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变形岩石构造分析是60年代以来在变质岩构造研究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构造研究方法,受到地质学家们的普遍重视。但是,很少见有在沉积岩构造研究中应用这种方法的资料。为了进一步查明九峰寺地区沉积岩的构造特征,尤其是褶皱的详细特征和该区的构造演化史,为区内石油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作者等在四川省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协助下,尝试性地应用构造解析法研究了九峰寺地区褶皱的几何学特征,划分出分属三个世代的四个褶皱系,即,第一世代—九峰寺褶皱系;第二世代—邻水褶皱系和座洞崖褶皱系;第三世代—东西向褶皱系,并探讨它们之间的迭加关系和演化历史。研究证明变形强度相对微弱,褶皱相对平缓的沉积岩区也可能因多期褶皱迭加而具有较复杂的构造格架。九峰寺地区的迭加褶皱作用是该区石油勘探开发中必须重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还表明应用变形岩石构造解析法研究沉积岩区构造也能取得比常规方法更详细,更准确的资料和更科学的成果。但是,因为沉积岩区本身的岩石、矿物和构造特征,该方法的许多理论和方法也要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华北地台、西拉木伦加里东褶皱带及贺根山海西褶皱带交界地区的深部构造,在辽西-内蒙地区进行了转换波地震测深。本文给出了转换波测深的基本结果,同时试图通过对转换波方法本身的进一步研究,给出更多的关于地壳结构和间断面性质的信息,并据此进行测深结果的构造意义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新疆北部地区岩石生热率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大量岩石样品分析数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新疆北部地区不同时代、不同岩性和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岩石生热率的分布特征,讨论了岩石生热率与大地构造单元地质特征之间的关系.根据岩石中 K、 Th 、 U 的含量和地壳各结构层的岩石组成,计算了地壳各壳层放射性生热元素的含量,系统研究了新疆北部地区岩石与各时代地层的平均生热率及其变化.岩石生热率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基底生热元素的丰度和岩浆活动的强度.对不同体系生热元素的时空分布与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82测深工程”所得思茅——马龙测线地壳结构资料,用岩石材料设计制成模型。详细观测了各种类型的震相,并把这些震相和地震测深资料进行对比,对测线上的红河断裂和曲江断裂进行震相分析。最后把从模型所得结果和测深结果进行比较,对整个剖面进行评价。为云南地壳结构,特别是对思茅——马龙地区地壳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傍证和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沉积建造、构造类型、结合岩相厚度的分析以及与鄰区地槽在地质构造上的形成和发展,讨论了浙西地区大地构造性质,並把它归属於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区的浙西、皖南加里东地槽系的内部继承地槽拗陷,在这个地槽内又划分出四个构造——建造带。同时本文也论述了本区褶皱构造的成因,地壳构造形成和发展的两种形式——继承与上迭构造等问题。此外,也涉及到与上述问题有关的地槽褶皱作用的问题,在空间上地槽褶皱作用具有从两侧向中间迁移的发展历史,在时间上地槽褶皱作用远远落后於地槽沉积建造的结束,以及在同一地槽内地槽“封闭”具有不同形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恒山地区出露有不同层次的地壳,是研究构造相最理想的地区之一。作者对该区早前寒武纪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不同层次的褶皱、断裂、布丁化岩石及同构造分泌结晶脉的宏观地质特征和与其相关的微组构特征,结合当前实验研究成果,提出了变质岩构造相新的划分方案,并对该区进行了构造相的划分;综合地质单元的地质特征、岩石学、变形变质特征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对区内早前寒武纪的构造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的地壳演化和构造相相变成因进行了探讨。合理地解释了变质岩区普遍发生的所谓"同岩异化"和"异岩趋同",或"同物异相"和"同相异样"现象,为变质岩区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恒山角闪麻粒岩相高级区代表中-下地壳的过渡带、拆离带,其典型的构造样式、物质组成、变质作用及深融作用对于研究中下地壳的流变习性、地壳分异作用、早期大陆裂解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出露在胶东一带的前震旦系胶东群,是一套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的变质岩系。研究这一课题,对深入认识胶东地区的地壳演化、古构造特征以及地层的划分等重大地质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胶东群构造旋回的褶皱序列可划分为四期变形,各期的褶皱样式、规模和方向都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本区几期褶皱发育的特点和各期叠加干涉的型式表明,这套古老的变质岩系是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作用,其变形总趋势是由第一期的强烈的构造置换和层内塑流为特征的小型褶皱开始,演变至第四期的开阔宽缓弱塑性变形的大型褶皱而告终。这一变形过程反映出温压条件由高向低变化的递减规律。此外,本文还对塑流褶皱的成因机制、胶东群的地层划分以及褶皱露头的分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西藏改则-双湖地区跨松潘甘孜褶皱系、羌塘地块、喀喇昆仑褶皱系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其间分别以川岛湖-岗盛日深断裂带和日玛-色哇深断裂带为界,可可西里印支褶皱带为松潘甘孜褶皱系的最西延伸部分。羌塘地块是以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为基底,以中泥盆世以后的沉积地层为盖层的古地块。改则-丁青早燕山褶皱带属喀喇昆仑褶皱系的东延部分,是在印支-燕山早期强烈活动的优地槽褶皱带。  相似文献   

