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生活在海洋里的鱼为什么不会变成成鱼呢?有人做过试验,把江河湖塘里的淡水鱼放到大海里喂养,可是,这些淡水鱼一进入海水就呼吸困难,很快窒息死亡了。惟独海鱼能在卤水般的海洋里,悠然自得。原来海鱼的鳃片里有一种特殊的细胞组织,叫作“氯化物分泌细胞”。这种氯化物分泌细胞就像一种过滤器,可以把咸的海水过滤成淡水。所以,尽管海水像卤水般苦咸,通  相似文献   

2.
鲁滨逊想到的主意就是把水净化。所谓净化,就是让混有小颗粒的不纯的液体通过有很多小孔的过滤器,而把固体分离出来的方法。鲁滨逊找到一棵只剩下树根的枯树,用瑞士军刀把里面大概挖了挖,做成水桶的样子。他本来准备用小石头、沙子、碎石子来做过滤器,可是,只有这些东西,没法把不纯的水有效地过滤干净。因为水里还是混杂着很多碎石和沙子过滤不掉的小颗粒。“要是有些炭就好了……”因为在炭的表面上,布满了直径只有1/1000毫米的小洞,这些小洞形成了一种“多孔性”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炭有良好的吸着能力,很适合用来过滤水中…  相似文献   

3.
尝过海水的人都知道,海水又咸又涩,可是漂浮在海上的冰化成水后却是淡的,听说它可以直接拿来饮用。为什么海水结成冰后就变成淡水了呢?  相似文献   

4.
感觉到清凉的海水打在脸上,鲁滨逊睁开了双眼。他整个身体就像一个被盐腌过的辣椒一样蜷成一团,手指也已经动弹不得。这也不奇怪,海水本来就是有点儿咸的盐水嘛。漆黑的夜晚、恐怖的声音,还有骇人的惨叫……鲁滨逊的意识刚一清楚,那可怕的瞬间就又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好渴呀,嗓子眼儿好像在冒烟一样,嘴里也像塞满了沙子似的又刺又痒,感觉身体里最后一滴水也被蒸发掉了 ,似乎马上就要虚脱,灼热的阳光照在身上如同针扎一般。到这时候,鲁滨逊才弄明白,原来自己是被海浪打到了一个陌生的小岛上。“难道那么多乘客,只有我一个人…  相似文献   

5.
东春 《少儿科技》2009,(8):16-16
在海鸥的眼睛和嘴巴之间有特殊的腺体,可以把吞下肚的含盐的海水淡化。咱们人类可没这个本领,因此人们在海上旅行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淡水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试制一个像海鸥那样具有淡化盐水本领的“太阳能淡水器”吧!  相似文献   

6.
人离不开水,过去,也许只是航海的人感觉到淡水的压力,而近100年来.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很多人越来越紧迫地感觉到水的危机。一方面人类活动对水体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可用淡水相对减少,另一方面,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本来地球是个多水的星球.无奈人类只能依靠淡水生存。地球上的水97.3%都存在于海洋.不能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当人类感觉淡水短缺之时,看着这占地表面积71%的大海,人类总有望洋兴叹之感。如何把海水变成淡水,这在科学上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拉拉、丁丁成功地让一面墙缩了上去, 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吓得冒出一脊梁冷汗,刚刚那块缩上去的墙壁竟然又在慢慢下降了,只是速度极为缓慢。丁丁:“我们一定要在它变成原样之前把另外两个数字说出来!否则我们就没有机会了r!”两人赶紧看当中那排数字,上面写着 225,117,3_8,108。  相似文献   

8.
海浪“哗、哗……”拍打着船身,一个长方型的 黄色大匣子被吊了起来,缓缓地从船上放入海中。仿 佛刚刚逃脱的蝎子般,它开始急速下潜,直奔深不见 底、黑不见影的海底。仔细瞧,它的肚脐眼上还挂着 一根长长的“脐带”,“脐带”的另一头仍留在船上。 奇怪!“脐带”还没断呢就急忙跑掉,是要钻探海底, 还是想捕获海怪?干脆跟上瞧一瞧,说不定有重大  相似文献   

9.
[上期提示]贝肉的味道真的不错,吃饱喝足,鲁滨逊眨着眼睛看星星。北极星拼命地使自己明亮起来,好引起鲁滨逊的注意,从而判断出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可是,这个家伙光顾着欣赏夜空美景,不懂得积极自救!或许还是等他人来救比较轻松些,于是鲁滨逊找来好多贝类在海滩上写了一个大大的SOS。用小石子写好SOS以后,鲁滨逊又在海边捡了好多贝,可以在探险途中当干粮。因为不知道路上能不能找到一些树上的果实什么的,如果找不着的话,这些贝就是他惟一的食物了。他先饱餐了一顿贝肉,然后把剩下的放到塑料袋里。其他的东西也都被他塞到腰间的小包里。因…  相似文献   

10.
天南地北     
如愿以尝美国费城有一个名叫莱特的电影迷,终日幻想要当明星。可是,他完全没有演戏的天才,也从来得不到登台演出的机会。在临终之前,他立下遗嘱,要求在他死后把他的头颅赠给他生前最喜欢的剧院,并希望有一天他的头颅能在舞台上派上用场。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当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上演时,他的头颅被用作坟场上的布景,他终于如愿以偿。·光宇·现代鲁滨逊 1985年,西德一艘轮船在太平洋南部的一座荒岛上发现了一位在那里独居了74年的名叫杰连里·比布斯的英国人,并把这位88岁的现代鲁滨逊送回祖国。1911年,时  相似文献   

