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行教材(试验修订本)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中关于银镜反应实验的操作为:向AgNO3溶液里逐滴滴加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这时所得的溶液叫银氨溶液(1).再滴加几滴乙醛,振荡后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2.
现行教材(试验修订本)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中关于银镜反应实验的操作为:向AgNO3溶液里逐滴滴加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这时所得的溶液叫银氨溶液(1)。再滴加几滴乙醛,振荡后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3.
过渡金属催化的脱羧偶联反应已成为构建C-C键的首选方法。苯甲酰甲酸作为一种活泼的脱羧试剂,可实现吡嗪、芳卤、吡啶、芳基羧(硼)酸、酰胺、肟醚和吲哚的脱羧偶联反应,进而制备对应的芳基甲酮类化合物。本文根据不同的底物对近年来苯甲酰甲酸参与的脱羧偶联反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采用逐级优化的单因素实验考察钛硅-1分子筛(TS-1)催化丙酮氨氧化合成丙酮肟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氨酮摩尔比、氧酮摩尔比、氨水及双氧水滴加时间、氨水及双氧水滴加组合模式、叔丁醇与水体积比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效果影响较显著.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每mol丙酮催化剂用量4g以上,氨酮摩尔比2.0以上,氧酮摩尔比1.0~1.4,氨水及双氧水滴加时间不小于1 h,且同时滴加完毕,后续反应时间不小于1h,V(叔丁醇)/V(水)=2.3,反应温度70 ℃.在此优化反应条件下,丙酮转化率可达95%,丙酮肟选择性为98%.  相似文献   

5.
 丙二酸与对羟基苯甲醛及对羟基间甲氧基苯甲醛反应会发生第二步脱羧,生成对羟基苯乙烯及对羟基间甲氧基苯乙烯,是一种形成对羟基苯乙烯的新方法.而间羟基及其它烷氧基取代苯甲醛则不能发生此反应,讨论了对羟基苯甲醛与丙二酸发生脱羧反应的电子效应.  相似文献   

6.
糠醛和丙酮的连续缩合反应是在一附有冷却夹套,搅拌器,温度计和液面调整漏斗的φ45×700mm 玻璃管内进行。当催化混合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2.0—1.0%,催化混合液中丙酮浓度维持在为其起始浓度的43—56%,温度在25—30℃,将1∶1克分子比例的糠醛——丙酮混合液以9—11ml./分的速度连续输入反应管内进行反应则糠叉丙酮产率可维持在66—72.9%。在其中维持丙酮在催化混合液中的一定浓度是重要的。糠叉丙酮通过与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约10%)以1∶3.2克分子比例进行反应,温度在65°—75℃,则呋喃丙烯酸产率为80—82%,氯仿回收率为理论产率的54%。  相似文献   

7.
2-酮基-D-葡萄糖酸加热脱羧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酮基-D-葡萄糖酸属于α-碳上有吸电子基团的羧酸,受热容易发生脱羧(脱CO2)反应.本工作利用酸碱滴定的方法来确定加热前后2-酮基-D-葡萄糖酸摩尔数的变化,探讨了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脱羧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以内,无论是固态的2-酮基-D-葡萄糖酸还是它的水溶液,脱羧分解都不明显;在100℃以上,脱羧分解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加剧.  相似文献   

8.
酮酶对于多种生物代谢途径至关重要,且对碳碳键的生物合成起关键作用。目前,对脱羧的克莱森缩合反应研究较为深入,而催化非脱羧克莱森缩合反应的酮酶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最近,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论述了与之相关的新型酮酶的酶学特性、结构基础、催化机制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十水碳酸钠和双氧水为原料,通过单滴加方式制备过碳酸钠球形颗粒,考察了碳酸钠反应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六偏磷酸钠的质量分数、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滴加速率和搅拌速率对产品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酸钠反应液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33%,、六偏磷酸钠质量分数为0.18%,、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6%,、滴加速率为6,m L/min、搅拌速率为450,r/min时,可得到粒度大小均匀、颗粒圆整且致密性好的球形过碳酸钠颗粒.  相似文献   

10.
甲酸在超临界水中分解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B3LYP)在6-311+g(3df,2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甲酸在超临界水中分解的微观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甲酸在超临界水中的分解反应存在多条反应通道,反应历程复杂,其中通道R→IM1→TS4→IM4→TS5→P1和R→IM3→TS14→P2为主通道,分别对应甲酸脱羧反应和脱羰反应;H_2O作为催化剂参与了甲酸分解反应,使得脱羧反应和脱羰反应的反应势垒明显降低,促进了甲酸分解,且对脱羧反应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利用传统过渡态理论,分别计算出2条主通道的速控步骤在压力为25 MPa、温度为700~1 500 K范围内的速率常数表达式分别为k1=4.68×1010 exp(-22 231.46/T)s-1和k2=5.34×1010 exp(-24 587.05/T)s-1.  相似文献   

