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同学们,也许你有时觉得阅读是件枯燥的事儿,其实如果能用欣赏的眼光去读文章,静心地思考语言的内涵,咀嚼文字的滋味,品味字里行间的情感,那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一、比较字词,欣赏细节美。毎一篇文章都是由字词句段构成的,我们阅读时当然不能忽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从抓“线索”、“文眼”、借助想象、体会散文的意境、咀嚼品位散文语言五个方面来谈散文鉴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姜雪艳 《科技信息》2009,(22):241-241
阅读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文字训练,就是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和听说读写的训练,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把这些训练分为理解语言的训练、积累语言的训练和运用语言的训练。词句的理解,词句的积累,词句的运用,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长期任务。段篇动l练同词句训练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在段片训练的过程中应该而且完全可以进行词句的训练。没有词句训练的段篇训练,实际上是一种架空的语言训练。在训练手段上.各个年级都应突出读的训练,包括朗读、默读、背诵。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途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借助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再通过阅读及其他训练手段指导学生体会思想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思想教育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语言文字训练不能脱离课文的思想内容孤立进行。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进行严格的语言文字训练,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指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并通过练习使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语言文字训练必须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英语专四写作作为压轴题目,往往让很多考生望而生畏。一是2015年题目改革后对考生要求提升;二是写作输出过程中融入学生的语言基础、理解能力等要素,短时间内写出高水平文章绝非易事。因课时限制,教师也对提升作文水平颇感吃力。该文通过解读雅思写作评分标准,意在找到破冰之道:加强字词句换用与改写、段落速写与重写等。  相似文献   

5.
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通过文化解读语言,透过语言了解文化,这是我国目前日语翻译教学不可回避的的一个新课题。文章在遵循传统日语教学法的基础上,尝试在翻译教学中使用:(1)立足语言文化的视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审视和批判;(2)参考教材,加入并讲解一定量的语言文化和翻译相关的知识;(3)侧重语言文化思维实施翻译演练等解读语言文化思维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解读教材应该对文本的主要内容,时代背景、主题思想以及关键词句进行有效解读以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挖掘,以寻找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价值,以进一步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但是从教材解读到课堂教学这一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缺失。  相似文献   

7.
视觉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媒介之一,它和所有的语言形式一样有着共通、共同的认识规律与组织规律。文章对视觉语言的形象元素进行解读,力求认识其形象元素构成语言的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曾以“一捆矛盾”自喻,而对“白话文“的支持与对“欧化文”的反对似乎是其“又一捆矛盾”,而实则不然.文章从语言发生学、语法学、翻译学、语言心理学等维度分析了林语堂“欧化文(翻译)”批判的深层原因,并从语言哲学的高度对林语堂反对“字译”、坚持“句译”,“清顺自然”的行文要求、文化自信心的培养,以及“文白调和”的语录体的提倡等一系列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9.
姜太荣 《石河子科技》2001,(4):46-46,57
所谓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语言读书,这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很常见的训练,也是教学实践中常被教师忽视的一个方面. 朗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好的文章应该尽量让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和体会.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的深透并受到感染,就如同站在作者的立场说这番话一样.因此,文章一旦被学生高声朗读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了解词句的各种结构,掌握词句结构.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课文是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体,两者是“血之于肉,分别不开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文章的本质内容,不能让文本游离于一种表面化的形式,正确而充分地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使语文教学更扎实、更深刻。  相似文献   

11.
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植根于语言系统的复杂性、整体的动态性,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和描述的准确程度是相对于一定的认识范围而言的.法律法规意义的传达一方面需要词句表达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又要有一定的弹性,即模糊性.合理使用模糊语言不但不会损害法律的明确性,相反倒可能有助于在不确定中寻求到确定性.对法律语言及其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的研究,是法学界、语言学界和法学翻译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杨敏 《科技知识动漫》2010,(17):102-103
一、抓住文章的题目解读文本文章的题目往往与文本的内容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标题常常是已经告诉或暗示了文章的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看法及倾向性。抓住了文章的题目,从题目入手,可以通过题目大致推测一下文本的内容,这样就能较快的进入文本的内容的解读,为深层次地解读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扣住“飞”指什么?“夺”指什么?两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带领学生研读红军战士是怎么“飞”的?又是怎么夺取天险泸定桥的?在学生充分的读、感受的基础上,用“飞’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此叶敦煌本回鹘文《杂阿含经》残叶,系摘取汉文原文的部分词句直译而成的手稿本,其年代似为元代。从目前已知的回鹘文《杂阿含经》来看,该回鹘文佛经至少有卷子式和贝叶式两种版本。  相似文献   

14.
东巴文藏传佛教《皈依文》是用纳西东巴文记录藏语的文献,也是东巴文献中首次发现的藏传佛教经文。文章在对东巴文藏传佛教《皈依文》特征描述、字释、翻译的基础上,提出这份因历史上宗教互动和语言接触而产生的特殊文献,不仅填补了东巴文献类型的空白,还对宗教互动、语言文字接触、民族关系等研究都有较高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说明》中明确规定:“语言规范、连贯,文面整洁……”1994年高考作文评分量表中规定:“内容(21分),语言(19分),结构(14分),书写(6分)……[说明]加分;凡语言或内容有2项特别突出者可加1—4分,加到满分为止……”可见语言在高考试卷中的重要性。本文就“文章语言要规范、连贯、得体”、“要突出语言的文学性特点”、“要突出语言的个性特点”作些说明,使文章语言符合应试要求。一、文章的语言要规范、连贯、得体“规范”、“连贯”是语言的基本功,而“得体”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所谓语…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符号学角度解读电视传播优势,即语言符号在特定情景下的确定性和非语言符号提供的“场”以及形成受众在理解过程中的情感倾向和释义可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白话文运动是中国现代性在语言上的集中体现。“文”指书面语,“话”为口头表达,在清季民初的历史语境下“国语”则更多地带有了国族认同的意义。目前为止,从国语想象层面对其进行爬梳的文章尚不多见。文章在国语想象的视域下,再次梳理清末民初白话文运动中的“文”“话”之争,以探讨中国现代性道路上的反复与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一、标题须引人入胜 标题是文章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是传递作品主题、展示作者才情的重要窗口。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文题善,佳篇成一半”,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因此,学生一定要在文题上多下工夫,切不可将话题直接作为标题,简洁醒目有文采的题目方能快速攫住读者的目光,为自己的文章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9.
散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难度也是逐年增加,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要想让学生走出这种阅读困境,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散文阅读的方法。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可以更深入了解散文的写作意图;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可以让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品味文章语言,深入把握字词句的含义,可以更好地与作者交流。  相似文献   

20.
《送何太虚北游序》是吴澄散文的代表作,阐明了游历对于增长见闻的重要性。文章引经据典,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辨析精微,展示缜密的逻辑思维;铺陈排比,流露充沛的气势;字斟句酌,展现良好的语言功力。文章说理透彻明白,语言精炼整饬,体现了学者之文与文人之文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