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STIRPAT模型全面地对影响中国2000—2011年碳排放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了中国2012—2020年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率、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价格、人口、能源结构和外贸强度对碳排放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对碳排放量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中国碳排放量增加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人口和产业结构;根据GM(1,1)预测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未来的减排压力还很大.因此,治理碳排放的政策应该综合考虑人口、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慧 《河南科学》2014,(10):2184-2189
研究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河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中原经济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利用河南省1978—2010年统计数据,对河南省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碳排放总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能源强度与单位能耗碳排放量的交互作用、能源消费结构、国际贸易分工;对人均碳排放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与单位能耗碳排放量的交互作用、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国际贸易分工.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对人均碳排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河南省碳排放的最大正向影响因素及贡献率最大的均为经济增长,而能源强度和单位能耗碳排放量交互作用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加速了碳排放权交易的进度,在此背景下考虑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eg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RIES)接入配网后需求响应、可再生资源消纳和碳排放交易成本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配电网规划方法。首先,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结构进行概述,介绍典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构成及特点;其次,将碳交易成本、弃风弃光成本和需求响应引入配电网扩展模型当中,综合考虑系统的碳排放、弃风弃光和需求侧响应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影响,促进系统整体的优化运行。在上述基础上构建考虑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的配网扩展优化双层模型,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PSO)和预测校正内点法(prediction correction interior point method, PCIP)求解规划层和运行层模型。最后,运用算例系统对构建的模型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配电网扩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能够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降低整体的扩展规划成本。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物流园区布局方法不成熟、布局模式单一,以及各部分协同工作能力低下等问题,引入马尔科夫链(Markov chain,MC)改进传统系统布局设计(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SLP)方法,从产品P、产量Q、生产路线R、辅助服务部门S、时间T等5个方面对物流园区功能布局规划进行研究分析。结合相关历史统计数据,运用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定量计算物流园区物流量,确定合理的发展规模;从物流与非物流关系角度探析各功能区间的关联强度,对相互关系密切的功能区就近布置,初步确定各核心功能区的占地面积相关图,并充分考虑相关实际条件与限制因素,对面积相关图进行完善与优化,确定最佳功能区布置方案。并以西安港物流园区为例,对改进SLP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予以验证,并对原规划方案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避免了历史数据波动性的影响,大大提高了物流园区物流量的预测精度,加强了物流量定量计算的可靠性;同时,对物流园区内部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和用地规模进行了科学合理布局。改进SLP方法能高效制定合理的布局方案来解决复杂繁琐的布局问题,并能将布局方案图像化,使物流园区职能与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对有序建设、合理组织物流园运营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物流园区普遍存在布局不合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园区布局问题亟待解决。以某公铁联运物流园区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SLP布局方法进行布局;另一方面,建立新的模型,使用遗传性算法及MATLAB软件辅助求解,完成另一种布局图,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针对两种布局进行筛选,最后用Flexsim仿真软件进行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优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6.
从碳排放总质量和碳排放强度方面对宁夏1980—2010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分析;用STIRPAT模型进行岭回归函数拟合,探讨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脱钩指数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为实现宁夏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强脱钩,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丰富山东省建筑业碳排放领域的研究,利用碳排放系数法建立了时间序列下山东省建筑业碳排放计算模型,分析了2004—2019年山东省建筑业碳排放情况。基于STIRPAT模型识别建筑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岭回归对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再将影响因素引入情景分析。通过控制影响因素变化速率,设置多种情景,预测山东省建筑业碳达峰出现时间与达峰量值。结果表明,结构因素对山东省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人口规模。情景预测结果显示,控制人口涨幅、加速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降低对煤炭的依赖程度和降低碳排放强度是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年的关键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8.
碳排放强度严重约束了各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用LMDI模型,将江苏省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解为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得出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强度降低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江苏省的碳排放量逐年上升,但是碳排放强度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能源结构对江苏省碳排放强度的驱动效应最大,贡献率达61.48%,能源强度的贡献率为38...  相似文献   

9.
在物流园区的建设布局与规划中,为了兼顾经济性原则,并综合考虑周边区域的交通环境与园区内的货物处理需求,采用随机优化建模方法,构建可靠的物流园区选址与服务分配模型;建模过程重点考察园区内物流设备有限的货物处理能力与货物处理时间性要求两者之间的均衡,并通过优化设置多级服务分配方案来确保物流服务的可靠性,以应对潜在的服务失效问题;采用GAMS与CPLEX优化求解软件,以贵州省36个物流地块为例,开展物流园区选址规划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选址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给出最优的物流园区选址数量与位置、各级物流服务分配方案,以及各物流园区最优的物流设备配置数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少综合能源系统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必须提升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效益.除各发电机组设备存在大量碳排放外,电储能设备的间接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碳排放,应当计量在系统碳排放中.研究基于含电气热冷负荷需求的综合能源系统,分析系统中各机组设备的碳排放量,并运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分析系统中电储能设备产生的碳排放,在系统经济运行模型中考虑碳交易机制,通过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在保证系统负荷需求的前提下,对根据是否计及电储能设备碳排放情况下的综合能源系统各机组出力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低碳权重作用大时,计及电储能设备碳排放能够有效降低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成本,同时减少碳排放总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交通运输业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间作用效应研究的不足,首先,建立交通运输业碳足迹测算模型对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碳足迹进行量化评估;其次,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LMDI)乘法形式模型研究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与其他社会经济指标的交互效应;最后,基于京津冀产业结构及城镇化差异等社会经济背景,分析京津冀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在研究期内逐年增加,北京市增长率最高,且年均增长率为8.58%;经济增长因素对京津冀全域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增加促进作用最显著;交通运输产业、生产效率等因素作用效应存在空间差异,而经济增长、人口效应、交通运输能源利用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等指标则表现出较弱的空间差异;促进经济增长与交通碳排放等环境负面影响的脱离、提高交通运输业生产效率、根据人口效应及结构进行交通运输系统设计的优化与结构调整、优化交通运输业能源结构等措施,有助于减少京津冀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2.
