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少年心理脆弱,是因为缺少真爱润泽、人文精神滋养和艰苦锤炼。这是“爱”泛滥造成的灾害。“爱”泛滥则是家长、老师心中的“分数情结”夹缠着太多功利因素,失去了“平常心”,无法“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脆弱生态环境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现有江西省脆弱生态环境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脆弱生态环境研究的定量化方法、指标量化的标准,以及研究结果的差异,并探讨了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力图为相关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启迪。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陇南山区生态环境的特点,认为其是以干旱河谷为基带的较为特殊的山地生态系统,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和敏感性.选取自然、社会和经济等人文因素建立了陇南脆弱地域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地域生态脆弱程度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陇南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度为0.18,属轻度脆弱区.14年来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以前为重度脆弱性,脆弱指数大于0.30;1992年以后,为轻度脆弱性,脆弱指数小于0.30,且逐年下降.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正在向良性方向转化.其中农民收入的增加、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环保政策的有力支持,是该地区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安徽省生态环境的脆弱特征,对其进行了水土流失、盐渍化、酸雨、水污染和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较高,高度敏感和极敏感地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33.7%和31.2%。其中,沿淮及淮北平原对水污染和盐渍化比较敏感,水土流失与酸雨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江淮分水岭以南的丘陵山地。在敏感性评价基础上,结合GIS技术,初步提出了安徽省脆弱生态环境区划方案,把全省划分为2个脆弱生态区、8个脆弱生态亚区和26个脆弱生态地区。  相似文献   

5.
脆弱的喀斯特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环境。它有地表及地下两层空间,即是双层四维的动态系统。物质,特别是生命元素绝大多数被贮集在无机物中,并以自然过程为其主要循环途径。土壤的缺乏,营养元素由贮藏库向活性库转化的量少,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低,食物链中的能流值低,环境承载容量小。人口猛增,滥用资源,使喀斯特环境严重恶化,濒于崩溃,必须拯救这种生境,使人一喀斯特环境和谐发展,良性演替。首先喀斯特环境的承载容量小。作为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环境资源,表现在水、土、空气。喀斯特地区的贵州高原,土地资源质量较低,耕地贫缺,成土速度极缓慢,土壤侵蚀严重,地力下降。水资源分布极不均一,地表大多呈“喀斯特干旱”。两者严重束缚农业生产,即提供的食物较少,养活的人口有限。第二是物质循环和能流较弱,植物生长量偏低。人为加快它们转化和传递,往往易顾此失彼,破坏生态系平衡,难以恢复与重建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第三是“人与喀斯特环境”系统。自然环境的缩小,人工环境的扩展,两者交织形成一种混合环境,在喀斯特区内形成“人与喀斯特环境”系统。人口猛增、工业化的某种不当,城市不断扩大,滥用资源,引起该系统的混沌(恶化)。近200年来的贵州人口增加21倍。近几十年来森林覆盖率从1949年的30%下降到1984年的12.6%。人口俱增破坏森林、引起水土流失,产生岩漠化,直接经济损失将以万元为单位计算,局部已失去生存条件。人为活动不当的结果造成生境恶化。表现在土壤侵蚀、自然灾害频度强度增大、工业化城市化过度、喀斯特水易污染难治理的方面。喀斯特环境较非喀斯特环境更加脆弱。  相似文献   

6.
2007年以来的金融海啸最终酿成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了诸多问题。在这场危机中,农民工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借用生态学中生态脆弱带的概念,提出了社会脆弱带的概念,并综合应用经济学中的一些模型,分析了社会脆弱带所必须要面对的诸多问题,认为只要政府注意调整收入再分配和公共服务的比例,将不会造成社会动荡。最后,就如何针对经济危机与收入差异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内蒙古实际出发,选取8个自然指标和4个经济指标建立分类指标体系,通过分析各盟市生态环境脆弱度和经济发展状况,将全区12个盟市划分为7级综合生态区:第1级呼和浩特市,第2级包头市,第3级鄂尔多斯市、乌海市,第4级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第5级巴彦淖尔市,第6级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第7级阿拉善盟.  相似文献   

