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地球上,有许多生物终其一生都居住在深深的山洞里,度过了一代又一代的光阴。它们在千万年里与世隔绝,慢慢丧失了在外界生存的能力。我们把这些动物笼统地称为真洞穴生物,它们的眼睛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生了退化。盲鱼就是其中一种。大约在数万年前,盲鱼的祖先被水流带到了只有极少光线或完全没有光线的地下洞穴内,随着岁月流逝,它的眼睛因无用武之地而退化,变成了今  相似文献   

2.
<正>栉水母是一类声名不显的海洋动物,但它们其实对探索生命的早期起源和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最新的化石材料,科学家发现它们的身体结构可能经历过一场翻天覆地的大转换。这是一个生物演化历史上令人惊叹的离奇故事。海洋中的"外星生物"栉水母是一个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门类。它们身体晶莹剔透,酷似一颗颗五彩斑斓的玻璃球。其形态多样,有如椭球状的球栉水母、形如钟状的瓜水母、扁平带状的带水母等等。它们属种数量不多,包含2个纲7个目,迄今仅  相似文献   

3.
动物在冬天最大的问题是要找到足够的食物,但冬天食物很难找,冬眠是克服这一困难的好办法。 冬眠是一种深度睡眠,冬眠中的动物不吃不喝,为的是节省能量,维持生命,度过难熬的冬天。 最大的冬眠动物 冬天,冬眠的熊蜷曲在洞穴或中空的树洞里,尽管外面狂风呼啸,它们的巢穴里却是又温暖又安全。熊在冬眠前会通过大量进食在身体里积存起厚厚的脂肪,以度过漫长的冬眠期,冬眠前的熊体重每星期可增加18公斤。熊是最大的冬眠动物,它们在整个冬眠期不吃不喝也不排泄,冬眠期可长达6个月。它们是靠积存在身体内的脂肪生存下来的,一只熊冬眠过后其体重…  相似文献   

4.
正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一个远古洞穴在英格兰重见天日。洞穴里发现了许多动物骨头,很不寻常。这些骨头怎么会在这儿?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当时英格兰根本就没有这些动物生活。发现洞穴时间回到1821年,地点是英格兰北约克郡。此时的英伦大地上一派工业革命席卷一切的气势。采石场工人在一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2020,(3)
正喀斯特洞穴是可溶性岩石因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下空间,内部常年黑暗无光,是一个与地表完全不同的地下环境。由于洞穴与外界的隔离性极高,所以几乎每一个洞穴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黑暗,也为那些生活于洞穴深处的生物蒙上了一层未知且神秘的面纱,洞穴蜘蛛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群体。  相似文献   

6.
洞穴动物     
在一般人的脑海里,地下洞穴,特别是那些已为现代地下河所遗弃的洞穴,往往是同黑暗、潮湿及令人感到可怕的寂静联系在一起的.即使在具有现代地下河的洞穴中,尽管地下河水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响,但仍给人以单调、孤寂、与世隔绝之感.洞穴内的一切,似乎都处于凝结之中:形态万千的石钟乳、石笋,好象一座座雕就的石像,构成了一幅幅亘古不变的画图. 可是,当你经过仔细的观察和了解之后,就会发现,在这黑暗、寂寞的世界里,仍然存在着生命的喧嚣、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这里有形形色色的洞穴生物在生息,在繁衍,在竞争.正是它们,构成了独特的洞穴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据英《新科学家》周刊2000年2月5日报道: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克莱尔·赖默斯和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海洋研究实验室的伦纳德·坦德最近利用美国国防部提供的资金研制出一种特殊的燃料电池。电池和海底的沉积物相连接。原来, 在海水中或在海底沉积物的上层, 生活着一些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利用氧分解有机物质, 吸收其中营养并释放能量; 而生活在更下层的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则缺乏氧气, 它们必须依靠其它化合物(例如硝酸盐和硫酸盐等)来生存。于是, 在这两种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的不同生化反应就产生了一个电势差, 就像蓄电池的两个正负电极之间有电压存在一样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冷血动物,蝎子依靠环境中的能量来调节它们的体温。研究人员认为,这个平台为蝎子提供了一个安全而温暖的环境,让它们在夜晚外出搜寻食物前增加体温。研究人员在以色列内盖夫沙漠捕捉到野生的中东金蝎后,使用熔融铝填充到它的洞穴中来制作洞穴铸模。熔融铝凝固之后,研究人员挖掘出来并且使用一台3D激光扫描仪和软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刘帅 《青年科学》2011,(2):27-27
多毛苍蝇是最为罕见的苍蝇之一,生活在肯尼亚的偏远地区。它们的翅膀只是一个没用的摆设,不具备飞行能力。经过长迭62年的漫长搜寻,科学家最终在非洲肯尼亚的偏远洞穴内发现“可怕的多毛苍蝇”。这种苍蝇的翅膀并没有充分发育。因此不具备飞行能力。它们是世界上最罕见的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中每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有些动物为了适应它们生存的环境,长有非常奇特的眼睛。 生活在美洲中部湖泊里的一种四眼鱼,能敏捷地跃出水面,捕食正在飞行的昆虫。说它是“四眼鱼”,实际上它只有两只眼,这两只眼睛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瞳孔上下径伸长并被一层间隔分成上下两部分,  相似文献   

