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复杂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是深井钻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徐深平34井为例,叙述了该井在钻井过程中处理复杂事故方面的思路及过程,提出了三种处理方案,其中优选的开窗侧钻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上部已钻井段,现场应用表明,使用该技术经济性好、作业风险低,为今后深井复杂情况的处理提供了重要的钻井工程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于超峰 《科技资讯》2009,(24):86-86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后期,套管损坏、井内落物等原因造成部分油井停产报废,急待修复,恢复生产,为此老井修复技术在各油田不断地进行尝试。其中小井眼侧钻及钻井技术是老井修复的主要途径,套管内开窗侧钻是目前常用的方法。本文从套管开窗侧钻方面对小井眼侧钻及钻井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套管开窗作业广泛应用于处理井下事故,老井眼侧钻等作业中,其目的在于可以尽可能多地利用老井眼、从而适当地节约钻完井作业时间,从而到达节约作业成本的目的。此次侧钻开窗应用在海上某气田X1S井,取得了成功。该井存在侧钻点深、井斜大、井眼深、钻井周期长、起下钻次数多等困难。本次开窗侧钻作业应用了一种新型的快速开窗侧钻工具,一趟钻实现斜向器坐挂、套管开窗并钻出一个口袋,是深井开窗侧钻作业的一次成功实践。为今后套管开窗侧钻作业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实践。  相似文献   

4.
套管开窗侧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田套损井的不断增多,研究应用了治理井况恶化、挖掘剩余油的有效修井工艺套管开窗侧钻技术,包括套管开窗技术、裸眼钻进技术、下套管与固井技术、射孔与测井技术、原井底报废处理、割取套管等综合配套技术,经过现场的广泛应用与改进,该项技术已是油田利用老井眼挖掘剩余油、处理套损井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6.
在侧钻开窗过程中,选择动力钻具、确定钻压和转速等参数的重要依据是铣鞋在开窗过程中的受力状态。建立套管-铣鞋的相互作用模型,并编制计算程序对铣鞋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获取不同施工参数(如钻压、切入角度和转速)对开窗铣鞋的受力和钻进速度的影响;并进行多组套管开窗实验验证所建立套管相互作用模型以及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开窗过程中,随着铣鞋铣入套管的深度加深,侧向力逐渐变小,变为0后反向增加;钻压越大铣鞋上的扭矩和钻进速度越大;切入角度越大铣鞋上的侧向力和扭矩越大。  相似文献   

7.
保证小井眼固井质量的关键是如何用固井液把环空中的钻井液及井壁泥饼顶替干净。小井眼本身井况的复杂性(如井眼不规则、套管偏心)、顶替液与被顶替液的流体性质以及固井施工参数都是影响小井眼固井顶替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开展相关研究,以认识各因素对固井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对固井参数进行优化。首先,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建立了侧钻小井眼固井顶替数值模型,分析了固井顶替过程中顶替液与被顶替液之间的两相界面变化特征,揭示了小井眼固井的顶替机理;其次,基于小井眼固井顶替数值模型,模拟了幂律流体在小井眼固井顶替过程中顶替界面的发展过程,得到了顶替界面长度与顶替效率随顶替时间的变化规律;最后,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顶替液与被顶替液流性指数与稠度系数、顶替液与被顶替液之间的密度差、套管偏心度和固井顶替排量对顶替界面长度与顶替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成功指导了长庆苏里格气田首口侧钻水平井固井施工。  相似文献   

