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中簡述了管內沸騰临界热負荷的研究現狀,介紹了作者采用的試驗裝置和方法,列出除气蒸餾水向上流过垂直不銹鋼管时的沸騰临界热負荷的試驗数据,提出經驗关系式,分析主要因素的影响,并与其他作者的数据进行比較。試驗在以下参数范圍內进行: 实驗段出口压力:1.2~1.5工程大气压实驗段出口欠热度:5~35℃流速:0.25~8米/秒热負荷:1.0×10~6~8.5×10~6大卡/米~2的实驗段材料:1X18 H9T不銹鋼管管径:(內径×厚度)4×1;6×1;9×1.5毫米管長:105毫米管长/管内径=l/d内:26.2,17.5,11.7(都大于10)在上述条件下整理成經驗关系式: gKP=0.65×10~6(1+w)~(09)(1+Δt_H)~(0.23) (1) 实驗点与經驗关系式最大偏差小于±18%,其中93%点最大偏差≤±10%。  相似文献   

2.
在热工水力实验回路上,利用直接通电均匀加热的垂直圆管(φ15mm×2mm)作为实验段,利用合理设计的喷放段来模拟小破口的出现.通过实验,得出了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壁温随喷放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压力、质量流速、初始过冷度、临界时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曲线.这对瞬态CHF和t_(CHF)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反应堆的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实验的工况参数范围是:p=0.7~2.2MPa,▽T_(sub)=50~120℃,G=1750~2800kg/m~2·s,q=0.3~1×10~6W/m~2.  相似文献   

3.
测量了RbTiOPO_4晶体的压电应变常数,结果为d_(33)=4.0,d_(31)=-0.3,d_(32)=-3.3,d_(15)=12.7,d_(24)=6.4×10~(-12)C/N.  相似文献   

4.
水溶性聚合物的研究——聚丙烯酸钠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了利用亚硫酸氢钠~硫酸锰引发丙烯酸钠含氧水溶液体系,获得聚丙烯酸钠。实验结果表明,亚硫酸氢钠浓度在2.56×10~.(-2)~4.62×10~(-3)M 范围时,生成的聚丙烯酸钠的平均聚合度随亚硫酸氢钠浓度增加而降低;硫酸锰浓度在0~1.06×10~(-2)M 范围时对平均聚合度无影响,但能使诱导期缩短,聚丙烯酸钠收率提高。本文还对硫酸锰在引发聚合反应中的作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一个热分析反应动力学的验证方程式。用热重法(TG)结合微商热重法(DTG)与等温实验,从判断固相反应机理入手,研究了常压下碳酸氢钠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与机理。实验表明,其反应属于Avrami-Erofeev的核生成与核成长为控制步骤的A_(1.5)机理。动力学方程式为:da/dt=7.57×10~8×e~(-86.6×10~3)J/(RT){3/2(1-a)[-ln(1-a)]~(1/3)}。表观活化能E为86.6kJ·mol~(-1),频率因子A为7.57×10~8s~(-1),两者补偿关系为:lnA=0.287E-4.44。  相似文献   

6.
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VB2,VB6,VB12,VC和叶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用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VB2,VB6,VB12,VC和叶酸含量的方法.用HypersilC18色谱柱(ODS2,5 μm,4.6 mm×150 mm,),V(甲醇)V(0.5%醋酸溶液)=3070,其中每升流动相加入2.5 mmol的戊烷磺酸钠作为流动相.柱温30℃时于254 nm波长处以外标法测定.结果表明VB2,VB6,VB12,VC和叶酸的浓度与峰高成良好的线性关系.VB2的线性范围为2.0×10-7~8.0×10-6g/mL(r=0.999 8),VB6的线性范围为2.0×10-6~5.0×10-4g/mL(r=0.999 0),VB1 2的线性范围为2.0×10-7~8.0×10-4g/mL(r=0.999 9),叶酸的线性范围为2.0×10~5.0×10-5g/mL(r=0.998 7),VC的线性范围为5.0×10-7~8.0×10-5g/mL(r=0.999 1).VB2,VB6,VB12,VC和叶酸的检测限分别为6×10-9g/mL,6×10-8g/mL,7×10-9g/mL,1×10-9g/mL和6×10-8g/mL实验表明该法准确,快捷,操作简便,应用于蜂蜜和复合维生素片中维生素的测定,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将恒电流电解产生ClO-与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相结合,基于硝普钠对ClO--Luminol体系化学发光的抑制作用,建立了测定硝普钠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分析方法.该法具有简单、快捷、灵敏的特点.在硝普钠浓度为8×10-6g/mL-1×10-4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10-6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 7%(2×10-5g/mL,n=9),对注射用硝普钠的测定及标准加入回收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多种极谱伏安技术较详细、系统地研究了嘌呤的极谱伏安行为。实验表明,在0.2mol/L的H_2SO_4底液中,嘌呤产生两个良好的还原峰(P_1,P_2),Ep_1=-0.76v,Ep_2=-1.10v,(vs.Ag/BgCl)。两峰峰高相近,在1×10~(-6)~9×10~(-4)mol/L浓度范围内,两峰峰高均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P_2灵敏度较高,检出限可达5×10~(-3)mol/L.研究结果表明,两还原峰均为具有弱吸附特性的扩散电流。本文还对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用干涉法测量了 THAMP 晶体的全部压电系数。结果为:d_(21)=6.6,d_(22)=-4.1,d_(23)=1.3,d_(25)=-1.7,d_(14)=3.2,d_(16)=-1.2,d_(34)=2.6,d_(36)=4.0×10~(-12)C/N.  相似文献   

