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内藤湖南作为近代著名的汉学家,对中国史学有着较为独特的认知。其著作《中国史学史》不仅对中国史学著作进行梳理和解析,而且也传达出对于中国史学发展脉络的探索。文章基于此探讨内藤湖南对中国史学的认知。首先在《中国史学史》本体论的基础上概观和剖析内藤的观点,其次对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的治学特色和独到的学术观点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内藤在探讨中国史学大势时是以“宋代近世说”为前提,并且是为其整个东洋史学说服务的。  相似文献   

2.
内藤湖南曾9次到中国大陆访问,其中1899年、1902年的访问对内藤史学立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1902年秋的访问中,内藤湖南接触到了章学诚的著作。从社会进化论的角度,内藤湖南对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作出了自己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考之湖南郴州《陈氏族谱》表明:文廷式夫人陈氏之父为陈起诗之子,其母为魏源之女,陈氏必具良好之教养与贤能;文、陈二氏之婚配,有坚牢而深远的社会及家族渊源,实为门当户对的好姻缘;文廷式之颠沛生涯,即是陈氏之孤寂生涯;而后世论者将将文廷式描画成一个风流才子的形象,实为凭空想象。  相似文献   

4.
李兆忠 《世界知识》2008,(19):64-64
周作人是日本“人情美”的崇拜者,在《日本的人情美》一文里,他赞同日本史学家内藤湖南的学说,认为日本固有文化里没有忠君的观念,忠君观念来自中国,因此不能将忠君看作日本的永久不变的国民性;在此基础上,周作人推出另一种与之对立的日本国民性——人情美,并劝人们“觇日本,不要去端相他那两柄双刀的尊容,须得去看他在那里吃茶弄草花时的样子才能知道他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5.
作为晚清历史上的重要词人,文廷式不仅经历了晚清巨大的世变,而且承受了大起大落的宦海波折,其《云起轩词》也多写国家兴亡之势,抒发词人仁者之忧。与此同时,文廷式又将"伤春"这一中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表现主题与自己深重的儒家忧患意识融合在创作当中。情感与怀抱相统一便使得文廷式的伤春词具有了深刻的意蕴和鲜明的特色,通过对占文廷式词作总量三分之一的伤春词进行探析,可以更加全面、深刻探析文廷式对人生、理想、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文廷式《纯常子枝语》手稿,因汪精卫的过问与重视,历经曲折得以问世。  相似文献   

7.
文廷式所撰《国学生清泉姻兄暨姻母唐孺人六十寿序》与文缉熙撰文、文廷式所书《唐孺人七十寿序》合构之文,同属佚文。两篇佚文虽属姻亲间庆寿的应酬之作,但文词间依然折射出其撰文者对亲情的看重、为文的虔敬之心及其学养之深厚。  相似文献   

8.
周军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7):192-196
"土豪劣绅"是湖南农民运动时期的革命对象,当时湖南地区的两份大报湖南《大公报》和《湖南民报》中有不少这方面的报道,报纸对"土豪劣绅"的指称,描述了"土豪劣绅"的一些基本特征。湖南报纸关于土豪劣绅的报道,既是土豪劣绅民间形象的自然反映,也应视为报纸"塑造"的结果。这些报道与《湖南民报》和湖南《大公报》的自身立场、时局变换以及社会风气的转移有关,而且在大革命时期的两湖地区以及两湖以外的地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畅志诗》十首,是文廷式翰院任职时的述志组诗,具自传、自剖性质,是文氏前期思想之诗化总结。诠释诗中所蕴含的文氏处身的时代、家世、师承、学术文化选择、道德精神取向,以及他对政局与中国前途的焦虑等等,对文氏前期思想能有较清晰的认识。这是拟作中《诗解文廷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极富革命精神的湖南文人在时局危急之际,在这场开创历史的文化变革中,划出了自己鲜明的轨迹,作出其特有的贡献,使新文学在湖南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长足的发展。以青年学生为运动主体以及进步期刊与文化社团的大量涌现是湖南新文化运动的特色,白话文学的倡导是湖南新文学兴起的标志,而新文学社团与刊物的出现则是湖南新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文廷式谱类佚文之第八篇近见腊市庙岭村造里文氏收藏《萍西文氏族谱》,属谱序,系手书刻版(文缉熙书抄)共八页,是谱成于1890年冬,至今已123年。因谱本纸质、收藏条件等局限,序文第一页已湮缺8个字,笔者依己见补入。全序拟加标点符号以断句。  相似文献   

12.
文廷式不仅是晚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史学家,而且在文献学方面的成就也很卓著。《补晋书艺文志》是他目录学的代表作,补《晋书》之阙,可以考察两晋一代的学术发展状况;《永乐大典辑佚书》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搜集和保存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校勘、辨伪等方面的成就也很多。  相似文献   

13.
文廷式作为清末著名词人,但对其词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远不能与其在清末词坛的地位和影响相称。本文试图对文廷式词学研究进行梳理,以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近年从萍乡本境搜集到文廷式四篇佚文。分别来自张、彭、叶、黄四姓家谱。二篇谱序、一人物传记、一寿序。其中叶氏谱序为文氏手书清末刻版,另三篇为民国前期木活字刻版,共计约三千字。两篇文字直击封建科举之弊,另两篇为应酬之作。此四件谱牒文献之发现,增加了文氏文稿库的新品种,为进一步搜集文氏佚文,深化文廷式研究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15.
文廷式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诗人、词人和史学家,被钱仲联先生赞为"晚清学者开派标宗者"。在晚清中、西,新、旧诸学交汇激宕的大时代背景下,始终坚持自己特立独行和通达的治学风格,在调和汉、宋,持平古、今,会通中西诸学的基础上,取宏用精,萃取新、旧和中、西诸学之所长,在宗教史和比较宗教学,史学以及诗词上,均能独树一帜,开新启后。  相似文献   

16.
近调查萍乡谱牒,又发现文廷式佚文三篇:上栗县赤山石观泉高阳许氏续修族序一篇,撰序1903年;彭高镇萧氏续修族谱思尧公像赞一篇,见刊其族谱为1933年;芦溪县茅店摩高岭刘氏续修族谱序一篇,撰序1899年。三篇佚文全系文氏手书楷体刻版,连同笔者前几年调查萍乡谱牒所发现的四篇文氏佚文,见萍乡谱牒之文氏佚文已达七篇。  相似文献   

17.
以百余年前的文字碎片连缀起文廷式与徐建寅的交谊始末;分析两人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础上的深切情谊对于各自的人生历程的深远影响;由此也可见晚清士林君子志趣之一斑。  相似文献   

18.
在晚清词坛上,文廷式词作,以其雄豪俊迈的风格美、抗直兀傲的个性美、凄楚悲凉的情境美,显示其独特的美学风貌,成为"清词末期的擎天玉柱"。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的意义是由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起点位置决定的,这就决定了后来的诗人和诗学者必然不同程度地经历“回到闻一多”的过程。从根本上说,闻一多这位辩证处理古今中外诗学关系的诗人本身也经历了一个“回到闻一多”的过程,这具体体现在他的诗歌转向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