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拳击手的梦1947年,休格·雷·鲁滨逊参加一场重量级拳击锦标赛,对手是吉米·多伊尔。比赛前一晚,鲁滨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中他与吉米·多伊尔进行了一场比赛,比赛中他竟然将多伊尔打死了。鲁滨逊为此感到非常困扰,于  相似文献   

2.
李颖 《科技资讯》2013,(11):246-246
笛福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刻画了资产者鲁滨逊凭借自己的力量,在一座孤岛上克服重重困难,返回家乡的故事。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思想感情和阶级本质在鲁滨逊的形象上得到完美体现;与此同时,鲁滨逊又具有资产者的实干精神,他身上体现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创业精神。所以说鲁滨逊这个人物在启蒙主义文学史上是典型的冒险家、实干家、殖民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生存还是毁灭——试论鲁滨逊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滨逊的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他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畏惧、抗争和征服三个阶段。鲁滨逊与自然的关系,其实也是整个人类文明与自然关系的缩影。他表现出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既有利于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积极一面,也有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消极一面。鲁滨逊的这种自然观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源。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鲁滨逊式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用生态整体主义指导人类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4.
宋文玲 《科技信息》2010,(36):I0125-I0125
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生活在资产阶级争取和巩固政权的时期,他被资产阶级思想深刻的影响着,他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言人。鲁滨逊的选择和各种行为更多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特点。这是十七、十八世纪西方资产阶级信心与希望、前途与光明的充分体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升时期的真实产物。  相似文献   

5.
[上期提示]鲁滨逊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他在这里安顿下来。傍晚,他看见一只船,但那只是海市蜃楼,这更加激起了他回家的欲望。在这种欲望的煎熬下,鲁滨逊睡着了,一觉醒来,新的一天已经开始……早上,鲁滨逊连饭都忘了吃,一直蜷缩在山坡上想心事。在他的脚底下,有用手指乱涂的一些图画。这是他根据依稀记得的从漫画中看到的海市蜃楼的原理,胡乱画出来的。“海市蜃楼虽然只是一种幻象,但是,并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一定是那里真的有船经过,我在这里才会看到船的幻象的。这就是说,海那边一定有船经过。”说的不错。鲁滨逊现在思考的并不是海市蜃楼…  相似文献   

6.
鲁滨逊的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他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畏惧、抗争和征服三个阶段.鲁滨逊与自然的关系,其实也是整个人类文明与自然关系的缩影.他表现出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既有利于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积极一面,也有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消极一面.鲁滨逊的这种自然观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源.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鲁滨逊式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用生态整体主义指导人类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如今在格雷维提庄园,鲁滨逊的花园只有骨架还在,但是鲁滨逊的花园理念却在别处生根发芽发展壮大起来。到底威廉·鲁滨逊是不是一个伟大的园艺师?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永远在进行中,但是有一点毫无疑问,那就是他博学多才,写了很多本书,发表了很多篇文章。他的一生专注于一件事,那就是反对维多利亚时代流行的几何形花坛,倡导更加自然主义的种植方式。鲁滨逊自己唯一的一个花园格雷维提庄园  相似文献   

8.
[上期提示]贝肉的味道真的不错,吃饱喝足,鲁滨逊眨着眼睛看星星。北极星拼命地使自己明亮起来,好引起鲁滨逊的注意,从而判断出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可是,这个家伙光顾着欣赏夜空美景,不懂得积极自救!或许还是等他人来救比较轻松些,于是鲁滨逊找来好多贝类在海滩上写了一个大大的SOS。用小石子写好SOS以后,鲁滨逊又在海边捡了好多贝,可以在探险途中当干粮。因为不知道路上能不能找到一些树上的果实什么的,如果找不着的话,这些贝就是他惟一的食物了。他先饱餐了一顿贝肉,然后把剩下的放到塑料袋里。其他的东西也都被他塞到腰间的小包里。因…  相似文献   

9.
黄泽宇 《创新科技》2014,(23):59-59
儿时的记忆里,鲁滨逊是个神奇无比的人物,远航、历险、漂泊孤岛,学着种庄稼、做面包,建屋种地,驯养家畜,制锅、造船……没有什么能让他惧怕,也没有什么能难得住他。他的无畏、他的智慧、他的灵巧,点燃了我一颗年少的心,使我小小的身体里开始涌动探索世界的热血。从那一刻起,鲁滨逊就作为一个英雄住在了我的心里。  相似文献   

10.
[上期提示]鲁滨逊终于决定探险无人岛,并且爬上了高高的山顶,他环视全山,寻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这时,太阳已经开始往下落了,不行,得赶在太阳“下班”前到达风水宝地“安营扎寨”,鲁滨逊急不可待地向山下冲去……  相似文献   

