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防火涂料和钢板间之间的层间应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预测钢构件上防火涂料在外荷载作用下的破损,使用层间应力理论对拉伸和弯曲作用下防火涂料和刚板件之间的层间正应力进行了分析,对有限元分析层间正应力结果进行了验证.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弯曲和弯剪作用下层间正应力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不论弯曲或弯剪,防火涂料与钢板件间端部层间正应力的最大值只与防火涂料端部钢板件上的弯矩有关.进而采用层间引力理论对弯剪作用下最大粘结正应力进行了计算,并提出了一个简化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四结点20自由度的矩形板单元,对任意铺层层合板的弯曲-拉(压)耦合问题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出板的位移、内力、应力,应变和极限荷载.其计算程序适用性较广,也可用于各向同性板的弯曲-拉(压)耦合问题.对文献中的一些算例进行了计算,计算表明,对于非对称铺设的层合板,耦合作用不能忽略.对钢丝网水泥平板以及钢丝网水泥/玻璃钢复合的层合板除计算外,还进行了试验,二者结果较为一致.试验还表明,复合层合板的承载能力较之钢丝网水泥板的承载能力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导出基于边界元理论的一种数值方法,用以计算正交层合板的温度应力,对于板的平面问题的应力分析,采用格林基本解答做为权函数,导出板的边界积分方程。对于有侧向载荷的板壳,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基本解为权函数,建立一组边界积分方程。数值计算结果收敛,和实验结果基本相符,证实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有限层法研究钢筋混凝土矩形厚板的变形规律.分析计算表明,当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较小时,用层状体系理论和有限层法计算应力、位移,都与薄板理论结果十分接近;当钢筋混凝土板厚度较大时,有限层法的计算结果,较薄板和中厚板理论的结果小,而与层状体系理论的相同.这说明对于弹性地基上的钢筋混凝土厚板,按薄板理论计算是偏于保守的.本文的方法对于弹性地基上钢筋混凝土薄、厚板计算通用,不受层数、层间接触条件、地基模型、荷载类型和位置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正交各向异性连续矩形板的平衡、稳定与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向异性连续矩形板是常用的一种工程结构。例如在钢筋混凝土房屋建筑物中,楼板部份即是由交叉梁支持的连续矩形板构成的,在船舶构造中亦广泛应用着腰合的连续矩形板。在分析应力时,常应用迦遼金由各向同性连续矩形板所导出的理论,但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很有出入,因为当在板的不同方向具有不同弹性性质时应力的分布即受到影响,本文提供一种考虑材料各向异性性质的计算方法。其所得结果较用古典的迦遼金理论当更接近实际情况 本文包括下列诸部分: (1)在垂直于板面的荷载作用下正交各向异性连续矩形板的弯曲; (2)在板平面内有张力及垂直于板面的载荷共同作用下的正交各向异性连续矩形板的弯曲; (3)在板平面内有压力及垂直于板的荷重共同作用下的正交各向异性连续矩形板的弯曲; (4)在弹性地基上的正交各向异性连续矩形板的弯曲; (5)正交各向异性连续矩形板的稳定; (6)正交各向异性连续矩形板的振动, 对于前四部份,本文作者得出了三弯矩方程式。文中并列举了数字例子。  相似文献   

6.
基于弹性力学理论,研究了4点弯曲情况下FRP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界面应力分布.在考虑粘结层影响的情况下给出了FRP板板端界面上剥离应力和正应力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表达式中各物理量对界面应力的影响.由于进行了合理的简化,使得分析过程简单,且得到的解析解与文献中给出的有限元解答和试验结果符合很好,此外还给出了FRP板发生断裂破坏时的极限承载力表达式.  相似文献   

7.
应用经典叠层板理论(CPT)、一阶剪切板理论(FSDPT)和三阶剪切板理论(TSDPT)对四边简支条件下对称蜂窝夹层板的弯曲振动进行了分析.弯曲振动分析中将蜂窝芯层等效为一正交异性层,其等效弹性参数由修正后的Gibson公式获得,推导了蜂窝夹层板在四边简支条件下的固有频率方程.经具体算例表明,对于铝蜂窝夹层板固有频率的计算,三阶剪切板理论的计算精度要高于经典叠层板理论和一阶剪切板理论.  相似文献   

