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RP/SP融合数据的Mixed Logit和Nested Logit模型估计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RP/SP(revealed preference/stated preference)融合数据对交通行为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实际调查的RP/SP融合数据,对比了用Mixed Logit和Nested 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得出了以下结论:RP/SP融合数据中,有时同类型交通方式的关联性要比RP和SP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强,应用不同的Nested Logit模型分层方法进行估计对比;Mixed Logit考虑了个体的异质性,假定参数为随机分布,同时体现了RP/SP数据的关联性和同类型交通方式的关联性,能够得到更好的参数估计结果;Mixed Logit模型能更现实地反映不同交通方式使用者对时间和费用敏感性的不同(时间价值的不同),体现小汽车使用者比公共交通使用者具有更高时间价值的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现代电子商务的主要方式:企业-企业,对企业及其经销商联系的网络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以Internet技术为基础的,结合传统的C/S模型的电子商务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3.
苏冰 《泰山学院学报》2009,31(4):107-111
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是把有关原域/模型的某些特征或者知识结构转移到目标域/模型之上。因而,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不但构建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进而构建了人类的语言。成语作为语言表达方式,是概念隐喻的特例。成语可以用概念隐喻来分析,是隐喻性的语言表达式,成语的语义规律符合概念隐喻理论的系统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根据不同业务特性设立四种优先级进行管理,采用轮询方式进行各优先级队列信元的发送处理。设计了ATM网络中突发业务处理模型。用M/M/1/N数学模型对突发业务的信元丢失情况进行分析。该模型使突发业务得以公平传输,同时确保服务质量并适用于ATM网络节点的信息处理。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开关磁阻电动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借助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电流滞环控制、功率变换器、转子位置角计算等模块,将这些模块有机结合,搭建出了电流斩波控制方式下的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的非线性仿真模型.据此模型,针对一台四相8/6结构样机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为分析和设计SRM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使用ASP.NET2.0和AJAX技术实现了基于三层模型的电子商务系统,围绕“便捷、低廉、高质量、可重用、易扩展”等要求,探讨了改善当前Web应用程序设计的某些方式,这些方式对在其他项目(不管是C/S架构还是B/S架构)的开发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WDM是基于WIN98及WIN2000的新的设备驱动程序开发模型,它支持多种硬件访问方式,结合实例提出了WDM设备驱动程序中断I/O方式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COM/DCOM组件标准集成异构数据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基于组件对象模型/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COM/DCOM组件标准开发的事务逻辑组件构成系统功能层,活动服务器同(ASP)用于客户端页面管理和组件调用,并由微软事务服务器MTS负债组件管理的方式实现GSQL语言。该言屏蔽了各局部数据库的异构性,实现了各局部数据库的并行处理,采用组件方式集成的异构数据库使得系统的可伸缩性大大提高,有利于异构数据库在多种形式信息源方向的扩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VC与MATLAB混合编程的几种方法:MATLAB引擎方式、调用MATLABC/C++函数库、MATLAB Compiler(编译器)、使用Matcom工具及MATLAB COM Builder(组件模型)方式,认为MATLAB COM Builder方式是今后混合编程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10.
波长分配策略对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接入性能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波长共享的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系统模型。提出了基于帧的集中调度/最早可利用波长分配的接入方式,并求解出系统的稳态概率分布函数,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接入方式明显改善了系统的接入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植被演替初期不同土壤基质对微生物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方法】于2004年采集天然次生林(演替前样地)的A层(淋溶层)、B层(淀积层)和C层(母质层土)土,分别填入30 cm土层厚度的样地,构成A、B和C处理,分别模拟森林皆伐次生演替、无种子库次生演替和原生演替,每种处理4个重复,经过10 a自然演替,比较不同土壤基质间微生物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差异。【结果】① 演替前样地不同土壤基质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其占土壤碳氮磷的比例均呈现出A处理显著高于B、C两个处理(P < 0.05, C处理微生物生物量氮占土壤氮比例除外);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nCmic/nNmic)为A处理低于B、C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磷比(nCmic/nPmi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磷比(nNmic/nPmic)均为A处理高于B、C处理; ② 演替后样地,不同土壤基质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呈现出A处理显著高于B、C两个处理(P < 0.05),其占土壤碳氮磷的比例均呈现出A处理高于B、C两个处理; nCmic/nNmic为A、B处理低于C处理,nCmic/nPmic和nNmic/nPmic均为A处理高于B、C处理; ③ 经过10 a植被演替,A、B、C 3个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浓度及其占土壤碳氮磷的比例均上升(B处理nPmic除外); 3个处理nCmic/nNmic下降、nCmic/nPmic和nNmic/nPmic上升,其中,B、C两个处理的nCmic/nNmic显著下降(P < 0.05),A、C两个处理的nNmic/nPmic显著上升(P < 0.05)。【结论】植被演替初期,不同土壤基质理化性质的差异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碳氮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有限群G的共轭类长集合cs(G)来刻画有限群A6S6,得到如下结论:如果csG)=csG)={1, p3·r,p·q2·r,p3·q2,q2·r},则G=A6;如果csG)={1,q·r,p3·r,q2·r,p·q2·r,p3·q·r,p4·q2},则G=S6.  相似文献   