8.
德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的持续发展受到脆弱生态环境的阻碍.本文分析了脆弱生态环境的成因,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判定脆弱度,提出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贵州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贵州生态环境现状,总结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特征,分析影响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喀斯特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脆弱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将正常生丝、脆弱生丝、经柔软剂处理的脆弱生丝一起作为经丝上机织造,比较它们织造过程中断头、张力情况,并对织物的拉伸性能、染色性能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脆弱生丝经柔软处理后断头次数明显减少,织物强力有所增加,但与正常生丝一起染色存在色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一般化的脆弱模型的年龄性质,并在一般化的加脆弱模型下,讨论了基变量对总体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省生态环境时空特征为研究对象,综合各区域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各方面因素,选取17个指标建立脆弱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福建省的67个县市为单位进行脆弱性定量评价,把全省分成五种脆弱类型。根据评价结果,分析福建省各个县市的生态环境脆弱类型、空间分布、区域分异状况及成因驱动等,掌握脆弱生态环境的形成与演化机理以及其区域特点,为因地制宜地进行环境改造和建设各种生态环境恢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福建省资源环境的良性发展和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基于QR分解的脆弱水印算法。该算法运用了矩阵的QR分解技术,把原始图像信息转化成很短的二进制比特串,并把其作为水印嵌入到原始图像中随机选取的某些像素的LSB位。该算法不仅能检测到水印图像的任何改动,同时还保证了水印图像的质量。此外,为了对水印图像的变化像素进行定位,提出了一种运用了分块技术的扩展算法,并对此扩展算法进行了改进,使其能够抵抗剪切—粘贴攻击。实验证明该算法对水印图像的改变非常敏感,定位算法也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脆弱水印嵌入算法。脆弱水印提取不需要原始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算法除可以鉴别图像是否被篡改外,还可以报告图像在空间域中被篡改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介绍图像认证及半脆弱数字水印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可以应用于图像认证的半脆弱数字水印算法,详细阐述了水印嵌入的步骤,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被控对象和控制器均存在不确定时闭环系统鲁棒稳定性和非脆弱控制问题,分别讨论了左互质因子摄动和右互质因子摄动情况下反馈系统的非脆弱鲁棒稳定性和性能敏感性问题,并给出了相应条件下系统非脆弱鲁棒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给出了两种情况下系统非脆弱鲁棒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现有两个典型的脆弱水印算法的局限性,并充分利用Matlab中rand函数可产生重复随机矩阵的特性以及mean2函数可快速计算矩阵均值的功能,提出了两种基于Matlab的脆弱水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这两种算法实现的水印不仅具有良好的篡改区域定位功能,而且能够有效地克服“拼贴攻击”。  相似文献   

18.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后往往出现较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因此在该类型地区开展生态脆弱度评价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技术,从生态结构性脆弱与生态功能性脆弱两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黄石市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模型,并采用自然打断法开展脆弱度的等级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 1) 2009—2019年黄石市各景观类型指数变化明显,建设用地和林地优势度增加;耕地破碎度大幅增加而优势度减小;居民用地破碎度大幅减小而优势度减小;废弃工矿用地面积减少,破碎度和优势度减小.2) 黄石市2009—2019年生态脆弱指数平均值为0.258±0.063,整体处于轻度脆弱且空间分异明显,北部和中部地区脆弱度高,主要为高程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区、林区以及海拔较低的磁湖、大冶湖等水域;南部地区脆弱度低.3) 黄石市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为99 053.51 hm2,较2009年下降了4.69%;10 年间由高等级脆弱向低等级脆弱转移的总面积为51 109 hm2,占总面积的70.08%,其中面积变化最大的是由中度脆弱向轻度脆弱转移24 720.48 hm2,主要集中在大冶市矿产资源开采区和水文旅游资源开发区的交界处,矿山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成效初显;黄石市市域内区域生态脆弱现状依然严峻,尤其市内三个区仍有超过60%的地区处于强度脆弱等级以上,还需持续不断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彻底实现城市成功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军  刘喆  赵媛 《甘肃科技》2011,27(4):8-10
生态脆弱区具有生态系统对外界的干扰非常敏感、生态环境恢复能力很弱的特点.随着生态旅游的不断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程度日益加剧,尤其对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其明显.因此,不适当的生态旅游将加剧脆弱区生态环境的退化,破坏生态环境的完整和健康.为此,在分析我国当前生态旅游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生态脆弱带面临的荒漠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联合国对荒漠化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类型荒漠化土地形成、发展的综合机理和环境的脆弱特征,并联系生态脆弱带理论阐释了生态脆弱性和荒漠化发展的关系,认为土地的脆弱性是荒漠化的基质,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是荒漠化的诱因,而荒漠化进一步使环境更加脆弱。最后给出了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