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一个荧光淬灭法测钼的新体系。在酸性介质中,乳化剂OP存在下,钼与水杨基荧光酮(SAF)形成三元配合物使荧光淬灭,其荧光淬灭强度与钼(Ⅵ)浓度在0~5μg/25m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ng/mL,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测定合金钢中微量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热透镜检测多环芳烃蒽过程中的荧光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热透镜技术对紫外光作用下能产生荧光的物质多环芳烃蒽的检测,以蒽的苯-乙醇(1:4)溶液为研究体系,选用CH3I作为荧光淬灭剂,得出了淬灭后热透镜信号与蒽的浓度值之间良好的线性关系,论证了热透镜技术对蒽的浓度测定的可行性。从理论上计算了使用淬灭剂淬灭光的方法所增加的热透镜信号比例,它与体系的荧光量子产额有重要联系,研究中还得到一种测量荧光量子产额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3.
运用荧光淬灭机理研究了氟喹诺酮类药物洛美沙星,氧氟沙星,衣诺沙星与3种蛋白质(牛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胰蛋白酶)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了两者之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根据实验当中所得的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作用类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含量与其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此实验条件下测定了胶囊及人工合成样中洛美沙星和衣诺沙星的含量,其浓度范围分别为0.018~0.878和0.030~3.171μg/mL。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一种基于苯并噻二唑衍生物的荧光传感器用于检测金属铜离子和氟离子。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此传感器检测离子的能力。研究表明,在所测试的阴离子中,只有氟离子可以引起此荧光探针的吸收峰蓝移(从390 nm到383 nm),并伴随着一定强度的减弱。同样氟离子可以引起此荧光探针的荧光强度降低并且蓝移(从496 nm到488 nm)。在所测试的阳离子中,铜离子可引起荧光探针的吸收峰红移,荧光强度淬灭90%。此外,当加入铜离子和氟离子的先后顺序不同时,引起的荧光光谱变化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硫酸介质中,在表面活性剂乳化剂OP存在下,利用硫氰酸盐—罗丹明B(RhB)荧光淬灭法测定微量钼。此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体系稳定,线性范围为0~3.0μg/25cm~3,检出限为2×10~(-3)μg,适用于钢样中微量钼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一支箭凝集素(OPA)在不同温度,pH值以及不同淬灭剂作用时,其活性和分子构象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OPA具有较强的温度和酸碱度的耐受性,分子构象也无较大变化,但在pH 12时,其分子构象发生较大变化,活性也基本丧失.荧光淬灭剂丙烯酰胺和琥珀酰亚胺对OPA中Trp淬灭程度达100%,KI淬灭约62.5%的Trp荧光.表明OPA发射荧光的氨基酸残基大部分位于分子表面,少部分位于分子内部疏水环境中,且发荧光氨基酸所处微环境带电荷.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竞争吸收体系中不同原因所引起的荧光淬灭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描述相应竞争吸收体系荧光淬灭效率的教学方程式以及求解静态及动态淬灭常数的方法,同时还对Stern-Volmer方程在竞争吸收体系中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与修正。  相似文献   

8.
实验合成了一种表面带有丰富-NH_2和-OH、粒径均一且荧光性质稳定的荧光碳量子点。基于铜离子对该碳量子点的荧光淬灭,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选择性高的测定铜离子的方法。方法中,在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下,铜离子浓度为1~100μmol/L时,反应体系的荧光淬灭程度与铜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0.23μmol/L。不仅如此,此方法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效果也被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氟电极选择性系数及自来水中氟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合溶液等电位法测定氟电极的选择性系数,确定了测定F^-的适宜pH范围,用校正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分别测定了自来水中氟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发现镝与邻氟苯甲酸(o-FBA)有较强的荧光反应,并观察到镧存在下的共发光现象.研究了该反应的荧光特点和影响因素,确定了反应和测定的最佳条件.镧的加入使原有的镝—邻氟苯甲酸—乙二胺体系的荧光强度增大了85倍.在最佳条件下,浓度在5.0×10-6~5.0×10-5mol·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成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0×10-6mol·L-1.采用多点增量标准加入法测定了合成稀土样品中镝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在酸性溶液中,钒钼杂多酸根与罗丹明6G生成离子缔合物,使罗丹明6G荧光定量淬灭,建立了微量钒荧光分析新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工作曲线线性范围为0~2.5μg/25cm3,操作简便,用于钢样中微量钒的测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秋水仙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秋水仙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观测到生理pH7.43条件下秋水仙碱使BSA的紫外吸收峰增强,特征荧光峰淬灭.Stern-Volmer淬灭曲线显示,秋水仙碱对BSA的荧光淬灭很可能是一个单一的静态淬灭过程.当λex=295nm时,秋水仙碱可以淬灭BSA中97.1%的Trp残基.  相似文献   