13.
设正则图G1和G2的剖分Q-邻接点冠图G1□·QG2是由Q(G1)和|V(G1)|个点不交的G2的拷贝,通过连接V(G1)中第i 个顶点的所有邻点与第i个G2的拷贝的所有点后得到的图; 剖分Q-邻接边冠图G1□—〓QG2是由Q(G1)和|I(G1)|个点不交的G2的拷贝,通过连接 I(G1)中第 i个顶点的所有邻点与第i个G2的拷贝的所有点后得到的图。其中Q(G1)是由图G1的每条边上插入一个新点且当图G1的2条边相邻时对应的2个新点之间连接一条边后得到的图, I(G1)是图G1中每条边上插入的新点所构成的集合。分别确定了剖分Q-邻接点冠图G1□·QG2和剖分Q-邻接边冠图G1□—〓QG2 的广义特征多项式及其相应的Φ-谱。得到了G1□·QG2和G1□—〓QG2的规范拉普拉斯谱, 同时也构造了一些Φ-同谱无穷类。  相似文献   

14.
 图的染色理论是图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求解图的色数被认为是一个NP-hard问题。对简单连通图G(V,E),存在一个正整数k,使得映射f :V(G)∪ E(G)→{1,2,…,K},如果对&#8704;uvE(G),有f(u)≠f(uv),f(v)≠f(uv),且C(u)≠C(v),则称f是图G的点边邻点可区别全染色(又称为邻点可区别VE-全染色),而χatve (G)=min{k|kVEAVDTC},称为G的点边邻点可区别边色数(又称为邻点可区别VE-全色数),其中色集合C(u)={f(u)}∪{f(uv)|uvE(G)}。本文构造了两类冠图Cm·SnCm·Pn,研究了两类冠图Cm·SnCm·Pn的点边邻点可区别全染色。根据Cm·SnCm·Pn的结构性质,用穷染递推的方法,得到了它们的相应色数,给出一种染色方案。  相似文献   

15.
将城市人口-城区面积异速生长模型由城市动态相似分析和城市体系的几何测度分析推广到城市体系(总量)的动态相似分析,并据此建立了城镇化水平预测模型,然后以河南省的城市为例说明了有关模型的应用方法,为实现基于RS数据的城市系统地理信息分析和区域城镇化进程的空间监测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图G1和G2的克罗内克积G1⊗G2具有点集V(G1)⊗V(G2),在G1⊗G2中两个点(u1,v1)和(u2,v2)相邻当且仅当 u1u2∈E(G1)且 v1v2∈E(G2)。对整可逆图(即图的邻接矩阵的逆矩阵中只包含整数)的克罗内克积的逆进行刻画。  相似文献   

17.
针对矿物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的污染问题,进行了负载于氧化铝上的硫酸镍催化H2还原SO2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在固定床流动积分反应器中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及反应物中H2与SO2配比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动力学的实验条件:温度范围为370~450℃,反应混合气的流速为8000mL/h,反应物中H2与SO2的比例为0.5~2.0。通过数值积分方法进行拟合,发现反应的积分动力学方程较好的符合rSO2= KpH2bSO2pSO2/[ 1+bSO2pSO2+bH2OpH2O+(bS2pS2)1/2]. 即典型的存在产物吸附阻碍的R-E方程。这一结果与本实验室对该催化剂表征所发现的H2在催化剂上无明显吸附,而H2O,S2,SO2明显吸附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考虑齐性空间Un/Tn的整系数上同调环H*(Un/Tn , Z)。它是n元多项式环的一个商环。特别地,商环的d=dimUn/Tn次齐次部分对应于顶维上同调群Z,即每个d次齐次多项式 f都对应于一个整数 χ(f)。本文具体计算出了此对应。在几何上,这一对应给出了到Un/Tn的连续映射的相交数的计算方法。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Spn/Tn上的相交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松材线虫病是在我国发生最严重的毁灭性森林病害,已经在10多个省市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该病害原产地为北美洲,自20世纪初先后传入东亚的日本、中国和韩国等,给这些国家的松林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我国于1982年首次在南京发现松材线虫病,40年来病害一直在不断扩展蔓延。至2021年底,我国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28个县级行政区被划分为疫区,当年病死松树达到数千万株,防控形势异常严峻。本专题针对当前松材线虫病流行与防控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围绕分子致病机理、疫源追溯和病害防治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通过RNA干扰、基因重组和酵母转化实验明确松材线虫性别分化基因和热激转录因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和性别分化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以新一代测序技术、分子标记手段研究分析松材线虫在我国的种群分化情况,揭示不同线虫类群与地理区域间呈现的相关性;利用微生物培养、浸渍提取法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等方法,筛选并获得一系列对松材线虫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腐生线虫、松树内生细菌和植物提取物。本专题研究内容有助于深入解析松材线虫病在我国的传播蔓延规律,揭示松材线虫致病关键基因功能,提出病害防控的新方法,从而为更好地防控这一重大外来入侵物种引起的病害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20.
目前,H2S/CO2腐蚀过程的控制因素判定依据主要参考Dunlop等的研究结果,但该判定结果经常与油田实际腐蚀情况不相符。为找到造成偏差的主要原因,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采用动态高温高压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X65碳钢在H2S/CO2共存体系中的腐蚀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平均腐蚀速率随H2S/CO2分压比(pH2S/pCO2)的变化呈现两种不同的规律,这与腐蚀产物的膜形态和组成密切相关;腐蚀控制因素与pH2S/pCO2有关,而pH2S/pCO2临界值大小与温度密切相关。对于H2S腐蚀控制,当温度低于40℃时,Dunlop等的研究结果仍然适用;当温度从40℃升高至60℃时,本研究的pH2S/pCO2临界值由0.05升高到0.10。对于CO2腐蚀控制,本研究的pH2S/pCO2临界值在85℃以上时由原来的0.002逐渐升高到0.003。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修正了X65碳钢的H2S/CO2腐蚀过程的控制因素与pH2S/pCO2及体系温度的关系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