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水蒸汽热处理和酸洗交替进行的方法,将氢型丝光沸石脱铝,用脉冲色谱法对所得样品进行催化性质的研究。结果显示出,样品的活性中心数目随硅铝比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异丙苯裂解和二甲苯异构化反应的催化活性也发生变化。我们认为脱铝丝光沸石催化性质的改变,主要是由于在脱铝过程中,晶体结构发生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2.
用真空重量法测定了自制的丝光沸石对水和苯蒸气的吸附等温线,讨论了Langmuir、B.E.T.理论及微孔体积填充理论(TVFM)对丝光沸石-水体系的适用性及微孔吸附的物理模型,验证了用Pickett方程形式及TVFM原理描述沸石-蒸气体系吸附平衡和表征孔结构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盐酸水热处理方法制备了一系列脱铝丝光沸石催化剂,测定了其表面酸度和酸强度分布;考察了α- 蒎烯与脂肪醇的烷氧基化反应中,催化剂表面酸性、脂肪醇分子结构、性质等的影响;确定了该反应催化剂的适宜酸强度,探讨了催化剂内、外表面酸中心对该反应的贡献。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酸性显著影响该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对α-蒎烯烷氧基化反应的适宜催化剂酸强度为- 8.2≤Ho≤-3.0;同时,脂肪醇分子几何结构大小对该反应的产物分布有明显影响,脱铝丝光沸石催化剂对该反应具有一定的产物分子择形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盐酸水热处理方法制备了一系列脱铝丝光沸石催化剂,测定了其表面酸度和酸强度分布;考察了α-蒎烯与脂肪醇的烷氧基化反应中,催化剂表面酸性、脂肪醇分子结构、性质等的影响;确定了该反应催化剂的适宜酸强度,探讨了催化剂内、外表面酸中心对该反在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丝光沸石是分子筛的一种.六十年代以来,分子筛在石油化工中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应用.由于分子筛本身在结构方面的特点,如规整的晶体,具有均匀的微孔,可交换各种金属离子等,它不但可用作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而且也可用之于对催化作用的理论研究.为研究丝光沸石的催化机理,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合成丝光沸石的活性中心作了考  相似文献   

6.
以丝光沸石作为吸附材料,采用静态吸附法考察了丝光沸石对牛尿废水中总磷的吸附效果及影响因素,并对其吸附等温曲线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静态吸附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处理50 mL的总磷质量浓度为45.67 mg.L-1的牛尿废水,当吸附剂用量为3.0 g,牛尿废水pH为9.0,吸附时间为6 h,温度为30℃时,吸附后总质量磷质量浓度可下降到10.25 mg.L-1,去除率可达到77.56%.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比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能更好地描述磷在丝光沸石上的吸附行为.说明丝光沸石作为吸附剂去除牛尿废水中的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8.
本文用氨吸附差热和正丁胺非水溶剂滴定方法考察了氢型绦光沸石(HM)不同吸附温度下的表面酸性。氨吸附的实验结果表明,在100℃-300℃之间,HM表面上存在着对氨的可逆吸附和不可逆吸附两种酸中心,测定了它们的相对吸附量及其随温度的变化,此外在非水溶剂中用正丁胺对该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室温下Pk_o值在 2.0到 5.0之间的酸量约为0.(meq)/g;Pk_0值> 5.0的酸量约为0.4 meq/g,似乎在氨和正丁胺吸附问并未发现对应关系存在,对结果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对ZSM-50沸石进行了草酸脱铝改性,利用X荧光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NH3吸附-程序升温脱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方法考察了草酸改性对ZSM-50沸石的化学组成、晶型及表面酸性的影响,并采用正庚烷作为模型化合物对其异构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ZSM-50沸石进行草酸改性处理,在保持较高结晶度的同时,可以有效改变其骨架硅铝比;当脱铝程度达到约26%时,沸石分子筛的酸性中心数量增加20%以上、L/B酸的比例提高1倍以上,同时酸强度基本保持不变,沸石的异构化性能得到提高;当脱铝程度达到60%时,导致沸石骨架结构中铝空位过多,酸性中心数量降低30%,造成异构化反应选择性下降,副反应增强,不利于异构化反应。  相似文献   

