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临界CO2中尿素包络法浓缩鱼油生理活性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超临界CO2中尿素包络法浓缩鱼油中生理活性组分EPA,DHA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EPA和DHA的含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鱼油乙酯脱色,脱臭,脱酸,本文又提出用吸会的前身态理论模型来解释萃出物中EPA,DHA的增浓现象。  相似文献   

2.
鱼油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提取、分离技术的两大发展方向为精制浓缩天然鱼油和制取高纯度EPA和DHA单体.本文对其纯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3.
银离子络合法分离鱼油中EPA和DH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银离子与碳-碳双键的络合机理进行了论述,并综述了基于该络事机理,分离鱼油中EPA、DHA的三种方法:AgNO3层析法、AgNO3络合法结合超临界CO2萃取法和AgNO3膜分离法。  相似文献   

4.
对银离子与碳-碳双键的络合机理进行了论述,并综述了基于该络合机理,分离鱼油中EPA、DHA的三种方法:AgNO3层析法、AgNO3络合法结合超临界CO2萃取法和AgNO3膜分离法.  相似文献   

5.
鱼油中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提取,分离技术的两大发展方向为精制浓缩天然鱼油和制取高纯度EPA和DHA单体。本文对其纯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6.
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代谢和生理机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是鱼油中的生理活性特本文回顾了近几十年关于EPA和DHA的代谢及生理机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丹麦脂溶性成分的抗氧化能力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同时对其提取方法做了比较深入的探索。结果发明,丹参的脂溶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很强,当0.08%的SMEC和0.04%的TBHQ一起使用时,EPA和DHA的氧化稳定性增加了36倍,随着温度的降低,SMEC对EPA和DHA的抗氧化效果明显增加;110℃时,SMEC对猪油仍然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并且发现野生丹参SMEC的含量是栽培丹参的5倍。  相似文献   

8.
用KOH-CH3OH作皂化液,加入小量EDTA以掩蔽金属离子,用己烷萃取除去杂质,以尿素作浓缩介质,在充氮、严格控温等条件下对淡水鱼肠中DHA(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进行精制。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证明淡水鱼鱼肠中DHA的存在,并测得其含量为0.1-2.7%,应用该工艺条件,得到了DHA含量为33.4%,高级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3%的鳊鱼鱼肠精制鱼油。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法测定马齿苋中的EPA和DH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马齿苋中的EPA和DHA。用FID检测器检测定量。方法检测限:EPA为9.6×10^-10g;DHA为6.8×10^-9g。相对标准偏差:EPA为1.87%;DHA为3.66%。平均回收率:EPA为98.1%,DHA为96.22%。  相似文献   

10.
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代谢和生理机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二碳六烯酸(简称DHA)和二十碳五烯酸(简称EPA)是鱼油中的生理活性物质.本文回顾了近几十年关于EPA和DHA的代谢及生理机能的研究.阐述了EPA和花生四烯酸(简称AA)的两个重要代谢途径:环氧化酶途径和脂氧酶途径,指出EPA和DHA能抑制AA在这两个途径中的代谢.归纳了EPA和DHA主要生理作用:EPA和DHA能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胆固醇和血脂、抗炎症;DHA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抗过敏反应;DHA可增加脑和神经系统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了鱼油胶丸中的二十碳五烯酸甲酯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考察了流动相对色谱分离的影响及浓缩温度对产品含量的影响,由该方法制得的MEPA和MHA的纯度可达98%。  相似文献   

12.
首次制得二乙基胺甲基膦酸锆-亚磷酸锆Zr(HPO_3)_(2-x)·(O_3PCH_2NEt_2)_x·H_2O(ZDEAMP-ZP,x=0.75,0.60,0.50).将ZDEAMP-ZP用溴化苄季铵化,得到部分季铵化的产物:溴化苄基二乙基铵甲基膦酸锆-二乙基胺甲基膦酸锆-业磷酸锆Zr(HPO_3)_(2-x)·(O_3PCH_2NEt_2)_(x-y)·(O_3PCH_2N ̄+Et_2·CH_2Ph·Br ̄-)_y·H_2O(Y<X,ZBDEAMPB-ZDEAMP-ZP).ZBDEAMPB-ZDEAMP-ZP用于进行液/固/液或固固/液三相催化的亲核取代成醚、卤代烃和羧酸盐合成酯及二氯卡宾加成反应,均得到良好的结果。催化剂易于分离和回收,通常回收70%~100%,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以上无明显失活。  相似文献   

