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料浆法磷铵生产中,京改槽式中和器为管式反应器,缩短中和反应时间后,对磷铵产品水溶P2O5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实验与工业装置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管式反应器和反应时间缩短到1min以内,磷铵产品水溶P2O5可提高3%以上。这将是提高磷铵产品质量,进行设备技术改造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
料浆法磷铵生产中新型管式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管式反应器用于料浆法磷铵中和杂质含量较高的磷酸时,易于结垢、堵塞.为此,研制了一种新型管式反应器,并于3×104t/a料浆法磷铵工业装置上进行72h考核与一个月的连续运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新型管式反应器,可缩短中和反应时间、减少非水溶性化合物的生成、提高磷铵产品水溶P2O5和解决了结垢、堵塞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BaO、ZnO、P2O5、TiO2、R2O(K2O+Na2O)等少量异组分对贝利特性能的影响及其影响的显著性大小.结果发现:ZnO对贝利特净浆强度影响最显著,BaO、P2O5的作用次之,而TiO2、R2O在本实验条件下对贝利特净浆强度无明显影响.ZnO的掺入将显著降低贝利特净浆强度,而适量掺入BaO、P2O5则有利于提高贝利特净浆强度,但当BaO掺量过多时,将导致贝利特净浆后期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PE袋和保鲜剂方法对室温下贮藏秦美猕猴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袋内O2体积分数为10%以上,CO2体积分数在2.5%~6%范围情况下,果实呼吸峰的出现推迟,峰值降低,果实贮藏期显著延长.袋内CO2体积分数高于6%,O2体积分数低于10%时,则产生伤害.CO2体积分数低于2.5%时,贮藏期缩短.适合的PE-3袋加保鲜剂室温贮藏三个月,其猕猴桃果实硬度可保持在4.10kg/cm2,好果率达96.4%.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结晶法新工艺净化湿法磷酸生产Na2HPO4·12H2O,测定了反应温度、搅拌强度、NaoH浓度、反应时间与P2O5转化率的变化关系。讨论了各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及极差分析,得到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生产的Na2HPO3·12H2o产品已达部颁标准HG:1-713-70一级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以温法磷酸、氧化锌及氨水为原料制取磷铵锌的最优工艺条件,即反应湿度90℃;pH值7.0;反应时间1小时,p/Zn比(摩尔比)1.25.氧化锌采用回收废干电池制取.由最优工艺条件小试结果表明,所得产品ZnNH4PO4的浓度在85%以上;锌的转化率大于95%.ZnNH4PO4可以加入复合肥中作为专用肥的基础肥料.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以二硫化碳和氨水为原料常压合成硫氰酸铵系统单个乳化剂和复合乳化剂对反应时间产生的影响的实验室研究,确定了复合乳化剂的最佳组成:OP-741.2%,EL-2017.6%,S-2041.2%。用乳化新工艺常压合成硫氰酸铵与不同乳化剂相比,可使平均反应时间下降72.7%,同时使平均收率提高7.5%。  相似文献   

8.
通过传统熔体冷却方法考察了P2O5-PbO-Bi2O3系统的玻璃形成,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考察了该系统两种不同类型玻璃的结构差异.结果表明,P2O5-PbO-Bi2O3系统存在两个玻璃形成区;在低P2O5区(<46%,摩尔分数)形成的玻璃中,存在不含P=O双键且A1(σ1)被激活的[PO4]四面体;在高P2O5区(>50%,摩尔分数)形成的玻璃中存在聚磷酸盐型[PO4]阴离子团,这些阴离子团通过Pb2+,Bi3+联接而形成层状玻璃结构.  相似文献   