10.
钠型丝光沸石吸附水溶液中铜离子平衡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沸石吸附水溶液中铜离子时多种因素(时间、吸附温度、初始浓度、pH值、吸附剂量、离子强度等)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沸石对铜离子的吸附过程能很好地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相关性系数均达到0.999,且吸附速率常数k2随吸附过程的温度升高而增加。其相应的吸附过程的活化能Ea为11.256kJmol/L。Langmuir、Freundlich及Dubinin-Radushkevich(D-R)等方程可较好地拟合热力学数据。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G°<0、!H°>0,表明水溶液中铜离子在沸石上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的过程。D-R等温方程拟合计算结果反映该吸附过程中主要为离子交换过程。沸石对铜离子的单位吸附量随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pH2~6间随pH升高而增加;增大吸附剂投加量有利于提高吸附效率,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NO3则会使沸石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丝光沸石应用研究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天然及合成丝光沸石在石油石化、精细化工、水泥建材、农业、功能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前景,指出利用我省丰富的煤矸石、粉煤灰资源制备丝光沸石等高附加值产品是综合利用当地资源变废为宝、治理环境污染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磷酸三甲酯、亚磷酸三甲酯、涂渍液A涂渍于铈改性丝光沸石催化剂时,对常压固定床上甲胺化反应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涂渍条件(涂渍时间、涂渍温度及涂渍液浓度)下催化剂的活性及选择性,筛选出一较佳制备条件,所制催化剂的二甲胺选择性达98.7%.  相似文献   

13.
邱祖民  黎仁萍 《江西科学》1996,14(3):185-188
研究了磷酸三甲酯涂渍于铈改性丝光沸石催化剂对常压固定床上甲胺化反应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涂渍条件(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筛选出一较佳的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14.
用重量法测定了C2H4和CO2在Co-丝光沸石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扩散动力学曲线,并对吸附平衡等温线和扩散曲线模拟计算,拟合很好. 研究表明,在Co-丝光沸石上,C2H4 的平衡吸附量远大于CO2的;而C2H4的吸附扩散速率与CO2的接近. 因此利用平衡吸附原理,用Co-丝光沸石可将C2H4-CO2中的CO2吸附下来,得到100%的C2H4. 采用动态吸附法考察了吸附温度、流速、浸渍量以及活化温度对Co-丝光沸石吸附分离C2H 4-CO2的影响规律,分析得出吸附剂的最佳操作条件. 采用Co-丝光沸石来分离C2H 4-CO2,分离因数大,选择吸附的量也较大,床层利用率高,脱附较易.  相似文献   

15.
前文已报导氢型絲光沸石HM(DFC-1)对NH_3存在着可逆和不可逆吸附。本文利用脉冲色谱法测定了HH_3于240℃,200℃,160℃时,在HM(DFC-1)上的不可逆吸附量分别为1.077×10~(-3),1.405×10~(-3),1.702×10~(-3)mol/g。不可逆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表明HM表面对NH_3吸附较强的一类酸中心随温度升高而减少。测定了240℃,200℃,160℃下NH_3在HM(DFC-1)上可逆吸附等温线,结果发现这些吸附等温线符合弗朗德利希吸附等温式。据吸附等温线和Clausius-Clapeyon方程计算了不同复盖度下的吸附热,吸附热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减小。由吸附热随吸附量的变化曲线外推得零复盖度时的吸附热与脉冲色谱法实测值相吻合。另外还计算了微分吸附自由能、微分吸附熵变,这些数据为研究NH_3吸附热力学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6.
运用二元碱氮置换吸附红外光谱法、分子筛孔径分布测定技术、XPS技术,考察了丝光沸石表面酸性与孔结构的相互关系、钯在丝光沸石上分布情况和价态及其与沸石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丝光沸石脱铝程度的增加,表面出现大量不规整晶格,存在较多的次级孔道。强质子酸中心主要分布在它的“外表面”。钯在其表面富集,并与“外表面”上的质子酸中心协同作用,促进了轻质烷烃异构化反应。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磷酸三甲酯涂渍于铈改性丝光沸石催化剂对常压固定床上甲胺化反应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涂渍条件(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筛选出一较佳的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不同阳离子交换的天然丝光沸石的电导行为,证明了丝光沸石的电导主要由离子迁移引起;水化沸石电导率比脱水沸石高1~2个数量级;阳离子的电价、半径和极化率等的差异,引起电导活化能和电导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天然丝光沸石对NaNO_3盐包藏的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及电导测量结果。实验表明客盐能进入沸石内部孔道,物理吸附水减少,样品电导性能较Na~ 改型丝光沸石稍差。  相似文献   

20.
以轻质烷烃异构化中试放大用的丝光沸石催化剂为研究对象,运用“原位”红外反应技术和催化剂活性评价手段,并结合反应动力学参数计算,探讨了正已烷异构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可用五配位反应中间物种机理解释正碳离子的生成。用双分子六元环反应中间物机理能较好地解释正已烷在氢型丝光沸石(HM)上的异构化过程。对正已烷在Pd/HM上的反应过程也可用正碳离子机理结合双分子六元环中间物机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