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清 《厦门科技》2005,(5):24-27
2005年太平洋时间7月3日22时52分(北京时间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NASA)耗资3.3亿美元的“深度撞击”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以10.2公里/秒的速度向“坦普尔一号”彗星撞击(图1)。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这是人类第一次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  相似文献   

2.
生命何时、何处、特别是怎样起源的问题,是现代自然科学尚未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慧星常常使我们的先人感到惊讶和恐惧,“地球生命有可能是搭乘着彗星,从外太空而来”这一观点在几十年前被视为歪理邪说,科学家们竭力避开这种可能性就好像避开中世纪迷信一样。然而,太空探测器收集的新证据已经透露了生命体最初起源的过程,NASA的“深度撞击”(Deep Impact)太空船曾在2005年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  相似文献   

3.
《科技成果纵横》2006,(1):59-59
一、太空探索好戏连台。1月12日13点47分,“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顺利发射升空。7月4日13时52分,“深度撞击”号成功与坦普尔1号彗星发生相撞,首次揭示了该彗星的真实面目。1月15日凌晨,“惠更斯”号探测器成功登陆土卫六,创下人类探测器登陆其他天体最远距离的新纪录。这些发现为理解地球生命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
今年7月4日,美国“深度撞击”号探测器用一个铜质锥体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的彗核,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空间科学实验。这颗重达372千克的炮弹的撞击能产生相当于4.5吨TNT炸药的巨大威力。这将给彗星和地球带来什么影响,一直成为科学家和人们关注的热点。科学家认为,爆炸在彗星上会形成直径约100米、深25米的弹坑。这次撞击将在距地球1.3亿公里的太空深处进行,位于室女座的角宿附近。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2005,(2):61-61
1月12日,美国宇航局按计划将“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7月4日,“深度撞击”探测器将发射一发探测“炮弹”与“坦普尔1号(TEMPELI)”彗星在距地球1.32亿公里处相撞。此次撞击将首次获取大量彗核碎片,为人类探究太阳系起源提供新的线索,也为地球遭遇小天体撞击时“转守为攻”积累数据。  相似文献   

6.
黄永明  NASA 《科学世界》2005,(8):60-66
“深度撞击”大获成功,天文学家到底得到了什么?我们对彗星的认知有何进展?在撞击两周之后,坦佩尔-1彗星重归平静之时,《科学世界》记者连线“深度撞击”的直接参与者、一线观测者以及著名行星科学家,试图勾勒出这惊天一击带来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7.
《科技信息》2005,(12):7
由《科技日报》评选的2005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于日前揭晓。部分院士、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参与评选。一、太空探索好戏连台 1月12日13点47分,“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顺利发射升空。7月4日13时52 分,“深度撞击”号成功与坦普尔1号彗星发生相撞,首次揭示了该彗星的真实面目。 1月15日凌晨,“惠更斯”号探测器成功登陆土卫六,创下人类探测器登陆其他天体最远距离的新纪录。这些发现为理解地球生命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2005,(8):62-62
璀璨3.7秒人类与彗星首次激情相撞7月4日,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出的370公斤铜质撞击器,犹如一颗飞驰的炮弹,按照科学家预计的时间,准确撞击了华盛顿市般大小的坦普尔1号彗星,在太空绽放出宝石光芒一般绚烂的“焰火”,人类首次“人造天象”奇观大获成功。整个撞击过程持续了3.7秒。“实践七号”卫星成功发射7月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实践七号”科学试验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据悉,自1971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实践”卫星以来,我国共研制发射了7种型号的“实践”系列卫星,…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出的约363公斤的铜质撞击器,按计划准确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图⑤),在太空绽放出宝石光芒般绚烂的“焰火”,人类首次“人造天象”奇观宣告成功(图①)。有近万人聚集在夏威夷观看这壮现的“深度撞击”(图②)。而坐落在洛杉矶东部山谷里的美国宇航局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里更是欢声一片(图④)。1月12日,在佛罗里达达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深度撞击”号探测器被美国波音公司的“德尔塔2号”火箭发射升空(图③)。美国所有的太空无人探测研究基本都是在JPL完成的(图⑥),在JPL的太…  相似文献   

10.
胡静 《今日科技》2005,(7):52-53
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北京时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出的370kg铜质撞击器。犹如一颗飞驰的炮弹。按照科学家预计的时间,准确撞击了坦普尔1号彗星,在太空绽放出宝石光芒一般绚烂的“焰火”。人类首次。人造天象”奇观大获成功。  相似文献   

