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电埸作用下磷酸钍的发光现象作了实驗研究,肯定了这是一种初級效应的場致发光,並測試了磷酸钍場致发光的某些性能。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脉冲数字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许多场合迫切要求数字显示器件固体化.例如飞机、舰艇、水下工作等,都要求显示器件须能抗震、耐压.近几年来,显示器件中的本征式场致发光数字管(以下简称为EL数字管),其研究工作取得较大的进展,它的应用已成为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大概述了(?)冲振幅分析器的基本原理,介绍了现代(?)冲分析器的几种基本类型,较详细的阐述了单道(?)冲分析器电路单元的选择。仔细地分析了两种典型的单道分析器的工作过程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高压细射流切割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切割技术,其工作原理如同激光,只不过它是把高压水(压力大于1000公斤/厘米~2)通过一细小的喷咀(喷咀直径等于或小于1毫米),利用从喷咀出来的高能射流破碎和切割材料。这种新型切割技术应用较广,它可用于切割岩石,软金属(如铜),木板,纸、冰,海底采石以及除锈等等,是一种大有前途的切割技术。 当前,在高压细射流的研究领域中有两个学派;一派主张用连续射流,利用高压泵作为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ZnS中稀土杂质的光学行为,以单质Er掺杂制成ZnS:Er~(3 )薄膜交流场致发光器件。对其发射光谱、亮度—电压特性及极化效应等进行观测。结果表明:Er~(3 )虽处在不同的晶体环境中,但所得光谱位置却基本一致,只是相对峰值不同。亮度—电压logB~1/V~(1/2)曲线表明Er~(3 )中心的激发为电子碰撞激发,根根亮度与电压的关系可认为器件中存在非单一深度的陷阱。器件在单向脉冲作用下呈现亮度递减的现象,可用极化效应解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ZnS:Cu,Cl,Er薄膜的不同直流场致发光极性和光生伏特极性,系因不同的薄膜结构引起。初步理论分析与观察到的亮度-电压、电流-电压关系以及主要发光谱线的亮度-电压关系曲线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薄膜ZnS:Er^3+的近红外发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报道了用分舟热蒸发法研制的掺铒硫化锌薄膜器件的电致近红外发光特性,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薄膜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指出了掺铒薄膜发光与薄膜微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1983年实验发现了中间玻色子z~0,其质量m~94Gev,寿命τ≤10~(-20)秒。最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意外发现z~0的反常衰变比重很大,规范场理论预言只有5/1000,而实验发现占1/3~1/4,约大数十倍之多。特别是z~0能衰变为重电子U~±,它的质量m_U~50Gev,目前知道z~0至少有这样四个哀变道:(1)z~0→e~+e~-;(2)z~0→e~+e~-γ;(3)z~0→e~+U~-;(4)  相似文献   

9.
以Na2S·9H2O为硫源,柠檬酸为稳定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ZnS:Mn纳米晶.通过X射线衍射谱.拉曼光谱和光致发光谱分别研究了ZnS:Mn纳米晶的微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nS:Mn纳米晶均具有立方结构,颗粒尺寸约为2~4nm.掺杂Mn2+替代Zn2+处在置换状态.光致发光谱测试表明纯ZnS纳米晶仅存在516cm-1的弱发射峰.随着Mn2+含量增加,在603cm-1处出现了一个强的Mn2+发光特征峰,该发射峰归因于4T1→6A1的锰离子跃迁.随着掺杂锰量的增加,该发射峰强度呈现非单调的变化,当Mn离子掺杂量为10%时,发射峰强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某些ZnS:Cu,Cl,Er薄膜,非但在直流场作用下有发光现象(D C E L),而且在光照射下呈现光伏现象(P V E)。实验发现这两个现象之间存在有趣的联系,因此对其光伏现象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场致发光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以Na2S·9H2O为硫源,柠檬酸为稳定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ZnS:Mn纳米晶.通过X射线衍射谱.拉曼光谱和光致发光谱分别研究了ZnS:Mn纳米晶的微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nS:Mn纳米晶均具有立方结构,颗粒尺寸约为2~4nm.掺杂Mn2+替代Zn2+处在置换状态.光致发光谱测试表明纯ZnS纳米晶仅存在...  相似文献   