9.
重点研究了打瓜不同生育期植株内N、P2O5、K2O含量的变化,及N、P2O5、K2O、Zn不同组分配比对打瓜产量的作用及N肥肥料效应曲线方程,提出了打瓜的施肥时期为甩蔓期和幼瓜膨大期,前者重施N、P肥。砂壤土适于打瓜丰产的N、P2O5、K2O的比例为1:0.46:1.21,在高P土壤上可采取P/Zn等于247.4比值法来施Zn增产。打瓜N肥肥料效应曲线方程为Y=-2.01+20.4N—0.443N2,Nmax=22.7kg/亩,Ymax=226.9kg/亩。分析出今后我区打瓜配方施肥方法可采用N、P2O5、K2O比例法,N肥肥科效应法和综合平衡补充法。  相似文献   

10.
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Ti-La-O对DOP的合成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苯酐2h的转化率超过99%,并找出了DOP合成的最佳条件:催化剂用量1.0g、醇酐比3.0:1、反应时间2.5h,该催化剂具有耐水性强、可重复使用、再生容易、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磷酸铵盐法制聚磷酸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磷酸二氢铵和尿素为原料,采用缩合法合成聚磷酸铵,探讨原料配比(尿素与磷酸二氢铵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聚合度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较优工艺条件为:尿素与磷酸二氢铵的摩尔配比1∶1,反应温度150~170℃,反应时间180 min。在此条件下,产品平均聚合度为91,P2O5含量72.04%,溶解度3.3 g/100 mL水,阻燃率55.76%。通过X射线衍射仪分析得出产品为I-型APP。  相似文献   

