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卫丽 《科技信息》2009,(30):I0285-I0285
在英语教学中,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而常导致在交际中出现误区。本文首先从进行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并对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进行了比较,指出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遵循文化教育的原则,以例证法从各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在诸如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这使得中西方语言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给东西方文化学习与交流带来了很多困扰。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窑切。随着联系的目益加深,中西方文化冲突也逐渐增加。语言交流是交流最主要的形式,语言的使用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该文通过对中西方道德观、世界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分析,探索中西方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张嫣  宋玉芳 《科技信息》2009,(21):237-237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对英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语言的形式,而忽视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这个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因此对于学生进行英美文化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社会文化背景关系密切。男女在成长过程中受所处社会环境制约而形成的社会性别与男女在使用语言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差异有相当紧密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男女两性的口头用语以及体态语言来阐述两性语言的差异,并浅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不同国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折射。只有了解了英语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这一门语言。本文简述了民族习俗差异和宗教信仰差异与英语学习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王慧 《甘肃科技》2006,22(7):235-236
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中句型的差异与不同的文化有着很深的联系。本文主要就英语中非人称主语句进行探讨与归纳。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有民族文化的活化石之称。运用图式理论,通过对比英汉习语认知文化图式差异及其对读者理解造成的影响,可为译者翻译英汉习语提供一些方法,为英汉民族文化交流扫清部分障碍。  相似文献   

8.
李颖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6):101-103
随着社会语言学及社会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性别语言研究的领域也得以拓宽.人们对此项课题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性别差异及其根源,而是既关注差异又兼顾共性,并从语言实践、言语交际等角度,联系其它多种社会因素,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和研究语言的性别变异.  相似文献   

9.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它除了表达一定的含义外,还承载了特定的社会化。句法作为语言的结构规则,与化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英语、汉语同属人类语言,但它们自身的差异和由此而导致的化上的差异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0.
外语学习信念作为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持有的心理态度,是影响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研究表明,语言学习信念的差异往往与学习成就的高低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以某军校全日制研究生和普通本科生两个教学班为对象,进行英语学习信念的调查研究,发现两组受试者总的学习信念并无显著差异;但对信念进行分项比对后,发现在个别学习信念维度上研究生与本科生却有明显的差异性。基于两组英语学习信念维度的差异,建议研究生英语教学从教材、教学模式和学业成绩的评定等方面进行多元化改革以适应研究生对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预期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在解读索绪尔有关语言符号任意性论述的基础上 ,指出该问题当分别从能指和所指的必然性联系和或然性联系两个层面来讨论 ,语言符号在必然性联系层面都是无理可据、不可论证的 ,在或然性联系层面则应该都是有理可据、可论证的。正确区分联系的必然性和或然性 ,有助于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语言的性质 ,并指导我们的语言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12.
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着手,联系本人的教学实践,分析和简略探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词汇、句子、语篇三个层面上英汉思维差异的渗透以及由此对学生在遣词、造句、行文及听力理解上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公文汉译英为研究对象,以顺应论为依据,结合公文的翻译和顺应论研究,从词汇层级、句法层次、语境层次考察公文的特点;以V erschueren的顺应论和认知一致原则为基础,从交际语境和语言结构差异的角度对影响公文翻译的各种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语境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差异比较,说明译者为促成认知一致,在公文翻译过程中应如何顺应这些语境因素(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顺应受众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以及顺应目的语的语言现实。  相似文献   

14.
朱宪文 《科技咨询导报》2007,(30):181-181,183
中国和日本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文化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又是语言和文化都不相同的两个实体,两者之间在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审美意识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日语和汉语之间进行翻译时,要充分考虑两者的文化特征和差异,应该求同存异,相互尊重,采取符合中、日民族语言习惯、文化特征的表达形式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日本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文化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又是语言和文化都不相同的两个实体,两者之间在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审美意识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日语和汉语之间进行翻译时,要充分考虑两者的文化特征和差异,应该求同存异,相互尊重,采取符合中、日民族语言习惯、文化特征的表达形式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6.
情绪知觉既包括对表情、声音等信息的识别过程,又需要对语言等背景进行加工.研究发现,语言在情绪知觉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会影响甚至形成情绪知觉.情绪知觉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语言的习得和发展;情绪知觉受到语言可用性的影响而变化,表现出范畴知觉效应;不同语言使用者的情绪知觉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语言相关的脑区也参与了情绪知觉的加工过程.未来的研究可以和语言相对论相联系,在儿童发展的跨文化对比、双语者视角和认知神经科学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7.
语言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承载着文化信息。一个民族特定的言语行为体现着该民族的文化特质,寒暄语便是其中的例子,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真实地反应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文章探讨了中国和英美国家寒暄语的异同,从而体现了中国和英美国家文化的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18.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中的媒介,是联系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的纽带,是不同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桥梁。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共性和差异,在语言表达方式上也存在着共性和差异。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和传播异域文化是翻译肩负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9.
“死亡”委婉语不仅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共存的一种语言现象,同时是一种社会现象及文化现象。它的运用,丰富地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论文通过对比分析中英“死亡”委婉语的共性与个性,探讨了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揭示了这一语言现象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语境对语言运用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思想感情的表达离不开语言,而语言运用总是在一定时间和地点,与特定的语言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就语言环境(简称语境)对语言运用的制约谈点粗略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