12.
估计进导带的具体结构,计算了碰撞激发截面,从其六个主要特征中看出过热电子能量的重要性,提出了分层优化方案,对预热,加速、发光层分别优化以提高过热电子能量,并以谱线丰富的Er3+离子作为发光材料的激活剂,利用其发光强度的蓝或绿红比定性地表示电子的能量,从发光的亮度、效率、蓝红或绿红比都显示了这一方案的优越性.进一步分析了过热电子的能量分布、倍增发生的区域及其系数、场致发光强度与能级寿命的关系、发光的二次陡升、激发态的离化、能量弛豫及传递、界面上的能带断错及弯曲、深陷阱的空间分布等.它们的数据都支持分层优化方案的正确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薄膜的场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估计进导带的具体结构,计算了碰撞激发截面,从其六个主要特征中看出过热电子能量的重要性,提出了分层优化方案,对预热,加速,发光层分别优化以提高过热电子能量,并以谱线丰富的Er^3+离子作为发光材料的激活剂,利用其发光强度的蓝或绿红比定性地表示电子的能量,从发光的亮度、效率、蓝红或绿红比都显著了这一方案的优越性。进一步分析了过热电子的能量分布,倍增发生的区域及其系数,场致发光强度与能级寿命的关系、发光  相似文献   

14.
声致发光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了单气泡声致发光均匀模型,新模型包含了热扩散、水蒸气扩散和化学反应用来描述气泡动力学,而电子-原子轫致辐射,电子-离子轫致辐射和复合辐射,电子对原子或分子的附着辐射以及OH基和Na原子的线谱辐射过程用来计算光发射.利用该模型计算光脉冲宽度、单次发光光子数、连续光谱和线状光谱以及化学反应气体产物,并且尝试与所有可利用的实验数据做比较.对于氩或氙气泡的许多情形,我们的计算与观察结果符合得很好,但气泡单次发光光子数与实验数据无法符合.我们还发现对于氦气泡,计算的光子数总是太少,无法解释观察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阴极射线发光仪,测量了ZnO:Zn发光衰落过程。发现它是由两种指数式发光过程组成的,其衰落时间常数分别为7.3×10~(-8)Sec和3.6×10~(-7)Sec。我们用发光中心二次发光的发光模型,定性地解释了ZnO这种发光现象。同时还测量了Sr~(90)的β射线激发的晶体的NaI:Tl发光衰落过程,并将测量结果和其他作者数据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名称“空化氧化”,和鲁米诺增强声致发光的主要原理,同时给出了鲁米诺-Na2CO3[NaOH,KOH和Ca(OH)2]水溶液的声致发光增强光谱和用于比对的光致发光光谱。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名称“空化氧化”,和鲁米诺增强声致发光的主要原理,同时给出了鲁米诺-Na2CO3[NaOH,KOH和Ca(OH)2]水溶液的声致发光增强光谱和用于比对的光致发光光谱.我们的分析和实验表明,所谓增强的声致发光实际上是碱性的鲁米诺水溶液的声致化学发光,这种光波的波长相近于鲁米诺水溶液先致发光时的发射波长.在370~750um以内,属于可见光和近紫外光.利用这种增强的声致发光,作者还实现了在一般的暗室中用普通胶卷的照相和用放大纸的印相.  相似文献   

19.
ZnS:Mn的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线形随Mn浓度增加有明显变化,文中讨论了产生变化的原因,指出ESR技术是检测最高发光效率的Mn浓度的方便手段。当Mn浓度>0.5%(克/克),Mn~(2+)离子的六条超精细线逐渐合并为一条包络线,包络线的电子自旋“交换窄化”现象表明,电子自旋交换作用是发光浓度猝灭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一种改进后的U型管圆锥泡声致发光装置,研究了乙二醇溶液中圆锥泡声致发光的发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光谱为从紫外到可见光波长范围的连续谱,在589 nm附近叠加有钠的3p-3s原子发射谱线.在钠的原子发射谱线左侧测量得到了Na-Ar分子激发态跃迁形成的蓝卫星带,并首次在声致发光实验中测得了Na-Ar的红卫星带以及钠的3d-3p原子发射谱线.最后,讨论了钠的原子发射谱线以及卫星带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