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0.1 MPa氮气氛中Fe-Cr-Mn系不锈钢的固态渗氮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渗氮过程钢中氮的平均质量分数与渗氮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渗氮反应平衡时间受钢的化学成分影响;渗氮反应达到平衡后,钢中氮的平均质量分数与其成分的关系可用线性关系近似表示为ω[N]eq=0.066w[cr]+0.029w[Mn]-0.608;向0.1 MPa氮气氛中添加0.5%的氢气可以显著提高渗氮速率.在本实验条件下,Cr,Mn质量分数之和大于20%的Fe-Cr-Mn系不锈钢在1 473 K,0.1 MPa氮气氛中渗氮12.5 h后,可以得到含氮量大于0.5%的高氮奥氏体不锈钢.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高温渗氮工艺得到高氮无镍不锈钢,以提高医用不锈钢的安全性和耐蚀性。实验结果表明:渗氮层氮质量分数可达1.0%,与原材料相比氮质量分数增加了2倍;在0.9%NaCl生理盐水和模拟血浆溶液中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在加热温度1 200℃、氮气压力0.3MPa、保温时间24h条件下得到的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在0.9%NaCl生理盐水中的点蚀电位约1 200mV,大大高于渗氮前(约320mV)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含氮不锈钢氮气增氮的实验及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氮气增氮的实验,研究了钢液的化学成分、冶炼温度、表面活性元素和吹氮流量对钢液增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中的合金元素尤其是Mn、Cr等元素能够增大钢液氮的溶解度;冶炼温度提高,钢液的增氮速率增大;钢中的氧对钢液的增氮有很大的阻碍;吹氮流量增大则钢液的增氮速率相应增大.同时对含氮不锈钢采用吹入氮气增氮工艺进行了探讨,为含氮不锈钢的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注射成形0Cr17Mn11Mo3N无镍高氮不锈钢的烧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粉末注射成形技术制备了0Cr17Mn11Mo3N无镍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研究了各烧结工艺参数(温度、时间、气氛)对其相对密度及氮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温度是最重要的烧结参数,提高温度可以显著增加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但引起氮含量的下降,在1300℃以上烧结,烧结体相对密度可达99%以上;烧结时间所起作用不明显,烧结2h足够使粉末致密化过程完成;气氛对0Cr17Mn11Mo3N不锈钢的烧结影响显著,在N2 H2混合气中烧结比在纯N2气中获得更高的相对密度及更低的氮含量. 0Cr17Mn11Mo3N不锈钢的最佳烧结条件为:温度1300℃,时间2h,气氛采用流动的高纯氮气,此时烧结体相对密度达到99.1%,氮质量分数为0.78%.  相似文献   

5.
利用30kg真空感应炉进行不同氮分压和渗氮时间条件下的气相渗氮实验和热力学计算,研究COST-FB2钢的气相渗氮工艺.使用ARL4460直读光谱仪、TC-500气体分析仪、HIR-944B红外分析仪等对冶炼铸锭中部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渗氮压力≤20kPa时,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气相渗氮是一级反应,渗氮时间为15min时,钢中氮含量达到平衡值;氮分压为1.5~6kPa时,COST-FB2钢中氮的质量分数可控制在0.015%~0.03%;为了避免浇铸过程中铸锭内部形成气孔缺陷,宜采用加压浇铸,压力至少为20kPa;为避免钢中大颗粒BN的形成,钢中氮的质量分数应控制在0.015%~0.02%,冶炼时,氮分压应控制为1.5~3kPa.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的资源节约型高氮超级双相不锈钢00Cr25Ni2Mo3Mn10N开发出来,氮质量分数达到0.5%.研究表明,经热锻和1 050 ℃固溶处理后,基体组织由铁素体和奥氏体组成,铁素体质量分数约为47%,氮质量分数的增加能明显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腐蚀性能.通过对比研究表明,00Cr25Ni2Mo3Mn10N的综合性能相当于或优于00Cr25Ni7Mo4N 超级双相不锈钢.  相似文献   

7.
通过冶炼实验研究Mn、Cr和Ni对不锈钢凝固模式及铸锭氮含量的影响,探讨影响氮含量的关键因素,并分析合金元素对钢液与铸锭中氮含量影响的相互作用系数的区别.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氮含量的因素主要为钢液中氮的溶解度和不锈钢的凝固模式.增加钢液中氮的溶解度、改变凝固模式由F→FA→AF→A时,不锈钢的溶氮能力提高,氮气的溢出量减少,氮含量增加.随Mn含量增加,铸锭中氮含量线性增加,而随Cr和Ni含量增加,氮含量的变化均存在三个特征阶段.分析认为:Mn含量变化不改变凝固模式(FA),相互作用系数EMnN为-0.0286,与钢液中相近;而随Cr和Ni含量增加,凝固模式分别依次经历F→FA→AF→A和FA→AF→A模式,相互作用系数ECrN和ENiN非定值,分别为ECrN=-0.046和-0.011,ENiN=-0.011和0.033.  相似文献   