8.
宽板弯曲问题的应力中性层与应变中性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宽板纯弯曲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应变中性层和应力中性层的表示式,用数值方法计算得到了应力中性层和应变中性层的关系。指出了虽然应力中性层和应变中性层都是内移的,但应力中性层的内移量小于应变中性层,并证明了这一结果适用于更一般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葵花杆填充板结构分析,静弯曲受力破坏应力分析,推导出了填充板静弯曲强度的理论计算式,通过电测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木竹复合层合板力学性能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层合梁经典理论和一阶剪切变形理论预测了木竹复合层合板的有效弹性模量、跨中正应力和挠度;用有限单元法对木竹复合层合板的弯曲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有限单元法用于分析木竹复合层合板的弯曲性能具有相当精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文献中所论问题的具体解法。对于弹性常曲率中厚扁壳问题,取扁度和薄度为小参数,应用摄动方法可将其化为一系列板的平面应力问题、经典板的弯曲问题以及边界层问题。 本文所论方法亦适用于中厚板弯曲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材料力学里梁的基本弯曲理论总是认为横向力引起的附加弯曲法应力是微小的,总是可以忽略的。本文用简易分析法和准确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分析了横向力对于梁的弯曲法向应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由梁的剪力和横向应力(挤压)所引起的附加弯曲法向应力Δσ_(xbmax)对于某些梁可以忽略,而对于另外一些梁却相当大而不可忽略。 从若干悬臂梁和双支梁实例数字分析结果看出,忽略横向力对于弯曲法应力的影响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13.
宽板弹塑性弯曲的解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连续应力——应变折线来拟合真实应力——应变曲线,根据平面应变和体积不可压缩假设,从全量理论导出了宽板弹塑性弯曲的三维应力和外力矩的解析公式,并根据求得的外力矩,计算了弹复后的中性层半径。与幂强化或刚线性强化(包括理想刚塑性)导出的解相比,本解析法明显地提高了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非线性弯曲的理论引入夹层板的表板,在考虑表板抗弯刚度情况下导出了矩形夹层板非线性弯曲的基本方程,并进一步求解了四边固支的矩形夹层板的大挠度问题,所得结果的线性项部分与文献(2)的线性理论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同。本文并讨论了线性理论适用的范围。本文的公式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加准确地认识混凝土板劣化后的状态,根据实验得到的结果,建立了混凝土板劣化后的多层分析模型,相应建立了混凝土老化后的应力-应变,内力-应变关系和平衡方程;并 均布载荷作用下简支板的弯曲变形。  相似文献   

16.
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研究(Ⅱ):内力及层间反力近似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温度变化引起的沥青加铺层路面结构的变形效应,分解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收缩引起的拉压效应、翘曲引起的弯曲效应,以及已知层间水平摩阻应力引起的弯曲效应三种,推导这三种效应的解析解;讨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收缩和翘曲时上述三种效应的组合及相互影响,给出沥青加铺层截面内力、层间接触应力的计算显式,并论证用这种先分解后组合的方法求解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是可行的,且具有足够精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钢箱梁桥面易发生破损和开裂的问题,基于二维弹性力学理论,推导出常温下汽车荷载作用下钢箱梁桥面铺装层应力分布的解析表达式。以广东马房大桥的超高韧性混凝土(STC)桥面铺装新体系为例,分析了STC铺装层厚度和箱梁横隔板尺寸对桥面铺装应力和变形的影响。与文献值、有限元解以及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证明了本文分析模型与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横隔板尺寸的增大,横隔板处铺装层的拉应力呈对数递增,而跨中铺装层的压应力呈指数递减;在横隔板刚度和强度足够的条件下,减小横隔板腹板的厚度能减小横隔板处铺装层的最大拉应力;保持STC铺装的总厚度不变,路面的最大应力随STC层厚度的减小而增大;适当增加高弹模层的厚度能有效提高桥面的刚度并减小铺装层的最大应力。研究结果为钢桥面STC铺装的设计和箱梁横隔板截面尺寸的选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预应力马鞍形壳板在工程计算中,长期用梁的弯曲理论近似,这对于有扭转的壳板出入太大。本文采用扭转理论分析,得到较满意结果,并得到实践的验证。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宽板弯曲过程中的变形与应力分布特征,提出了一种计算弯曲过程中板料厚度随弯曲程度变化的新的近似求解方法。该方法基于塑性增量理论,应用塑性成形过程的体积不变假设和弯曲过程的平截面假设。作为算例,得到了理想刚塑性、线性强化刚塑性材料的板料厚度、变薄系数以及应变中性层内移系数随板料弯曲内表面半径变化的规律,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0.
宽带材拉伸弯曲变形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板弯曲理论,引入平面变形假设和横截面始终保持为平面假设,采用米塞斯屈服准则,建立了各向同性理想弹塑性金属带材的拉伸弯曲变形的一般解析分析方法和模型.它突破了基于初等梁弯曲理论建立的解析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得到了在过去同类研究中无法计算的带材厚度方向的应力和应变,实现了对带材拉伸弯曲变形过程更贴切的表征.通过以某冷轧带钢厂拉伸弯曲矫直机为算例的比较计算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带材拉伸弯曲变形的"板弯曲"模型比"梁弯曲"模型有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