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施番茄、黄瓜连作土壤平衡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省设施施肥现状系统调查和取样分析,明确了连续超量施肥,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协调、土壤养分大量积累、养分失衡和土壤次生盐渍化是设施蔬菜连作土壤养分供应障碍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了连作设施番茄、黄瓜生育期N、P、K施肥数学模型,结合施肥技术参数的确定,明确了不同连作年限、土壤肥力、种植茬口和产量水平条件下的最佳施肥量,建立了设施番茄、黄瓜连作土壤平衡施肥技术,通过多点对比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应用,该技术较农户习惯施肥番茄增产5.4%~25.2‰减少化肥投入1551~9510元hm;较农户习惯施肥黄瓜增产7.6%~34.7%,减少化肥投入944~5946元hm^-2。设施番茄、黄瓜连作土壤平衡施肥技术增产、节本增收显著,并能明显提高蔬菜品质,有效缓解土壤养分积累和次生盐渍化,提高肥料利用率,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该项目是针对设施黄瓜养分管理技术展开研究,形成了设施黄瓜安全施肥技术。设施黄瓜产量在现有水平上平均提高20.1%,肥料投入成本平均下降22%,每茬最高可增收1.58万元/hm2,氮肥利用率提高了8.4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提高了8.9个百分点,钾肥的利用率提高了12.7个百分点。设施黄瓜种植过程硝态氮淋溶量较大,采用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同时减少化学氮肥施用量,在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同时也可以减少硝态氮的淋溶.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3,(2):24-25
番茄种植加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发展的红色产业,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大宗经济作物。自治区番茄种植面积约180万亩,且有逐年加大的趋势,但番茄收获却几乎全靠人工,只有很少的外国机型试收,试收机型工作情况良好,种植模式和品种都已有成熟机收模式,但由于没有收获机械,机械采收率很低。  相似文献   

4.
地黄在我国传统的中医学中有"四大金刚"之称,在<本草纲目>及<本草备要>中记载地黄为"本经上品",药用历史悠久.在我国的栽培有900余年历史,主要栽培区域集中在河南北部及山西南部,目前70%以上的种植面积集中在山西的种植区域.但地黄属无性繁殖药材,其特点导致了种植中病毒危害严重,目前分离出的病毒有地黄退化病毒(DDV)、地黄X病毒和地黄香石竹潜隐病毒组及类病毒等,病毒危害甚者可使叶面焦枯死亡,种植区域的发病率高达40%~90%,严重影响着地黄的产量及品质,进而影响到种植户的种植效益.目前,对于地黄病毒病还没有一种特效的药剂来防治,只有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才能除去病毒.我们从2000年开始对地黄进行脱毒技术研究,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黄脱毒试管苗快繁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早春反季节大白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白菜在我国栽培面积大,总产量高,消费量巨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白菜种植目标朝着多用途、多类型、多熟性方向发展,特别是种植反季节栽培的春、夏季补淡品种愈来愈受到消费者青睐。另外环境意识的加强,使人们对无公害优质高产蔬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种植者会越来越重视选择抗病、优质、高产的品种种植,并接受和采用先进、科学的种植技术,以获得经济效益。现将早春反季节大白菜和娃娃菜优质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调整作物种植布局中,部分地区将稻田改栽莲藕,但多为零星分散的单一化种植,且管理亦较粗放,致使生产效益未能获得充分的发挥。为此,笔者就以下几个有关技术问题,谈一些看法。一、关于栽培制度过去莲藕大都在池塘或沟渠种植,鱼藕共生,效益倍增。改为稻田种植后,这一栽培形式同样适用。但为充分利用地力,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不妨采取“菜-藕-稻”等轮作方式,实现一年三收。即在耕作安排上,初冬种菜,早春收获,随即栽上早藕,待至7月底8月初挖藕,然后再插一造晚稻。但采用上述轮作方式须注意选用早熟藕种,并在挖藕前约1周,先将藕叶(连梗)割…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红杉林地表土壤和林下枯落物的实验分析,得出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四川红杉林0~40cm深度的土壤层最大贮水量为1841.3t/hm2,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103.4t/hm2,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四川红杉林水源涵养最大值为1944.7t/hm2。  相似文献   

8.
利用青海当地丰富的农产废弃物油菜秸秆、小麦秸秆、蘑菇渣等与炉渣按一定比例配比,进行番茄栽培,研究其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基质栽培下的植株生长明显优于普通土壤,促进了番茄产量的提高.基质处理:炉渣:麦秆=3:7及处理炉渣:麦秸:菇渣=4∶3∶3在促进番茄生长、产量增加方面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世界大豆生产概况 大豆既是油料作物,又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大豆生产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重要作物.1949年全世界大豆面积只有1278.8万hm2,总产1400.6万吨,1999年全球大豆面积达到7205.2万hm2,总产15774.4万吨,50年面积增长5.6倍,产量增长11.3倍.2003年面积又增加到8361.4万hm2,总产18952.4万吨.世界上没有哪一种作物发展速度如此之快.  相似文献   

