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张利群,男,湖北黄冈人,1952年出生于桂林。1987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生,获硕士学位。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广西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广西精品课程、重点课程《文学概论》负责人,广西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审美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院)主任,校社科联副主席。  相似文献   

2.
《生态美学丛书》由《在世纪之交的分界线上》、《文艺生态审美论》、《生态环境美学》、《生态批评》和《生态美学视野中的中外文学》五部著作组成。该丛书以当代生态存在论哲学为基础,不但为当代生态美学与生态文艺学学科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前提,而且还可以看作是我们的哲学理念由传统认识论向当代存在论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本丛书是我国学者在生态美学领域辛勤劳动的重要实绩,它的问世必将对当代中国方兴未艾的生态美学与文艺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推动、借鉴和启发意义,对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越南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与我国壮侗语族语言相比,从语言功能到语言结构都产生了变异,产生变异的原因有三:居住环境、发展程度与人口因素;越南国语越语的影响;语言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态文艺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三年来发表的约10本专著、40篇论文的收集与整理,从生态批评的运作现状、生态文学的文本研究与生态美学的观念更新三方面对我国生态文艺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述,期望从事生态文艺学研究的同仁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更加自觉、更加系统的把我国生态文艺学的研究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壮侗语族诸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还是属于澳泰语系?长期以来许多学者都在致力探讨这个问题。他们对这些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从目前情况来看,想对这个问题作出确切的定论为时尚早。笔者认为,壮侗语族无论  相似文献   

6.
(一) 在现代壮侗语族诸语言中,数量词组与名词组合时,大多置于名词之前,只有傣语、泰语等少数语言将数量词组置于名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设有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研究方向。学科以安徽省重点研究基地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和历史学科区域文化史等研究为依托,建有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现有成员64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证了“蔗”、“糖”的源流,认为“糖”的叫法不是从印度传入,而是我国壮侗语族的语言,说明壮侗语族先民是最早种植甘蔗和制糖的民族。  相似文献   

9.
调查贵州壮侗语族7个少数民族(水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壮族、毛南族、仫佬族)人群Y染色体上2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并探讨该人群与其他民族以及其他语族之间的遗传关系。采用SNapShot法对445例贵州壮侗语族7个少数民族男性个体21个Y-SNP位点进行复合扩增检测,用直接计数法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单倍型频率与单倍群频率,运用SPSS 24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在贵州水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壮族、毛南族和仫佬族中,21个Y-SNP组成的单倍型多态性值(haplotype diversity, HD)分别为0.597 7、0.945 6、0.885 6、0.886 9、0.768 6、0.358 7和0.707 8;与已报道的其他9个民族人群单倍群分布频率进行主成分分析,壮侗语族与苗瑶语族聚在一起。从父系遗传角度分析,壮侗语族与苗瑶语族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0.
鲁枢元是我国生态文艺学的探索者、建设者,也是当今立足于中国本土且能够在国际生态批评界拥有一定影响力的生态批评学者。他在生态批评的理论贡献方面,主要表现在:提出了"精神生态"的学术概念,视生态学为一种新型的世界观,拓展了生态批评的空间;建设生态文艺学学科,挖掘中国传统的生态文化,以及独特的"绿色治学方式"等。通过梳理鲁枢元的生态学术思想思路,以期对我国的生态批评发展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尽管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文艺学的学科建制至今已有百年,但是,严格意义上作为学科门类的、被体制化的文艺学却成形于20世纪50年代,其学术框架、基本理路与思想观点均承袭于前苏联;学科创始的标志是查良铮在1953年翻译的季摩菲耶夫的《文学原理》,该书在日丹诺夫主义的笼罩下,显示出强烈的政治功利色彩,它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以及以政治立场主导文学理论阐述的学科模式,影响了社会主义中国以后数十年的文艺学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永刚教授、朱堂锦教授的最新学术专著出版,中文系2 0 0 4年学术研究又取得进展,为中文系省级重点建设备选学科“文艺学”、院级重点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的建设与发展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张永刚教授的《文学理论:文化阐释与学科形态》,就当下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了富有理论价值的阐发,对文学理论的学科形态进行了富有建设意义的探讨,这是张永刚教授近几年来继《文学原理》(与董学文教授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年出版)之后在文艺学研究领域的又一结晶。朱堂锦教授的《中国古代文学审…  相似文献   

13.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27(4):F0002-F0002
“中国语言文学”是重庆三峡学院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已逐步形成了包括传统文学文化及其当代价值、古典文献与巴渝文化遗产、汉语本体及其应用、现当代文学及台港文学、三峡文化与文学文献等五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曲靖师专学报》2012,(3):F0002-F0002,F0003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曲靖师范学院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的主要一级学科之一。2006年,该学科下的主干二级学科“文艺学”被遴选为云南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验收,挂牌成为云南省重点学科;2011年,该学科被评为云南省“十二五”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带头人张永刚为博士,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民族大家庭里,有一百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并不太多,侗族是其中之一。侗族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的毗邻地区,并多与汉、苗、壮、水、布依、瑶等族杂居。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有南北两部方言,影响文学颇大。一九五八年曾在试点推行以拉丁字母为符号的新文字。侗族文学在历史上主要是民间口头文学,还没有形成自己民族的作家队伍。建国以来,在党的关怀与大力扶植下,作家文学发展颇快,出现了刘荣敏、滕树嵩、袁仁宗、杨通山等十来个有一定成就与影响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部具有浓烈的民族民间文学特色,反映了民族生活与斗争的壮丽画面。五十代年以《大苗山交响曲》登上中国诗坛的苗延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6.
元文学学是对文学理论的解释性层次和价值说明。以排除法 ,将元文学学与文学批评学、美学、宏观文艺学等相比较 ,可廓清元文学学的学科边界 ,从而使其学科特征得到凸显 ,其学科定位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学获得了长足的多元的发展,这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文学观念冲破旧有束缚、张扬人文精神,在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中探索和把握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并在此基础上促使文学理论走向多元和成熟;文学研究方法也在借鉴中外文论和其它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取得突破和创新,有力推动了文艺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反过来又促进了新时期文学观念的拓展和更新。  相似文献   

18.
鲁枢元先生三卷本的《文学的跨界研究》新近出版,这应是他三十年来文学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晶,其中一个突出的关键词就是"跨学科"。他在"无界"的状态下开始进入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涉足心理学、语言学和生态学,但所有的跨越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对文学的个体心灵与诗意空间的坚守。当他在文学心理学、文学言语学、生态文艺学三块领域都取得显著成果时,他却对"学科"由执着转向反思和质疑,在他看来,学科的跨越起源于原本的"无界"状态,经历学科壁垒森严的阶段,必然还要打破一个个"牢笼",重新回归"无界"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19.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1,(2):F0002-F0002
雷卿,男,1962年2月出生,湖北松滋人,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学术团队负责人,教授。19gg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2000年7月湖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英语)硕士学位班毕业;2004年7月在澳大利亚Griffith大学进修学习,获TESOL课程(MethodologyandLanguage)证书。  相似文献   

20.
古德伦.鲍瑟王(Gudrun Pausewang,1928-)是战后德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的全球化社会正义观和生态正义观、反二战和核战争的和平进步思想以及儿童自然审美观构成了她儿童生态文学的三大母题。其作品中丰富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旨在引领启蒙青少年如何热爱自然、走进自然和回归自然,在自然中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注重修养和加强审美。所以,她深刻而全面的生态启蒙教育思想对于青少年养成一个良好的自然世界观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