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民族团结在隋唐时期进入了第二个周期的大整合。唐文化高峰的构建是第二次大整合的结晶。唐代在新的民族格局中开始了新的民族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2.
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广西民族团结进步60年的历程,其价值不仅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极具优越性和旺盛生命力的基本制度,同时,广西作为欠发达民族地区,走出了一条实现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促进了民族经济大发展,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大繁荣,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增进了民族关系的和谐,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促进了官方与民间互动的良性循环,创造了“典范”。  相似文献   

3.
2013年7月,根据《关于下达2008~2015年立项建设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授权学科名单的通知》(学位[2013]15号)文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广西民族大学获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为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民族学学科简介本学科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经长时期积累,凝练出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跨国民族研究、壮学与瑶学、中国南方民族历史文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发展与创新、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和谐发展、经济人类学与民族经济发展理论等方向;曾涌现出范宏贵、张有隽、徐杰舜等老一辈知名学者,是国内外中国南方民族研究的重要基地,在人才培养、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主要特色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关系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在构建和谐城市民族关系中也面临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协调好城市民族关系,正确把握城市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向对于增进民族团结,调控民族关系,改进民族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电移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影响涉及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特别在民族地区,它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小湾水利水电站生态移民后在昌宁湾甸乡形成了民族团结的和谐景象,本文试图从生产、生活、社会关系等方面探讨其和谐的表现及原因,以期人们能够正确处理生态移民与民族关系,彰显民族团结对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在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理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理论、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地区发展理论、民族工作理论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民族类图书、资料、图片资源,应从多方面进行整合,通过举办小型展览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为宣传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围绕发展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核心这一命题 ,辩证地论述了坚持民族平等是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维护民族团结是民族和谐的纽带 ,促进民族发展是民族和谐的核心 ,实行民族自治是民族和谐发展的保证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这篇文章中,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民族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和谐发展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和民族发展问题的理论,在当代多民族国家实现政治整合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为之振奋和奋斗的政治主题。壮族伦理道德传统悠久而影响深远,其和谐伦理追求蕴含着构建和谐家庭、增强民族团结、协调社会矛盾等时代意义和价值,为实现“家庭和谐、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之和谐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道德支持。  相似文献   

11.
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和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份,也是当今人们十分关注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不少国家为它感到困扰。我国是一个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和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我国的民族问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我国民族的实际相结合,科学地分析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提出并制定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理论和政策,从而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使我国各民族共同生活在平等、团结和友好合作的大家庭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康庄大道上携手前  相似文献   

12.
秦汉是中国民族互动过程中的第一次大整合时期 ,其结果是华夏民族的统一。与此同时 ,汉代在新的民族构成格局中开始了新的民族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问题自古就是治国理政的大事,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面对民族工作的新形势,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族团结的新思想、新理念,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功能和价值意义,指出了实现民族团结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奠定了民族团结工作的思想根基,为今后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价值遵循和方法指引.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而邓小平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精辟论述,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对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仅就建国初期邓小平的民族理论及其在贵州的实践试作粗浅论述。一、消除民族隔阂实现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列主义对待民族问题的基本思想、基本原则。反对民族压迫、实行民族平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历史上,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国家接壤的边境地区族群迁徙频繁,族群互动一直是边境民族社会生活行为的常态表达。各民族之间的社会互动交织着族群记忆、国家制度以及国家关系等多重因素,多样的互动关系构成了西  相似文献   

16.
"小聚居、大杂居",是我国56个民族生活的主要生存形态,这种形态决定了各民族"散杂居"的普遍现象。"散杂居"现象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平等、和睦、互助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态度,因此,"散杂居"条件强化了各民族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普遍意识,形成了多民族和谐文化生态。这种文化现象在历史演变的进程中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融合,而且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仍然发挥着独特的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对“民族互嵌”概念及其内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民族高校民族互嵌社区环境特征,提出基于构建多民族互嵌式本科生团队的模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的深度融合,并在必要性、操作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民族互嵌本科生团队,一方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文化和学习基础的差异性,有效地实施了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提供了有效的方式方法,实现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和深层基础.环境伦理是研究人与自然道德关系的应用伦理,它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在价值上存在着一致性.科学的环境伦理观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支撑.立足科学发展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环境伦理的各个流派,实现环境伦理的观念和理论创新,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建设提供环境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新疆进行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主要实践和经验是创建民族团结表彰的新模式;以评析 《维吾尔人 》等三本书为契机、全面启动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 ;大力抓好新疆历史以及少数民族史基本知识的教育 ;积极开展新疆民族及民族关系的理论研究,从而取得了初步成效 。  相似文献   

20.
刘军  邹波蓉 《科技信息》2009,(24):51-52
各民族紧密团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保证。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纲要”课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功效,不断提升民族团结教育的实际效果,增强各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责任感,更好地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正确方向,是实现“纲要”课程教学目的、增强该课程教学效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落实我党在新形势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