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岛崎藤村是日本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他对我国的创造社作家有着很深的影响,许多创造社作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到岛崎藤村作品风格的影子。文章所阐述的就是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岛崎藤村对我国创造社作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现代作家日记具有重要的文学史研究价值。它能够帮助我们探索作家内心深处的各种动向,直观把握作家微妙的创作心理和思想的发展流变。它亦能够帮助我们厘清作品创作的来龙去脉,还作品以本来面目。作家日记与创作之间还可能存在互文关系,我们只有把作品放回到这种互文网络中才能对其文学内涵作出合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生成和嬗变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原理、优胜劣汰原理和二律背反原理。其中正态分布原理决定了超常作家作品和低常作家作品为数很少,而一般作家作品为数较多。超常作品是超常作家对整个种族乃至全人类思想文化尤其文学艺术进行极限相容和对人类生命意蕴进行极限体验,并富有独创性地诉诸语言文字符号的终端显现。优胜劣汰原理决定了超常作家作品受马太效应影响易在竞争中获胜并得以流传,反之则易被淘汰甚或失传。二律背反原理决定了诸如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艺思潮和文艺理论等因素不是促使或阻滞文学生成和嬗变的关键,其关键在于它们是否有利于激励作家独创性地进行极限相容和极限体验。  相似文献   

4.
20民日本的文学交流多姿多采,但目前研究工作存在不少盲区。本文从日本宾中译本、日本作家以中国历史和现实为题材的作品、作家与中国作家的交往史应该正视中国的通俗文学作品等方面予以论证,强调必须扩大中日文学交流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东北作家群是一个伴着烽火硝烟而崛起的小说流派,这个小说流派作品都追求一种阳刚、粗犷的美,也就是“力之美”。在东北作家群的一系列作品中.对敌人的深刻揭露,对人民的热情歌颂,显示了生活本身的凄苦,惨烈的悲壮,也体现了作家的崇高愤慨的情怀,这主观的结合,使作品获得了一种强力美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叶绍钧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广泛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里既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而是以质朴无华、简洁纯净的文学语言如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从而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平淡淳朴的色彩。他的作品与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作品有某些相似之处。从这种相似可以推论,叶绍  相似文献   

7.
:2 0世纪中国与日本的文学交流多姿多采 ,但目前研究工作存在不少盲区。本文从日本文学的中译本 (特别是日本作家中译的《不如归》)、日本作家以中国历史和现实为题材的作品、日本作家与中国作家的交往、应该正视中国的通俗文学作品等方面予以论证 ,强调必须扩大中日文学交流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艺术风格,既是作家、艺术家思想艺术特征的体现,也是一个作家、艺术家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家、艺术家作品的鲜明标志。黄建新、冯小刚是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他们的作品在思想的追求上具有趋同性,但在叙事方式、叙事结构、幽默方式和表现手法四个方面却存在着差异性。其具体表现为:实在与幻象、平实与离奇、冷峻与调侃和荒诞与游戏。  相似文献   

9.
《阿Q正传》末节“大团圆”的设计,不但具有很高的审关价值,而且使作品富有持久的影响力。形象的组接,未定性结构的创设,反差心理效应的运用,促使读者挖掘作品深藏的意蕴。作家与读者的思维交流潜于作品又出于作品,这种成功的交流既实现了作家的创作意愿,又达到接受美学所定义的作品的真正完成。  相似文献   

10.
文学"地理基因"必然考虑"地理"、"作家"和"作品"三要素:以"地理"作为基础而得以产生,是其构成的内在根脉;"作家"作为承栽的主体,是其得以发展、演变与传承的根基;"作品"是作家内在地理基因的外在展现,是作家对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审美发现与艺术传达。因此,它是一个以"地理"为根的概念,是一个以"作家"为生的概念,是一个以"作品"为形的概念。三者之间形成了一幅"地理基因树状结构图"。  相似文献   

11.
小说写作不是现实的摹本,但是,小说也不是和现实无关的虚构。小说写作和作家的个体经验密切相关。从田中禾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当作家的生存和社会节拍同步的时候,因为作家的个体经验与社会群体经验天然契合,作家的作品也就更容易获得社会认同。但是,这不意味着作家应该忽略其独特性的个体经验,而专门寻求能获得大众认同的宏大叙事来进行书写——如果缺乏作家独特的个体经验,这种宏大叙事往往不能带有感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川端康成与沈从文作为各自国家的文学大家,在各自的文学作品中描写了中日两国不同的民族风情和自然美,中国大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两位作家本人及其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作家的生活经历和各自国家的文化传统,进而分析作家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和营造的文学世界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是19世纪初法国浪漫派作家缪塞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品塑造了一个世纪病患者的形象,也是作家自己的写照。缪塞以深刻的忏悔意识剖析自己,剖析客观存在的社会。作品流露出对无法把握人生深深的痛苦和忧郁。本文从忏悔意识的来源,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剖析了作家精神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4.
谁也不能否认中国当代文学自从进入新时期以来对现实主义精神所作的探索及其取得的成就,同样也不能否认近年来由于文学观念及美学原则的变化而导致的创作倾向的转折。新时期文学第一个十年表现了强烈的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更多地外化为作家对作品的参与,其作品的里面或背后都或明或暗或显或隐地站着作家本人,作者的观念意愿已在作品中得到展示,其目的、意义已完成,作品呈封闭性态势。而近年来的小说创作则完全表现了一种新的趋势,作家在创作中力图隐没自己,不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主观意愿,作品的目的、意义要由读者介入,由作者和欣赏者共同来完成,作品呈开放性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塑造两个层面入手 ,对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著名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所蕴含着的人文主义思想因素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并探讨了作品思想倾向与作家的丰富生活体验和长期的情感积累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廖翠 《科技信息》2013,(16):182-182
众所周知女性的刻画是川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他独特的身世赋予了其笔下女性形象复杂性与多重性。本人试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及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解析使作家萦绕于怀的女性情节及其矛盾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7.
大凡作家写作,离不开自己的生括经历,但由于各个作家对生活的审美选择和审美感受的不同,作家从事写作在处理自己生活经历时,就显得完全不一样了。有的作家与作品几乎看不出什么关系,比如张天翼是现代作家中最不带自传色彩的人,尽管他的经历十分曲折丰富;而有的作家则明显地在作品中表现出对应的关系。许钦文便是属于这一类的作家。他的个人经历与小说描写内容表现出相当的一致性。读他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与先秦相比,汉魏六朝时期女性作家数量更为丰富,其作品在思想上和艺术上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此期女性作家及其作品的历史命运却蹇险而卑弱,这和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尤其传统儒家女教思想的影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活着》是余华1990年代转型的代表作品,充满了浓浓的温情,体现转型后作品的悲悯情怀。而作家1980年代的作品特点是充满了暴力与死亡的血腥。究其这种转变,有先锋小说发展自身的规律,也有作家个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一)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关女性及爱情的篇章,浪漫主义风格流溢昭彰。作家以其独有的敏锐、冲动和想象,创造了这些神妙幻异的故事、奇诡绚丽的意境和光彩照人的人物,自觉不自觉地抒发了强烈的内心感受和情思,表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可以说,这些作品是作家生命意志的自然流露,其后有作家的人格在支持。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家的某些人格因素、心理动因的追问来揭示这些作品的创作意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家的作品。 蒲松龄从小受儒家正统教育,人生观中起支配作用的是儒学,因而他一生积极入世、热心举业,功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