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普氏野马     
曹杰 《科学世界》2007,(6):29-29
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又称“蒙古野马”,“亚洲野马”,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关国际组织将它列为甲级濒危物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中高纬度的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种群庞大,是这一区域草原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2.
普氏野马(E quus przew alskii)俗称蒙古野马或准噶尔野马,属于奇蹄目,马科,曾广布于欧亚大陆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带。随着牧业文明的兴起和扩展,野马栖息地逐渐丧失,人类过度捕杀和经济活动的干扰,迫使野马的分布区和种群数量锐减,最终于20世纪中叶在野外灭绝。现在的普氏野马是1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2019,(6)
正2016年6月10日,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里,世界上首例有记录的普氏野马双胞胎满月了。三年后,它们过得还好吗?难以置信的喜讯自1985年普氏野马被引回故土、1987年组建繁殖群、1988年3月8日诞生第一匹马驹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在30多年里已成功繁育600多匹野马。2016年6月10日,普氏野马双胞胎姐妹路路和冉冉满月了,两匹小马驹毛色较白,真像一对白雪公主。普氏野马一般每胎只产一驹,这次产了双驹,实属罕见。起初,普氏野马生了双胞胎的消息让人难以置信,工作人员怀疑可能有一匹小马驹跟随小伙伴的妈妈活动。但是经过持续观察,发现两匹小  相似文献   

4.
2005年10月我们研究组成员一行前往新疆吉木萨尔县以西45公里的“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进行了普氏野马现状调查。自1986年我国先后从英国、德国、美国引进18匹普氏野马,并在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吉木萨尔县境内建立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开始了野马的饲养繁殖和科研工作。截至目前,这里共繁殖野马234匹,已繁殖四代,繁殖成活率达80%以上。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广袤的戈壁荒漠中,世界上首批被放养的普氏野马开始了野外“独立”生活。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蒙古国作为普氏野马的原产地,都希望这个珍稀且有着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物种重返故里,重续普氏野马野外灭绝近50年后的、再度繁衍生息的历史。两国政府和民众不仅将普氏野马的回归视为国家的光荣,也视为社会各界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象征。国际社会同样有此愿望,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其一,圈养野马的种群数量迅速增长,动物园有限的空间难以支撑越来越多的圈养种群;其二,长期生活于人工条件下的野马,野性逐代丧失。长此以往,难以保持野马固有的生物学特征。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对野马的保种问题,成立了野马保护管理组织。全球野马管理计划的两个…  相似文献   

6.
迎归野马     
为了挽救稀世之宝-普氏野马,恢复其野生种群的特性和繁殖能力,我国林业部于去年八月分别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英国共引进11匹野马,运抵乌鲁木齐. 一普氏野马原产我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干旱荒漠草原地带,因此又称作准噶尔野马或蒙古野马.1879年俄国“探险家”普锡华尔斯基在新疆获得野马标本,1881年定名曰普氏马.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2019,(5)
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到了普氏野马恋爱成家、生儿育女的时节。它们在寒冷冬季"冬眠"了的野性,如从天山上下来的春洪般泛滥起来,让这个春天也充满了野性。2019年4月,南回的燕子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野马中心)的马舍里筑起巢来,杜鹃鸟也开始"布谷、布谷"地鸣唱,空气里充满了新萌青草的浓郁气息,戈壁荒漠焕发出一派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介绍了圈养与放归的普氏野马进行寄生虫驱虫和监测的状况,对寄生虫的种类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寄生虫感染现状及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普氏野马颊齿冠面的形态结构,并与亚洲野驴(9例)和斑马(3例)的牙齿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普氏野马在上颌第一颊齿的原尖上,在马刺及褶的数目等方面都具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野生动物的家族结构和婚配制度一般分为三种: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多夫一妻制。这些婚配制度的稳定性和严格程度因种而异,许多动物仅在繁殖季节形成家族,而一些动物的家族成员往往不稳定。普氏野马属于具有严格家族结构和发达社群行为的动物,婚配制度十分稳定。与普氏野马婚配制度相联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内唯一的一例普氏野马头骨与亚洲野驴、斑马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先自我介绍:我是蒙古野马,俗称野马,学名叫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像大熊猫一样,人们也把我们称为"国宝",但我们的知名度远不如大熊猫.他的大名家喻户晓、妇儒皆知,而我们的处境却很凄惨,因为在故乡的原野上已见不到同类的踪迹,知我者寥寥无几,了解我们的人就  相似文献   

