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Langmuir等温吸附式的基础上,利用“有效浓度”的概念,推导出了乳化液膜体系的界面状态方程。进一步探讨了乳化液膜体系乳化溶胀与表面活性剂本身的及界面吸附状态的关系。所提出的界面状态方程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在Langmuir等温吸附式的基础上,结合乳化液膜膜相中“有效浓度”的概念,提出了乳化液膜的界面状态方程,利用该界面状态方程,本进一步研究了乳化液膜膜相中表面活性剂“有效浓度”与乳化液-外相水间界面张力的关系。同时,对搅拌机槽缺乏几何条件和操作参数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所建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EPR等谱学方法,对W/HZSM-5基催化剂上W物种的价态及其在H2预还原过程中的动态行为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由碱性前驱液制备的W/HZSM5催化剂在1073K、H2预还原条件下只能还原产生一类主要W物种,W5+;而由酸性前驱液制备的W-H2SO4/HZSM-5催化剂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则可还原产生两类共存的W物种,W5+和W4+.关联到在相同的甲烷脱氢芳构化(DHAM)反应条件下W-H2SO4/HZSM-5对DHAM反应的催化活性比W/HZSM-5高得多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DHAM反应活性与催化剂上较高价态W物种(W5+)的浓度并不存在顺变关系,而与W4+物种的浓度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SiC/W纳米多层膜的微结构和微观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磁控溅射法在硅基底上制备了不同调制波长Λ的SiC/W纳米多层膜,利用小角度衍射技术(LXD)研究了各样品子层界面的调制周期性,并用上限为20mN的超显微硬度计UMHT-3,对上述纳米薄膜进行了多载荷微观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纳米SiC/W调制多层膜的超显微硬度随测试负荷F和调制波长Λ的改变而变化,在负荷为5mN时峰值硬度为19.9GPa,与均匀混合的纳米薄膜相比,超显微硬度值提高了约1倍,显示出明显的硬度异常效应.结合实验结果对硬度值随调制波长Λ出现的峰值效应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假单胞菌S-7菌株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糖脂和脂肽表面活性物质,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236mg/L,可以将水的表面张力由72mN/m降到29.7mN/m,油水界面张力由30mN/m降到1.3mN/m。发酵液在不同的温度、pH和矿化度条件下,具有稳定的表面活性。发酵液可以乳化原油,使原油的粘度降低86.95%。研究表明,表面活性物质是S-7菌株在微生物采油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乳化液膜提取铀(Ⅵ)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以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为载体的乳化液膜从硫酸盐介质中提取铀(Ⅵ)的动力学.测定了外水相组成、液膜组成、搅拌器转速以及温度对提取速率的影响,得出了提取铀(Ⅵ)的速率规律,并对提取过程的速控类型及传质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Langmuir等温吸附式的基础上,结合乳化液膜(LSMs)膜相中“有效浓度”的概念,提出了乳化液膜的界面状态方程.利用该界面状态方程,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乳化液膜膜相中表面活性剂“有效浓度”与乳状液-外相水间界面张力的关系.同时,对搅拌机槽缺乏几何条件和操作参数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所建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乳状液膜体系油/水界面的Zeta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导了两种液膜体系的O/W界面Zetajn wug 的一些研究结果,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种类,载体种类以及水相PH值对体系的Zeta电位有很大 影响,从而对体系稳定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选择四种具有不同互浓度的液液体系,研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单液滴传质系数的影响。结合界面张力的测定结果,探讨互浓度、界面活性与传质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互浓度与界面活性、传质系数的降低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对于低界面张力、部分互溶的体系,界面张力不是决定表面活性物质对液滴传质系数影响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铜溶剂萃取O/W型乳化液的结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铜溶剂萃取体系中O/W型界面乳化液的稳定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 除静电斥力效应和固体界面膜的稳定作用之外, O/W型界面乳化液中的三维结构障碍也是其主要的稳定因素. 由于水相中Fe3 和SiO2等易水解成分的浓度均超过其水解平衡条件所要求的浓度, 它们水解形成的Fe(OH)3和SiO2胶体分散体系在连续相中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阻碍乳化液滴的聚结.  相似文献   

11.
将非理想混合吸附理论与Szyszkowski方程相结合,建立了非理想二元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张力方程,并提出了确定方程参数的单点实验法,从而可以根据单一表面的活性剂体系的γ-logC曲线和二元混合体系的一个表面张力数据预测不同体相组成的浓度时二元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所建方程对非理想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从去除胶黏物以及降低胶黏物黏性角度出发,探讨了酯酶与表面活性剂L64复配处理旧瓦楞箱板(OCC)浆料后,胶黏物的去除效果以及胶黏物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样相比,酯酶与表面活性剂L64复配处理OCC浆料对浆中胶黏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及降黏效果,并且酯酶与表面活性剂L64复配处理对OCC浆料中的胶黏物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独酯酶处理的作用效果;复配处理浆料时,对大胶黏物和微细胶黏物的去除率分别为47.26%、14.29%.纸张物理强度的测定结果表明:酯酶与表面活性剂L64复配处理并不会对OCC纸张物理强度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改性粉煤灰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最佳改性剂、改性条件及处理的效果.通过实验方法确定HC l∶H2SO4(2∶1)的混酸为改性剂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效果最佳;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剂与粉煤灰的用量为20 mL∶10 g,室温下搅拌60 m in;改性粉煤灰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最佳条件为:灰水比为10∶200(g∶mL)、pH值为7、室温条件下搅拌时间为40 m in;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去除率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别达到了95.50%、87.74%、94.20%.  相似文献   

14.
利用Monte Carlo方法对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吸附层厚度、吸附量和链节密度分布,并用两阶段吸附模型拟合了吸附等温线。同时,对Gemini表面活性剂和传统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竞争吸附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对比温度的升高,单一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疏水性界面的吸附层厚度减小,吸附量降低,吸附等温线符合两阶段吸附模型。在相同能量参数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界面吸附的能力远比传统表面活性剂在界面吸附的能力强,它可将表面上已吸附的传统表面活性剂解吸下来,从而影响界面性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剪切速率和溶液浓度对中等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在25℃、1~300s-1剪切速率范围内,对质量分数分别为0.05%、0.07%、0.10%和0.15%的CTAC/NaSal表面活性剂溶液进行稳态模式下的流变测量.研究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由剪切诱导转变引起的黏度增稠率依次减小,当浓度达到某一临界饱和值时不再有剪切诱导转变发生,该浓度所对应的黏度-剪切速率流变曲线称为最大黏度线.当浓度低于临界饱和浓度时,在以临界剪切速率为界的两区域内,剪切速率-剪切应力流变曲线分别符合对数模型.从能量的视角分析了剪切诱导结构(SIS)可能的形成机理,指出诱导SIS形成的临界能量值本质上是由胶束结构决定的.从流变的角度指出,对于中等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SIS不再是产生湍流减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评价了表面活性剂表(界)面吸附单分子层状态方程的热力学理论,分析了单分子层中表面活性剂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亲水基之间的相互排斥,疏水基之间的相互吸引)和表(界)面下方基底液中无机盐的存在对单分子吸附层状态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新的关于表面活性剂表(界)面吸附单分子层的一般表面状态方程。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17.
系统研究了腐植酸类阴离子、磺酸盐类阴离子、聚氧乙烯酰胺类非离子和聚氧乙烯酯类非离于等四类表面活性剂对灵武煤成浆性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规律。并用神木及乌兰煤做了对比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