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聚类技术是数据挖掘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能够根据数据自身的特点将集中的数据划分为簇.DBSCAN是一种经典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能发现任意数量和形状的簇,但需设置Eps和MinPts参数,且聚类效果对参数敏感.提出一种改进的DBSCAN算法,该算法采用自适应的Eps参数使得DBSCAN算法能对具有不同密度的簇的数据集进行聚类.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密度和网格的高效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类已成为数据挖掘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够帮助人们在大量的数据中发现隐藏信息.目前最具典型的密度聚类算法是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它能够在空间数据库中很好地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并有效地处理噪声,但是它的计算复杂度相对较大.因此,采用划分数据集和聚簇合并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和网格的高效聚类算法DGCA,并通过人工合成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对该聚类算法进行理论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效率性能和质量方面比DBSCAN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3.
聚类已成为数据挖掘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够帮助人们在大量的数据中发现隐藏信息。目前最具典型的密度聚类算法是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它能够在空间数据库中很好地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并有效地处理噪声,但是它的计算复杂度相对较大。因此,采用划分数据集和聚簇合并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和网格的高效聚类算法DGCA,并通过人工合成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对该聚类算法进行理论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效率性能和质量方面比DBSCAN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4.
结合SLIC超像素和DBSCAN聚类的眼底图像硬性渗出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自动检测出眼底图像中的硬性渗出,结合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LIC)超像素分割算法和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DBSCAN),提出一种对眼底图像硬性渗出的检测方法.首先,采用SLIC超像素分割算法对彩色眼底图像进行过分割;然后,采用DBSCAN对上述分割得到的超像素进行聚类,形成簇;最后,分割出目标图像,并选用标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数据库(DIARETDB0和DIARETDB1)的眼底图像验证上述组合算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够快速、可靠地检测出眼底图像中的硬性渗出,具有可直接对彩色图像进行分割、特征提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聚类算法是数据挖掘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至今为止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适用于大规模的、高维的数据库的聚类算法.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研究方向,文中以DBSCAN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密度的网格动态聚类算法.新算法将网格的原理运用到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中,并采用了动态的参数法,能自动根据数据的分布情况进行必要的参数更改,有效减少DBSCAN对初始参数的敏感度,从而提高了聚类的效率和效果,降低了算法I/O的开销.算法不仅能挖掘出各种形状的聚类,并能准确的挖掘出数据集中突出的聚类.  相似文献   

6.
相比其它聚类算法,密度峰值点快速搜索聚类算法(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DPC)只需较少的参数就能达到较好的聚类结果,然而当某个类存在多个密度峰值时,聚类结果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簇边界划分的DPC算法:B-DPC算法.改进算法首先利用一种新的去除噪声准则对数据集进行清理,再调用DPC算法进行首次聚类.最后搜索并发现邻近类的边界样本,根据边界样本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对首次聚类结果进行二次聚类.实验证明,B-DPC算法较好地解决了多密度峰值聚类问题,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对噪声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实时分析处理的海洋 Argo 浮标剖面观测数据特有的数据密度较高、快速响应且需要识别任意形状簇等问题, 提出了一种可通过单次扫描数据集进行有效处理的低复杂度聚类算法 DBIRCH( Density-BasedBalanced Iterative Reducing and Clustering Using Hierarchies)。 该算法通过使用新引入的参数密度阈值修正因子,动态的更新限制 CF(Clustering Feature)树生长的约束系数子空间阈值, 同时结合密度关联思想在不同邻域内多次建立 CF 树且合并, 最终以核心 CF 树子节点为聚类结果输出, 避免了 BIRCH(Balanced Iterative Reducing and Clustering Using Hierarchies)算法对参数的过度依赖, 同时因能处理任意形状簇从而提升了数据处理的整体鲁棒性, 提高了处理 Argo 剖面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算法的整体吞吐速度。 为测试算法的综合性能, 使用真实 Argo浮标剖面实时监测数据集, 并根据不同的参数对算法做出多组对比实验, 同时使用不同评价指标对算法从运行时间和聚类准确率上进行综合评估, 从全局角度分析该算法在 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BIRCH 及 DBIRCH 3 种不同算法中综合聚类性能最优。 实验结果表明, 在3 种算法中,BIRCH 算法运算速度最快, 但准确率最低; DBSCAN 算法聚类性能高于 BIRCH 算法, 但运算速度最慢; 改进的DBIRCH 算法运算效率略低于 BIRCH 算法, 但聚类准确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密度峰值聚类(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 DPC)算法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可以发现任意形状和维度的类簇,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聚类算法。然而,DPC算法的样本局部密度定义不适用于同时发现数据集的稠密簇和稀疏簇;此外,DPC算法的一步分配策略使得一旦有一个样本分配错误,将导致更多样本的错误分配,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样本局部密度定义,采用局部标准差指数定义样本局部密度,克服DPC的密度定义缺陷;采用两步分配策略代替DPC的一步分配策略,克服DPC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得到ESDTS-DPC算法。与DPC及其改进算法KNN-DPC、FKNN-DPC、DPC-CE和经典密度聚类算法DBSCAN的实验比较显示,提出的ESDTS-DPC算法具有更好的聚类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基于密度的数据流聚类算法难于发现密度不同的簇,难于区分由若干数据对象桥接的簇和离群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最近邻密度的演化数据流聚类算法.在此算法中,基于共享最近邻图定义了共享最近邻密度,结合数据对象被类似的最近邻对象包围的程度和被其周围对象需要的程度这两个环境因素,使聚类结果不受密度变化的影响.定义了数据对象的平均距离和簇密度,以识别离群点和簇间的桥接.设计了滑动窗口模型下数据流更新算法,维护共享最近邻图中簇的更新.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聚类效果和聚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现有聚类常用算法的研究,给出一种适用于大规模中本数据集聚类的算法DBTC(density-based text clustering)。方法 采用在DBSCAN算法基础上改进提出的DBTC算法,对中本数据集进行聚类。结果 DBTC算法可以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对中本聚类的准确率高达80%以上。结论 经过分析和实验证明DBTC算法比基本的DBSCAN算法更适合于大规模数据集。  相似文献   