10.
在pH=11.7的B—R缓冲溶液和甲醇:水=1:1底液中,1—(4—硝基萘)—3—(4—偶氮苯基苯)—三氮烯(Cadion2B)可产生良好的还原波。其浓度在2×10~(-5)~1×10~(-8)mol/L范围内与一阶导数峰电流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可达8×10~(-9)mol/L。方法用于实验废液中题示试剂的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热量概念是用来描述热现象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回顾这一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对于全面地认识和掌握这一概念无疑是有益的.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人们对热量概念在不同认识水平、不同认识阶段的定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高温吸收式热泵工质对水/乙二醇在管内流动及对流换热过程的分析,建立了描述能量损失与(火用)损失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及实验研究,获得了能量损失及(火用)损失分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3根充液量不同的钠热管进行实验,分析研究了充液量对钠热管启动运行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φ25mm×2.5mm长为1m的钠热管内充约78g质量的钠为最佳,充液量过多或过少都将影响钠热管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4.
换热器传热效率与强化对高温热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液换热器是高温吸收式热泵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的传热效率及其传热强化对提高系统性能,降低热泵系统的设备费和操作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计算了不同传热效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换热器传热温差与(火用)损及传热效率的关系,提出采用强化传热元件和评价热泵系统性能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变质量热力学系统的观点出发,提出一种测定空气比热容比的热力学分析方法.结果与常质量热力学系统分析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燃烧热法鉴别分散染料深蓝H-GL不同晶型的热稳定性。测定了分散染料深蓝H-GL的不同晶型,α-、β-和无定形的生成热,分别为-657±4.3,-638±7.3、-565±5.3千焦/摩尔。确定了它们稳定性的序列:α->β->无定形。  相似文献   

17.
浮头式废热锅炉工艺气侧的传热过程属于辐射状扩缩流横向冲刷管束的强迫对流换热,这种对流换热既不同于定截面流的横向冲刷管束的换热,又不同于一般的变截面流的横向冲刷管束的换热,文中用大比例尺(M1:2)模型测定了该换热过程的对流放热系数与雷诺数间的关孔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流动方式强化了对流换热过程,辐射状扩压流的放热系数比平行流横向冲刷错列管束的放热系数增加16%,而辐射状收缩流横向冲刷管束的放热系数比平行流横向冲刷错列管束的放热系数则增加40%左右。  相似文献   

18.
在供冷系统的设计中,管路温升通常不予计算,而是根据经验选定。合理计算供冷管路温升是提高供冷效率的前提,按常规热工方法计算供冷管路温升其数值很小,远小于实测值.本文对引起管路温升的机理作了分析,认为管路温升主要是管道壁的传热和水泵管道阻力损失温升两部分。管道壁传热温升的计算应在传统热工计算的基础上,补充考虑以下五个因素:1、太阳辐射热的吸热量;2、外壁发生凝水时的传热增强,需计算析湿系数;3、埋地管道中,由于非绝对稳态,引入增热系数;4、隔热层材料和安装质量等引起隔热结构恶化而引入隔热效率系数;5、管道附件、阀门、支撑等引起的附加冷量损失系数。据此,提出了各类管道传热温升的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本方法为降低管路温升,提高供冷效率,降低能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空调车室传热数学模型及冷负荷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引用控制理论中扰量与响应的离散化处理方法,通过对车体传热机理分析,建立了车体非稳态传热方程,导出了车体传递函数系数计算公式,进行传热量的动态计算.通过算例,分析了车体传递函数系数及车体传热量.这些结果又为改进车体设计、提高车体热工性能指明了途径.  相似文献   

20.
供热蒸汽冷却系统节煤效果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节能系统——供热蒸汽冷却系统,并阐明了该系统节能的理论基础和节煤量计算的基本原理,综合分析了影响该系统节煤效果的因素.计算分析表明,供热蒸汽冷却系统存在最佳性,并且能使供热机组热经济性提高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