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制备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分离富集等目的,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优化选择溶剂和致孔剂为甲醇,功能单体为丙烯酰胺,采用沉淀聚合法和本体聚合法制备对应的MIP和NIP,沉淀聚合法的MIP与NIP平均产率分别为57.48%和58.85%,本体聚合法的MIP与NIP分别为91.35%和92.71%.从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操作过程简便性考虑,沉淀聚合法为较优的合成方法.三聚氰胺与功能单体的结合实验表明:三聚氰胺与丙烯酰胺之间主要以氢键形成1∶3型结合物,产生特异性的选择性分子识别,结合常数K达到4.93×105,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种新的手性功能单体(L)-N-烯丙基吡咯烷基-2-羰基酰胺(APCA),采用本体聚合法,对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的用量、致孔溶剂的种类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合成了11个鬼臼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1-11)及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NIP1-11).平衡吸附实验表明,采用APCA为功能单体,优化条件下制备的鬼臼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1具有较大的吸附量和较高的印迹因子.并在不同酸度下研究了MIP1对混合标准样品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当醋酸在甲醇中含量为0.3%时,MIP1对4′-去甲表鬼臼毒素的选择因子β达到最大(2.97).最后,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研究了MIP1在实际样品中的分离富集能力,结果表明MIP1具有较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和一定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3.
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功能单体、交联剂、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三者配比、分散剂、引发剂、等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过程中各种技术条件方面评述了分子印迹聚合物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表面分子印迹法制备棉酚印迹聚合物及其性能检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子印迹技术是高聚合物质对特定目标分子进行选择性识别和分离的技术,可以对目标分子进行高灵敏的检测和分离,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制备了一种基于氧化硅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提高了传统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率。在对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率和特异性的实验中,可知以甲基丙烯酸为单体,氯仿为致孔剂制备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率和特异性最好,其k值和k’值分别为3.2和2.791。同时,该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ltraviolet HPLC-UV)进行了比较,发现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I值为3.85)对棉酚的检测优于HPLC-UV(I值为2.28)。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分子印迹的发展及原理,综述了当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进展,分析了分子印迹发展中的问题,并对分子印迹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分子印迹的发展及原理,综述了当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进展,分析了分子印迹发展中的问题,并对分子印迹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借助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模板分子17β-雌二醇与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MA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3种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考察溶剂乙腈、四氢呋喃、甲醇-氯仿混合液(V甲醇:V氯仿=1:1)等对上述作用的影响。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利用功能单体均聚分别合成3种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和3种空白印迹聚合物(NIPs),并通过平衡结合实验研究MIPs和NIPs对模板分子(17β-雌二醇)以及模板分子结构类似物(雌三醇)的结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MA与17β-雌二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另外2种功能单体的强;乙腈更能够强化MMA与17β-雌二醇的作用;以MMA为功能单体合成的MIPs对模板分子具有最大的结合量(46.05μmol/g);在对17β-雌二醇和雌三醇的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结合实验中,由MMA合成的MIPs对17β-雌二醇具有较大的选择性结合量(40.27μmol/g),而对雌三醇的结合量仅为16.57μmol/g。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种新型功能单体1-苯基-3-甲基-4-甲基丙烯酰基-5-吡唑酮(PMMP).采用牺牲硅胶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从功能单体的用量、交联剂的用量和致孔溶剂的种类3个因素各取4个水平分别合成了16个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及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平衡吸附实验表明正交设计优化条件下得到的印迹聚合物MIP17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较好的印迹效果.对MIP17进行了混合标准样品的选择性及实际样品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新功能单体制备的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选择分离性能和一定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沉淀聚合法, 以PdCl42−为模板, 以4-乙烯基吡啶(4-VP)、2-烯丙巯基烟酸(ANA)、2-乙酸胺基丙烯酸(AAA)为功能单体, 加入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致孔剂甲醇, 制备钯离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用量的功能单体和不同用量的交联剂, 探究不同制备条件对钯离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效果的影响。优化结果表明, 与ANA和AAA功能单体对比, 4-VP和PdCl42–能形成4:1的稳定配合物, 结合常数最大, 印迹效果最好, 是 3 种功能单体中用于制备钯离子印迹聚合物的最佳选择。吸附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 按照模板、功能单体、交联剂用量比例为1:4:40制备的钯离子印迹聚合物对Pd(II)的吸附量最大, 为5.042 mg/g。  相似文献   

