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悲剧发生以前的哈姆雷特王子睿智、英武,在遭受了人生的劫难,承受了亲情和友情的背叛之后,莎士比亚让哈姆雷特饱含诗人般的激情,用闪光华丽的辞藻来赞美自然和人类,而对复仇一再延误。他的忧郁,他的延宕,他迟迟而来的复仇使这个悲剧扑朔迷离。文章从哈姆雷特这一形象入手,分别从他经历了悲剧之后的蜕变、性格的转化、爱情的多变等方面来阐述王子的疯狂和忧郁的原因,以期对人物的延宕性格作一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部悲剧,它突出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有人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对于善于将"全部人格的各个侧面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歌德语)"的莎士比亚而言,哈姆雷特就是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只有一个。人们看到的不过是哈姆雷特的某一种性格的某一个侧面而已。本文从哈姆雷特的忧郁和犹豫为切入点,分析了哈姆雷特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延宕与死亡是《哈姆雷特》与《喧哗与骚动》两部悲剧共有的故事主线。一方面,二者之间在各自主人公个体的悲剧意义阐发中呈现一定的因果关系;另一方面,二者作为整体在与哈姆雷特和昆丁两个不同的生命个体结合时,因为各自的色彩不同,呈现出了对立的价值取向和悲剧基调。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以"忧郁王子"著称,但他并不是生来就忧郁的人,而是现实和理想的极端不协调最终导致了他的忧郁。虽然《哈姆雷特》剧情简明,但其错综复杂的情节背后隐藏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本文在对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及其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他的疯癫、行为异于常人的一面,并对折射在哈姆雷特身上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之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伦理的类别以及伦理与悲剧的联系,对《哈姆雷特》和《雷雨》这两部戏剧作品进行粗略的比较研究,并指出伦理在悲剧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为基础,多角度地评述了普罗瑟称《哈姆雷特》是道德剧的观点.认为分析这个悲剧更合理、更有成效的方式是综合有史以来各种流派的长处,而任何施以简单化、公式化的分析都是不公平的,难以令人信服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沦为基础,多角度地评述了普罗瑟称《哈姆雷特》是道德剧的观点。认为分析这个悲剧更合理、更有成效的方式是综合有史以来各种流派的长处,而任何施以简单化、公式化的分析都是不公平的,难以令人信服的。  相似文献   

8.
浅析哈姆雷特的悲剧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姆雷特最终未能傲然挺立,其悲剧根本原因在于阶级和宗教的烙印,而人文主义者自身的弱点,也是导致其悲剧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9.
言语行为理论与《哈姆雷特》中的戏剧反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及J.R.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论框架,以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哈姆雷特》作为文本,来说明具有双重语境的戏剧反讽可以从微观言语行为(剧中角色之间的言语交流)和宏观言语行为(剧中人与观众的信息交流)的角度来解读,并证明作者与剧中人物及剧中人物之间的反讽与日常生活中的反讽一样,也可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中得以诠释。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运用形象这种生动的修辞语言展现了事物、行为或想法。莎翁在《哈姆雷特》中,用夜晚,监狱,疾病和疯癫等形象使得读者深刻的了解到戏剧中人物间激烈的矛盾、哈姆雷特的愤世嫉俗以及剧中人物情感所经历的一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通过对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的解读,揭示其悲剧性之所在.复仇的主题奠定了<哈>剧的悲剧色彩,同时,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思想和他本身优柔寡断的性格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注定了他是文学作品中最动人的一个悲情王子.  相似文献   

12.
《史记》描写了一大批悲剧事件,塑造了许多悲剧人物群像,对悲剧人物的命运给予了深厚的同情,对悲剧背后的根源进行了不懈的追问,对悲剧人物与命运抗争的精神给予了毫无保留的讴歌。与中国文化高度成熟乃至衰微时期产生的悲剧作品不同,《史记》表现了中华民族在早期成长历程中勇于与悲剧命运相搏斗的元气淋漓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莎翁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模棱两可一直是批评界争议最多的一个话题.作者想利用文化研究中的理论为剖析工具对该剧中的模棱两可进行全面的梳理.通过对中世纪社会和现代社会转折时期的历史考据和对过渡时期主流文化和残余文化间的动态及错综复杂的关系的解读,可以发现并得出哈姆雷特王子悲剧人生的原因,在于他对于社会转折时期的模棱两可没有能够作出正确的分辨及判断.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的复仇题材悲剧中,《哈姆雷特》可以说是西方的优秀代表,而《赵氏孤儿》亦被视为中国复仇题材悲剧的佼佼者。同为复仇题材的两部作品却在复仇强度、人物形象以及结局上存在鲜明的对比。通过探讨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意识对于作品产生不同结局的影响,旨在论证中国"大团圆式"悲剧应当成为世界悲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史记》描写了一大批悲剧事件,塑造了许多悲剧人物群像,对悲剧人物的命运给予了深厚的同情,对悲剧背后的根源进行了不懈的追问,对悲剧人物与命运抗争的精神给予了毫无保留的讴歌。与中国文化高度成熟乃至衰微时期产生的悲剧作品不同,《史记》表现了中华民族在早期成长历程中勇于与悲剧命运相搏斗的元气淋漓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在其著名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和《奥瑟罗》中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理想的家庭关系的思考。而这样的思考又直接影响了人物的行动、故事的进展和最后的结局。他极力提倡纯洁的爱情,贬斥肉欲的情爱;提倡基于爱情的和谐的夫妻关系,批评基于野心而合作的夫妻关系;提倡夫妻之间的平等、信任和自信。他认为,是权势破坏了亲情,引来罪恶;是权势剥夺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打碎了家庭的和谐与温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悲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分析以及对其诸剧人物,情节安排的对比,试图揭示莎士比亚对悲剧效果的特殊处理和对人物描写的特殊风格。《罗密欧与朱丽叶》虽属悲剧,但从精神上说它具有喜剧特征。莎翁一改传统模式,塑造了悲喜双重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8.
中西悲剧最根本的不同就是选择悲剧人物和悲剧冲突的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冲突主要表现在外在的正义力量战胜邪恶势力的过程中,西方悲剧的悲剧冲突则主要表现在内在的人性善战胜人性恶的过程中。中西悲剧的悲剧冲突的解决却是相当一致的。这就是它们都追求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进步的统一。因为中西悲剧的悲剧人物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人物是完美的,所以中国悲剧是通过否定和拒绝邪恶势力来完成这个统一的,而西方悲剧的悲剧人物是有缺陷的,所以西方悲剧是通过否定人自身的缺陷和罪过来完成这个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长恨歌》是一部具有悲剧审美意蕴的小说,它以哀婉的叙述笔调向我们讲述了主人公王琦瑶一生的悲剧命运。造成王琦瑶悲剧命运的主观方面当然是王琦瑶自己的抉择。客观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人性人情又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人物的选择。所以,主客观方面的因素相互交织造成王琦瑶一生的悲剧命运。同时,从更深的层面上,分析以王琦瑶为其代言人的上海这个城市的悲剧,剖析在某种意义上男性中心文化模式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剖析莎士比亚的悲剧的独特风格。通过对其悲剧中悲剧环境与悲剧人物的研究去发现其悲剧人物的无穷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