11.
聚醋酸乙烯酯的醇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催化剂,对聚醋酸乙烯酯的醇解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滴加速度以及悬浮剂的存在与否等都影响聚乙烯醇的醇解度.通过控制NaOH溶液浓度、滴加速度,可以调节PVA醇解度,但很难得到醇解度90%以下的PVA.悬浮剂的存在有利于制备低醇解度的PVA,并对悬浮醇解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石灰卤水法制备氢氧化镁的反应条件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盐田中度卤水为原料,石灰乳为沉淀剂制备Mg(OH)2粉体。设计正交实验确定改善Mg(OH)2沉降蕊过滤性能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石灰乳的滴加速度对Mg(OH)2的沉降性能影响最显著,并重点考察了温度和加料两反应因素,进一步探讨了温度对晶体生长和团聚的影响。通过分析传统滴加方式的局限性而设计了新加料方式。结果表明,通过上述反应条件控制,在保证较高的沉降性能的基础上使Mg(OH)2纯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六水合氯化镁(MgCl2·6H2O)和氢氧化钠(NaOH)为原料,十二烷基硫酸钠和乙醇为分散剂,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Mg(OH)2)阻燃剂,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投料顺序、分散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及浓度配比对其粒径和吸光度的影响;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特性进行对比表征。结果显示最佳制备工艺为:投料顺序为向氯化镁和分散剂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分散剂用量(分散剂质量与理论所得氢氧化镁质量之比)为6%,反应温度为50℃,反应物氯化镁溶液浓度为0.75mol/L,氯化镁与氢氧化钠浓度配比为1∶2。表明此合成方法的工艺简便、条件缓和,合成的阻燃型氢氧化镁与市售样品相比,具有颗粒均匀、粒径更小、分布更窄的特点,颗粒的极性、分散性、抗团聚性等性能全面优于市售样品。  相似文献   

14.
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的合成原理及最优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酮、甲醛和焦亚硫酸钠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阐述了其化学反应原理,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反应条件及合成单体配比对其水泥分散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优选了实验参数。结果表明,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原料配比为丙酮(A)∶甲醛(F)∶焦亚硫酸钠(S2)∶氢氧化钠(N)=1∶2.2∶0.28∶0.46。(2)加料方式采取控温滴加甲醛的方式。(3)加成缩合反应温度为60±5℃,2~5 h滴完并保温。(4)热缩合反应温度为90~95℃,时间为2 h。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以半纤维素热解反应中的典型产物2-糠醛为切入点,对半纤维素模型化合物4-O-甲基-D-葡萄糖醛酸-D-木糖在温度范围(300~1100K)内进行了热解反应机理研究。研究发现,热解反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二聚体模型化合物的解聚,第二阶段为解聚后的两个单体分别反应生成2-糠醛的过程。计算结果表明:700K左右为二聚体模型化合物发生解聚的最佳温度,其支链发生分解反应的最大反应速率所对应的温度为500K左右,其主链分解反应的最大反应速率所对应的温度为700K左右。  相似文献   

16.
以Raney-Ni为催化剂,在多相态反应模式下,对环己烷多滴连续进料的脱氢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单滴反应液用量对环己烷脱氢速率和脱氢转化率的影响.实验发现,当环己烷单滴用量较小时,前一滴环己烷的脱氢反应对后续加入的环己烷的脱氢反应基本没有影响,但当单滴用量较大时,后续加入的环己烷在脱氢量及脱氢速率方面明显下降.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分析认为,多相态反应模式的关键是对系统能量平衡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崔小琴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2):8757-8760
采用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两次沉淀除镁,可以实现高镁锂比的盐湖卤水的提锂和碳酸锂制备。实验结果表明:该法能够使镁锂比为40∶1的盐湖卤水得到较好分离。母液蒸发浓缩提锂后,在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0 min,沉锂剂滴加速度25 mL/min条件下能够制得高纯度碳酸锂。  相似文献   

18.
新型Cu基催化剂在糠醛加氢制糠醇反应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一种新型糠醛气相加氢制糠醇的负载型无铬铜基催化剂,并研究了铜含量、不同助剂以及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发现助剂钾的加入使得该催化剂在反应温度433K、氢醛比为8和常压的条件下,糠醛转化率大于98%,糠醇的选择性大于99%。  相似文献   

19.
电导法测定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乙酸乙酯的初始浓度略小于氢氧化钠的初始浓度时,可得到与二者初始浓度相同时类似的结果,而当乙酸乙酯的初始浓度略大于氢氧化钠的初始浓度时,则不宜用电导法测定此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pH渐变光谱秩消失因子分析法测定混合物中2,4-二硝基苯酚的新方法.在本方法中,以向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方式使溶液pH不断变化,通过记录多个pH点溶液的吸收光谱获得酸度-光谱双线性数据矩阵,再应用秩消失因子分析法计算混合物中2,4-二硝基苯酚的浓度.应用本方法对混合物样品中2,4-二硝基苯酚的进行了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