10.
在模拟生物体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大黄酚与牛血清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静态猝灭是导致大黄酚对B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知该药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熵增加和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并由此推断大黄酚与BSA之间的作用力是以疏水相互作用为主.分子模拟研究表明:大黄酚能够进入BSA的疏水空腔,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存在疏水作用,而且还有氢键作用,这与热力学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L-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L-苯丙氨酸为模板分子,口一甲基丙烯酸和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1,4-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二甲亚砜为溶剂,分别采用本体聚合、乳液聚合和牺牲硅胶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氮气吸附实验测定聚合物颗粒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颗粒尺寸分布范围和分布曲线.实验表明:牺牲硅胶法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最大比表面积As=279m^2/g,颗粒分布与薄层层析硅胶-H相近,对L-苯丙氨酸最大饱和吸附量为33.89mg/g,静态分离因子口:1.68,动态分离因子a'=1.227.  相似文献   

12.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仿生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苯硝化反应的产物类似物对硝基苯酚作为模板合成了一系列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比表面分析和热分析等现代的分析方法对分子印迹聚合物予以表征。成功地将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催化NO2硝化反应,探讨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所用的功能单体种类、交联度等对甲苯的NO2硝化反应位置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分子印迹聚合物提高了甲苯的对位选择性硝化能力.并且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对位选择性最好.邻对比为0.89。  相似文献   

13.
双酚A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双酚A是近年来人们最为关注的一种重要内分泌干扰物,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危害.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双酚A为模板分子、2-乙烯吡啶为功能单体、聚三甲基丙烯酸丙三醇酯为交联剂,通过微球法合成了对双酚A具有高度选择性的纳米级印迹聚合物微球.平衡吸附实验表明:与空白聚合物相比,双酚A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选择识别能力.通过Scatchard分析,该聚合物对双酚A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其中特异性结合的平衡结合常数达1.78×10s M-1,表观最大吸附量为7.23 μmol/g.同时比较了该聚合物对双酚A结构相似物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MIPs对双酚A具有更好的特异选择性和识别能力,为复杂介质中双酚A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光谱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非共价印迹法,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实验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甲醇溶液中三聚氰胺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结合能力,对液态奶中的三聚氰胺的富集率可达98%以上.并结合紫外光谱及红外光谱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结合机理进行了初步解析.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亲水性核-壳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并考察其吸附、分离性能.以尿苷为模板分子,通过回流沉淀聚合方法(DPP)制备亲水性的核-壳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研究了模板分子UR与功能单体MMA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吸附动力学、吸附平衡以及吸附选择性,评价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柱填料时对尿苷及其类似物的分离能力.UR分子印迹聚合物对UR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Freund lich等温方程能更好地拟合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尿苷的等温吸附数据;UR分子印迹色谱柱能够实现UR及其类似物的分离,对尿苷具有选择性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6.
敌百虫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壳聚糖为聚合物基体.敌百虫为模板分子,制备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敌百虫匹配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该聚合物的合成条件,包括壳聚糖与敌百虫的作用力.以及交联、洗脱条件.测定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敌百虫的吸附和选择识别能力,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敌百虫具有良好的吸附和选择识别能力,其中对结构类似的氧化乐果的分离系数达到3.57.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利用反相悬浮聚合技术,聚乙烯醇(PVA)包埋分子印迹环糊精聚合物合成球状分子印迹环糊精聚合物吸附剂的过程中,考察了催化剂用量、PVA溶液浓度、分散剂种类和用量、分散相及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等诸因素对合成球状环糊精聚合物粒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以苯酚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在乙腈溶剂中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沉淀聚合方法合成了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溶液的pH,吸附时间及初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发现溶液的pH为7.0时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苯酚的吸附量最大;吸附在20min左右达到平衡;随着溶浓度的增大,吸附量也随之增大,最后达到吸附平衡.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苯酚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可将其用于对苯酚的吸附.  相似文献   

19.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因其具有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广泛实用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也有重要的研究潜力.以毒死蜱为模板分子,采用原位逐步聚合法制备了具有良好识别性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考察了毒死蜱、敌敌畏及甲胺磷在毒死蜱分子聚合物上的选择性分离富集特...  相似文献   

20.
以手性药物左旋萘普生(S-naproxen)为模板分子,四乙烯基吡啶(4-VPy)为功能单体,采用表面印迹法,以介孔材料SBA-15为载体合成了能选择性识别S-naproxen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扫描电镜及孔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具有粒径均匀、孔径分布窄、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同时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载体表面形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层,Scatchard分析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自组装过程中存在两类结合位点,聚合物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最大表观结合容量分别为Qmax1=2.504μmol/g,Qmax2=16.680μtmol/g;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可以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