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采取地面实地观测分析与遥感分析相结合,在研究区域内,对选择的样地进行林分测量并对森林生长状况进行了动态监测,通过对立木状况测量分析等方法进行长势状况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胡杨林趋于衰败,面临着毁灭的危险。气候和地下水位的变化不是导致胡杨死亡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新疆艾比湖地区土地沙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艾比湖地区近50年来气候变化对比和对近5年的气候水文等因素实地调查,通过与新疆北疆地区50多年的温湿度及其他其自然因素比较,进行该地区土地沙化的实地检测与对比分析,认为人为因素在土地沙化过程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苏明磊 《科技信息》2011,(28):387-387,388
新疆艾比湖地区东部K3孔地层是根据孢粉、微体古生物、14C、光释光等测定结果,划分为全新统(Q4)、上更新统(Q3)、中更新统(Q2)、下更新统(Q1)和上新统(N2),在287.00处岩石、构造、气候等标志比较明显,根据《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我们认为宜将此界限作为艾比湖地区第四系下限。  相似文献   

4.
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根据多年来对艾比湖地区的考察,首次较全面的报道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植物。在保护区内有高等维管束植物66科281属579种。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表明,温带属性是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艾比湖保护区内多个样地风速测点选择荒漠植被,开展防风防沙研究。在实地测量的基础上通过比照不同地形、不同植被类型以及不同植被覆盖率防风及输沙率的影响,分析在不同风速范围的效果,对干旱地区防治风蚀及沙尘暴提供理论依据,课题研究对艾比湖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疆艾比湖湿地评价及生态恢复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比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对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收集和整理艾比湖湿地科学考察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环境特点及其生态功能,对其生态恢复的重点和热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南方地区岩溶监测中物探方法的研究,在结合地质资料的情况下比较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以及地质雷达等方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借助于遥感资料和GIS方法,研究了近20a来艾比湖沿岸的生态环境质量演变,为研究该地区水土开发与生态环境演变提供了依据。方法在GIS/RS技术支持下获取基础数据,根据研究区的区域特点,将Costanza等人的研究与国内相关研究结合,建立价值模型对艾比湖沿岸的博乐、精河绿洲进行不同历史时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角度对博乐、精河绿洲近20a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呈下凹曲线变化趋势。结论博乐、精河绿洲近20a的生态环境演变基本上以1991年为界,前期呈现劣变,后期则渐趋好转。  相似文献   

9.
艾比湖湖区水域面积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2009年250 m×250 m的EOS/MODIS卫星资料,通过预处理、几何校正,在C++环境下,进行水体判识与面积计算,对艾比湖湖区水域面积进行了计算,得到了逐旬的遥感动态监测数据,结果表明:1.艾比湖有着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由春到秋,艾比湖湖区水体面积总体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2.从年际变化来看,自2005-2009年,艾比湖湖区水域面积也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年平均值由2005年的807.97 Km2逐渐缩减为2009年的498.84 Km2,湖区水域面积缩小明显;3.湖区水域面积年内最大值多出现在春季,年内最小值多出现在秋季,但秋末湖区水域面积相对秋初又有所增加;4.从2005-2009年五年内监测到的艾比湖湖区水域面积旬平均最高峰出现在四月中旬,且五月下旬湖区面积会出现次高峰,旬平均最小值出现在十月上旬。旬平均最高峰主要是山区融雪和降水的共同作用所致,次高峰主要是由降水所致。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河中游胡杨林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报道了塔里木河中游胡杨林土壤原生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类群、相似性系数等,与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进行比较。结果共观察到原生动物5个纲7个目13个属17个种。  相似文献   

11.
额济纳旗胡杨幼叶糖类物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额济纳国家级胡杨林自然保护区中两种不同样地中的胡杨幼叶为材料,进行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研究,并对胡杨叶的形态结构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观测。实验结果表明:胡杨叶形态结构表现为随时间变化,叶的长、宽逐日增大,胡杨叶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随时间变化而明显增大;淀粉含量则随时间变化呈略微增大趋势.在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样地,胡杨叶中可溶性糖含量较大,这是对干旱胁迫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12.
胡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适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设置不同的胡杨种子萌发基质和对胡杨幼苗进行不同的水分处理,研究种子萌发对基质的要求及不同水分处理下幼苗的生长状况.结果显示:在水分冗足情况下,种子在不同基质上的萌发率均达到97%,干旱胁迫下的幼苗较水分充足的幼苗叶色深绿,肉质化强,真叶出现较快;干旱胁迫下的幼苗根粗壮,侧根出现较快,且侧根数目多.第一侧根多出现在浅位(0.2~0.6cm).这表明干旱胁迫促使胡杨幼苗形态结构元善。  相似文献   

13.
湿地自由水面巨大的水汽蒸发及其茂密植被的水汽蒸腾使得湿地具有增湿调温的重要生态功能。位于干旱区的湿地,其调节气候生态服务功能尤为明显。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先计算出研究区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干重),结合该地区植物生产的蒸腾系数,测算出该区域生态系统年水汽蒸腾量为8498.78×104m3;艾比湖的水汽蒸发以维持557.5km2的湖面为基准,年蒸发量约为6×108m3。围绕水汽蒸发是生态系统调节气候功能的主要物质因素,参照Costanza的研究结果,结合研究区实际辅以一定的修正指标,求得艾比湖湿地调节气候生态服务的年价值为97788.86×104元,占其总生态服务价值的31.9%,高居研究区各项生态价值之首。充分说明,湿地增湿调温的生态服务在极端干旱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艾比湖流域阿其克苏河床森林覆盖率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通过对研究区阿其克苏河床森林覆盖率遥感图像分析、胡杨立木胸经与树高在不同监测样地中的对应关系分析以及胡杨树冠覆盖率状况分析等,得出该地区胡杨林整体衰败,已经丧失了自然更新能力,面临着毁灭的危险。因此,加大对研究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是今后首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为推动艾比湖流域城镇与水土资源开发的协调发展并深化研究,以艾比湖流域各县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镇化与水土资源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并评价2005、2010和2015年3个时间点的城镇化水平、土地资源效益和水资源效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三者的耦合状况及协调发展状态.结果表明:2005-2015年艾比湖流域城镇化水平与水土资源效益整体不高,水资源效益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其他二者的发展速度,其中独山子区发展最好,温泉县较低;各县市的城镇化水平和水土资源效益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类型差异较大,各城镇的耦合度类型从主要集中在拮抗阶段到磨合阶段,协调发展度类型由勉强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水生态安全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简述了水生态安全监测的内涵及鄱阳湖水生态安全监测的现状,讨论了鄱阳湖水生态安全监测数据库建设的目标、原则及数据库设计等。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该区水资源的分布及其空间格局,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针对该区域没有分县水资源数据的实际,采用面积分摊的计算方法,获得各县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和水资源总量数据,并进行空间分布格局的初步分析,试图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区水旱灾害灾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鄱阳湖区的历史水旱灾害灾情等资料,分析了本区水旱灾害灾情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湖区降水量、江湖洪水的相互作用和人为原因三大因素的影响,指出三峡工程建设将会减轻本区水灾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