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组织学切片和光镜观察的方法,对南方鲇口外味觉系统的外周神经分支和初级中枢结构的组织构筑进行研究,绘制出南方鲇口外味觉系统图谱,表明南方鲇的外周神经分支与初级中枢之间存在相互对应关系.作为鱼类味觉初级中枢的面叶,其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可能与食性及其对食物的好恶有关.  相似文献   

2.
应用组织学切片和光镜观察的方法,对南方鲇、革胡子鲇和鲇的脑和延脑上初级味觉中枢组织构筑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鲇鱼在脑组织构造上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端脑发达,体积比视顶盖大;小脑特别发达,向前盖住中脑、间脑和部分端脑,向后侧形成耳状叶;间脑有明显的下叶,视交叉紧靠间脑前方,垂体在二下叶之间,远离视神经交叉.而作为鱼类味觉初级中枢的面叶和迷走叶形态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显示了作为鱼类味觉初级中枢的延脑,其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与摄食行为及其食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应用组织学切片和光镜观察的方法,对南方鲇、革胡子鲇和鲇的延脑面叶和迷走叶及其相关结构的组织构筑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鲇鱼的面叶、迷走叶形态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而且面叶和迷走叶中细胞形态和核团分布差异也较大.而作为鱼类味觉初级中枢的面叶和迷走叶,其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可能与食性及其对食物的好恶有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离体脑片膜片钳技术检测RA投射神经元电生理活动的主动和被动特性,对其性别差异进行探讨.结果发现鸣禽RA投射神经元电生理特性在发放频率和诱发动作电位幅值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革胡子鲇触须和口腔粘膜的味觉器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组织学切片和电镜扫描的方法,对革胡子鲇上颌须和口腔味蕾的组织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分属于两个亚感觉通路(迷走叶和面叶味觉系统)的两类味蕾,其感受器细胞组成和形态结构没有明显的不同,主要区别为味蕾是否通过味孔与外界接触,以及在上皮中的分布状况.革胡子鲇口腔内也有少量面神经叶支配的味蕾位于口腔横瓣上.由迷走神经叶支配的味蕾成簇集中腭部.感觉细胞的微绒毛突出于顶端,有味刺激物能直接到达味感觉细胞膜上.其形态结构表明,鱼类味觉是接触性或近距离化学感受器.  相似文献   

6.
胡子鲇触须味觉的行为和电生理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利用行为学和电生理学方法记录革胡子鲇触须味觉反应的实验技术。证明摄食行为的浓度-反应量和神经放电的相对反应强度,可以作为定量分析鉴定促摄饵物质和评定味觉功能的有效指标,在研究鱼类味觉反应特性的实验基础上,讨论了各种实验技术的难点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南方鲶脑和脑神经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南方鲶脑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及脑神经特点进行了描述.与一般鲤科鱼类的脑比较其不同点在于:端脑发达,体积比视叶大;小脑特别发达,向前盖住中脑、间脑和部分端脑,后部向两侧扩展成耳状叶;间脑有明显的中间叶、球状核,视交叉紧靠间脑前方,脑下垂体在二下叶之间,远离视神经交叉.并具有特别的副侧线神经、侧线神经侧腹支及电觉初级中枢.靠味觉和嗅觉共同摄取食物.  相似文献   

8.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洗脱,高丝氨酸作为内标,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和荧光检测器检测南方鲇延髓面叶4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表明,4种氨基酸在40 min内洗脱完全,分离效果良好;氨基酸浓度与峰面积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 2.该方法简便、特异性强、重复性好,适用于南方鲇延髓面叶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南方鲇头面部的皮肤受外界机械和化学物质刺激时采用电生理技术记录其面神经主要感觉支(上下颌须神经)的诱发放电。结果表明:由须的基部到顶端上下颌须神经对机械刺激的反应频率和幅度逐渐增强;上颌须神经相对下颌须神经有更高的味觉敏感性,其反应的幅度和频率更大,且阈值较低变化率大。两者都有脱敏和适应性现象;上下颌须神经含有3种类型单纤维,这3类单纤维及其联系的味蕾感受器可能构成3种基本的味觉单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αCaMKII在小鼠前脑过量表达对岛叶皮层兴奋性锥体细胞基本电生理特性和突触传递的影响,利用脑片膜片钳技术研究αCaMKII-F89G转基因小鼠岛叶皮层锥体细胞的基本电生理性质及突触传递.结果显示:野生型和αCaMKII-F89G转基因型小鼠岛叶皮层锥体细胞在静息膜电位,动作电位及电流—电压曲线方面没有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11.
鲇和大口鲇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技术,对鲇和大口鲇的肌肉、心脏、肝脏、肾脏、脑、眼等6种组织器官乳酸脱氢酶(LDH)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鲇的同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酶谱相同,但在不同组织中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而2种鲇的酯酶(EST)同工酶谱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物种特异性。笔者还对2种鲇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南方鲶幼鱼血细胞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南方鲶 (Silurusmeridionalis)幼鱼肝脏、脾脏、头肾和肾脏中血细胞的发生过程进行观察 ,发现白细胞主要在头肾和肾脏产生 ,肝脏和脾脏是红细胞发生的场所 .由原始型血细胞到晚幼血细胞 ,细胞由小到大 ,然后再变小 .鱼类血细胞分化水平相当于哺乳动物晚幼血细胞时期 .  相似文献   