8.
金属锰JMn93A渗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真空电阻炉高温渗氮,X射线衍射分析等实验测试方法,研究了粒度,温度,气相组成等因素对金属锰渗氮的影响,工业用气态氮作为渗氮气体的主要气相组成,可同时发生金属锰的氮化和氧化,生成Mn4N和MnO化合物,随渗氮温度的提高,锰氧化物的含量相应增高,渗氮气氛中配加氨气,使氨气的分压相应降低,平衡吸附浓度降低。渗氮试样的含氮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含氮风吹氮合金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氮在阀门钢、部分不锈钢中是重要的合金元素,在这些含氮钢的冶炼过程中利用氮气作合金剂对钢液进行合金化,可明显降低冶炼成本,是含氮钢冶炼的一项新技术。在理论分析计算含氮钢吹氮气增氮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的基础上,试验研究了10kg感应炉内阀门钢、不锈钢、高锰钢粗钢液顶吹氮合金化的效果,结果表明:对阀门钢、不锈钢等,向钢液顶吹氮27-40min,可使钢液中氮含量增至其规格成分范围内,但要采取措施防止氮在钢液浇注、凝固等过程中逸出。  相似文献   

10.
采用真空/高压感应炉在0.1~1.0 MPa高纯氮气氛下熔炼316L不锈钢,分析了氮的溶解度与氮分压之间的关系.氮在316L不锈钢中的溶解服从Sievert定律.采用热力学数据预测了不同氮分压下316L不锈钢中氮的溶解度,计算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验值相吻合.采用铝、硅钙以及二者混合进行脱氧,总氧含量可以达到 20×10-4%以下,提出了制备低氧高氮316L不锈钢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污染程度模拟水体中,利用沼泽红假单胞菌CQV97,在厌氧光照条件下,研究了水体中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菌体生物量和水体pH的变化关系.随时间延长,CQV97菌株对氨氮、硝态氮或亚硝态氮去除量增大,生物量增加,水体pH升高;随氨氮浓度提高,生物量增加,氨氮低于33.2mg/L能被完全去除,最大去除量达84.2mg/L,水体pH维持在9.2~9.4;随硝态氮浓度的升高,菌体生物量降低,浓度低于216.96mg/L能被完全去除,pH维持在9.1~9.3.随亚硝态氮浓度增加,菌体生长延滞期延长,生物量和pH升高幅度降低,浓度低于128.2mg/L能被完全去除.结果表明,CQV97菌株对氨氮、硝氮和亚硝氮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山西中部地区耐密性玉米品种最佳施氮水平及氮钾配比,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制定了优化配方施肥方案,试验选用当地大面积种植的3种耐密性玉米先玉335、郑单958及大丰30,设置200 kg·hm-2、300 kg·hm-2、350 kg·hm-23个施氮量水平,并设1∶1.0、1∶1.5、1∶2.0和1:3.0的氮钾施用配比,分设对照,在成熟期对植株及籽粒含氮量、各处理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种供试玉米品种均在施氮量为350kg·hm-2时,达到高产。先玉335和大丰30,在氮钾比为1∶1.5时,玉米单产进一步显著增加,分别达13 773.0 kg·hm-2、14 434.5 kg·hm-2,增产幅度分别达到37.97%和37.10%,同时氮肥利用率分别提升到11.54%和10.02%。郑单958在氮钾比为1∶2.0时,玉米单产极显著提高,达13 464.0 kg·hm-2,增产幅度达40.62%,同时氮肥利用效率提高到12.04%。先玉335以及大丰30整体对氮肥施用水平变化的敏感程度高于郑单958。  相似文献   