11.
图解细胞     
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已经发现的,就有约20万种,而实际存在的物种,估计至少在1000万种以上。 从体长30米的白长须鲸(蓝鲸)到个体大小不足1/100毫米的细菌,这些生物大小和形状千差万别。但是,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即任何一种生物的身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一个个细胞,正如其名称中的“细”字所暗示的,通常都非常细小。然而,正是在这些非常细小的单元中,隐藏着生物得以生存的基本原理。在这大小不足1/100毫米的细胞内,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生命奥秘”。  相似文献   

12.
在麋鹿苑中,我们看到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公墓”,一块石碑上铭刻着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已经灭绝的动物。看着这座公墓,我们深刻感受到:如果我们还不能通过这些动物的灭绝,认识到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存已经受到了严重威胁的话,要不了多久,我们的地球将会变成一个毫无生气的世界。虽然现在我们还是小学生,可是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野生动物,我们责无旁贷。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世界的明天,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同时还要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我们越是了解它们,就越能了解动物同人类的关系、了解动物同地球的关系,我们也就能保护它们。当一种动物完全灭绝,它就会一去不复返,永远不会再活转回来了。同样,我们人类自己不也是动物吗?如果我们不能防止其它动物的灭绝,我们又怎能使人类自己不灭绝呢?  相似文献   

13.
据英《新科学家》周刊2000年2月5日报道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克莱尔·赖默斯和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海洋研究实验室的伦纳德·坦德最近利用美国国防部提供的资金研制出一种特殊的燃料电池。电池和海底的沉积物相连接。原来 ,在海水中或在海底沉积物的上层 ,生活着一些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利用氧分解有机物质 ,吸收其中营养并释放能量 ;而生活在更下层的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则缺乏氧气 ,它们必须依靠其它化合物(例如硝酸盐和硫酸盐等)来生存。于是 ,在这两种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的不同生化反应就产生了一个电势差 ,就像蓄电池的两个正负电…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史诗     
《大自然》1981,(2)
选自北京自然博物馆主编的《生物进化图说》今天,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大约有150多万种,植物有30多万种,微生物有10万多种.这形态千差万别、生活多种多样的生物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它们渊源于共同的祖先.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概括了贵州师范大学洞穴动物标本室管理情况以及洞穴动物的生活环境与采集方法,对标本室收藏的洞穴动物标本进行了系统整理、鉴定和分类,附有种类名录,并对它们的分布进行分析,以便于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标本室现存洞穴动物标本上万号,本次整理的共 1638号, 165种,隶属于 3门 4纲 6目 41科。  相似文献   

16.
洞穴动物     
正"黑暗、潮湿、恒温,寂静的洞穴中并非死气沉沉,很多物种栖息其中,世代相传。它们究竟为什么来到阴暗的溶洞中?这其中又有多少秘密没有被人知晓?"洞穴是指人能进出的天然地下空间,而世界上绝大多数洞穴都是发育于碳酸盐岩中的喀斯特洞穴。这类洞穴系统具有独特的地下空间环境,从而产生了与地表完全不同的景致。特殊的洞穴坏境还塑造了别具一格的洞穴生态系统,黑暗、潮湿、令人感到可怕的洞穴也存在着生命的喧嚣、自然界的新陈代谢。形形色色的洞穴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和  相似文献   

17.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座“野生动物园”,谁越不爱洗澡,谁拥有的动物就越多。这些动物大多长得很小,身长都以毫米计,要想看见它们只有靠高倍显微镜帮忙。它们就生活在我们的体表,依靠慷慨的主人所提供的温暖住处和丰富食物而幸福一生。想瞧瞧它们的“尊容”?行!可是,千万别惊声尖叫哟。  相似文献   

18.
即将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动物辛德勒名单》一书,讲述了30个濒危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现状以及正在为拯救它们而付出艰辛努力的动物学家们的故事,并配有彩色照片100多幅。该书作者是《大自然》杂志的编辑罗娅萍和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李湘涛,承蒙中国科学院院士、动物学家宋大祥作序。地球上自生命出现至今的30多亿年漫长演化过程中,大约有5亿多种生物生存过,如今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早已消逝。物种的形成、灭绝以及新物种的产生,原本是生命世界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不仅要“认识世界”,而且要“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19.
引言研究动物热能代谢,是动物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气体代谢是动物热能代谢的一种形式。动物的一系列活动所需的能量,是由物质氧化过程中获得的。因此,它们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O_2,排出CO_2。动物的氧气消耗量是与其种族、生理状况、生活环境及季节性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科技知识动漫》2007,(7):59-59
蠕虫是近几十年来被发现的新动物品种。那是在1979年的冬天,美国的一支海洋考察队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水深2500米的一个海底温泉口处,发现了一种新的须腕动物——科学家们暂时称它为“大胡子蠕虫”。这是一种人们从未见过的神秘生物,它的躯体长约2米多,没有嘴、眼睛和消化系统,只有神经系统,全身的颜色是粉红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