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今世界,信息已成为经济建设的战略资源。各国都在竞相发展信息产业,以抢占政治、军事、经济和贸易的制高点和控制权。据统计,在一些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工业国,信息产业以每年30%-40%的增长率不断扩大。目前产业发展趋势表现为:1.向全球化发展所谓世界信息产业的全球化就是社会信息产业、物能产业、金融和技术等与世界各地融为一体,每一个地方信息产业构成要素都具有全球性配置的意义。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外向型经济增长的推动下,信息产业国际间合资合作、跨国联营、协作发展等取得了长足进步。各国信息机构与企业都在个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每一项IT技术的进步与创新都直接决定着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也决定着IT企业的生命力。信息产业的深入展开为IT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机遇,因此,如何正确把握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和推动应用,成为当前中国IT企我们判定一个未来技术是否能成为2003年信息热门产业技术趋势时,标准为二:伴随着一项IT新技术的诞生,它是否能够给人们的信息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快捷;新技术的产生是否能够引起相关一系列的产业链变迁,进而为上下游企业带来巨大的潜在商业机会。  相似文献   

3.
郑凯 《当代地方科技》2011,(20):123-123
以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为视角,通过分析我国信息化的初始发展环境、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的发展成效和我国信息发展的基本经验,结合国际信息化发展趋势,讨论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我国信息化基本现状加以梳理,以期对认识和促进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裨益。  相似文献   

4.
信息产业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产业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十一五”期间信息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在分析我国信息产业人才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信息产业人才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唐息资源产业特性与政策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信息资源产业是国家的战略选择。我国自“十五”计划纲要开始就把“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目标,党的十六大也提出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6.
我国信息产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完成了从国民经济新兴产业到支柱产业的历史性跨越。在信息产业的商业化发展过程中,风险投资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对风险投资的依赖日益增强,与普通的融资渠道相比,风险投资已成为信息产业的最佳选择。风险投资对信息产业的投入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借鉴国际信息产业风险投资的经验,尽快弥补和完善我国信息产业风险投资的政策环境,建立规范风险投资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展我国现代信息产业之浅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现代世界信息产业发展角度出发,结合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状况,从政府引导、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信息服务业、发挥联机信息检索作用、信息商品化、信息立法几方面提出了加速发展我国现代信息产业的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尽管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整体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全球医疗保健行业依然面临成本、复杂性和服务获取等方面的挑战。相反,移动接入却几乎无处不在。随着3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和新型连接设备渗透率的日渐提高,以及移动宽带网络和服务的大力拓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获得高质量的健康信息服务,移动医疗(mHealth)正在成为医疗信息产业一个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其作为一个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潜力。物联网与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融合,催生出新业态和新应用,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社会民生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国及天津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对天津市物联网产业技术发展共性关键技术的重点研究,探寻产业发展方向,以促进天津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科技潮》1998,(3)
正月未过,春意又浓,紫气袭来——以国产精品、全系列产品、移动性全面解决方案为市场定位的紫光笔记本电脑上市了。这是清华紫光集团继"紫光扫描仪"之后启动的第二个较大规模介入生产制造的实业,拉开了紫光"产业建设年"的帷幕。清华紫光集团依托清华大学的科技与人才优势,在过去10年中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一员。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高速成发展的今天,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紫光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和周密的技术准备,选定综合技术含量高,成功率相对较大的笔记本电脑为切入点,进军信息产业的龙头——电脑制造业。  相似文献   

11.
梁正  李瑞 《科技导报(北京)》2020,38(14):142-147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突破为主导,融合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将会带来制造范式、组织模式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概述了数字时代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征,分析了数字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相融合带来的全球竞争新格局,探索中国“平台型”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应用索洛模型对水利科技贡献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索洛增长速度方程,采用余值法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水利科技贡献份额进行了定量测定。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的水利科技贡献率,其基本趋势是逐年递增的,资金的贡献率表现比较平稳,也有缓慢递增的趋势,而劳动力的贡献率则基本上是逐年递减的。按照同时段同口径与我国其他行业的科技贡献率相比,水利科技贡献率略低于农业科技贡献率,与建筑业科技贡献率大致相当,远低于第三产业科技贡献率。进入新时期,水利事业的发展既要依靠稳定的资金与人力投入,更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推动。根据影响水利科技贡献率的因素提出了促进水利科技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正蓄势待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以全球视野提出了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必须采取科技创新全球视野系列举措,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施科技开放创新;构建世界科技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享发展;采取"非对称性"赶超战略,取得后发超越;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全球化,增强科技创新全球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分析表明,新时代习近平科技创新全球视野是引领和指导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和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方略。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溢出研究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话题。从学者的研究角度出发,探讨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溢出的途径和效应,装备制造业吸收技术溢出的动因能力和困境,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出可  相似文献   

15.
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生物产业将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对生物产业进行了战略谋划,但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分析我国生物技术人才现状和存在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鼓励和引导高层次领军人才走向企业、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分类培养各类生物技术人才等促进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于霸权主义国家将技术的合理性演变成政治的合理性,使科技成为它们谋取世界霸权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工具.为摆脱控制,捍卫我国科技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新中国几代领导人从全局出发,深入地思考和组织推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科技安全行动方略,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科技安全发展的引领与把握,彰显了民族科技安全的和谐特质.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下滑,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发展高技术、推动产业化,纷纷加大高技术研发投入,高技术发展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回顾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围绕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和医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能源技术、空天海洋技术、交通与制造技术等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8.
 建立科技安全预警机制,是加快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分析了科技安全预警的本质内涵,认为建立科技安全预警机制是保障科技产业安全的现实需要、提升科技产出效益的重要途径、激发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建立科技安全预警机制应遵循目的性、系统性、科学性原则;从科技安全预警的目标确定、信息搜集、分析识别、评价反馈以及绩效评估等5方面探索了建立科技安全预警机制的方法途径,从组织机制、运行机制以及政策法规3方面提出了建立科技安全预警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郭春雨  赵大刚  刘桂杰 《实验室科学》2013,16(4):152-154,158
创新思维是大学生培养的重点。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创新中心为学生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激发着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和勤于创新,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展望未来,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船舶设计科技创新中心",将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借鉴国外技术转移中心构建和运行的成功经验,围绕北京新型种业体系和"种业之都"的发展定位,研究了种业科技成果托管平台建设与运行的思路框架,设计了种业科技成果托管平台多元服务、对接增值和引导调节三大功能,提出了初创、成长和成熟不同阶段种业科技成果托管平台的构建模式,构建了平台运行的信息联通、服务增值和强化激励三大机制,提出了促进种业科技成果托管平台运行的保障措施,试图为推动种业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