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2004年颁布了第111号元素的名称(roentgenium)和元素符号(Rg):  相似文献   

2.
《科技术语研究》2006,8(1):F0002-F0002
2006年1月20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化学、物理学、语言学界专家召开了第111号元素中文定名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正1932年,由中国当时的教育部公布的《化学命名原则》涉及了92种元素名称,其中85号、87号和91号元素没有定名。在制定元素名称时,确立元素定名取字,应依一定系统,以便区别。元素名称固有汉字有金(Au)、银(Ag)、铜(Cu)、铁(Fe)、锡(Sn)、硫(S)、铅(Pb)等,这些元素名称用字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如:《汉书·食货志》《说文解字》《神农本草经》等都有记载。这些字的字形结构也成为制定新元素名称的  相似文献   

4.
2006年1月20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化学、物理学、语言学界专家召开了第111号元素中文定名研讨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教育部语言信息管理司李宇明司长,全国科技名词委刘青副主任、潘书祥原耕主任,北京大学王夔院士、张礼和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刘伯里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张焕乔院士、北京大学王祥云教授、阎守胜教授。  相似文献   

5.
元素需要根据国际既定的名称复定出一个中文的名称。元素的中文定名涉及的学科很多,既要遵循物理化学界对名称科学表述的习惯,又涉及中文元素名称用字的规范。在信息时代,科学术语的多语种互译是科学发展实现全球化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生存共同体合作共存的需要;因此,中文元素定名十分重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根据审定会议中大多数人的意见,确定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它们是:鉨(113,Nh)、镆(115,Mc)、(石田)(117,Ts)、氤(118,Og)。名称既定,需要解释,文章主要用汉字学的原理,对元素中文命名的选字原则做一些阐释,并说明定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用汉字给元素确定中文名称,有很多优越的条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元素已经有了110个命名以后,命名要遵循区别、准确和优选的原则,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提出了元素中文命名的原则及为了实现这三个原则的具体细则,并以111号元素的命名为例,对这些原则和细则进行阐发,供今后命名参考.  相似文献   

7.
用汉字给元素确定中文名称,有很多优越的条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元素已经有了110个命名以后,命名要遵循区别、准确和优选的原则,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提出了元素中文命名的原则及为了实现这三个原则的具体细则,并以111号元素的命名为例,对这些原则和细则进行阐发,供今后命名参考。  相似文献   

8.
2006年1月20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化学、物理学、语言学界专家召开了第111号元素中文定名研讨会。① 研讨会会场②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③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张焕乔院士④ 北京大学张礼和院士⑤ 国家语委原副主任曹先擢教授⑥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董琨副所长⑦ 教育部语言信息管理司李宇明司长2006年2月7~9日,计量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审定工作会议全国科技名词委事务中心于2006年1月8~9日召开名词工作发展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在2004年颁布了第111号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第111号元素的英文名称为roentgenium,元素符号为Rg,中文名称怎么办?我是一个语言文字工作者,对化学我是中学时代学了一点,也早还给了老师,对这个问题我自当缄口藏拙,哪还敢发言呢?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同志,向我征求意见,恭敬不如从命,我就大胆地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按照国际惯例,超重元素的命名是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组成的专家工作组来审定的.一般规定元素发现单位拥有命名建议权,然后由专家组讨论,决定元素的命名,最后由IUPAC正式公布.现在不少超重元素是以人名或地名来命名的.  相似文献   

