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乳酸乙酯是无毒,可生物降解,溶解性能好并可取代有毒的卤化物溶剂,是工业上及消费者中有广泛用途的"绿色溶剂".合成乳酸乙酯催化剂的研究对于乳酸乙酯的生产具有重大影响.评述了对甲苯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六水三氯化铁,氯化亚锡,三氯化铝,改性氧化锆,铁钾矾,十二水合硫酸铁铵,稀土硫酸盐,一水硫酸氢钠,复合固体超强酸,杂多酸,分子筛,离子液体和脂肪酶等催化剂催化合成乳酸乙酯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2-(芳基乙炔)苯胺、2-氨基芳基甲酸甲酯、原甲酸三乙酯为反应物,通过一锅多组分反应,在无需外加溶剂的条件下,以中等到良好的产率(30%~71%)实现了系列3-(2-(芳基乙炔)苯基)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该类化合物可以作为新型的受体应用在自由基串联环化反应中,合成喹唑啉酮并喹啉化合物类含氮杂环.  相似文献   

3.
以α-芳基乙酰基苯并三唑和烯丙基碳酸乙酯为原料,Tsuji-Trost反应为关键步骤,通过"一锅法"操作合成了2-芳基-4-戊烯基酯,产率最高达85%.考察了催化剂、配体、溶剂等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优化反应条件,并给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产物经1H NMR和13C NMR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4.
在微波辐射下,以异丙醇作溶剂,以醛(或酮)、氨基硫脲和溴代苯乙酮进行一锅3组分反应,探讨了溶剂和微波功率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合成了一系列N-(4-芳基噻唑-2-基)-腙类化合物,反应时间5~10min,产率86%~95%.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邻氯苯腈和取代芳基硫酚为原料,经醚化反应、环合反应合成了8种不同取代的硫杂蒽酮类化合物.在醚化反应过程中使用了对反应体系有较好溶解性的非质子极性溶剂,极大地加快了反应速度,醚化反应收率可达84~95%,两步总收率50%~72%.此方法克服了传统合成方法中浓硫酸作溶剂造成的副反应以及浓硫酸使用过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在无配体条件下,以聚乙二醇(PEG-400)和水为反应介质,醋酸钯为催化剂,卤代代芳烃和芳基硼酸通过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一系列联苯类化合物(3a~3h),其结构经~1HNMR和~(13)CNMR表征,交叉偶联产率为30%~99%。PEG和水作为反应溶剂减少了对环境污染,实现了偶联反应的绿色化。  相似文献   

7.
以乙酰丙酸乙酯为原料,经氯代、缩合得2-氨基-4-甲基噻唑-5-乙酸乙酯3,再经酰氯的氨解、酯的水解等反应分别合成了新型2-芳基甲酰胺-4-甲基噻唑-5-乙酸及其酯衍生物4 (收率为51%~63%)和5 (收率为40%~50%),其结构均经1 H NMR,13 C NMR,HRMS表征.并对3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和目标化合物4与5清除DPPH自由基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进行检测.3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是:乙酰丙酸乙酯、磺酰氯和硫脲的物质的量比1∶1.2∶1,氯化反应以二氯甲烷作溶剂回流反应1h,缩合反应以无水乙醇作溶剂回流反应3h,浓盐酸5mL,总收率达到82.5%.该合成工艺过程简单、生产安全、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产品收率高.活性检测结果显示:酯类化合物4和乙酸类化合物5均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且5的活性优于4;但对黄嘌呤氧化酶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取代乙醛酸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前文报道了格氏试剂与草酸二乙酯反应,合成一系列脂肪族取代乙醛酸乙酯的方法。为了扩大这一方法的应用范围和深入了解与掌握这一反应,本文用同样的方法合成了四种芳基乙醛酸乙酯(l_x),产率都在50%以上,其中4-二甲氨基苯基乙醛酸乙酯(l_d)的产率高达90%。除芳基乙醛酸乙酯(l_x)  相似文献   

9.
以乙醇,乳酸为原料,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在常压下合成乳酸乙酯.研究了树脂种类、反应温度、树脂用量、酸醇比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在不分离产物情况下,合成乳酸乙酯的反应条件为:酸醇比1:4,反应时间180min,催化剂用量(以乳酸加入质量计)10%,沸腾状态下反应,乳酸的单程转化率达72.53%.催化剂可重复使...  相似文献   