运用解耦模型分析了2007年—2014年河北省的解耦状态:从增长性耦合到弱解耦,在波动中实现了强解耦.运用STIRPAT模型分析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利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河北省2015年—2022年碳排放量,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对河北省碳排放影响最大;煤炭消费量、人均GDP、城镇人口占比、人口数对河北省碳排放量有促进作用,能源价格和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对河北省碳排放量的影响系数较小;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对河北省碳排放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GM(1,1)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应当重视河北省碳排放量的发展趋势,正视低碳发展的压力,通过调整各影响因素实现河北省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3.
采用STIRPAT模型,通过岭回归方法定量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人口数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强度、城镇化水平与碳排放量的关系;设置6种发展模式,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碳排放量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人口数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强度及城镇化水平每变化1%,碳排放量相应变化1.748%、0.153%、-0.218%...  相似文献   

14.
高效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是实现河南省物流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除考虑人口规模和人均GDP因素外,引入等级公路线路里程、民用车辆拥有量、货客运总周转量等公路发展主要因素,结合改进的STIRPAT模型,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矩阵,并采用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分析2006-2016年河南省公路发展因素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近十年河南省等级以上公路线路里程和货客运总周转量对本区域碳排放强度有正向影响效应,而人口数量、人均GDP和民用车辆拥有量对本区域的碳排放强度有负向影响效应;其中,人均GDP是影响效应最为显著的因素,货客运总周转量是推高区域碳排放强度效应最为显著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根据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城市、港口布局特点,在对经济带初步划分为7个物流集散区的前提下,采用2010年各县市统计年鉴数据,引用相关研究成果提出的规划数据,针对过境物流需求、工业物流需求、生活物流需求、农业物流需求等进行研究.分析物流市场需求现状,预测未来物流市场需求,并对以港口为中心兼顾铁路、高速公路等港口集疏运体系的物流园区、大型专业物流中心支撑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物流园区、大型专业物流中心空间布局的优化方案.根据分析评价的结果,提出至202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应当规划建设15个物流园区、41个大型专业物流中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煤炭资源富集区47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拓展STIRPAT模型,利用2003—2017年的面板数据对该区域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碳减排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煤炭资源富集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不存在非线性关系,碳排放随着经济发展持续增长;人口密度、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均有显著"促排"效应;而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对碳排放产生了显著抑制效应。环境规制与碳排放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显著,随着环境规制强度提升,碳排放呈现先下降再反弹的态势,金融发展对煤炭资源富集区的抑碳效应不显著。政策制定者应更加注重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步伐,大力推进煤炭清洁生产及低碳高效利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注重外商投资引进质量,加强环境规制力度,深化金融发展,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下而上”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2001—2020年山西省公路货运碳排放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山西省公路货运碳排放总量快速增长,其中2008年增幅最大,2020年增量最大;(2)山西省公路货运碳排放呈现正向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是主要的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2010年后高-高集聚类型减少,低-低集聚类型增加,表明山西省公路货运碳减排工作取得一定成效;(3)整体上,人口规模和地形起伏度对公路货运碳排放具有正向影响,而国内生产总值和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数量对公路货运碳排放具有负向影响。人口稠密、地势平坦的山西省中南部地区应调整能源结构,人口稀疏、地势崎岖的西北部地区应通过调整运输结构来有效降低公路货运碳排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基于2001~2012年我国各省市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STIRPAT模型对我国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总体上,我国城镇化对碳排放有正向作用,但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同时,能源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太显著,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也存在区域差异,政府政策支持对碳排放起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国华 《山东科学》2018,31(5):48-57
通过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铁路物流中心的作业情况,将铁路电商物流中心划分为收货区、存储区、拣货区、包装区、发货区、退货区、设备区和办公区8个功能区域。对系统布置规划(SLP)进行量化改造,加入数学建模的方法对物流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按照改进SLP方法对影响铁路电商物流中心的物流因素和非物流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综合关系表。在功能区间不重叠、功能区不能超过规划范围、铁路长宽比有一定范围、不得占用铁路专用线区域、园区出入口等的约束条件下,建立了园区内物料搬运成本最小、功能区间综合关系最大、土地改造成本最小的目标函数,然后对目标函数进行处理得到归一化的单目标函数。通过改进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从而得到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方案。实际应用的算例分析表明,本文中布局方法具有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于只考虑需求确定的情形,通过引入三角模糊数解决需求模糊情形下多式联运路径选择问题.并将碳成本纳入考虑范围,建立了基于综合成本、时间和碳排放量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逐步法求解该模型.结合实例验证,该模型可以平衡成本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达到控制碳排放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