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03-141西瓜是甘肃省敦煌种业种子开发中心以2个高代自交系157和99为亲本选育出的杂交一代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90d,果实发育期33d;植株生长势强、易坐果、果实椭圆形、瓜瓤红色、口感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边部9%、品质优;平均单果重4.5kg左右、抗病性强、耐贮远667m^2产量为4500kg左右。  相似文献   

2.
平椒6号是以辣椒自交系98104为母本,以辣椒自交系9861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早熟,果实长羊角形,果基部略皱,青熟果绿色,老熟果鲜红色,果纵径20.1厘米,果肩径2.68厘米,果肉厚0.23厘米,平均单果质量31.3克,肉质脆嫩,浓辣,商品性好,可鲜食,亦可干制;一般每667平方米青椒产量4000公斤左右;田间对疲病、炭疽病、病毒病的抗性明显优于尖椒22.适宜西北地区及山西、四川、湖南等省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3对西瓜品种间主要数量性状连续2年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瓜品种问在指南中处于不同分级范围的数量性状,如果该性状均值相差相对较小,可能实际没有差异,而有的品种间在指南中处于同一个分级范围的数量性状,如果该性状均值相差相对较大,有可能存在显著差异;数量性状特异性统计分析判别是除指南判别以外的重要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利用专利技术(ZL971 20102.1)培育的西瓜杂交一代新品种,2003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西瓜2003001。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1):27-27
金富苹果是从金冠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晚熟苹果新品种,该品种果实圆锥形,平均单果重224g;果面光洁无锈,外观优美;果肉致密、硬脆,硬度为12.9~15.1kg/cm。l汁液丰富,风味甘甜,有清香味,可溶性固形物12.3%~15.5%。果实10月上旬成熟,贮藏性与富士相当。树势强健,丰产性好,在-27℃低温下能安全越冬,抗早期落叶病、腐烂病、小叶病,可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适栽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一串红”樱桃番茄,属无限生长类型,植株长势旺盛,茎粗。单株花序6-15个,每花序结果20-40个,单株座果300个左右。果实小,单果重12克左右。果型为圆球型,果面光滑圆整,有光泽,果大红色。座果率高,果  相似文献   

7.
氯吡脲是一种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的苯基脲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用于农业、园艺和果树。在开花前用氯吡脲处理,则发育成完全无子的果实,而在花后用氯吡脲处理,则促进果实的膨大。我国农业行业标准规定,氯吡脲在西瓜和黄瓜上的最大残留量为0.1mg/kg,猕猴桃和葡萄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05mg/kg,其它水果参照猕猴桃、葡萄中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魏明 《科学大观园》2014,(5):I0004-I0004
<正>别名:寿鸡、灰斑角雉分布:西藏、云南、四川、陕西、湖北(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全长约60厘米。雄鸟体羽及两翅主要为深栗红色,满有具黑缘的灰色眼状斑,下体灰斑大而色浅。头部、颈环及喉下肉裙周缘为黑色;脸、颏的裸出部位及头上肉角均为蓝色;后头羽冠为橙红色。嘴角褐色。脚粉红,有距。雌鸟上体灰褐色,下体淡黄色,杂以黑、棕、白斑。尾羽栗褐色,有黑色和淡棕色横斑,脚无距。栖息于海拔1600-3000米之间的山地森林、灌丛、竹林等不同植被类型中,有时也到3500米左右的高山灌丛、甚至裸岩地带活动。主要以草本植物的嫩叶、幼芽、嫩枝、果实和种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2,(13):18-19
作为男子汉,一旦过了“而立之年”,健康往往滑坡,比如身体发福、体力、精力与性功能衰减等。此时,你该为健康做点什么呢?一些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补肾,如果只是这样,就应了一句俗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相似文献   

10.
<正>夏季炎热,饮食应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利尿为好,时令瓜果是度夏好伙伴。西瓜瓜果之首,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而且医药价值颇高,是消暑、解渴、利尿之佳品,民间有"天然白虎汤"之称。当遇到酷热特别是发烧时,抱着西瓜睡觉,比敷冰袋降温还有效。但西瓜性寒,一次不能吃得多。  相似文献   

