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胶州湾中砷(V)还原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胶州湾沉积物对砷(V)的还原作用。结果表明:1.随泥水比增大,还原率升高,泥水比为1:1000时,沉积物对砷(V)的还原率为16%;2.未煮沸的泥-水提取液还原率高于煮沸杀菌泥-水提取液。指示:沉积物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对砷(V)有一定的还原作用。此外,根据胶州湾的调查结果及实验室藻类培养模拟实验结果,分析了胶州湾砷(Ⅲ)产生原因。指出:主要是由于藻类和沉积物、水体有机物的还原作用,两者的还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西藏扎布耶盐湖生物区系的组成,共有22个属,其中藻类为14个属,动物为8个属,根据对湖中水样的分析,该区系生物资源极为贫瘠,无盐藻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StudyonSeveralBreedingFactorsintheCommercialBreedingofAreagranosaZhengZhongming(FisheriesDepartmentofNingboUniversity,Ningbo315211)泥姐Tegillarcagranosa(Linnaeus)肉味鲜美,是一种广温广盐性软体双壳经济贝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沿岸潮间带的中、低潮区。泥燃在我国养殖历史悠久,现为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的主要养殖品种。泥蛐人工育苗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在全国已普及,尤其在浙江省近几年已形成相当的规模,但在生产过程中,仍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主要问题大多出在附着及附着以前阶段。所以如何稳定和…  相似文献   

4.
贵州水体常见污染指示藻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贵州常见藻类中对水体污染有一定指示作用的藻类,以及这些藻类在有机污染,酸性废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及各类污染水域中各种不同污染带的指示种类及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内最近5年藻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藻类研究一直是植物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就藻类资源及分类研究、藻类的化学组成和 藻类生理及生态学几个方面对国内最近5年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以期发现未来几年藻类研究的 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显微图像处理在藻类分类计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忠  吴沿友  秦松  赵玉国 《贵州科学》2006,24(3):25-27,30
水体中藻类与水质状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可根据藻类综合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被监测水体的水质状况做出评价.传统的藻类监测是由专业人员在显微镜下通过肉眼检测水体中藻类种类及个体数目.本文通过对水体微藻的显微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出了藻类显微图像分类计数新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小球藻降解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藻类处理含酚废水,分离培养小球藻作为藻类种源,配置不同浓度苯酚水为受试水样,进行藻类对苯酚的降解实验研究,得出藻类对苯酚吸附降解的适宜浓度是200mg/l以下.所以可以利用藻类处理低浓度含酚水。  相似文献   

8.
在全年逐月对龙滩子水库浮游藻类定量、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频度率的大小得出了3个浮游藻类种组.并根据Kokwitz和Marson的污水生物系统,结合藻类指标、d值、COD和BOD5的Pi值以及其它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龙滩子水库水体为乙型中污水质,并有向甲型中污水体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自然状态下沙漠土壤作为对照,对五年生芨芨草地不同土层土壤藻类进行培养和鉴定,分析沙漠人工种植芨芨草后土壤藻类的变化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沙漠人工种植笈芨草以后,土壤藻类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分布范围明显加深。土壤中藻类以蓝藻最多,绿藻次之,也有少量硅藻和裸藻分布。从垂直分布来看,土壤藻类集中分行在结皮层,随着土层的加深,藻类逐渐减少,10cm以下无藻类分布。沙漠人工种植芨芨草对于促进土壤藻类生长,改善土壤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UV-B辐射对藻类的伤害效应,主要表现为影响藻类的存活率和生长,改变藻类的细胞形态,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刺激呼吸作用,改变藻类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糖类含量,破坏藻类的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同时探讨了UV-B辐射对藻类的伤害机制。  相似文献   

11.
因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武汉市饮用水原水的含藻类情况已较为严重。藻类的主要危害之一在于增加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含量。文章分析了武汉市饮用水原水中藻类的分布情况,通过总结除藻技术与消毒技术的发展,探讨了一些减少藻类相关消毒副产物的举措。就当前状况而言,物理除藻技术结合氯胺或二氧化氯消毒应该有助于抑制藻类消毒副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某些海生藻类在陆架沉积中的分布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陆架表层和柱状沉积中不但含有丰富的孢粉、硅藻,而且还有很多其它藻类,如刺球藻、甲藻、椭球藻等。从在沉积物中分布状况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虽然剌球藻、椭球藻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尚不清楚,但它们都是海生藻类,刺球藻的形体随着水深增大而,它们不仅可指示海相环境,而且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刺球藻数量推测水深。椭球藻喜生于温带-亚热带中北部水深水于40m的海域,多甲藻在水深较大的暖水环境数量较多。它们具有重  相似文献   