9.
对"新疆北部地区岩石生热率分布特征"一文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新疆北部地区大地热流数据,对“新疆北部地区岩石生热率分布特征”一给出的地壳生热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其数值不满足大地热流值的约束,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明显偏高。作认为:根据区域地震剖面地震波速推断岩性,再利用出露地表的相应岩石的成分估计下地壳微量元素丰度的方法缺乏可靠的理论或实验基础,现今某些研究得到的下地壳U、Th、K丰度或生热率可能不太可信。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济阳坳陷的深反射/折射地震测深资料以及华北地区地温场资料和地震波速度(υp)与放射性生热率(A)的实验关系,建立了二维稳态热传导模型,模拟了济阳坳陷岩石层温度分布.研究表明:壳幔边界温度与地壳厚度密切相关,地壳厚度大的地区壳幔边界温度相对较高,约为600~650℃,地壳厚度小的地区壳幔边界温度相对较低,在510~550℃之间;该地区居里面深度在30km左右,与Moho面的深度近似;计算得到该地区热岩石圈厚度在81-102km之间,其分布形态与莫霍面的分布形态相近.  相似文献   

11.
论新疆东准噶尔蛇绿岩的时代及其意义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讨论了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的克拉麦里和阿尔曼太两条蛇绿岩带。侧重从蛇绿岩自身的同位素定年、伴生组分的微体古生物和蛇绿岩带的区域构造等方面系统阐述这两条蛇绿岩带的时代。作者得到的新认识是:这两条蛇绿岩带所代表的古洋发育的时代相近,可能从新元古代晚期开始孕育,发育的鼎盛时期是寒武纪至早、中奥陶世,晚奥陶世到早志留民为其萎缩、闭合时期,这个新认识在重建古亚洲洋和认识北疆大陆地壳演化历史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A detailed 3-D P-wave velocity model of the crust and uppermost mantle under the capitol region is determined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25 km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4-17 km in depth. We used 48750 precise P-wave arrival time data from 2973 events of local crustal earthquakes, controlled seismic explosions and quarry blasts. These events were recorded by 123 seismic stations. The data are analyzed by using a 3-D seismic tomography method. Our tomographic model provides new information on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complex seismotectonics of this region. Different patterns of velocity structures show up in the North China Basin, the Taihangshan and the Yanshan Mountainous areas. The velocity images of the upper crust reflect well the surface geological, topographic and lithological features. In the North China Basin, the depression and uplift areas are imaged as slow and fast velocity belts, respectively, which are oriented in NE-SW direction. The trend of velocity anomalies is the same as that of major structure and tectonics. Paleozoic strata and Pre-Cambrian basement rocks outcrop widely in the Taihangshan and Yanshan uplift areas, which exhibit strong and broad high-velocity anomalies in our tomographic images, while the Quaternary intermountain basins show up as small low-velocity anomalies. Most of large earthquakes, such as the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 (M 7.8) and the 1679 Sanhe earthquake (M 8.0), generally occurred in high-velocity areas in the upper to middle crust. However, in the lower crust to the uppermost mantle under the source zones of the large earthquakes, low-velocity and high-conductivity anomalies exist,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fluids, just like the 1995 Kobe earthquake (M 7.2) and the 2001 Indian Bhuj earthquake (M 7.8). The fluids in the lower crust may cause the weakening of the seismogenic layer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crust and thus contribute to the initiation of the large crustal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13.