13.
草鱼同工酶的组织分布及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状连续电泳的方法,对草鱼(Ctenopoharyngodonidelus)的脑(B)、晶体(E)、心脏(H)、肾脏(K)、肝脏(L)、肌肉(M)等六种组织进行了十一种同工酶(α-AMY,EST,GOT,G3PD,G6PD,IDH,LDH,MDH,ME,POX,SOD)的电泳研究,并对各种酶的同工酶位点及酶谱表型进行了分析,其中α-AMY和POX还未见报道。结果表明α-AMY,EST,G3PD,LDH,MDH,ME,POX,SOD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GOT和G6PD则无明显组织差异。对草鱼的α-AMY,G3PDY和POX的遗传基础、亚基组成及LDH特殊的酶谱表达模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多烯康主要成份EPA-E和DHA-E的气相色谱分析中,使用大口径厚液膜毛细管柱,并与传统的填充柱相比较,毛细管柱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本实验对改进多烯康的测试方法,优化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HDPE固相接枝丙烯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甲苯为界面剂,研究丙烯酸(AA)在粉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上的固相接枝反应.红外光谱证实了该接枝反应。X光衍射发现接枝后的HDPE结晶度下降不多,表明接核反应发生在HDPE的无定区域和晶区表面或晶区缺陷上。实验还发现,随着引发剂用量、HDPE颗粒度的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单体/聚合物比增加,接枝率提高。本研究制得的HDPE—g—AA,其接枝率可高达15.92%。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最小自由能方法计算了铝粉含量变化对NEPE,CMDB以及固体含量为88%的复合团体推进剂能量特性的影响.铝粉含量为5%~18%时,NEPE推进剂密度比冲分别比CMDB和复合团体推进剂增加11.1~14.6s·g/cm3和14.2~18.0s·g/cm3.通过对低特征信号NEPE推进剂配方燃烧性能的研究,观察到当A1含量为3%~5%时,采用3.5%的燃速催化剂仅可使压力指数降至0.60.相应高能NEPE(铝粉含量等于18%)推进剂的压力指数可降至0.56.而降低AP粒度和增加其含量是提高燃速和降低压力指数的有效措施之一.此外,还测定了NEPE推进剂的燃速温度敏感系数,并与CMDB和复合团体推进剂数据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Al—Ti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化学组成及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研究了Al含量顺次递增的3种组分,Al-Ti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化学组成及微观结构,用XPS谱分析表明:氧化膜是由Al2O3和TiO2组成。经AES深度剖面分析得到了两者之间的比例,并推理出膜的微观结构模型。用SEM观测了3种膜的表面形貌,清楚地看到:合金组分不同,膜的致密度不同,XRD实验证明:氧化膜的晶型较复杂,且有取向。  相似文献   

18.
Al-Ti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化学组成及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研究了Al含量顺次递增的3种组分,Al-Ti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化学组成及微观结构。用XPS俗分析表明:氧化膜是由Al2O3和TiO2组成,经AES深度剖面分析得到了两者之间的比例,并推理出膜的微观结构模型,用SEM观测了3种膜的表面形貌,清楚地看到:合金组分不同,膜的致密度不同。XRD实验证明:氧化膜的晶型较复杂,且有取向。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金属有机物TPT[(C3H7O)4Ti]及TET[(C2H5O)4Ti]作为供钛源,对几种塑料成型模具钢材料进行PAMOCVD处理。由于表层形成一层TiN,Ti2N,TiC等化合物层,故提高了塑料模具钢的抗腐蚀性及耐磨性。该模具钢与昂贵的不锈钢类材料相比,寿命提高,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20.
PA6/EPDM共混体系界面与韧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马来酸酐对EPDM进行溶融接枝改性,然后对PA6/EPDM与PA6EPDM-g-MAH两类共混物的界面与韧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6/EPDM-g-MAH的冲击强度较PA6的冲击强度提高5 ̄6倍,较PA6/EPDM提高3 ̄4倍,扫描电镜下的冲击及拉伸断口形貌、偏光显微镜下的结果形态、界面张力γ12变化,证明了两类共混物的相容性及相界面的差异,为此也论证了EPDM-g-MA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