13.
在自然水体中首先让底栖藻类在透明人造丝膜附着装置上定居着生5周,然后移室实验室培养,测定初始的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后,对底栖藻类进行3个不同光照强度 拴光照处理(29.1,11.0和5.5W/m^2)和3种不同光照波长的处理(红光,蓝光和绿光)。  相似文献   

14.
枯水期嘉陵江小三峡附生藻类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枯水期嘉陵江小三峡有4个附生藻类群落,即刚毛藻群落、颤藻-鞘丝藻群落、直链藻-等片藻群落和鱼子菜-红毛藻群落。根据Fjerdingstad提出的以生物群落指示环境污染,结合Kolkwitz的污水生物系统,以及枯水期小三峡浮游藻类优势种和其它理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枯水期小三峡水质污染程度由低到高排列顺序为: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除毛背沱和水土沱为α-中污带水质外,其余各点均为β-中污带水质。  相似文献   

15.
几种浮游单细胞藻类磷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用32PO43-同位素稀释法研究了单种一次培养的几种浮游单细胞藻类的磷代谢.小球藻(Chlorellasp.)和一种绿藻对PO43-的最大吸收速率(Vmax)与细胞磷含量成负相关,半饱和速率常数(Ks)与藻类的种类相关.光照与黑暗对中华盒形藻(BiddulphiasinensisGrevile)和金藻(Dicrateriasp)PO43-的吸收和再生代谢无明显影响,其昼夜变化是藻类细胞新陈代谢的反映;处于细胞周期G1期与S期的藻类有较高的磷吸收和再生代谢速率,而G2期与M期的磷代谢速率较低.藻类磷代谢的动力学及其昼夜变化是围绕着对营养盐磷最大程度地利用和维持藻类持续生长的机制展开的.  相似文献   

16.
叶绿素荧光技术在藻类光合作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莲花  刘雷 《江西科学》2007,25(6):788-790,806
介绍了藻类光合活性和叶绿素荧光测定的一些常用参数,综述了叶绿素荧光技术分析藻类光合系统PSⅡ反应中心的光化学情况、非光化学情况、光保护和光损伤以及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四川邛海藻类植物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1989~1992年在四川邛海调查的藻类植物,共有93种及变种,分属40属、23科、6个门.在邛海的藻类区系中,以硅藻门种类为最多(占总数的52.17%),其次是绿藻门(其中鼓藻类又多于绿球藻类).常见种类大多是微污水带和乙型中污水带的浮游植物。经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邛海水体总体处于贫营养状况,仅局部有富营养性藻类出现.但若不注意对促进邛海富营养化的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控制,则将会导致该水体较快地向富营养型转变.  相似文献   

18.
广西廉州湾地处河口地区,藻类暴发性增殖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探究广西廉州湾藻类增殖的规律,本研究根据藻类暴发性增殖现象时存在溶解氧、pH值、叶绿素同步升高或降低的特征,对2015-2020年廉州湾海域运行的自动监测站和赤潮现场监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廉州湾藻类暴发性增殖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南流江、西门江至大风江入海口的近岸海域,暴发的频次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不同季节来看,冬季和夏季发生的频次较高,但藻类增殖现象的持续时间基本未超过7 d。藻类增殖现象发生的频次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南流江上游环境整治有关,反映出入海河流水质改变对近岸海域的直接影响。因此,持续保持陆地污染源科学有效的管理对廉州湾的生态环境保护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光生物反应器和跑道式循环生物反应器对荒漠藻类进行规模化培养,对比研究了两种规模化培养系统对荒漠藻类生物量和多糖产量的影响,探讨了温度、酸碱度、生长周期以及氮、磷含量对荒漠藻类生长和多糖积累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光生物反应器和跑道式循环生物反应器两种培养系统中,藻类的生长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而藻多糖含量则呈现相同的波动性变化趋势,并且藻类生物量和多糖分泌受培养条件的影响并不同步.此外,在两种规模化培养模式中,温度、酸碱度、营养盐以及生长周期等都对荒漠藻类的生长和多糖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苯乙烯对4种藻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藻类毒性测试的标准方法,研究了苯乙烯(styrenen)对几种澡类的生长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得出苯乙烯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onosa Kuetz.)、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Kylin var.tsingtaoensis)和湛江叉鞭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的96h半数抑制浓度为:1043.77mg/L,76.98mg/L,203.99mg/L,211.90mg/L,实验结果表明:苯乙烯对藻类生长具有明显毒性,但毒性浓度即使在污染环境中也较少见,苯乙烯对不同种藻类的毒性效应也不同,3种海洋单细胞藻类比铜绿微囊藻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