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晨的沙漠,像被水洗过了似的干净,天空是碧蓝的,没有一丝云彩,温柔的沙丘不断地铺展到视线所能及的极限……”这是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中的句子。提及北非,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撒哈拉沙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三毛,这位受台湾、大陆甚至全球华人喜爱的台湾女作家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酋长制度在黑非洲较普遍,农村地区尤为盛行。酋长制度是从原始的氏族制度发展而来的。一些非洲学者认为,当非洲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在氏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大小酋长土邦和酋长制度。今天,黑非洲虽然只是保存了这一制度的残余,但无论在过去和现在,酋长制度在非洲政治社会生活中,都有着相当的影响。因此,我到加纳后,很想亲眼见识一下。传统的会见和集会在一个清风送爽的早晨,我们兴致勃勃地应邀参加加纳文化古城库马西的酋长节日活动。  相似文献   

3.
梁子 《世界博览》2008,(15):9-12
身为自由职业者的梁子自诩在非洲、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胡乱溜达,这一站是西非小国塞拉利昂,在这里她体验到了如荷兰"郁金香热"般的钻石热。如今,塞拉利昂出产的钻石已经洗去血渍,成为家园重建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正>据外媒近日报道,俄罗斯一位86岁高龄的老奶奶日前成功登上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乌呼鲁峰,成为最年长的登顶者。据报道,86岁的安吉拉·沃罗比约娃来自俄罗斯布里亚特,是一名退休教师。她说,她这一生都在工作,在某一天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78岁了,然而还没怎么看过世界,于是她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在过去几年中她去了十几个国家:赞比亚、阿根廷、智利、保加利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的淘金热潮正席卷法国,开发撒哈拉成了法国的救命符。成百的法国勘察者奔走在这片比美国还大的沙海里,他们着了魔似地喊着:“有石油!”法国的报纸在鼓吹:明天的撒哈拉将是欧洲的得克薩斯(美国的盛产石油的一州),将是法国的沙特阿拉伯!法国非洲工业组织总局总经理路易·阿芒颇有得色地嚷嚷:“从沙漠里可以获得明天的世界,法国必须利用撒哈拉而成为欧非世界的领导。”法国总理摩勒更加起劲,他在国民议会振臂高呼:“我们有使撒哈拉开花的庄严任务!我们这一代的前程在撒哈拉!”国民议会已通过政府提出的成立“撒哈拉地区共同组织”的计划。撒哈拉的石油味也引来了西德、英、美、荷的垄断资本,意大利也在想把成百万的失业大军移到这里来……。撒哈拉是什么样的地方?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它将成为一个工业区吗?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面积很大,从非洲的大西洋岸横展到尼罗河,从北面的地中海南下到法属苏丹,绵亘  相似文献   

6.
撒哈拉沙漠超级马拉松被喻为“人类史上最艰难赛事”,然而,对于我这个热爱长跑的小个子来说,撒哈拉超马却是极限长跑者的殿堂,不走一回撒哈拉,怎么算是正牌的长跑男儿呢?于是,准备了行囊,大喊一声:“撒哈拉,我来了!”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有着浩瀚的沙漠。它的气候条件之恶劣,使许多人在它面前束手无策。可是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图阿雷格人,可能是世界上最会利用沙子的民族了。沙床与沙毯“沙床”可谓是图阿雷格人的特有的家产。用于沙床的沙子细如面粉,是图阿雷格人  相似文献   

8.
赵世人 《世界知识》2013,(15):64-66
酋长是非洲国家有着独特影响的一支政治社会力量,但国际社会、洲外国家政府和一些发展援助机构在与非洲国家发展关系、提供援助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酋长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许多历史学家都认为,无边无际的撒哈拉沙漠曾把古埃及和非洲其它部分隔绝。这也就是说,尼罗河中下游一度非常昌盛的古埃及的石器时代文明,同非洲其它部分的关系不大,而约在二千年前开始的西非和中西非的金属时代的文明,只不过是尼罗河和北非文明扩散的产物,是横贯沙漠的贸易和接触的结果。但是,最近几年来由于发现了一些有关古代撒哈拉的材料,使这种看法动摇了。撒哈拉的塔西里地区多岩壁,岩壁的底部有很多洞穴。这些洞穴是古代居民的天然藏身  相似文献   

10.
终于要去热带雨林探险了!这正是我们这些酷爱旅游的“驴友”们最想去的地儿,在那里,你就知道什么样的素质才可以成为不折不扣的“野驴”级丛林探险人了。好吧,方位东南,地点“鹦哥岭”,出发!  相似文献   

11.
《撒哈拉的故事》在作者沙漠生活的见闻感受中,展现异域风光和民俗,塑造了一系列撒哈拉成人物形象.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视域出发,探讨作家三毛如何通过描写这些“他者”形象,有意或无意地塑造了其鲜明的自我形象,并彰显了其中国背景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2.
正探险是人类的天性我们的祖先为了寻找食物和水而去探险;商人们为了获取黄金和香料而去探险;科学家也许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想知道遥远地方的样子,他们也去探险……但只有好奇心是不够的,你知道该如何当一名探险家吗?  相似文献   

