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通过国内外对一般骨状非牛顿流体干燥方法的介绍和对含水率60%-70%饲料金霉素膏状物的物料特性分析,提出了物料输送、雾化的难点及采取的措施,给出了该项技术开发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数值模拟了圆筒燃烧室内双股同心强旋流流场及其湍流参数的分布。计算中,对Kolmogorov-Prandtl旋涡粘性系数假定中的经验系数C_μ做了初步调试,认为C_μ对不同流场及同一流场中的不同点都有可能不同,而且C_μ应具有各向异性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对模拟轴对称强旋流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难于输送的物料,如,生活垃圾、生物质秸秆、高温炉渣、粘性极强的污泥等物料,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输送方法和设备——一种高强度、大输送量、抗缠绕、堵塞性能极强的无轴螺旋输送机。  相似文献   

4.
成果推广     
强力干燥粉碎机组强力干燥粉碎机组由浙江嵊州市机械厂生产,该机组集粉碎、气流干燥、分级于一体,高效、节能,产品品质优良,操作简单。适用于化工、食品等行业的块状、片状、粉末状、纤维状、胶状、膏状、糊状、浆状、滤并状不同物料及粘性物料的干燥粉碎,产品颗粒度均匀,细度达3pm,具有能耗低,节省工艺成本,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小,密闭负压下工作环境,无粉尘污染等优点。联系地址:(312400)浙江省味州市城关罗柱索味州机械厂联系入:余绍火王春峰联系电话:(0575)3185888对刚用8全自动电脑浴缸彭雅明胡文建成果推广全自动…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研制的“鼓泡床干燥装置”于1992年1月15日在济南通过了由省科学院组织的专家鉴定。鼓泡床干燥装置以带结晶水的硫酸亚铁(FeSO_47H_2O)为主要干燥对象。该装置是总结了多种固体物料和较干的膏状物料的试验结果,并且综合了硫酸亚铁(FeSO_4)的生产规模试验情况,是一种适用于干燥内部结晶水和表面水的干燥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RFC分解炉内的气固流动、阻力特性以及炉内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等,研究表明炉内大部分区域气体流动表现出明显的旋流流动特点,炉内湍流强度分布比较均匀,并沿轴向流动方向逐步增强。RFC分解炉的料气停留时间比值约为3.7,如果考虑炉出口与C5进口之间的垂直连接管道,则物料依次通过分解炉系统的平均停留总时间约为13.3s。RFC分解炉的3次风旋流流动的阻力系数为74,窑气喷腾流动的阻力系数为13。研究结果与工厂实际生产情况完全符合,为改进分解炉的设计和优化工厂的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创新科技》2007,(1):60-60
<正>技术简介该技术把滚筒和气流烘干机结合在一起,组成了滚筒——气流复合烘干系统,主要特点是:滚筒内置带破碎翼板的破碎轴、内壁面上设有抄板、滚筒内壁和破碎轴上还设有交错排列的双阻风盘。破碎翼板和抄板可对物料进行抄起、打击、破碎,提高热传递效率和防止粘性物料结块;双阻风盘把热风和物料的行走路线由“一”型改为“S”型,可延长热风和物料的接触时间以及在筒内的停留时间,显著提高热利用效率。系统热效率达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尤其适合高含水、粘性物料的干燥。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由微型计算机控制和管理的自动定量新装置,它适用于对非粘性块粒或粉状进行称量分装,也可进行多种物料的配比控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冷却结构对叶片前缘冷却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冲击冷却、简单旋流冷却、中间双旋流冷却和切向双旋流冷却的4种结构,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ANSYS CFX对比分析了各种冷却结构的流动和换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冲击冷却的冷气流速变化剧烈,靶面压力较高,流阻系数最低,局部换热强度大,靶面平均换热强度不大;简单旋流冷却的流速变化较为平缓,流阻系数较大,换热强度较大,靶面换热强度分布均匀;中间双旋流冷却的平均换热系数最大,换热强度分布比较均匀,流阻系数较小,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前景良好的前缘冷却结构;切向双旋流冷却的流动和换热特性很差,不具备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三流式气流雾化器用高粘性物料作实测,分析了影响平均滴径的因素,并归纳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垂直-倾斜半环组合对撞流干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对撞流干燥的干燥幅度,改善物料在半环中的粘壁和流动特性,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了新型垂直半环组合对撞流干燥实验台·该实验台结构新颖、紧凑,以小米为物料进行的干燥和流动特性实验表明:该干燥器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干燥介质的干燥能力和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料的干燥幅度,而且还避免了半环中的粘壁和堆积问题;物料降水率主要受进气温度和载带率的影响;对撞面随着上、下进气流量的变化而上、下浮动,对撞区内物料的向下运动速度大于向上运动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运动平板附近的圆柱绕流问题, 给出一种精确确定临界间隙率的综合判定方法, 并分析了流场特性的内在本质以及各种物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将圆柱置于运动平板上方, 平板运动速度与入口处均匀来流的速度保持一致, 模拟的雷诺数为1 000. 定义间隙率为G/D, 其中G为圆柱边界到运动平板的最小距离, D为圆柱的直径. 结果表明: 当间隙率取值范围不同时, 流场特性有较大差异; 与孤立圆柱相比, 本文中的升力和阻力有明显增加, 并且旋涡脱落也受到平板抑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优化钻头水功率配置,提高井眼净化效果,对新近引入石油工程中的星形喷嘴射流进行了模拟研究,建立了喷嘴射流流场的流动控制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其进行离散,结合Realizable k-ε模型对方程组进行求解,并将计算结果与圆形喷嘴射流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发现,淹没条件下喷嘴出口截面形状对射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射流的起始段,起始段内星形喷嘴射流流场较圆形喷嘴射流的要复杂。当喷距大于4倍喷嘴当量直径时,星形喷嘴最大、最小截面上轴向速度和湍动能的衰减趋势同圆形喷嘴的衰减趋势一致,两个截面上射流速度剖面满足自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王鹏涛  徐美  陈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5):11179-11187
针对大藤峡水利枢纽建造生态景观湖+仿生态鱼道结合的新型鱼道中出口衔接段流速过大不能满足鱼类正常生殖洄游问题,在出口衔接段设置多种不同直径圆形、方形梅花桩型式的管桩结构,并采用MIKE3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四种管桩布置方案表、中、底层流速分布和每组管桩群后横断面的水力特性;结果表明布设管桩结构后衔接段水流流态平稳,布置直径为0.25m的圆形管桩和边长为0.25m的方形管桩的两种方案下水流流速满足目标鱼类上溯条件;方形管桩的流速更低、更适宜鱼类上溯。出口衔接段设置管桩结构可以有效的改善水流流态、降低流速,在管桩后低流速区休憩的上溯鱼群可为上游生态景观湖添色。  相似文献   

