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聚酰亚胺/二氧化硅纳米杂化材料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sol-gel),利用已水解的正硅酸乙酯(TEOS)与芳香族的聚酰胺酸(PAA)溶液混和,制备出了不同二氧化硅含量的杂化薄膜。在实验中,首次采用偶联剂来提高无机组分二氧化硅与有机组分聚酰胺酸的相容性,制备各种二氧化硅含量的有机-无机透明的杂化薄膜。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杂化膜的微观相结构与二氧化硅的含量、偶联剂的加入有关。  相似文献   

2.
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交酯和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硅为原料,在辛酸亚锡催化作用下,制备了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分别用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TG),扫描电镜(SEM)等对其化学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FT-IR和SEM分析表明,纳米二氧化硅与聚乳酸发生了化学结合,并且均匀的分散于聚乳酸基体中。TG结果表明,随着纳米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加,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通过力学性能分析可以看出无机纳米粒子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3.
将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FAs)改性的二氧化硅颗粒与有机蒙脱土(OMMT)混合制成溶胶,采用浸渍提拉法制备具备超疏水性能的复合涂层,研究了二氧化硅/OMMT不同配比对涂层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涂层的静态接触角随二氧化硅/OMMT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滚动角随二氧化硅/OMMT质量比的增加而减小。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涂层表面微观结构,发现超疏水涂层表面具有微纳米复合结构,结合FAS改性二氧化硅的低表面能,赋予了复合涂层优良的超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氨水调节体系pH值,采用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微球。考察了聚乙二醇、曲拉通X-100、吐温-80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二氧化硅微球形貌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不同,加入量不同,可制备出粒径范围在80~600nm左右的光滑的二氧化硅微球。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对聚酰亚胺薄膜性能的影响。采用DSC,TG和DMA对薄膜热性能进行分析。热分析的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的含量对聚酰亚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耐热性能基本没有影响。DMA的结果还表明,二氧化硅含量越高,薄膜的储存模量越高。TEM分析表明,在聚酰亚胺中存在较大二氧化硅聚集体。  相似文献   

6.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低乳化剂含量的核壳结构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粒子,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热重分析仪(TG)和水接触角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核壳结构复合乳液粒子以纳米二氧化硅为核,聚丙烯酸酯为壳;复合乳液中乳化剂含量为丙烯酸酯质量的0.9%,随着纳米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加,凝胶率增大,反应转化率降低,纳米二氧化硅大量存在于凝胶物中;核壳结构的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与水的接触角变小,复合乳液胶膜热稳性优于纯丙胶膜。  相似文献   

7.
纳米二氧化硅补强硅橡胶的结构及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气相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是补强高温硫化硅橡胶的最好填料。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的结构及分散性对硅橡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成100~200nm尺度的二氧化硅聚集体对硅橡胶具有良好的补强作用。未经表面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m(SiO2):m(生胶)=0.35~0.40时对硅橡胶的补强作用效果最佳。硅橡胶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粉体,形成了以二氧化硅为晶核的微晶区,增加了物理交联点,更易发生结晶。  相似文献   