11.
炮轰彗星     
飞了173天,追了4亿多千米,“深度撞击”探测器终于等到这一天,对准“受害者”坦普尔1号彗星发射一颗铜质炮弹:撞击器。哈哈, 它要制造一场令所有行星都胆颤心惊的太空事故——炮轰彗星。水桶大小的撞击器以每秒10.2千米的高速向88万千米外的小点(彗星)飞去,“深度撞击”则躲到一边凉快去了,不,是躲到一边看热闹去了。当然要亲眼目睹自己的“佳绩”才行,瞧,它带着照相机准备拍下整个撞击过程, 好与你分享呢。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点52分,“深度撞击”号撞击器成功地与坦普尔1号彗星相撞。撞击器以每小时3.7万公里的速度猛烈撞向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造成彗星表面冰雪、尘埃四处溅起, 如同在太空中放出了一团巨大的“焰火”。6分钟后,美国宇航局收到飞行器传回的第一幅图像。  相似文献   

13.
八月:罗塞塔号着陆彗星、知识产权法院、“意念控制”机械手、互联网大会、海洋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 观察一:罗塞塔号着陆彗星 一、主要媒体报道统计表 二、主要内容 在10年间超过40亿公里的漫漫太空之旅过后,欧洲空间局罗塞塔探测器于北京时间8月6日17时,按计划完成持续6分26秒的点火制动,顺利进入“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轨道.这标志着欧空局耗资13亿欧元的彗星探测计划进入了关键时期.罗塞塔彗星探测计划是欧洲空间局“视野2000”-奠基石(ESA Horizon 2000 cornerstone)计划旗下的探测任务,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围绕一颗彗星运行并在其表面着陆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14.
《汕头科技》2007,(1):33-34
一、“星尘”号成功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 装有彗星尘埃样本的美国“星尘”号飞船返回舱,2006年1月15日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中降落。这是人类发射的探测器首次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星尘”号飞船于1999年2月发射升空。2004年1月,该飞船近距离飞过“维尔特二号”彗星时,飞船上的尘埃采集器成功捕获到彗星上百万个物质粒子。“星尘”项目的科学家对最初的样本进行了分析。这可能把人们对彗星以及整个太阳系历史的认识向前推进一大步。  相似文献   

15.
今年1月15日星尘号飞船归来之后,科学家们立刻对其所带回的彗星尘埃和星际尘埃进行研究。半年多过去了,研究工作有何进展?科学家希望从这些微粒中找到什么?7月20日,在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美籍华裔彗星专家、NASA“星尘计划”副首席科学家邹哲在北京友谊宾馆关于星尘计划探测结果的报告会上,向听众介绍了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正"木星是如何形成的?有着何种内部构造?它那巨大磁场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朱诺号太空船成功进入木星轨道,它将有可能帮助人类解开木星的这些秘密。"2016年7月4日,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迎来历史性一刻,耗资11亿美元的木星计划进入紧锣密鼓的时段——2011年8月5日发射升空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世界》2006,(2):18-18
1月15日,美国宇航局“星尘号”探测器的返回舱在犹他州沙漠中成功着陆。这是人类太空探测史上第一次获取彗星物质和星际尘埃样品,为此,“星尘号”探测器在历时7年的飞行中共飞越了48亿千米的路程。此项飞行计划共耗资2.12亿美元。科学家称,“星尘”号将带回上千个彗星尘埃的样本。这些样本十分微小,直径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因此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月球探测卫星将以‘东方红3号’科学实验卫星为基础制造。自从几千年前“嫦娥奔月”后,人类就梦想到月球上一游。当年的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土地时,嫦娥给他们吃了“闭门羹”,使其失望而返。如今,家乡亲人们就要来喽!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已经“万事俱备,整装待发”。三年后,“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将被送上天;十几年后,中国人将乘坐太空船与嫦娥见面。  相似文献   

19.
7月4日,举世瞩目的“太空焰火”在深空绽放,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任务的撞击器以每秒钟10km的速度撞到了坦普尔1彗星上。这架撞击器的质量大约有360kg,它随着母探测器经过了172天飞行,跋涉4.3亿km才到达彗星身旁。  相似文献   

20.
这是人类自从掌握了空间技术开始就拥有的一个梦想,无论你叫它“太空农场”还是“宇宙农业基地”,现在都要成为现实了。有消息称,美国宇航局(NASA)计划在今年年底前为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们提供太空种植的可食用蔬菜,这一太空植物种植计划首批将栽培6株莴苣,由粉红LED灯提供光合作用所需光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