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年来,我校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与1998年相比,我校相继实现了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6项基地指标零的突破,省级重点实验室从1998年的5个增至7个。目前,我校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这些重点科研基地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依托于我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 (省部 )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步伐 ,推动基础研究上水平 ,我校决定成立华中理工大学基础研究基地特区 ,对“特区”内的重点实验室实行倾斜政策 ,重点支持 ,优先发展 .基础研究基地特区建成后 ,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争取所有的实验室能顺利通过国家评估 .同时争取在 5年内建设 1到 2个优秀实验室 ,5~ 1 0年内 ,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基础研究队伍 ,承担一批国家级基础研究项目 ,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我校建立基础研究基地特区  相似文献   

3.
我校应用化学实验室于2004年12月获省级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是我校发展工科、面向社会产业化的重要研究领域。应用化学实验室一直是我校重点的实验室,实验室拥有一支学术梯队合理、技术水平较高的科研队伍,实验室的目的主要在于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两大基地建设"以及"提高我省整体科学技术研究水  相似文献   

4.
作为入围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北京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基地建设的部署,结合学校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以及文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的发展需要,将实验室建设纳入创建研究型大学的总体发展规划中,走出了一条加大投入、提高效率、快速发展的实验室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5.
杨瑞春 《科技信息》2012,(20):453-453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规定,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立项后,实验室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完成后,由依托单位提交验收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科技部组织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国家科技部、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科发基【2013】720号),批准依托我校建设省部共建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立项建设,实现了我校国家级基础研究平台建设零的突破,填补了福建省地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  相似文献   

7.
2004年lO月23日,由山西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我校申报的山西省“分子磁体与磁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了论证.专家委员会认真听取了实验室负责人汇报,考察了实验室现有设施和条件,通过质疑和讨论,一致认为:我校申报的“分子磁体与磁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符合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条件与要求,建议立项建设.  相似文献   

8.
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官方网站消息,科技部公布了2008年工程与材料领域国家及部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全国共有54个工程与材料领域国家和部门的重点实验室参评。我校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继2003年重点实验室评估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后,今年再一次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我校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度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良好类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四川大学是国家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现有30个学科型学院,1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8个.国家级临床研究基地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中心64个,医疗技术精湛的附属医院4所。作为科技产业的基础和发展的原动力.学校在材料学、生物学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口腔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化工等方面部有雄厚的科研实力,  相似文献   

10.
为鼓励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先进人员,最近国家计委颁发“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先进工作者”奖,每人奖励“金牛”壁像1个。我校获奖的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张钹(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金元生(摩擦学实验室)、电子工程系张健(集成光电子实验室)。国家计委表彰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人员 我校3人获奖  相似文献   

11.
制度建设:"十五""十一五"期间,我校出台了《辽宁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辽宁师范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等32个文件,为教师科研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平台建设:我校已拥有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其他类  相似文献   

12.
我校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0月6日通过了国家级验收。这个实验室将成为从事内燃机燃烧学研究和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并对国内外开放。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的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3.
制度建设:"十五""十一五"期间,我校出台了《辽宁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辽宁师范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等52个文件,为教师科研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平台建设:我校已拥有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其他类型研究基地;6个省高校创新团队.其中,2002年,"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成为我省首批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10年"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科研立项:"十五""十一五"期间,我校教师主持及完成科研项目1400余项.其中  相似文献   

14.
日前,国家科技部对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 我校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于2005年12月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评审,并于2006年5月通过建设计划论证,同年7月,经科技部批准立项,实验室开始建设,一年多来,学校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严格按照建设计划任务书的要求进行全面建设,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仪器设备购置和平台建设以及开放交流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和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2008年3月,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共同下发了《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央财政将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用于加大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支持力度。我校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将获得国家专项经费资助。  相似文献   

16.
根据科技部《关于组织制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通知》(国科基函[2007]8号),我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实验室获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该实验室被批准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是在四川省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在科技部和国家自然基金委的支持下,在四川省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和国土资源厅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学校领导、各相关部门和实验室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为我校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书写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7.
日前,由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组织的专家组对我校植物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进行了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项目的验收.项目验收会上,植物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室主任董银卯教授详细汇报了近几年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目标,并重点介绍了该实验室与北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结合情况.几年来,重点实验室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将生物工程、新型分离技术和缓释技术等用于一些传统产业中,为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服务,  相似文献   

18.
日前,江苏省科技厅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全省科技平台建设工作。今年江苏省将依托主要创新创业载体,规划建设太湖研究院、南大微结构国家实验室、东大通信国家实验室、南医大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大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0个代表国家水平的重大基础性或公益性研发平台;依托重点院校和行业骨干企业,新建4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9.
《西藏大学学报》2004,19(1):16-16
2003年12月27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批准“粒子与辐射成像”等4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的通知》(教技函【2003】57号),批准我校宇宙线开放实验室为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宇宙线开放实验室是西藏大学乃至于西藏高校第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校要求各单位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和各研究所的建设,使实验室和研究所成为我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建设教学、科研型综合大学而努力。西藏大学“宇宙线开放实验室”被教育部批准为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  相似文献   

20.
郑寅  徐裂 《今日科技》2009,(4):60-60
截至2008年底浙江省已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145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家,国家工程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含实验基地)94家(重点实验室72家,实验基地22家),部级重点实验室36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家;据统计,2008年8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基地总投入达5.28亿元:拥有科研实验基地用房51.1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6.7亿元;固定科研人员2662人,其中正高职称606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