10.
DMF在加热条件下可促进1,1-二芳基乙烯与二氟碘乙酸乙酯的二氟烷基化自由基反应,生成2,2-二氟-4,4-二芳基-3-烯酸乙酯.提出在无催化剂、无氧化剂条件下,1,1-二芳基乙烯基化合物的偕-二氟烷基化反应的新方法.首先,DMF在加热条件下促进ICF2COOEt生成·CF2COOEt自由基.然后加成到1,1-二芳基乙烯上,得到二氟烷基化的二芳基烯烃化合物.并对底物适用性进行探究,合成一系列不同取代基的二氟烷基化烯烃.结合实验及查阅相关文献,推测该反应可能经历了自由基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11.
面包酵母非水相催化乙酰乙酸乙酯的不对称还原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面包酵母在非水相中不对称还原乙酰乙酸乙酯,制备了光学活性的手性化合物(S)-3-羟基丁酸乙酯。通过转化率和e,e,值筛选了lgP(lgP为正辛醇-水体系中的油水分配系数)值不同的有机溶剂,并考察了反应体系中水含量对生物催化乙酰乙酸乙酯不对称还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gP〉2.0的有机溶剂,可以选用作为面包酵母催化的反应介质,其中以正己烷较为合适;且反应的最佳水含量为19.2%(V水/V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12.
超声助提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溶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声条件下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溶剂效应.分别采用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丙酮等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提取,考察了溶剂配比、溶剂pH值等因素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甲醇提取时,绿原酸提取率最高,超声助提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最佳溶剂条件是pH值为4.5的70%的甲醇水溶液.  相似文献   

13.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甘草中的芒柄花苷。将甘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先经聚酰胺柱色谱分离,所得组分Fr1再用高速逆流色谱进一步分离,采用的两相溶剂系统为乙酸乙酯-水(5:5,v/v),以其上相作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主机旋转方向顺时针,转速850 r/min,流速2.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从80 mg组分Fr1中得到12.3 mg纯度为99.3%的芒柄花苷。所得产物的结构经NMR鉴定。利用该方法可以对甘草中的芒柄花苷进行快速的分离和纯化。  相似文献   

14.
固体杂多酸催化合成乳酸乙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硅鸽酸催化合成乳酸乙酯的方法;考察了催化剂、酸醇比、带水剂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一种生物活性的吲哚(三氟甲基)羟基烷酸酯的绿色合成方法.以廉价、无毒、高效的乙酰丙酮铁为催化剂,在水相中通过吲哚衍生物与3,3,3-三氟丙酮酸乙酯,或者4,4,4-三氟乙酰乙酸乙酯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来制备.铁催化剂和水相反应介质使该合成方法具有简单、经济、实用、环境友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溶剂法提制米糠蜡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提出醋酸乙酯—乙醇—水三元共沸物适于作为分离糠油与糠蜡萃取溶剂的基础上,本文就其在工艺上如何实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阐述。我们认为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采用塔式连续萃取毛糠蜡和罐组间歇式萃取毛糠油的工艺方法,在生产上是可行的,而其相应的工艺条件也是易于实施和便于控制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甲醇-丁酮二元共沸物难以分离的问题,以氯苯为溶剂,采用萃取精馏技术进行了流程设计和模拟计算。分别计算比较了苯甲醚、甲苯、氯苯3种萃取剂存在下甲醇-丁酮的无限稀释相对挥发度,结果表明氯苯的分离效果最优,并从剩余曲线角度分析了萃取精馏工艺的可行性。以全年总费用(TAC)为目标函数,对萃取剂用量、原料进料位置、萃取剂进料位置、总理论板数等参数进行了优化,模拟结果表明,氯苯的加入可以实现甲醇-丁酮体系的有效分离,产品纯度可达99.9%以上。从节能角度对萃取精馏工艺进行了优化,与节能前的工艺相比,设备费用增加3.28万元,能耗降低43.86万元,TAC降低42.77万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毛樱桃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测定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毛樱桃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溶剂萃取法对乙醇提取物毛樱桃总黄酮进行富集纯化,通过小鼠耳肿胀实验考察所得提取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优化的提取、纯化工艺可明显提高总黄酮的提取率;水、石油醚萃取物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31%,5.59%,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可达26.31%;3种萃取物对小鼠耳肿胀模型肿胀度(mg)的影响分别为11.03±3.44(水提物),11.29±2.92(石油醚提取物),6.56±2.59(乙酸乙酯提取物).结论毛樱桃总黄酮可通过乙醇提取,石油醚、水除杂,乙酸乙酯萃取富集,其得率、纯度及抗炎活性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溶剂的选择 提取米糠蜡的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文[4]之后,为了进一步探索可用于毛糠蜡(或蜡糊)的分离,以便回收糠油、精制糠蜡的合适溶剂,作者曾对各类有代表性的溶剂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并结合目前国内的具体情况,本文认为醋酸乙酯和乙醇的含水三元共沸物是较为理想的溶剂.  相似文献   

20.
为了高效率地分离决明子中的高纯度活性成分,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从决明子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同时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两相溶剂系统的固定相为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积比5:3:6:6)的上相,流动相是从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积比5:3:6:6)到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积比5:3:5:7)的梯度洗脱,流速为2.0 mL/min。利用理化常数、质谱(MS)、核磁共振(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鉴定5个化合物分别为橙钝叶决明素(1)、甲基钝叶决明素(2)、钝叶决明素(3)、大黄素甲醚(4)和大黄素(5)。从500mg粗提物中分得的量分别是90.42mg、45.39mg 、31.84mg、121.71 mg和39.10mg, 纯度分别为97.4%、93.0%、94.8%、96.3%和95.5%,回收率分别为91.5%、96.7%、93.3%、95.6和9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