11.
温铁军  郎朗 《世界博览》2010,(13):38-38
在中共“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多样性作为一个基本理念提出来之前,人们对于城乡二元结构可以说是一面倒的负面提法。甚至有人把农村、农民都变成了贬义词。农村就代表落后吗?这种简单的二分法不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内涵性要求,长期来看也不符合中国发展的趋势性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我有一位爱唠叨的妈妈,她从早到晚总有说不完的话。早上,我一起床,妈妈那张爱唠叨的嘴就开始工作了:“儿子,快点刷牙洗脸,快吃饭。”我刚放下筷子,唠叨又来了:“书包装好了没有,红领巾戴好了没有……”我不耐烦地说:“哎呀!烦不烦呀!你能不能不说了。”上学了,临出门妈妈还要再交代早已听腻的话:“路上要小心,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这些话都已经说几百遍了,把我的耳朵都磨出茧子来了,可她还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重复着。到学校门口了,我想终于可以安静会儿了,可是没想到妈妈又把我拉住,又要说她那说了无数遍的话,还…  相似文献   

13.
“哞!……”,“哼!……”,“唧唧!……”各种怪叫声从树林里传出来,是牛?是猪?是猴子?走进去看,老天!是恐龙!脑子还清醒,知道一定是假的,可是上来一摸,分明是肉乎乎的。恐龙在叫,在爬,眼睛里还露着凶光,一直要把你看得心慌,快跑!真的是活恐龙! 我敢打赌,世界上没有比这里的恐龙更真的恐龙了,这些恐龙是怎么样被“生”出来的呢?你也想DJY一只吗?那就跟我来吧。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赤潮说起大海,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是它湛蓝和清澈的海水,还有那一望无际的海面上不时掀起的滚滚白浪。但是,你可曾想到和看过海水变色吗?由于海水富营养化引起的赤潮,使得海水有时会变成红色、粉红色;有时会变成黄色、茶色或茶褐色;有时又会变成绿色、土黄色、灰褐色等等。沿海群众把这种海水变色现象俗称为“铁锈水”、“臭水”、“茶叶  相似文献   

15.
黄泽宇 《创新科技》2014,(23):59-59
儿时的记忆里,鲁滨逊是个神奇无比的人物,远航、历险、漂泊孤岛,学着种庄稼、做面包,建屋种地,驯养家畜,制锅、造船……没有什么能让他惧怕,也没有什么能难得住他。他的无畏、他的智慧、他的灵巧,点燃了我一颗年少的心,使我小小的身体里开始涌动探索世界的热血。从那一刻起,鲁滨逊就作为一个英雄住在了我的心里。  相似文献   

16.
张奭 《甘肃科技》2012,28(1):74-76
海水淡化与火电厂的“水电联产”模式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面临着成本高、推广难等问题.以某沿海600MW发电机组及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的参数为例,根据热力学原理进行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无声的语言     
一上午的课完毕,学生整理学具、洗手、铺餐巾……忙碌着饭前准备工作。一会儿,整齐的队伍就出现在了饭箱前。可是,左等右等,队伍还是一点也没有缩短。“今天轮到谁盛饭?”队伍里的嘀咕声渐渐响了起来。“哦,是我,是我,我来也!”,正在大家疑惑的时候,一个瘦小的身影连蹦带跳地蹿了上来。  相似文献   

18.
[上期提示]鲁滨逊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他在这里安顿下来。傍晚,他看见一只船,但那只是海市蜃楼,这更加激起了他回家的欲望。在这种欲望的煎熬下,鲁滨逊睡着了,一觉醒来,新的一天已经开始……早上,鲁滨逊连饭都忘了吃,一直蜷缩在山坡上想心事。在他的脚底下,有用手指乱涂的一些图画。这是他根据依稀记得的从漫画中看到的海市蜃楼的原理,胡乱画出来的。“海市蜃楼虽然只是一种幻象,但是,并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一定是那里真的有船经过,我在这里才会看到船的幻象的。这就是说,海那边一定有船经过。”说的不错。鲁滨逊现在思考的并不是海市蜃楼…  相似文献   

19.
笑话     
刺激的游戏某日一女中的某班物理老师请病假,40位女同学都在期待会是谁来代课,到了物理课时居然是位大帅哥男老师,于是一位女同学说:“老师,我们可不可以不要上课,来玩一些兴奋刺激的游戏呢?”男老师沉默了一会儿说:“好!!各位同学课本收起来……现在考试!”喝不下去了小约翰第一次学游泳,可是过了不久,他就向训练员说:“我们,我们今天就练到这吧?”训练员很是奇怪,心想:这句话应该是我说呀,可是他还是问道:“为什么呢,小约翰?”这时小约翰低着头,可怜地说:“因为我,我实在喝不下去了。”接电话某甲给楼上的某乙打电话,打了半天没人接。甲把…  相似文献   

20.
《盐来了》     
<正>每天,我们的身体都要通过饮食摄取盐分。盐在生活中用处多多,食物需要盐来调味,消毒、清洗也离不开盐,盐还是融雪剂……盐是怎么制成的呢?盐的生产地在哪儿?海水是怎么一步步变成食盐的?读完这本妙趣横生的图画书,你就知道答案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