8.
根据圆孤型井眼轨道假设,从井段坐标增量叠加原则出发,使用井斜角和方位角的方向数表示方法,推导出了开窗点参数的简洁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李海涛 《科技信息》2010,(16):I0394-I0394
套管开窗侧钻井技术是通过对老井、报废井、事故井实施套管开窗侧钻使老井复活,达到恢复产能和报废资源的重复利用。套管开窗定向井钻井技术的推广应用,完善和推动了钻井技术的发展,成为油田节约挖潜,提高原油产量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藏具有典型的低渗、低压,非均质性强和天然微裂缝发育特征。油藏经注水补充能量开发后开发矛盾突出,导致高含水井或水淹井比例增多和油藏采出程度低,严重影响了整体开发效果。鉴于目前针对高含水井或水淹井治理难度大的问题,立足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在明确了水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和调研了512″套管井开窗侧钻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大斜度井分段压裂改造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的技术思路。针对侧钻井改造技术难点,对储层改造工艺技术进行了筛选和优化,在实现分段压裂改造提高储层泄流面积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为提高暂堵压裂效果,并配套研发了耐压性高和稳定性强的关键性堵剂。现场试验表明,采用老井侧钻方式改造效果显著,是开展低渗透油藏水淹井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为后续提高油藏开发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油田许多区块已处于生产开发后期,油井因出水、出砂等多种原因致使油井报废,大量的剩余储量不能采出,原油采收率较低,应用侧钻水平井技术这种增产措施开采老油区未动用的剩余油就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本文对中半径侧钻水平井筛管完井工艺进行了研究,该项技术通过配套对老区油井的稳产、增产,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钻井液的环空返速,流变性能,密度及井眼倾角,铣屑尺寸等参数对侧钻水平井套管段铣环空运移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钻井液的环空返速,流变参数及密度增大时,井眼净化效果较好,铣屑的环空返出率随着井眼倾角,铣屑尺寸的增大呈下降趋势,给出了对铣屑进行定量描述和分类的可行方法。运用实验观察方法对比分析了铣屑和岩屑的环空运移机理,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考虑上述诸影响因素时井眼净化的经验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当前侧钻井的状况,随着油田的持续开发,原油储量越来越少,为了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滚动评价井、探井相对较多,钻遇油气层的风险越大,侧钻作业增多,为了减少侧钻费用,就要对常规的侧钻方法进行改进,采用PDC钻头侧钻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分析了PDC钻头侧钻的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难题的方法和技术要点;通过现场应用,侧钻成功率百分之百,井身质量合格。证明了PDC钻头侧钻的可行性,形成了一套PDC钻头侧钻的方法,以及解决技术难题的措施,为侧钻井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持。PDC钻头侧钻缩短了钻井周期,提高了生产时效,大大降低了工程施工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连文明  师成灿  张晓刚 《科技信息》2012,(7):134-134,174
侧钻技术在国外起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于八十年代开始研究侧钻技术,十年间内迅速成熟起来。青海油田也在最近几年大力发展和应用侧钻技术,成为油田特别是尕斯库勒油田节支增效、节约挖潜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径向水平井侧钻工艺的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现状,开展径向侧钻水平井技术的研究应用,详细论述了径向侧钻水平井钻井的工艺技术,使老井改造、加深、侧钻小井眼钻井技术及径向水平井等钻井完井配套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对低渗透油田开发剩余油气,提高采收率和综合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钻井液的环空返速、流变性能、密度及井眼倾角、铣屑尺寸等参数对侧钻水平井套管段铣铣屑环空运移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钻井液的环空返速、流变参数及密度增大时,井眼净化效果较好;铣屑的环空返出率随着井眼倾角、铣屑尺寸的增大呈下降趋势.给出了对铣屑进行定量描述和分类的可行方法.运用实验观察方法对比分析了铣屑和岩屑的环空运移机理,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考虑上述诸影响因素时井眼净化的经验模式.  相似文献   

17.
对钻井液的环空返速、流变性能、密度及井眼倾角、铣屑尺寸等参数对侧钻水平井套管段铣铣屑环空运移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钻井液的环空返速、流变参数及密度增大时,井眼净化效果较好;铣屑的环空返出率随着井眼倾角、铣屑尺寸的增大呈下降趋势。给出了对铣屑进行定量描述和分类的可行方法。运用实验观察方法对比分析了铣屑和岩屑的环空运移机理,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考虑上述诸影响因素时井眼净化的经验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钻扩眼工具井底钻压分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随钻扩眼工具钻进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结构井眼对井底钻压分配的影响,按照相似原理建立了随钻扩眼工具底部钻柱动力学特性模拟实验装置,对领眼井底与阶梯井底的钻压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随钻扩眼形成的阶梯式井底岩石要比领眼井底岩石更容易破碎,实际钻压分配比小于按照几何结构定义的钻压分配比。该结果与理论模型的研究得到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随钻扩眼工具钻进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结构井眼对井底钻压分配的影响,按照相似原理建立了随钻扩眼工具底部钻柱动力学特性模拟实验装置,对领眼井底与阶梯井底的钻压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随钻扩眼形成的阶梯式井底岩石要比领眼井底岩石更容易破碎,实际钻压分配比小于按照几何结构定义的钻压分配比.该结果与理论模型的研究得到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20.
锦7块东兴隆台油藏为典型的边底水稠油断块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周期,高含水,低油汽比的吞吐采油后期。该油藏利用侧钻水平井技术成功地提高了稠油薄层中的采收率,对同类油藏的高效开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