13.
<正>"伤心"生活在灰色世界里,十分渴望看到鲜艳的颜色。一天,她听说只要找到快乐的歌就能达成愿望,于是启程去寻找。"伤心"看见一位老奶奶在锻炼身体,走过去问:"您知道快乐的歌是什么样的吗?"老奶奶擦了擦汗,说:"快乐的歌是嫩芽状的,有着绿色的希望。"嫩芽状的?它会不会在公园的草坪上?"伤心"来到草坪上,却只看到灰色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美国统治阶级对非洲这个“黑暗大陆”实然特别感到兴趣,对于非洲人的前途表示了异样的关心。1955年有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的波尔顿考察团访问了非洲撒哈拉以南和以东的24个国家。1956年有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格林率领的考察团访问了13个非洲国家。最近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还亲自出马,以参加加纳的独立典礼为名,到非洲的一些国家去进行活动。美国统治阶级对非洲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兴趣和关心呢?根室的“非洲内幕”一书中已经告诉我们:“这个传奇般的令人不敢等闲视之的大陆  相似文献   

15.
在地震被陷、沙漠遇险、矿井塌方等灾难中,首位死因是什么?人们可能回答不上来。科学家通过对世界上特续性灾难死因调查研究,认为失水干渴乃死亡的首因。干渴使人严重脱水,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因此在特大灾难中尽可能保持水分,等待求援乃是灾难中求生的首选。有三则历史轶闻证实了这一点。“相濡以沫”的杰作1963年一支欧洲探险队深入到非洲撒哈拉沙漠腹地探险。撒哈拉真是绝境、举目四望,沙丘广袤无限,没有水,没有植物。一天,探险队突然遇到了特大风暴,所有的通讯设备、水箱都被毁坏了。和外界失去了联系,这队人陷入了绝境。不久,同他失去…  相似文献   

16.
殖民主义者于十五世纪侵入非洲后,便开始对非洲人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奴役,犯下了无数的惨无人道的罪行。此后,殖民主义者控制非洲殖民地的办法,一般是采取两种手段:一方面,使用暴力和军事镇压,包括公开的殖民战争,来扼杀非洲人民的反抗;另一方面,实行欺骗分化和局部让步的怀柔政策,企图以此削弱人民的斗争意志,而具体作法,因地因时有所不同。例如,在南罗得西亚和怯尼亚等英属中非和东非殖民地中,英国殖民者就把非洲人驱逐到特定的“居留地”去,几乎完全剥夺了非洲人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在气候环境不宜于欧洲人居住的西非,英国则采取所谓“间接统治”的办法,任用世袭的封建酋长作为领取薪俸的地方官员来维持殖民统治。但由于经济的发展,日渐破坏了酋长的地位,并产生了新的民族资产阶级,因之英国又转而竭力拉拢这个阶级的上层  相似文献   

17.
水到沙漠国     
毛里塔尼亚是个沙漠国家,位于撒哈拉大沙漠西南缘。有人说:“毛里塔尼亚,黄沙从天下。”这并不夸张,凡去过那里的人都会看见黄沙滚滚而来的景象。只要一阵狂风刮过,地面或建筑物上就会平添一层厚的沙土。多沙,加上高温缺雨,使毛里塔尼亚成为非洲少有的干旱国家,时常发生严重的水荒。以首都努瓦克肖特为例,原先仅靠一个海水淡化厂和三眼几十公里以外的水井供水,根本无法满足  相似文献   

18.
西方的一些报刊近年来常常宣扬伊斯兰教“正在征服整个非洲”。这当然是危言耸听。但十多年来,随着阿拉伯石油生产国在经济上的崛起,同非洲经济合作和联系日益扩大,伊斯兰教在非洲的地位有所提高,它对黑非洲的影响也有所增强,这都是事实。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可上溯至公元七世纪。但在那时,伊斯兰的势力只限于北非地区,未能进入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到了九世纪至十三世纪,北非的柏柏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传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已经1000余年,在与当地黑人语言、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的不断沟通与交流当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洲伊斯兰”。非洲伊斯兰与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并流行于西亚北非地区的“阿拉伯伊斯兰”不同,它既保留了阿拉伯伊斯兰的基本特征,又融合了黑人文化的某些特质,具有鲜明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可是自从上世纪70  相似文献   

20.
如果“走出非洲”假说是真实的,我们最早的祖先“线粒体夏娃”以及和她同一个部族的同伴,为什么要走出非洲,她们又是怎样走出非洲的?气候变化可能是走出非洲的直接诱因,冰河期让非洲大陆变得干旱而不适宜居住.哪儿的食物最丰富,哪儿最适宜渔猎采摘,祖先就往哪儿去:他们当然不会有地图,更没有先贤指引,求生的本能是唯一的路标。牛津大学遗传学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