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本文综述海南大学农学部与文昌罐头厂、文昌县国营罗豆农场、锦山区、铺前区合作,在海南岛北部(文昌县)大面积冬种甜玉米获得成功的初步研究成果。本文提出:海南岛北部(文昌县)冬种甜玉米的有利条件,引种前的理论探讨情况,制订的栽培技术措施,根据试验研究提出冬种甜玉米中应注意的问题。讨论了为在海南岛开发全国甜玉米生产冬种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北部地区冬种甜玉米开花期遇10℃≤t<18℃低温,能否授粉结实?本试验证实;当相对湿度在60—94%时,开花温度区间为(14.1℃,27.2℃),经人工辅助授粉方法测定,均可结实。本试验初步观察到:开花时温度每增加1℃,平均穗粒数就增加16.02,平均穗粒数与开花时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北部地区冬种甜玉米开花期遇10℃≤t<18℃低温,能否授粉结实?本试验证实:当相对湿度在60—94%时,开花温度区间为[14.1℃,27.2℃],经人工辅助授粉方法测定,均可结实。本试验初步观察到:开花时温度每增加1℃,平均穗粒数就增加16.02,平均穗粒数与开花时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海南大学农学部、文昌罐头厂和罗豆农场合作,在本岛东北部的罗豆农场于1985年晚秋和冬季与1986年早春三个季节种植“普甜01”供文昌罐头厂试制甜玉米罐头,获得成功。晚秋种1.38亩,平均亩产758.5公斤。冬种108亩,平均亩产571.6公斤。早春种38亩,平均亩产724.5公斤。本文报告了栽培上的九项技术措施及其具体实施情况,提出了海南岛东北部地区种植甜玉米应予重视的几个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三亚市崖城区秋、冬、春种1000亩泰国甜玉米,其中秋、冬种500亩,收获合格青苞233,570个外销香港;其余青苞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工艺品进出口支公司收购。青苞合格率为70%。农民平均每亩纯收入约320元。春种500亩,由于病虫为害严重,青苞合格率极低,全部不能出口。海南秋、冬种甜玉米青苞出口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广阔的市场。能否有效地防治虫害是发展春种甜玉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提高甜玉米生产的经济效益,必须建立和完善甜玉米的种植、加工、销售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海南的自然条件和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于1985年10月中旬至1986年2月上旬选择在文昌北部锦山、罗豆、铺前地区进行甜玉米试验研究,采取每隔二天播一批种子(约15~20亩)的做法,对秋冬春季甜玉米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探索与甜玉米高产栽培有关的一些技术措施与规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研究结果初步认为:甜玉米比普通玉米抵抗低温能力强4~5℃,在日平均气温13℃以上,湿度在60%以上,均能正常开花授粉与结果;不同播种密度和施肥技术与甜玉米的青苞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海南的自然条件和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于1985年10月中旬~1986年2月上旬选择在文昌北部锦山、罗豆、铺前地区进行甜玉米试验研究,采取每隔二天播一批种子(约15~20亩)的做法,对秋冬春季甜玉米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探索与甜玉米高产栽培有关的一些技术措施与规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研究结果初步认为:甜玉米比普通玉米抵抗低温能力强4~5℃,在日平均气温13℃以上,湿度在60%以上,均能正常开花授粉与结粒;不同播种密度和施肥技术与甜玉米的青苞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低温贮藏对甜玉米采后生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是一种营养丰富,利用率高,适口性好,而且经济效益很高的新型玉米,是一种兼具休闲型与保健型的现代谷物食品。为了提高甜玉米的贮藏期品质,研究了低温处理(4±2)℃甜玉米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旨在找到一个延长甜玉米贮藏期的有效技术和方法。每3d取一次样品,分别对甜玉米的呼吸强度、可溶性糖含量、含水率、失重率以及淀粉含量进行分析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采用低温处理可显著抑制贮藏期间甜玉米的呼吸强度,延缓了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保持了甜玉米的含水率,延缓了甜玉米失重率的升高,抑制了甜玉米中淀粉含量的积累,表明低温处理能够有效地提高甜玉米的贮藏期品质和商业价值,可更大限度地延长甜玉米的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与检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害是影响冬种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原因,做好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与检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本文总结了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与检疫工作的特点,提出了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与检疫的总体要求、有效措施及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承三教授主要著作目录1929年广州海南岛北部地质矿产,《两广地质调查所年报》,第二卷,上册(中、英文)。海南岛火山,《河南中山大学理科季刊》,第1卷,第1期。1930年广州市附近地质,《两广地质调查所专报》(中、英文)。1931年国立中山大学川边调...  相似文献   

11.
