动态,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节试验温室所固定的净生物量(干重)总量为143.86kg,折合能量1816.89MJ,其中用于经济产出(果实)的能量占总固定能量的40.77%;试验温室的净初级生产力为1.05%,与一般农田相当,温室中CO2浓度较低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西葫芦对土壤养分的消耗量明显高于黄瓜,尤其是对有效钾。  相似文献   

10.
实验研究了环保替代制冷工质R410A-润滑油混合物在水平直光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实验测试管长度2 m、外径7 mm.实验工况的蒸发温度为5°C,质量流率为200~400 kg/(m2.s),热流密度为7.56~15.1 kW/m2,入口干度x=0.2~0.7,干度变化为0.2,油的平均质量分数wno=0~5%.实验结果表明,R410A-油混合物管内流动沸腾的换热系数随质量流率的增大而增大;在x<0.7的工况下,油的存在总是增大换热,当wno从0增长到5%时,换热系数最大可增加61%.在x=0.8的高干度情况下,换热系数在wno=1%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wno的增大换热系数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环境对温室黄瓜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以P-M方程为基础模拟了温室黄瓜叶片蒸腾速率在不同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和土壤温度下的响应状况。拟合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土壤温度下蒸腾速率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一致性较好,相关系数平方R2分别为0.728、0.667、0.818和0.824。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实现设施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及不同使用次数在绿岛3号黄瓜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80~100 mg/kg的乙烯利处理黄瓜幼苗2次(二叶一芯和三叶一芯),可有效地提高早期产量和总产量,改善品质,植株生长势较好,应用效果最好,适合在绿岛3号黄瓜冬春茬日光温室生产中推广应用。乙烯利浓度过高或使用次数过多会导致植株生长受抑,雌花...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两种不同灌溉方式(滴灌和沟灌)下的秋冬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秋冬萝卜的生长、产量与灌溉方式有较密切关系.与沟灌方式相比,滴灌下萝卜的相对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叶面积比率、比叶面积、叶重比、根冠比等指标以及产量都明显提高;采用滴灌方式,也有利于萝卜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高效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制剂并研究其对温室黄瓜生长的影响,本文对多粘类芽孢杆菌246-1可湿性粉剂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对载体,保护剂及稳定剂进行了筛选。通过检测制剂悬浮性、润湿性、分散性、贮藏稳定性、抗氧化抗紫外性特点、水分含量、细度等初步获得多粘类芽孢杆菌246-1可湿性粉剂制剂。同时分析了高温,含水量及日光照射对菌剂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温室小区试验研究了该菌剂及其与链霉菌复配制剂、市售多粘类芽孢杆菌菌剂对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作为载体与发酵液混合,样品的悬浮率为91.8%,润湿时间在27 s以内,同时活菌率最高。筛选得到SDS作为保护剂和CMC-Na作为稳定剂在紫外照射和高温下活菌数最高。温室小区试验显示246-1可湿性粉剂,固体小白链霉菌制剂,二者复配菌剂及市售多粘类芽孢杆菌制剂对黄瓜的生长都有促生作用。其中多粘类芽孢杆菌和小白链霉菌的复配菌剂处理的黄瓜植株在株高、单果重及小区产量都高于其它处理,长势茂盛,叶色浓绿,促生效果明显。与空白对照相比,处理株高增加34%,单果重较对照增加4.5%,小区产量增加了36.7%。同时,几种处理在对黄瓜土传病害防治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复配菌剂的防效达72.23%。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研究黄赭色链霉菌对黄瓜生长及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固体发酵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菌株11F的固体发酵条件(种龄、配水比、接种量、发酵基质)进行优化,通过检测存活率测定在不同条件处理下菌剂链霉菌孢子对菌剂耐热力与抗紫外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温室盆栽实验研究菌株11F菌剂对黄瓜生长的影响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最佳固体发酵基质配比为80%大米+10%麦麸,最佳料比水为1∶0.3,最佳种龄为60 h,最佳接种量为10%。通过筛选得到菌剂最适载体是壳聚糖,温室盆栽实验显示菌株11F的发酵液与固体菌剂对黄瓜的生长都有促生作用。菌剂11F与蛭石的比例为1∶100时黄瓜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干重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株高增加39%,根长增加了33.9%,鲜重增加了35.3%,干重增加了40.9%,其长势茂盛,叶色浓绿,促生效果明显。菌剂11F对黄瓜枯萎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为73.45%,由此说明菌株11F菌剂可用于黄瓜枯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海岸带不同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生物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江苏沿海滩涂较一的银杏采叶园(A)、银杏果-叶-农复合园(B)、银杏材-农复合园(C)的生物生产力。结果表明:各模式内不同作物个体生长存在检显差异,银杏个体生长情况可用W=aX^b数学模型描述。植物器官生物量和生产力均以茎(干)最大。同一模式内,农作物生物量和生物生产力高于银杏,但收获指数低于银杏。三大模式中,模式C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生物生产力,但与B相差不显。模式B、C有较大的生物生产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黄瓜植株生长量与温室内CO2浓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间的延长,栽培黄瓜的温室内CO2最高浓度、放风前CO2浓度都呈下降趋势,而温室内CO2浓度的下降速率则不断增大.温室内CO2下降速率与植株叶面积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苏沿海滩涂较具代表性的银杏采叶园(A)、银杏果-叶-农复合园(B)、银杏材-农复合园(C)等3种不同银杏-农作物复合系统种群复合结构、植物个体的生长结构、现实生态位、生物多样性的比较分析,研究了不同复合系统的种群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银杏果用-叶用-豆科作物复合模式具有较大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较小的断面积密度指标值,同时具有利于间作种群共存的冠层结构和根系结构,便于调节种群动态和技术集成管理,是一种适宜的海岸带地区推广的优化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万寿菊秸秆的杀线作用及其对黄瓜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万寿菊(Tagetes erecta)秸秆水提取物研究了其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抑杀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万寿菊秸秆对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黄瓜(Cucumis sativus)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提取物试验中,线虫死亡率随万寿菊水提物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水提物处理12h后,质量分数分别为1.5%、1.0%和0.5%的3个处理与对照的线虫死亡率分别为89.4%、69.5%、44.2%;0、24h后3个处理的死亡率均为100%,对照仍为0.盆栽接种试验中,万寿菊秸秆在黄瓜播种前10d混入热处理过的土壤中,黄瓜植株收获时,0.5%、1.0%和2.0%的万寿菊秸秆添加率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黄瓜植株根结数,其中秸杆0.5%和2.0%的添加率对根结数的降低程度显著(P0.05),0.5%和1.0%的添加率对黄瓜植株株高、茎粗、地上部鲜质量、总鲜质量和总干质量均未产生负面影响,对根系生长还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使得地下部鲜质量和根冠比增加,但2.0%添加率对黄瓜植株的生长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得植株株高、茎粗、地上部和地下部分鲜质量、总鲜质量和总干质量均显著降低(P0.05);0.5%、1.0%和2.0%的万寿菊秸杆添加率均降低了黄瓜植株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净光合速率.以上结果说明,在控制好万寿菊秸秆添加率的基础上利用万寿菊秸秆防治黄瓜南方根结线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应注意万寿菊秸秆对黄瓜植株光合色素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