13.
从膜生物反应器中分离出一株异养型高效脱氮细菌,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命名为HNR.经16S rRNA测序,该菌株属于Acinetobactersp.菌属.以氯化铵为惟一氮源,探讨了不同碳源、pH值、温度及碳与氮质量分数之比w(C/N)对HNR菌株脱氮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pH值为8、温度为30℃、w(C/N)为10时,HNR具有最佳脱氮效果.在好氧条件下,当氨氮初始质量浓度为120 mg/L时,经过72 h的连续培养,其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92.5%和89.1%.通过气相色谱能检测到N2,但检测不到N2O.HNR不具有明显的好氧反硝化性能,表明HNR的脱氮途径可能与已报道过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脱氮途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对持续氮增长和快速氮循环的响应模式及反馈机制,选择3种林龄杨树人工林作为试验样地,设置N0(0 g/(m2·a))、N1(5 g/(m2·a))、N2(10 g/(m2·a))、N3(15 g/(m2·a))、N4(30 g/(m2·a))共5个不同浓度进行模拟氮沉降实验,探讨3种林龄杨树人工林土壤有效氮含量及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①幼龄林、中龄林和过熟林的铵态氮占总有效氮含量的比例分别为18.50%~28.81%、23.14%~34.52%和32.60%~49.92%; ②随着外源氮浓度的不断增加,3种林龄土壤硝态氮含量都呈显著的增加趋势,且高氮处理对有效氮的影响高于低氮处理,而铵态氮只在幼龄林和中龄林中高氮处理(N3和N4)之间差异显著; ③幼龄林土壤硝态氮含量对不同浓度的氮沉降响应比中龄林和过熟林更为敏感,而铵态氮在3种林龄之间无显著规律; ④3种林龄土壤表层(0~10 cm)的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对氮沉降响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氮素矿化研究对从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平衡到全球变化和环境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因素.从目前的研究看,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土壤环境因子,土壤有机质质量,土壤生物因素和土壤理化性质,主要是在对单个因子的效应方面的研究.土壤氮素矿化的进一步研究应当集中在弄清影响因子及其交互作用的机理的基础上,建立机理模型阐明主要生态系统的氮素矿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新的合金钢试样的酸分解法——H_2SO_4-KCl 法。用该法分解试样,测定了含有抗酸性较强的氮化物的6个合金钢标样和滚珠钢的氮含量。结果表明:方法准确,重复性良好,其变动系数为3.3%—5.1%。并且方法简单、经济、易行。  相似文献   

17.
生态滤池污水处理过程中氮形态变化及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水经生态滤池(MEEF)处理后,出水中化学耗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s)、总氮(TN)和总磷(TP)的质量浓度降低,氮的形态构成与进水有较大差异.水力负荷分别为1.0 m3·m-2·d-1和2.0 m3·m-2·d-1时,进水中NH4 -N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5.8和35.7 mg·L-1,出水中分别降为10.3和20.0 mg·L-1;进水中NO3--N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24和0.2 mg·L-1,出水中分别增加到30.4和4.1 mg·L-1.进水中硝态氮占总氮的0.3%,在两种水力负荷下出水中硝态氮占出水总氮的比例分别增加到52.7%和12.8%,说明水力负荷降低有利于硝化作用进行.还对氮的质量平衡进行了估计,并讨论了MEEF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8.
对威海国际海水浴场的海水在四季中的三氮化合物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海水浴场水质中无机氮含量具有夏秋季高,冬春季较低的特点.无机氮主要以N03^-N为主,而且无机氮、N03^--N四季变化特点相同.NH4^+-N冬春两季较高,但均未超过N03^--N,NH4^+-N和N03^--N四季变化趋势相反.N02^--N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与NH4^+-N的变化相同.该海水浴场水质较好,四季均达到海水水质二类标准,但夏季无机氮含量接近标准值.针对未来几年国际海水浴场夏季可能出现的污染状况,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持海水的质量,以避免对游客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不同区域小麦氮肥应用效果及适宜施氮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金果 《河南科学》2013,(11):1891-1896
为了给河南省小麦氮肥施用提供指导,利用河南省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分析了2005-2009年在河南省进行的489个“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后,全省、豫北、豫南、豫中、豫东及豫西地区小麦分别平均增产37.1%、32.8%、51.1%、31.5%、36.2%和35.0%;平均分别增收1913、1715、2199、1773、2185和1776元/hm2;氮肥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9.9、9.1、10.9、9.4、11.5和9.2 kg/kg,氮肥偏生产力平均分别为40.3、39.2、37.7、41.4、45.3和38.9 kg/kg,氮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24.7%、23.3%、29.5%、22.4%、25.2%和23.3%,氮肥当季利用率平均分别为32.2%、27.0%、15.9%、47.2%、38.2%和42.3%.表明氮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明显,豫北、豫南、豫中、豫东及豫西地区适宜施氮量平均分别为134、156、148、169和161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