11.
DBSCAN算法是经典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能够在含有噪声的数据中发现任意形状的簇,但其效率较低.并查集常用于解决不相交集合的合并问题,将并查集的方法应用于DBSCAN算法的设计中,使得算法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2.
考虑对象方向关系的密度聚类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为了在大规模空间数据库中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Martin Ester等提出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DBSCAN.针对DBSCAN处理聚类边界对象的不足,提出了聚类时考虑对象方向关系的改进算法,实验表明,改进算法在不改变时间、空间复杂度的情况下能得到更好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格和密度的随机样例的聚类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密度聚类算法效率并处理非空间属性约束,提出了基于网格和密度的聚类算法(GDRS).它使用网格区域表示点的邻域,非空间属性被分为数值和字符类型.首先通过网格方法找到能准确反映数据空间几何特征的参考点;然后随机选择没有分类的参考点,并测试其邻域的稀疏状况、与其他聚类的关系以及非空间属性的约束来决定加入、合并聚类或形成新的聚类;最后把参考点映射回数据.把此算法和DBSCAN及DBRS算法进行了理论比较,并使用合成和真实数据集对GDRS和DBSCAN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GDRS具有密度算法的优点,即可发现各种形状的聚类并能屏蔽噪声点,且执行效率明显优于密度算法.  相似文献   

14.
The density-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presented is different from the classical 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DBSCAN) (Ester et al., 1996), and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first, Greedy algorithm substitutes for R(*)-tree (Bechmann et al., 1990) in DBSCAN to index the clustering space so that the clustering time cost is decreased to great extent and I/O memory load is reduced as well; second, the merging condition to approach to arbitrary-shaped clusters is designed carefully so that a single threshold can distinguish correctly all clusters in a large spatial dataset though some density-skewed clusters live in it. Finally, authors investigate a robotic navigation and test two artificial datasets by the proposed algorithm to verify its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于距离的聚类和孤立点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的聚类和孤立点检测算法(DBCOD),根据距离阈值对数据点进行聚类,在聚类过程中记录每个数据点的密度,并根据密度阈值确定数据点是否为孤立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够对数据集进行正确的聚类,可以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算法执行效率优于DBSCAN,具有对噪音数据、数据输入顺序不敏感等优点,同时还能有效地进行孤立点检测.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集群资源使用效率, 管理员需要对用户进行分类, 从而对不同用户提出资源使用策略。DBSCAN(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聚类算法可对用户进行分类, 但对初始参数敏感。为此, 提出改进算法, 首先将密度进行层次划分, 由此得出各层次的密度阈值, 在每种阈值下采用DBSCAN算法, 解决全局参数问题。在此基础上, 创新地使用一个直接可达距离排序队列, 将排序信息作为可变参数, 减小初始参数对结果的影响。通过高性能计算中心用户数据的实例验证了其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 改进后的算法提高了用户分类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17.
Clustering, in data mining, is a useful technique for discovering interesting data distributions and patterns in the underlying data, and has many application fields, such as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pattern recognition, image processing, and etc. We combine sampling technique with DBSCAN algorithm to cluster large spatial databases, and two sampling-based DBSCAN (SDBSCAN) algorithms are developed. One algorithm introduces sampling technique inside DBSCAN, and the other uses sampling procedure outside DBSCAN.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ur algorithms ar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in clustering largescale spatial datab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