8.
无机硅壳类纳米颗粒对细胞的毒性检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MTT分析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研究了无机硅壳类纳米颗粒,包括无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NP)、二氧化硅壳荧光纳米颗粒(FSiNP)以及二氧化硅磁性纳米颗粒(MSiNP)对COS-7细胞、HNE1细胞和MCF-7细胞的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无机硅壳类纳米颗粒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细胞的生长和代谢没有明显的影响,从而为无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合成Au纳米棒,并以Au纳米棒为核心,合成复合纳米结构(Au_nanorod@mSiO_2)并优化合成条件。方法 首先采用种子生长法制备Au纳米棒,合成的长径比为4.8;然后,将正硅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水解,在常温下,调节pH值在9~10之间,低速搅拌的条件下,借助于自组装技术,在Au纳米棒表面可以形成不同厚度二氧化硅层。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吸收光谱表征复合纳米粒子。结果 所合成的纳米粒子经TEM表征,展示了层次分明的核壳结构,Au作为核心,二氧化硅层作为外壳层。XRD表明复合结构中存在Au的衍射峰与二氧化硅衍射峰。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表明,随着二氧化硅层厚度的增加,吸收峰发生红移现象。结论 在优化条件下可合成不同二氧化硅层厚度的复合纳米粒子Au_nanorod@mSiO_2。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解正硅酸乙酯(TEOS)和NH3·H2O的加入量,  采用共沉淀法可控地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粒径(80~320 nm), 且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SNs), 并利用小角X射线衍射(SAXRD)、 透射电镜(TEM)、 扫描电镜(SEM)及N2[KG-*3]吸附 脱附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合成的样品均具有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 为典型的MCM 41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 采用合成后水热处理方法可提高材料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戊醇(环己醇)/环己烷/丙烯酰胺水溶液微乳液的相形为和电导率行为,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醇对微乳相区的形状、面积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用红外光谱法分析 AN/VAc/MAS的共聚物组成及序列分布,比较了 AN/VAc与 AN/MA共聚物质序列分布。研究表明:共聚物中VAC含量低于10%时,大分子主键上VAc-VAc键接的可能性很小,说明了 VAc单元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大分子主键上,这对于纤维性能的均一稳定非常有利。第二单体VAc代替MA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CTAB/正丁醇/环己烷/水微乳体系相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CTAB/正丁醇/环已烷/水三相微乳液体系的“鱼状”相图和单相微乳液体系拟三元相图。从“鱼状”相图的位置考察了CTAB形成单相微乳液的效能。用电导法确定了单相微乳液体系的结构(W/O、B.C.、和O/W)。考察了微乳液结构和温度对微乳液电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磁控溅射系统制备了Si/Al/BN多层膜结构,并通过XRD,AFM,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纳米压痕仪等对Si/Al/BN多层膜结构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本实验制备的Si/Al/BN多层膜基片符合高频声表面波器件基片的要求,为金刚石/IDT/BN多层膜超高频声表面波器件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结合机床制造企业,对企业的PDM\MES\ERP的集成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三者集成的必要性。论述了三者数据交换内容,在分析三者集成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XML集成的方法。通过三者的集成,能使企业管理自动化水平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 OP-7/醇 /正庚烷 /HCl体系形成微乳液的热力学函数 ,考察不同碳链长度的醇对微乳液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7.
基于Delphi/Access的C/S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S系统采用Access作后台数据库,具有性能稳定、数据交换迅速、数据安全、维护方便等特点,可视化编程语言Delphi具有丰富的编程环境、友好的界面、高速的编译器、强大的数据库开发功能,文章介绍了基于Delphi/Access的C/S系统软、硬件设计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8.
首先运用 C0-半群理论证明 M/Ek/1 排队模型有唯一的概率瞬态解, 然后研究对应于 M/Ek/1 排队模型的主算子的谱特征, 最后得到在一定的条件下该模型的时间依赖解强收敛于该模型的稳态解.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叶蜡石协效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磷酸蜜胺盐(MP)复合材料体系的阻燃性能,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极限氧指数测试、垂直燃烧实验、热重分析、熔体流动速率测试、扫描电镜分析以及动态频率扫描测试,研究叶蜡石对PET/ABS/M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叶蜡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和熔体流动速率;当叶蜡石质量分数为4%时,其与MP协效阻燃性能最好,残炭率最高;体系的储能模量(G’)与损耗模量(G″)随叶蜡石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A)/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Mg-Al类水滑石(Mg-Al-HTlc)/水悬浮体的黏度行为,分别考察了SDBS质量分数Ⅲ(SDBS)、HTlc质量分数w(HTlc)、w(SDBS)/w(HTlc)比及pH对体系黏度(田)的影响.发现在所研究的质量分数范围内,PHPA/SDBS体系的η随w(SDBS)的增大而下降;PHPA/SDBS/Mg-Al-HTlc悬浮体的η随w(HTlc)的增大先上升,后下降,在w(SDBS)/w(HTlc)=0.25附近出现一个最大值;随pH的增大,PHPA/SDBS/Mg-Al-HTlc悬浮体的η先上升,在pH为7.0~10.5之间出现一个平台,后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