13.
普氏野马夏季水源地利用现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内放归的普氏野马夏季水源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夏季保护区内野马所能利用的水源有两种类型,一是地表径流形成的黄泥滩积水,二是浅层地下水形成的泉水。从2003-2005年我们共发现黄泥滩积水水源18处,泉水水源2处。黄泥滩水源被野马优先选择利用,水质优于泉水水源,但水量和积存时间年度变化大。泉水水源水量相对稳定,对野马的生存起到至关重要作用。野马活动区内可利用的泉水水源过少,距离216国道较近,受人为活动的干扰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今年8月28日,我国首次实施了普氏野马大规模放归野外的行动,共有27匹从新疆吉木萨尔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来的野马,在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被放归到野外自然环境中。普氏野马重归自然的实验,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经由单纯的物种异地保护阶段迈向以物种回归自然为代表的野外种群恢复阶段,充分显示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15.
2007年8月15日和8月17日,有一大一小两匹普氏野马先后毙命于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的216国道上,这是自2001年普氏野马放归以来首次出现车辆撞死野马的事件。噩讯传出,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我们作为普氏野马野化放归项目监测组的成员,几年来与野马相随相伴,面对丧生车轮下的野马,痛心疾首。课题组的监测工作表明,此次野马死于非命,看似偶然事件,但也有其必然性,剖析惨祸发生的原因,采取亡羊补牢的应对措施,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放归普氏野马哺乳期主要行为及其时间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7-9月在新疆卡拉麦里保护区针对放归普氏野马群.采用目标法和扫描法系统地研究了哺乳期带不同年龄幼驹雌马主要行为的时间分配及其日活动规律.结果显示,各组雌马主要行为的时间分配差异虽不显著,但仍表现出很明显的规律性.即,带驹母马比无驹母马及带亚成体母马的采食时间长,并随幼驹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而休息时问与之相反.带驹母马的哺乳时间随着幼驹年龄的增加逐渐减少;马群的日活动规律表现为"饮水-采食-休息-采食"模式.结合放归区各相关因素,并与圈养野马的行为比较,分析了导致其结果的可能原因,同时认为,放归区夏季自然资源可满足普氏野马哺乳期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为放归野马开辟安全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2001年秋季实施普氏野马野化放归计划以来,迄今已逾6年。这期间野马遭遇了干旱、严冬、畜群干扰等诸多不利因素,尤其是2007年8月至10月间相继发生的5匹野马被车撞死事件,是野马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1989,(4)
野马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又称普氏野马(以普热瓦尔斯基命名)或蒙古野马.全身大部分为棕黄色,鬃毛短、逆生直立,额发短或缺,颈脖粗短,头短钝,口鼻不尖削,腰背中央有一条黑褐色脊线,尾基部毛短,尾巴细长.一般肩高1.20米以上,体长2.20米以上.这些特征与家马有显著区别.野马是历史上很多野马演化过程中,唯一生存下来的一个种类,科学价值极高.我国新疆准噶尔东部是野马的故乡,100多年以前,外国人曾从这里猎走多匹,近年来有  相似文献   

19.
王方辰 《科技潮》2001,(10):35-35
8月28日,“新疆野马繁殖中心”从圈养的野马中选出27匹精良的“野马”放出围栏,放归自然,以重建野马的野生种群。这些野马回归自然以后,能不能生存呢?人们对此非常担忧,话要从头说起。“普氏野马”的来历说起“野马”真让人心酸,因为这一珍稀物种是早在19世纪中叶已经是濒危物种了。最早的发现是由沙俄军官普热瓦尔斯基在我国新疆准格尔盆地发现并捕到标本,1881年由沙俄科学家波利亚  相似文献   

20.
普氏野马在中国放归的首选地——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缘,总面积约1.48万平方公里。保护区周边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