11.
一、为什么要对101—109号元素重新制定中文名称国际上对元素英文名称的定名是通过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简称IUPAC)讨论决定的。我国则相应地使用单个汉字作为名称。选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固有汉字,如:金、银、铜、铁、锡、硫……;沿袭固有汉字的造字方法采用“左形右声”的左右结构的合体形声字,如:锂、钠、钾、铷、铯、钫……;另外一种属会意造字,如氢、氮、溴、碳……。其中合体形声字多为新造字或借用古字。在我国《化学命名原则》(1955)中包括了102个元素名称,《化学命名原则》(1980)中包括了105个元素名称,这次重新制定的名称中只限于105、106、107、108、109号元素,共五个元素名称。为什么要重新制定这五个元素名称呢?103号以前的英文名称都是经IUPAC推荐的名称,国际上并无争议。1964年底苏联科学家宣布获得了104号元素并把这个元素命名为kurchatovium,符号Ku,以纪念苏联科学家库尔查托夫(I.V.Kurchatov),到1969—1970年间美国科学家也获得了104号元素的另一些同位素,并把104号元素命名为rutherfordium,符号Ru,以纪念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E.Rutherford)。105号元素也于1970—1971年间先后在美国和苏联获得,美国人把这一元素称为hahnium,符号Ha,以纪念德国科学家哈恩(O.Hahn),苏联人把这一元素称为nielsbohrium,符号Ns,以纪念丹麦科学家尼尔斯·玻尔(N.Bohr)。从1971年以来IUPAC曾多次开会讨论,均未能确定统一的英文名称,造成了混乱。1977年8月IUPAC正式宣布100号以后的元素名称,终止使用以人名、国名、地名和机构名等来制定新元素的名称,英文名称采用拉丁文和希腊文混合数字词头加词尾-ium来命名,符号采用三个字母来表示,以区别以往元素采用的一个或两个字母的办法,想从根本上解决命名的分歧。如104号元素可命名为unnilquadium,符号Unq。这套命名方法虽得到使用,但仍有人不断提出意见。我国在《化学命名原则》(1980)中也只从106号以后元素采用了IUPAC的建议。中文定名为“10×号元素”,这样冗长的定名给使用者增加了困难。1994年IUPAC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又重新提出了仍按以往的命名方法制定新元素名称,并提出了讨论稿。1997年8月27日获得表决结果并以IUPAC名义发表正式文件,对101—109号元素重新定名。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张存浩院士代表我国出席了会议,会前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会议上,听取了部分院士的意见。二、101—109号元素中文名称的制定经过我们收到IUPAC对101—109号元素的重新定名的决定后,经全国名词委化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研究,认为根据IUPAC的决定应重新拟定101—109号元素的新的中文名称,并提出了如下几个原则性的意见,(1)101—109号元素名称仍采用以往使用的形声造字的方法;(2)避免与100号以前的名称同音,避免用多音字和怪异字,笔画要简单;(3)使用简化字;(4)所造之字符合汉语的文字规范。在全国征集意见过程中,各方面专家对104—109号元素的中文名称提出了40余个汉字供选择。1998年1月13日在京召开了101—109号元素中文名称审定会,经对收集到的意见逐字进行分析,最后确定了101—109号元素的中文定名意见。其名称使用的汉字已征得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同意。现简要说明如下:101—103号元素钔、锘、铹仍使用原有定名。104号元素在《化学命名原则》(1980)中已定为“”,是根据1969年美国科学家为纪念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E.Rutherford)而定名的,其英文名称为“rutherfordium(符号Rf)”。这次IUPAC已肯定了这一名称,“”字在我国已使用多年,故仍采用。105号元素在《化学命名原则》(1980)中曾订名为“”(英文名为hahnium,符号Ha)。现根据IUPAC的建议改订为“”,其英文名称为“dubnium(符号Db)”。105号元素因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在获得该元素中也曾作过重要贡献,从而命名的。中文名称根据谐音定为“”,该字为左中右结构,但笔画较简单。以往的元素名称用字中也使用了左中右结构字,如:铷、锕等。106号元素的英文名称为“seaborgium(符号Sg)”,是以美国科学家西博格(G.T.Seaborg)命名的,中文用“”字,是为避免与以往元素名称相同或同音,如:锡、硒均读xī。107号元素的英文名称为“bohrium(符号Bh)”,是以丹麦科学家尼尔斯·玻尔(N.Bohr)命名的。中文名称定为“”最为恰当。但考虑到汉字中左中右结构的字没有“王”字在中间的结构字,而“”的字形简单符合造字法,故选用。108号元素英文名称是“hassium(符号Hs)”,该元素首先在德国重离子研究所获得,而该所位于德国黑森州从而命名的。中文定名为“”。经查《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字海》中该字注为25号元素“锰”的旧译,但在1932年公布的我国第一部《化学命名原则》中25号元素已使用“锰”字。没有出现过“”字。109号元素英文名称为“meitnerium(符号Mt)”是以德国科学家迈特纳(L.Meitner)命名的。中文定名为“”,谐音较好。三、海峡两岸共同拟定101—109号元素中文名称IUPAC对101—109号元素英文名称重新确定后,两岸化学专家多次交流了定名情况,现在对101—109号元素的中文名称的定名已取得共识,可望共同使用这些新的元素名称。这就避免了元素中文名称命名时,各自分别创造出不同的汉字的问题。对两岸科技交流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IUPAC)与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Physics, IUPAP)抽调专家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joint working party,JWP),并授权由其确定发现原子数大于111的新元素的声明优先权。  相似文献   

13.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在2004年颁布了第111号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第111号元素的英文名称为roentgenium,元素符号为Rg,中文名称怎么办?我是一个语言文字工作者,对化学我是中学时代学了一点,也早还给了老师,对这个问题我自当缄口藏拙,哪还敢发言呢?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同志,向我征求意见,恭敬不如从命,我就大胆地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新造汉字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新元素中文名称是否可以造字。新元素曾在一个阶段是采取用数字标号,不用汉字。1971年我参加《新华字典》的修订工作,在字典的附录《元素周期表》中,原…  相似文献   

14.
112号元素名已正式定为Cn,拟将其中文名定为“鎶”,既遵从了元素定名的相关办法,也能较好的体现汉字的特点和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15.
112号元素名已正式定为Cn,拟将其中文名定为鎶,既遵从了元素定名的相关办法,也能较好的体现汉字的特点和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16.
结合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的中文定名,从语言文字学角度进行思考,提出并阐发了元素中文命名所应遵循的系统、习惯、唯一、准确和便利使用等原则及相关细则,并对今后元素中文定名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医学领域的名词审定工作中,发现存在对某些英文术语的误译,本文就Aesthetic Medicine的中文定名问题作进一步讨论。Aesthetic Medicine这一学科是由Cosmetic Medi-cine(美容医学)发展而来,是人们对人体美的追求从“容”扩展到了全身各个体表部位的产物,因此,国内某些专业  相似文献   

18.
按照国际惯例,超重元素的命名是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组成的专家工作组来审定的。一般规定元素发现单位拥有命名建议权,然后由专家组讨论,决定元素的命名,最后由IUPAC正式公布。现在不少超重元素是以人名或地名来命名的。超重元素中文定名应当是根据国际定名找到最适合的中文名与之相对应,这就有了一定的限制,比如意、声要与国际定名相呼应  相似文献   

19.
关于101—109号元素中文定名的说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一、为什么要对101—109号元素重新制定中文名称国际上对元素英文名称的定名是通过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简称IUPAC)讨论决定的。我国则相应地使用单个汉字作为名称。选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固有汉字,如:金、银、铜、铁、锡、硫……...  相似文献   

20.
<正>按照国际惯例,超重元素的定名是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和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共同组建的联合工作组来审定。一般规定元素发现者拥有优先命名的推荐权,然后由联合工作组讨论,决定元素的定名,最后由IUPAC正式公布。现在一些超重元素是以人名、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