13.
1996年 4月至 1998年 4月 ,以嘉陵江北碚段收集和人工繁殖饲养的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南方鲇雌鱼性腺为材料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其卵子的发生过程 ,共分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卵黄发生后期和成熟卵子 5个阶段 .卵原细胞的核质比例大 ,有中央大核仁 ,胞质中细胞器少 .处于卵黄发生前期过程中的卵母细胞 ,核膜波曲 ,核仁物质外排明显 ,有线粒体云的存在 .线粒体云主要由线粒体组成 ,同时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及泡状结构等组分 .卵黄发生期的主要标志是皮层泡的出现 ,皮层泡由高尔基体产生 ,到卵黄发生旺盛阶段 ,核仁物质大量外排 ,排出的核仁物质在胞器、膜性小泡或直接在胞质中沉积形成卵黄小板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胞器丰富、功能活跃 ,其中 ,线粒体尤为突出 .卵母细胞的胞饮作用也特别明显 .卵黄发生后期 ,卵黄物质占据卵母细胞的大部分 ,各种细胞器减少 ,功能减退 ,卵黄合成能力大大减弱 .到成熟卵子 ,卵黄物质几乎充满整个细胞 ,除少部分细胞器维持卵子的功能外 ,其余的均沉积卵黄物质形成卵黄小板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室循环水养殖系统中,27.5℃条件下,以对照组(添加0%碳水化合物)和处理组(添加12%碳水化合物)的人丁配合饲料喂养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rt)幼鱼(38~42g),在喂养0,2,4周后分别测定实验鱼胃、肠、胰的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结果显示:胃、肠、胰淀粉酶活性在对照组与处理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南方鲇幼鱼的淀粉酶活性的基础水平(未经实验处理的0周)在胃、肠分别为0.073,0.108U/mg,高于某些肉食性鱼类的相应水平;蛋白酶活性在摄人碳水化合物后却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卢〈0.05).研究表明:南方鲇幼鱼淀粉酶活性对饲料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具有相对保守性,而蛋白酶活性对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则表现出明显的反应.本研究提示,南方鲇幼鱼能够利用饲料碳水化合物可能与其淀粉酶活性的基础水平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运用组织学、组织化学技术对南方鲇成鱼垂体结构在生殖周期中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方鲇垂体为背腹型腺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组成,神经垂体位于腺垂体中央;腺垂体前外侧部位于腺体前部,由PRL、ACTH细胞和少量GH、GTH细胞组成;中外侧部位于腺体中部及后部腹面区域,由GH、GTH和TSH细胞组成;中间部位于腺体后部背面,包括MSH、GTH细胞和首次在鱼类报道的大型泡状细胞.GTH和ACTH细胞结构在生殖周期中发生明显的变化,与生殖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生物细胞膜片钳技术自八十年代问世以来,已经在电生理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细胞分离及培养技术的原因,时至今日此项技术手段仍未普及。本文综述了膜片钳技术和组织培养,主要内容包括钳技术,组织培养的历史发展以及适用于膜片钳技术的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等的分离培养方面的进展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olfactory bulb (OB). We used an in vitro OB slice coupled onto a microelectrode array (MEA)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spontaneous activities of OB neurons at different sites. Different frequency oscillations dominated the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OB slice, and the gamma frequency oscillations mainly appeared in the glomerular layer. The waves consisted of negative, positive, and bidirectional spikes, and were distributed at the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OB slice. Thus, combination of the OB slice with MEA is a useful technique for identifying signal oscillations by multi-site synchronous measurement, and will allow further studies on olfactory information coding and processing function.  相似文献   

18.
在获取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后,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和钠电流,探讨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的分离方法和细胞形态以及电生理特征.结果显示,本实验能得到完整圆形或椭圆长条形的大鼠背根神经节体.正常的单个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胞膜清晰,折光性好,隐约可见细胞核.在背根神经节细胞上记录的动作电位呈正立锐角三角形,静息电位小,动作电位时程短.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钠通道最大电流密度为(-62.04±4.45)pA/pF,几乎能被河豚毒素(TTX)完全抑制.本实验分离方法简单易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容易获得和辨认,电生理特征明确,适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电生理特征研究和治疗药物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