探讨川西拗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输导体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贡献.综合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地震解释、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对雷口坡组输导体类型、特征及组合方式进行剖析,提出了4种典型输导体和4种典型输导体组合模式,并讨论了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意义.4种典型输导体是:断层及其破碎带输导体、优质(内幕)储层输导体、风化壳输导体、褶皱...  相似文献   

14.
杨芳  许健 《科技促进发展》2023,19(6):433-442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层单位,治理成效直接关系到新疆基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开展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区域的城市社区治理绩效研究,对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区治理理论体系和社区发展模式,创新党的基层治理理论意义重大。本研究构建了社区治理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从社会流动性、社会新增就业状况、社会服务水平等维度分析新疆整体城市社区的治理效率,并通过比较新疆不同地区城市社区治理效率,发现新疆城市社区治理效率在地区间的也存在差异,且同一地区内各县市区之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四川灌县、江油地区龙门山推覆体构造带的观察,结合国内外资料讨论推覆体的几何学特征和几何分类。作者首先根据推覆体沿主断层倾斜面顺向下滑和逆向上冲运动的性质,将推覆体划分为下滑推覆体和上冲推覆体两种基本类型;然后,根据推覆体与结晶岩体几何学的关系,并结合其与主断层面相对运动的性质又划分为单侧式推覆体和双侧式推覆体两大类和几个小类。作者从推覆体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探讨四川龙门山中北段推覆体模式。归类是初步的。在这些归类和龙门山推覆体模式分析中,对今后探索地壳上层滑脱构造的形成,模拟与这类构造有关的油气田区域是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地壳演化过程中的滑脱构造—运动学和动力学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脱构造是地壳内广泛发育的一种构造现象,它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贯穿在地壳演化的整个过程之中。本文就滑脱构造的演化过程及动力学,运动学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二个可能的演化模式和二个理论模型—前陆褶皱带滑脱构造的运动学模型与壳内低速层中反向流导致的大规模滑脱构造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龙门山逆冲构造带大地电磁测深初步成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穿过龙门山逆冲构造带中段松潘一中江大地电磁观测资料的处理和反演解释,揭示了松潘-甘孜褶皱带、龙门山及川西前陆盆地30 km深度的地壳电性结构,发现龙门山-松潘地壳15~20 km深部存在西倾连续的壳内商导层,大地电磁测深结果明显显示龙门山深部逆冲推覆构造特征.龙门山深部电性结构初步研究,对于分析其与相邻构造单元的关系,研究青藏高原东缘陆内造山带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跨越大足重力高和龙门山褶皱带的重庆-黑水重力剖面作了解释。解释时根据深地震测深和面波频散层析成像的结果,用二维模型进行正演拟合。根据计算结果得出:在作区域重力异常解释时,除要考虑莫霍面及其以上各密度层的影响外,尚应考虑上地幔顶部的密度变化。  相似文献   

19.
纸房汞矿的控矿断裂为一系列低角度逆冲断层。这些断裂在平面上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在剖面上构成一迭瓦状组合,断裂带总体的运动学特征为由南东向北西方向的逆冲。这些特征反映了该区地壳表层为一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它的形成是贵州东部江南古陆西沿大规模逆冲推覆和黔中地区侏罗山式褶皱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统一应力场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