13.
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 Druce)凝集素的荧光淬灭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的根状茎经生理盐水浸取、硫酸铵分级沉淀、CM-Sepharose柱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得到经SDS-PAGE检测为14.2kD的单一蛋白条带的玉竹凝集素(Polygonatum odoratumlectin,简称POL).荧光淬灭剂丙烯酰胺、KI和CsCl对POL的内源荧光淬灭研究表明它们对凝集素分子荧光的淬灭过程属动态淬灭机制.其中玉竹凝集素中Trp残基对中性淬灭剂丙烯酰胺的可接近程度达到  相似文献   

14.
荧光淬灭作用研究黄精凝集素Ⅱ微环境与构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淬灭剂CsCl、KI、丙烯酰胺对黄精凝集素Ⅱ(Polygonatum cyrtonemaHua.LectinⅡ,PCLⅡ)内源荧光淬灭研究表明它们对凝集素分子的淬灭属动态淬灭机制.综合3种淬灭剂对黄精凝集素Ⅱ的淬灭效果,黄精凝集素Ⅱ中Tyr和Trp对中性淬灭剂丙烯酰胺的可接近程度分别达到88.5%和74.07%,而对阴离子淬灭剂KI为55.5%和66.7%,对阳离子淬灭剂CsCl均只有25%.表明黄精凝集素Ⅱ发射荧光的氨基酸残基大部分是位于分子表面疏水袋中,少部分埋藏于分子内部疏水环境中,且所有发荧光氨基酸所处微环境带正电荷的比例比带负电荷的比例大近一倍.  相似文献   

15.
关于以形成三元络合物为基础的钌的分析方法及钌的荧光测定方法文献报导不多。Hans Veening曾报导钌(Ⅲ)与硫氰酸根和罗丹明6G可形成三元给合物Ru(SCN)_6R_3。罗丹明6G是一种具有荧光的染料,形成三元络合物后,荧光淬灭,故荧光值降低。据此现象,我们以钌形成Ru(SCN)_6R_3三元络合物为基础,拟定了测定钌的荧光淬灭分析法。  相似文献   

16.
Cu2+对折线型水溶性荧光共轭聚合物m-PPEASO3Na具有荧光淬灭效应.研究表明,该淬灭机制属于高效的动态淬灭.基于此荧光淬灭效应,建立了一种高灵敏的近红外荧光检测铜离子的方法.该方法用于合成样品和实际样品铜的检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用KI、CsCl和丙烯酰胺对黑豆(Glycine max var.)凝集素Ⅰ(GMLⅠ)进行内源荧光淬灭研究.天然黑豆凝集素Ⅰ在280 nm波长激发下显示λmax为339 nm的内源荧光发射光谱,表明凝集素荧光生色基团位于相对疏水的环境中;3种淬灭剂对GMLⅠ的荧光淬灭属于动态淬灭机制.GMLⅠ分子的生色基团Trp残基对中性淬灭剂丙烯酰胺的可接近程度为100%,而对阴离子淬灭剂KI的可接近程度为81.6%,对阳离子淬灭剂CsCl的可接近程度为52.8%,表明GMLⅠ中大部分Trp残基位于分子表面或近表面,只有小部分包埋于分子内部的疏水性环境中,并且Trp残基周围所处微环境带正电荷的比例比带负电荷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基于二氰基亚甲基-四氢吡喃和苯并噻二唑的新型荧光化合物,并研究了该化合物通过改变二价铜离子和氟离子/溴离子滴加顺序对应的分子荧光现象。研究发现先加入二价铜离子导致该化合物的最大发射波长"蓝移",继续滴加氟离子导致荧光淬灭,若继续滴加的是溴离子则荧光不变;反之先加入氟离子,该化合物荧光强度微弱降低,继续滴加铜离子对荧光强度影响不大,若滴加溴离子,该化合物荧光不变,继续滴加铜离子,最大发射波长强度降低,并且在485nm处出现新的荧光;这些荧光变化的机制也得到研究与证实。分子逻辑门是在分子水平上的逻辑操作来描述逻辑门,输入和输出信号。通过改变离子性质(加入氟离子或溴离子)、滴加顺序、激发波长获得不同的荧光发射波长和荧光强度,模拟了EnYES、EnNOT、EnIMP、EnINH、EnNAND逻辑门,1∶2信号分离器和键盘锁。  相似文献   

19.
氟罗沙星在胶束体系中的荧光特性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氟罗沙星在胶束体系中的荧光特性及应用.方法:用日立F-301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测定波长eλx=290 nm,eλm=450 nm,测定时最佳pH值范围为4.5~5.5.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存在下,由于胶束的生成,使氟罗沙星(FLRX)自身荧光大大增强,据此建立了在SDS胶束体系中测定氟罗沙星的新方法.结果:氟罗沙星浓度在0~0.9μg/m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1,检测限为0.01μg.mL-1.加标回收率为97.1%~102.5%,相对标准偏差为1.5%~3.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直接用于药物制剂中氟罗沙星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氯原酸对弹性蛋白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琼脂扩散法研究了氯原酸对弹性蛋白酶的影响,表明氯原酸具有抑制弹性蛋白酶的作用,随着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增大。荧光光谱表明:氯原酸对弹性蛋白酶的荧光淬灭为静态淬灭,其结合常数为5.21×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