12.
以壳聚糖和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反应,合成了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ACC)。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对水溶性壳聚糖季铵盐产率及产物溶解性的影响,并讨论了pH值对反应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反应pH为6.0时,水溶性HACC产物的产率高于pH为4.0、7.0和9.0时的产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表明季铵盐产物的分子量比壳聚糖原料的分子量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和差热分析法,研究了P_4O_(10)-Al(OH)_3-H_2O混合体系中生成的磷酸铝种类和生成量与摩尔比P_2O_5/Al(OH)_3(R)、P_4O_(10)的吸水量、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关系。得出了本体系各磷酸铝的生成最佳条件以及在各温度下的热变化情况,弄清了五氧化二磷和氢氧化铝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利用城市污泥制备有机-无机复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城市污泥进行好氧发酵法堆肥和复配法制备有机-无机复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好氧发酵堆肥污泥含水率55%,供风量为10~20m3/(t.h),堆层中温度50~60℃,堆肥周期5~7d的最佳条件下,可制备出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平均含量分别达43.06%、3.44%、1.86%和0.35%的优质有机肥料产品,该产品外较常用农家厩肥相应最大含量分别高出16%、2.79%、1.39%和0.07%;按50%干燥的堆肥产品、20%尿素、15%磷酸一铵、15%硫酸钾复配,可制得有机质,N+P2O5+K2O,水份含量分别为30.0%、23.7%和10%的有机-无机复肥,其质量符合国家GB18877-2002《有机-无机复混肥》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具有缓释肥功能超强吸水树脂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丙烯酸待聚合液中加入磷酸氢二钠和尿素,制得了既具有吸水、保水能力,又具有肥效性且可缓释的超强吸水树脂,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及交联剂质量分数、丙烯酸中和度以及磷酸氢二钠加入量等对该超强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制得了在室温下30min吸蒸馏水约为325倍,含P2O3约为9.2%、含N约为15.0%的具有缓释肥功能的超强吸水树脂.利用FTIR,SEM和元素分析等表征和分析了产物结构、表面形态和成分,并对其保水性和缓释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环己酮(CYC)液相氨肟化制备环己酮肟(CHO)用到昂贵的TS-1催化剂,寻找该反应的新型催化剂是降低其成本的根本方法.以磷酸氢锆为催化剂,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为表面活性剂,叔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水为溶剂,构建了新型的微乳反应体系.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表面活性剂的量、催化剂的量、底物物料比、双氧水添加方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环己酮氨肟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己酮为0.01mol,反应物摩尔比n(CYC)∶n(NH3·H2O)∶n(H2O2)=1∶5∶2.3,催化剂磷酸氢锆0.5g,表面活性剂PEG-6000 1.3g,助表面活性剂叔丁醇2mL,水4mL,双氧水一次性加入,65℃反应3.5h的条件下,环己酮的转化率和环己酮肟的收率可分别达到95.3%和69.1%.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法合成铁、锰双金属掺杂MCM-41(Fe-Mn-MCM-41),并将其用于控制催化臭氧氧化含溴水体中溴酸盐,研究了初始pH、叔丁醇(TBA)、磷酸盐等对溴酸盐抑制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溶液初始pH为5.0~9.0时,溴酸盐生成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 pH = 5.0时催化剂对溴酸盐的抑制率达到85.9%.叔丁醇(TBA)的加入使单独臭氧氧化与催化臭氧氧化中溴酸盐生成量明显降低,当加入0.1 mM TBA后,溴酸盐分别减少67.7%和81.1%. 磷酸盐的加入(1、5、10 mg/L)会降低溴酸盐生成量,当加入1 mg/L磷酸盐时,单独臭氧氧化与催化臭氧氧化两种体系中,溴酸盐抑制率分别达到29.6%和82.5%. 此外,还研究了体系中生成的HOBr与H2O2浓度,结果表明,单独臭氧氧化中次溴酸浓度高于催化臭氧氧化过程,说明催化臭氧氧化过程是通过阻止Br-氧化生成HOBr/OBr-抑制溴酸盐生成; Fe-Mn-MCM-41/O3中的H2O2浓度高于O3过程,而H2O2是一种溴酸盐抑制物,证明了催化剂的加入可以提高对溴酸盐的抑制率. 因此,Fe-Mn-MCM-41是一种可用于控制含溴水体中溴酸盐生成的臭氧氧化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分别用P2O5、H3PO4作磷酸化试剂研究了摩尔比、温度、时间等反应条件对仲辛醇磷酸化产物的转化率及单、双酯含量等的影响,测定了仲辛醇磷酸酯钾盐的表面张力、泡沫、cmc、润湿力、抗静电性等性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小麦秆制备糠醛的可行性。分别对干燥时间、氯化铵浓度、反应时间进行糠醛收率进行对比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经过反复试验,得到小麦秆制备糠醛的最佳工艺参数:干燥时间为6h(100℃)、氯化铵浓度为20%,反应时间为5h。糠醛收率达到理论值的65%,比玉米芯生产糠醛收率提高了15%。  相似文献   

20.
以投加人工饲料喂养罗非鱼7天的玻璃鱼缸内的废水为样品,接种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硝化细菌、月牙藻(Selenastrum reinsch)和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后于光照箱内培养,于0、12h、24h、48h、84h、120h、168h测定废水样品的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可溶性磷酸盐的去除率,以24h氨氮和168h可溶性磷酸盐的去除率为指标进行L9(34)正交实验,研究菌-藻体系去除水产养殖废水中氮和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硝化细菌、月牙藻和四尾栅藻组成的菌-藻体系可以通过其新陈代谢过程中形成的原始共生关系有效地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氮、磷污染物。菌-藻体系去除氨氮的最佳反应时间为24h,最大去除率98%,在初始密度为5×105cells/ml条件下,最佳菌-藻体积配比为1∶2∶2∶3,即最佳菌-藻初始密度分别为2.5×105cell/ml、5.0×105cell/ml、5.0×105cell/ml、10.0×105cell/ml。菌-藻体系去除可溶性磷酸盐的最佳反应时间为168h,去除率100%,在初始密度为5×105cells/ml条件下,最佳菌藻体积配比为1∶1∶3∶2,即最佳菌-藻初始密度分别为2.5×105cell/ml、2.5×105cell/ml、10.0×105cell/ml、5.0×105cell/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