11.
[上期提示]用一根小木棍就轻而易举地找到了东南西北,鲁滨逊很是为自己的聪明得意,他迈开步子,向“风水宝地”走去……《无人岛绝地求生记》·精彩连载·之八去到那块风水宝地的路又远又危险。换了几次路标,一直不停地赶路,可那个小山坡还是一点儿影儿都没有。终于,天又黑下来了,没办法,鲁滨逊只好先找个地方坐了下来。他抬头望了望夜空。他想,如果能看见北极星,至少表示大致还是在往西走。然而昨天还是繁星点点,今晚天空中却布满了云彩,一颗星星都看不到了。“怎么办呢,难道就这么等到天亮吗?”鲁滨逊无意中看了看手表,忽然,他抓住自己的头…  相似文献   

12.
“鲁滨逊”的荒岛求生故事众所周知,可他再牛毕竟只是小说里虚构的人物。在第二次世再大战快结束的时候,有一位中国船员。带领同事们完美地演绎了一则非洲荒岛求生的故事,最后还获得了英国女王颁布发的勋章,比“鲁滨逊”牛多了!  相似文献   

13.
吃完饭,鲁滨逊先在山坡上点起了信号火。然后,又跑到海边,用石子写了个硕大的SOS。“是写正楷呢,还是写草体呢?早知道有今天,应该先好好练一下书法才对……书法好的话,追末淑的时候,写情书也很方便的。真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呀。”他无意中一抬头,看见远处水平线上好像有个小点儿在动,鲁滨逊的眼睛立刻瞪得比灯泡还大。“那是什么东西?好像还在动……”他马上站起身,跑到海边,伸长了脖子向远处望着。突然,他大叫起来:“是船!!”鲁滨逊使出全身的力气,飞快地爬到山坡上。然后踮起脚尖,一边喊一边用力挥动胳膊。甭管是海盗船也好,幽灵船…  相似文献   

14.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殖民文学的发轫之作.它不仅生动讲述了鲁滨逊开拓荒岛的详细过程,也描绘了他驯服改造原始部族人"星期五"的手段和策略.鲁滨逊以枪炮为后盾,从语言和宗教信仰两方面对"星期五"进行了文化改造,使其丧失了原有的民族文化身份.本文从二元对立的殖民话语出发解读"星期五"民族文化身份的丧失.这为我们重读经典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我们审视殖民者的文化统治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5.
天南地北     
如愿以尝美国费城有一个名叫莱特的电影迷,终日幻想要当明星。可是,他完全没有演戏的天才,也从来得不到登台演出的机会。在临终之前,他立下遗嘱,要求在他死后把他的头颅赠给他生前最喜欢的剧院,并希望有一天他的头颅能在舞台上派上用场。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当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上演时,他的头颅被用作坟场上的布景,他终于如愿以偿。·光宇·现代鲁滨逊 1985年,西德一艘轮船在太平洋南部的一座荒岛上发现了一位在那里独居了74年的名叫杰连里·比布斯的英国人,并把这位88岁的现代鲁滨逊送回祖国。1911年,时  相似文献   

16.
感觉到清凉的海水打在脸上,鲁滨逊睁开了双眼。他整个身体就像一个被盐腌过的辣椒一样蜷成一团,手指也已经动弹不得。这也不奇怪,海水本来就是有点儿咸的盐水嘛。漆黑的夜晚、恐怖的声音,还有骇人的惨叫……鲁滨逊的意识刚一清楚,那可怕的瞬间就又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好渴呀,嗓子眼儿好像在冒烟一样,嘴里也像塞满了沙子似的又刺又痒,感觉身体里最后一滴水也被蒸发掉了 ,似乎马上就要虚脱,灼热的阳光照在身上如同针扎一般。到这时候,鲁滨逊才弄明白,原来自己是被海浪打到了一个陌生的小岛上。“难道那么多乘客,只有我一个人…  相似文献   

17.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我上中学时就读过,书中主人公鲁滨逊因船只失事而在荒岛上生活28年的传奇故事至今记忆犹新。但是,鲁滨逊是在哪个岛屿上度过这28年的?这个问题我却从未细想过。1994年12月,我在智利任大使时,接到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市长的来信,邀我去那里访问,我才知道《鲁滨逊漂流记》所描写的那个荒岛原来就是这个群岛中的一个小岛:马斯阿铁拉岛。真想不到,我竟能有机会访问鲁滨逊漂流生活过的荒岛,并成为登上该岛的第一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18.
关于鲁滨逊精神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妮娜 《科技信息》2008,(18):133-133
本文试图从论理学角度,历史一自传的角度,以及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分析笛福的著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及其所.体现的鲁滨逊精神。希望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知,从而为阅读此类荒岛文学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你读过小说《鲁滨逊飘流记》吗?你还记得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在那个荒岛上过着野人生活的情景吗?历史上,鲁滨逊确有其人,荒岛也确有其岛。先谈其岛。如今距智利第一大港口瓦尔帕莱索以南六百七十公里之遥的一个岛屿就是鲁  相似文献   

20.
笛福和他的《鲁滨逊漂流记》经历了几百年的译介传播与阅读,也经历几百年的学术研究批评,国内近二十年的研究情况表明这部文学经典常读常新,艺术魅力恒长久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