11.
果实在园艺产品的种类和构成中占有主要地位,果实品质研究在诸多园艺作物的品质研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实际价值。本项目以我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柑橘、苹果和番茄等园艺作物果实为着眼点,以果实色泽、风味和营养成分等性状为关键点,综合应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基因组学等研究手段,从果实品质的形成机理、品质的保持与调控机制以及优异种质发掘与创制等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构成三个科学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解析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途径的复杂网络及交互作用,明确品质形成的关键步骤,发掘品质形成关键调控因子,阐明果实品质形成、积累与保持过程的遗传与生理本质,提供品质改良的技术支持和基础材料,培育适合不同市场需求的品种,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4,(10):27-28
1主要研究内容 (1)优质香梨新品种、授粉组合和砧木品种的筛选:筛选出大果、突萼率低、果实成熟早、不改变香梨特有风味的优质香梨新品种——“早美香香梨”;筛选出理想授粉品种及组合3套;筛选出杜梨和酸梨为抗逆性强、与香梨亲和性好的基砧和矮化、抗逆性较强、与香梨亲和性好、脱萼率高的中间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7):11-11
柑橘是世界上数量众多的水果,世界柑橘产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巴西等都通过早、中、晚熟品种的合理配置形成了柑橘鲜果和橙汁加工原料的均衡供应。我国柑橘以中熟品种为主,在12月至次年1月成熟的中熟甜橙占整个甜橙产量的85%以上,集中成熟采收造成的季节性过剩和果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橙汁加工用果必须为新采摘鲜果,而鲜果市场也逐步淘汰了库藏果实,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经行记》所载的末禄国寻支瓜就是西瓜,唐朝杜环是史籍中第一位在域外目睹、食用并记录西瓜的中国人。五代时期的胡峤是史籍可考的第一个在中国本土食用西瓜的人,他“始食西瓜”在辽大同元年(947)秋夏历八月十五日前后,具体地点为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政府驻地天山镇附近,来源则是天赞三年(924)“拔浮图城”时“契丹破回纥得此种”。浮图城的西瓜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西州回鹘都城高昌(今吐鲁番)。契丹(辽)“以牛粪覆棚而种”西瓜之法源自汉地,这是一种风障和温室覆盖相结合的栽培方法,对传统蔬菜保护地栽培技术进行了移植和发挥,且种瓜者当为汉人。洪皓最早将西瓜成功引种到江南,时间为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夏历八月。中国南方最早种植并收获西瓜的时间在绍兴十四年(1144)。出土的西夏文献汉文《杂字》所载“大石瓜”即为西瓜,来自所谓的“大石国”,即喀喇汗王朝。此“大石瓜”与契丹所得西瓜同源,均在893—915年间由萨曼王朝向喀喇汗王朝传入。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集料的品种、最大粒径与级配、粒形及砂率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的影响,为配制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1项目介绍重庆市地处葡萄露地栽培的次适宜区,多以抗病力强的欧美杂交种为主,品种相对单一。由于重庆市年降雨主要集中在4、5、6、7月份,恰是葡萄枝叶旺盛生长和果实迅速发育的季节,也是葡萄病害暴发和流行的高发时期,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1,(9):73-73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探明储量3000亿m3,为我国第四大气田.气田为典型疏松砂岩气藏,气藏细粉砂(0.04~0.07mm)出砂严重,且储层为薄互层,气层跨度大(500~1840m),气水关系复杂(存在层间水和底水),防砂难度大.先后开展化学固砂、机械防砂、压裂防砂等多种防砂工艺,效果均不理想.BJ和Schlumberger对该气田防砂进行研究,最终均认为难度大,没有实施,认为涩北气田的防砂属世界性难题.本项目通过近10年的技术攻关,形成了1套细粉砂综合防治技术思路、4种新产品和材料、1套预测方法、4项关键技术、1个防砂系统管理平台,大幅提高了防砂成功率和气井产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1999,(12):52-53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提钒新工艺为含钒石煤钠化焙烧-水浸-渣塔酸(或稀酸)浸出-901树脂离子交换提取精钒.该工艺具有如下特点:①从焙烧烟气中回收塔酸,常温浸出,不仅基本消除了烟气中HCl等对环境的严重污染,而且大幅度提高了钒的回收率;②首次采用901树脂离子交换提取钒,工作吸附容量高达420mg/g(湿树脂),易洗脱再生;③淋洗合格液V2O5平均浓度达到100g/1左右;④工艺过程减少;⑤与传统提钒工艺相比,钒的总回收率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吨钒成本降低25%左右.产品质量由传统工艺的98级升至99级,各项指标均优于国际GB3283-87冶金99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主要技术内容 智能变送器用压力、差压传感器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DCS、FCS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该所采用微机械加工工艺技术、传感器CAD设计、多功能芯片制造技术、特种封装封接及宽温区焊接技术、整机电路低功耗技术、高精度数据采集处理以及软件补偿技术等,研制出智能变送器用传感器,其包括表压和差压两个系列,表压品种量程有:100kPa、6MPa、60MPa,差压品种量程由8kPa、100kPa、350kPa等,填补了国内扩散硅智能变送器生产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07,(7):61-61
龙薯9号系号120—2,是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以岩薯5号为母本,金山5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性强等特点。该品种于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