利用ADTD-2C型闪电定位探测系统监测的2014—2015年海南岛闪电信息,通过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和研究了海南岛闪电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活动特征,结果表明:ADTD-2C型闪电定位系统能够全面监测海南岛的闪电信息,闪电信息能够有效反映海南岛的闪电活动特征.海南岛闪电频数具有"单峰"特征,全年各月均有发生闪电的记录,4~11月份是海南岛发生闪电的主要月份.闪电发生时段较为集中,主要是从午后开始,至傍晚达到最高峰.海南岛负地闪频数远大于正地闪频数,且负地闪强度显著高于正地闪强度.正地闪的雷电流幅值主要集中在6 k A~30 k A,负地闪的强度主要集中在-60 k A~-7 k A.海南岛北部的闪电密度要明显高于南部地区,北部和南部闪电强度相对较大,西部和中部地区闪电强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祁连山林区风的发生概况。调查了大风对祁连山区森林造成的危害,主要有风倒风折、幼树风干、种实风吹早落和引发传播病虫害。总结经营管理经验,提出了防止或减弱森林风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后记     
甜玉米生产是海南岛的开发课题,由原海南行政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经原海南大学农学部负责人侯锡康副研究员具体组织,指导与实施。这本《甜玉米专辑》的写作和翻译工作,始于1985年10月,1986年5月已告结束,并准备尽快发表。由于种种原因才拖延至1988年8月付排。实际上甜玉米的生产、科研工作,1986年以后仍在进行,为了适应这一课题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在本专辑中补充了一些有关的新内容,增加了1986—1988年的有关部分论文。  相似文献   

14.
由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Fr.)sing]自然变异菌株选育出的新品种嘉陵1号对温度适应范围广,抗衰老、风害及病虫害能力强,菇形、菇质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5.
播期对辽北地区超甜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6个超甜玉米品种在辽北地区分期试种,对不同播期下甜玉米的物候期、农艺性状、果穗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甜玉米从4月中旬到6月末均可分批种植,产量以4月中下旬播种的最高.品种吉甜710、京科甜183适合本地春播,甜玉米1441适合夏播.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是我国我省著名的台风最多的地区.过去稻作因春旱经常,早造称为“小造”;夏秋多台风雨,晚造普遍种稻,称为“大造”.近年水利基本过关,早造有灌溉,每获高产,但晚造台风雨为害很大,难以高产,生产上迫切要求改革耕作制度,调整耕作季节.本文研究侵袭(包括登陆及影响,注1)海南岛的台风(包括热带低压)各路径、各月、旬活动的规律性,为利用气候资源,改革耕作制度,预报台风、防御风害提供气候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冻害、冻旱、寒害、日灼、风害、旱害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低温对树木造成的危害轻则降低树木的观赏价值及生长发育,重则导致树木死亡。近年来在豫北地区低温对树木的危害十分严重,伤害最普遍,造成许多园林树木枝条甚至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五大连池地区大豆品质下降的原因是由于重迎茬面积大,病虫害较重,选用早熟品种、晚熟品种播期拖后加之低温早霜和大量使用农药和化学除草剂四个方面造成的。根据这些实际问题提出调整种植结构,避免大豆重迎茬;加强病虫害防治;常年一贯促早熟;建议农药厂家尽快生产出高效、无霉(或低霉)无残留、对后作无影响的农药和除草剂;科研单位要加速优质大豆五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0-2020年海南岛1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地面观测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海温及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指数集,分析了海南岛冬季雾日的气候特征及其异常年海气背景特征.结果表明:(1)海南岛冬季雾日高值区集中在北部和中部内陆,低值区分布在东南部、西南部的沿海;近40年来冬季雾日呈显著下...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期对超甜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试验以吉甜6号、粤甜3号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播期对超甜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超甜玉米的植株生长发育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同品种间性状变化规律差异不明显。变异系数分析表明,超甜玉米的株高和叶片数变化比较稳定 而穗位高变异程度最大,最易受环境影响 其次是生育期,变异系数较大,稳定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