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文献资料,从"龙、穴、砂、水"等风水构成要素角度,分析了古代佛山镇的风水格局。研究表明,佛山镇的聚落环境受到风水思想的影响,但由于佛山的市镇属性和独特地理环境,使古佛山并非严格按照风水格局的形制,水环境在风水意象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认识佛山镇的风水格局,可窥见古人的聚落环境意象和景观审美思想,把握古城的历史文脉,以利于城市景观布局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专业镇是促进县域经济崛起和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该文主要以广东省专业镇为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研究工业专业镇、农业专业镇和服务专业镇的时空演变过程,重点分析专业镇布局的边缘特征和聚类特征,并从就业密度视角解析镇域经济发展与专业镇空间集群的空间关系,提出政策启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 广东省60.6%的专业镇主要为工业专业镇,且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和粤东地区,而农业专业镇主要分布在欠发达的粤北地区,服务专业镇数量最少;2) 广东省专业镇的空间布局符合空间界面理论,在空间上主要形成了珠三角集群、江门—佛山—中山集群和东莞集群,呈现出“雁群效应”;3) 广东省就业空间呈现出多中心态势,镇域就业密度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和粤东地区,与专业镇的空间集群具有较强的空间一致性,而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河源、韶关、清远等粤北地区.最后提出了强化对口帮扶和跨区域合作机制、建立健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以现代科技促进农业专业镇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区域旅游信息查询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媒体结合模式开发区域旅游信息查询系统的新思路,以关系数据库为核心,把多媒体文件名信息存储在地理信息系统属性库,依靠多媒体字段实现多媒体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图形和属性的关联,实现查询的基本概念,利用VB进行MAPGIS二次一切,成功地完成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媒体结合模式的佛山旅游信息查询系统开发,实现了地图与多媒体数据的关联,并在统一界面下能独立调用多媒体信息查询演示模块。  相似文献   

4.
印象禅城     
《广东科技》2013,(1):32-33
禅城区是"肇迹于晋,得名于唐"的佛山的中心城区,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岭南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历史在此沉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禅城区密集地保存着8个历史文化街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7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占佛山市的7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7项,其中国家级9项,占佛山市的70%;拥有祖庙、东华里古  相似文献   

5.
佛山镇自明景泰年间崛起,到清代更加兴旺繁荣,成为与岭南一大都会,与"景德镇、汉口、朱仙"三镇并称"天下四大名镇"。笔者认为,雍正十一年佛山同知的设立,提高了佛山的行政地位,加强了对佛山市场和社会的管理,对佛山的繁荣昌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说明论证之。  相似文献   

6.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宗地数据的时空组织与查询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时态信息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信息的重要一维,时态地理信息系统(TGIS)已成为当前国际GIS研究的热点。在地籍管理工作中,空间对象的历史状态和引起状态变化的相关事件等数据作为重要的存档资料都应当加以保存。在简要介绍了时态地理信息系统和时空数据模型之后,以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时态数据的管理来讨论适合实际地籍管理的宗地时空数据组织和查询。第一部分分析了宗地变更的基本类型,主要讨论了空间物体形态的变化,一般分为宗地合并、宗地分割和复杂变化。接着在第二部分则描述了宗地变化的时空拓扑关系-空间相关性(spatio-overlap)和时间相接性(time-meet)。第三部分在不改变原有的数据库的存储结构的条件下,运用基态修正法,通过定义时态对象来构造宗地数据时空模型,据此在宗地层区分现状层和历史层来对时态数据进行数据组织。在第四部分,根据宗地数据的时空变化类型和时空拓扑关系,设计了查询算法进行宗地空间数据的时态查询,并提供了查询算法的关键代码。最后,我们以某市旧城改造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实践表明运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时态数据进行快照查询和任意宗地进行时态跟踪和搜索。  相似文献   

7.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基于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的集成系统,GIS中数据质量的优劣决定着系统分析质量以及整个应用的成败.由于空间现象自身存在不稳定性以及在数据处理和使用过程中的诸多误差,影响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的方法有元数据方法、敏感度分析法、正确定性法和空间滤波法.  相似文献   

8.
<正>佛山,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中山,毗邻港澳,面积3875平方公里,是历史上中国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崇文尚武彰显佛山精神。如今佛山发展为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广东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并以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城市升级和产业转型持续推进,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佛山高新区)大力开展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有效解决村级工业园土地低效、产业低端、大量存在环保安全隐患等日益突出的问题,突破土地瓶颈,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赢得发展新空间,推动区内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佛山高新区各园区以镇街为  相似文献   

10.
河运通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明清时期佛山名镇的一项尺是由于当时的佛山涌通航各地。清嘉庆以后汾江河的日渐淤浅,制约了佛山经济的发展。河运对佛山的发展仍很重要,应开通河道,设制航运局,加强对客运和货运的领导及管理。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图书馆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来迎接数字时代的挑战,其中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分析了我国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并以佛山市图书馆“古镇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为例,探讨了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分析佛山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情况,结合佛山市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以三水区为例对佛山市城乡公共交通的规划设计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新体系的原则、具体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佛山市禅城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土地利用分类基础上,利用GIS软件、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rats3.3)和Excel软件,从景观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上分析了粒度变化对禅城区、老城区和南庄镇3类景观格局的影响,并对比分析南庄镇和老城区在不同粒度下的尺度效应,寻找不同景观的适宜分析粒度,从而为选择适宜粒度进行景观指数的计算和尺度转换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景观指数具有粒度效应:在景观水平上,禅城区的适宜尺度为5、20~40和120~140 m区间,老城区的适宜尺度为10、20~40和120~140 m区间,南庄镇的适宜粒度为5、70、110 m;在斑块类型水平上,禅城区和老城区的适宜粒度均为10或120~140 m区间,南庄镇的适宜粒度大致是粒度为10、20或120~150 m区间。  相似文献   

14.
以2012年陕北非农业人口和陕西省交通地图为主要数据,借助分形理论对陕北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空间结构和空间集聚特征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延安和榆林城镇等级规模较为集中,分布较为均衡,中间位序城镇较多;陕北城镇之间交通通达性较好,各城镇之间具备开展经济协作的基础设施条件,两市的城镇体系在空间上分布比较集中,城镇主要分布于沟谷河流沿线,形成城镇体系的主要发展轴线;陕北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从中心向四周密度递减,城镇体系呈现集聚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5.
经过对史料的分析认为,北地郡自秦到西汉一直是边地重镇。西汉末年,北地郡受到羌胡内侵,自此辖地萎缩,郡治内迁。东汉,北地郡复置。其郡治虽沿用旧名,但实际地点却已不在西汉故地,而是随着羌乱多次变动。到东汉永初六年(141年)前,北地郡治已内迁关中。  相似文献   

16.
公共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是小城镇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此对建库的关键技术和规范流程进行研究非常必要.将元数据和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技术应用于小城镇信息化工作中公共信息资源库建设,实现基于元数据的多源异构数据安全共享.  相似文献   

17.
城市形态是城市内涵的空间表现形式,体现城市现在以及未来发展演变趋势。佛山市自建国以来,城市形态经历单核型孤立生长阶段、走廊型轴向伸展阶段到目前网络化集约发展阶段,城镇发展已进入综合快速发展时期。针对目前佛山城镇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在分析了佛山城镇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包括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明确了城镇的“团块”分布和“轴线”分布相结合发展的模式,构成以禅城一顺德为核心呈“指状”或放射状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8.
依据佛山市生态环境状况的公众调查的数据统计,对佛山市民环境心理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市民对现今环境的总体状况满意程度明显差异,不同区镇、街道反映的首要污染问题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