15.
钝体后回流流场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量钝体后回流流场的速度、脉动速度相关量和温度的基础上,求出回流流场的热通量分布。结果表明了热通量分布与脉动相关量间的密切相关性,以及回流区及其边界区域相对强烈的热交换强度,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钝体后回流区在燃料燃烧火焰稳定中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离散单元数值计算方法,建立COREX竖炉内物料颗粒尺度运动行为的数学模型,研究炉内物料运动流型及其瞬态特性,特别是颗粒的瞬态速度和瞬态应力分布.模拟结果表明:COREX竖炉内存在三种类型的流动区域:活塞流区、准停滞区以及沟流区.炉内颗粒的瞬态速度分布表明炉内存在两种类型的速度波:装料过程引发的向下传播的速度波和底部排料引发的向上传播的速度波.COREX竖炉内颗粒法向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较小,竖炉底部导流锥顶部存在较强的应力区,而无导流锥竖炉底部中心存在较强应力区,沟流区的应力较弱.  相似文献   

17.
应用粒子图像速度场仪对泊肃叶流动及圆柱绕流的测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考察粒子图像速度场仪(PIV)的测量精度及分辨复杂流动结构的能力,对泊肃叶流动和圆柱绕流两种典型流动进行了测量。将泊肃叶流动的速度廓线的测量值与分析解 进行了对比,发现在测试区域内90%的测量值与分析解吻合良好,具有较高的精度,而近壁面区域由于速度偏振,测量值低于分析解。在此基础上,利用PIV技术测量了Re为500时圆柱绕流流动的主流区、圆柱两侧的剪切层,以及圆柱后的回流区和旋涡区的分布,验证了该技术非常适合于研究复杂的流动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发展更有效的湍流模型,提高对高负荷跨声速压气机流动的数值计算精度,以侧偏平均脉动速度和应变率张量为基础构造了新的侧偏平均脉动速度(partial average fluctuation velocity, PAFV)湍流模型。在使用Python计算机语言进行编程计算过程中,将流动控制方程在一般曲线坐标系下变换后,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空间离散。方程对流项采用Steger-Warming通量向量分裂法,扩散项采用中心差分格式离散,时间导数项采用具有TVD(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性质的二阶Runge-Kutta法离散。使用该湍流模型对德国航空航天研究试验院的L030-4叶栅亚声速和超声速流动进行了计算,在进行网格无关性研究基础上,获得了流场压力等值线云图、马赫数等值线云图,压力系数分布等结果。计算显示侧偏平均脉动速度在激波附近区域受到明显抑制,避免了激波附近区域出现过大的湍流黏性。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比较好,初步验证了PAFV湍流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该类型的叶栅流动。  相似文献   

19.
圆管螺旋流局部起旋器与出口段流速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圆管螺旋流的局部起旋器,并在试验的基础上,对圆管螺旋流局部起旋器出口段周向流速和轴向流速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其形成的机理,研究表明,受水流惯性与黏性的作用,周向流速分布由部分断面渐变为全断面线性分布;轴向流速分布则受周向旋转水流运运作用,流速分布坦化为类对数分布,这对进一步研究圆管螺旋流输固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壁圆柱绕流积沙线的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进行近壁圆柱绕流实验,探讨壁面积沙现象的机理.分别在两个动量损失厚度雷诺数1 092和796下,对两个不同直径的圆柱,取间隙比(圆柱与壁面间的距离与圆柱直径之比)0到1.5中的12个值进行实验,总结了不同情况下积沙线的形成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积沙线形成的可能原因是由于圆柱对平板壁面边界层的影响,使得边界层流动在圆柱下游一到两倍圆柱直径的平板壁面处发生壁面分离,在分离区域流体速度减小,并且产生附着涡,流体运动挟带到此处的粒子速度减小,发生沉积而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