10.
一、目前苹果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20年来,我国的水果生产快速发展.2000年全国的果树栽植面积已由1980年的178.3万hm2上升到893.2万hm2,产量则由679.3万t增加到了6225.2万t,增加了9倍多.  相似文献   

11.
2006午,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TYCVD)在浙江、上海、江苏等南方省市大面积爆发,课题组随即调整研究方向,以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为重点,开展抗病育种。从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和欧洲、美国等地引进抗源,并从引进的或生产中正在应用的国外品种中分离抗病基因,开始从事TYCVD的抗病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四季蒜苗是从山东引种的珍稀奇特的最新蔬菜品种。该作物主产蒜苗或蒜薹,如果利用拱棚或温棚铺盖黑塑膜还可生产蒜黄。与大蒜相比,其形状与普通蒜苗、蒜黄、蒜薹相似,味道基本相同,但不长蒜头,且四季生产蒜苗。四季蒜苗的适应性强,不择土壤,且无病虫害,凡有种大蒜的地方都能种植,既适合春播又可夏秋播种。它长势强,能像韭菜那样收割且复萌多年生长。一次种植可生长8年。四季蒜苗当年育苗移栽后可视其长势割蒜苗,次年春季开始大量生产蒜苗或蒜黄9~10茬。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外设施番茄品种大量涌入,国内急需对适合设施栽培需求的丰产、优质、耐贮品种进行研究。目前国内番茄品种的耐贮运性还远远低于国外同类品种。但国外品种在风味品质上却有待大大提高,因此选育耐贮运性强、风味品质更适合中国群众口味的番茄新品种在当前国内市场需求下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学科首席专家、蔬菜研究所所长,中国园艺学会理事、番茄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园艺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蔬菜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这些光环都环绕在一位在蔬菜遗传育种研究领域辛勤工作30年的科技工作者身上。30年来,他主持培育了10余个番茄新品种。而今,他仍然在番茄育种的科研道路上风雨兼程、坚毅跋涉,他就是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杨悦俭研究员。  相似文献   

15.
春眠中熟平头型春甘蓝品种,丰产,优质,耐寒,露地越冬少抽薹现象。株形较大,开展度75厘米左右,叶色灰绿,有蜡粉,叶球扁圆形,球大而紧实,单球重2.5克左右,667平方米(1亩)产4000千克左右。七仙女樱桃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植株长势旺盛,茎粗,每穗可结果7~12枚,不易裂,可待一果穗大部分黄熟后再整穗采收。果实圆形,单果重15~18克,金黄色,平均糖度7度左右,肉质软,皮薄籽少,风味甜美。适宜保护地及早春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6.
番茄的国度     
晓龙 《科学大观园》2010,(16):36-37
番茄的吃法可谓是花样百出,有些品种的番茄做成番茄酱,实现了商业化生产,还有价格不菲“祖传”的有机番茄是美食家碟中的一道佳肴。可哪种番茄营养价值更高,味道更好呢?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0,(16):I0002-I0004
<正>番茄大战是西班牙巴伦西亚自治区布尼奥尔镇在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举行的节日。数以万计的参与者从世界各地赶来参加一场不会造成伤害的混战,在大街上投掷超过100吨熟透多汁的番茄。番茄大战起源于1944年,经过70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布尼奥尔镇牢固的传统和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为280万亩,平均亩产量380公斤,提高粮食总产量,玉米是关键之一。根据西安市玉米生产实际和玉米栽培技术的发展,现提出以“四改一增一晚”(改软茬播种为免耕直播,改一次施肥为分次施肥,改大穗平展型品种为紧凑耐密型品种,改灌救命水为灌好关键水,合理增加密度,适时晚收)为核心的玉米生产技术,提高西安市玉米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9.
HIV-2病毒起源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HIV)病毒分为两个主要类型,即HIV-1病毒和HIV—2病毒。两种类型的病毒都能引起人的免疫缺陷并导致艾滋病。1983年,科学家从病人的淋巴腺中分离出HIV—1病毒后,1986年,他们又从西非的艾滋病感染人群中分离出与HIV-1病毒基因序列相差较大的HIV-2病毒。  相似文献   

20.
在纪念<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30周年之际,学人多是满怀褒奖和赞美.这是自然的事儿.在这三十年中,<自然辩证法通讯>哺育了一茬又一茬青年,同时,以三十年如一的严谨、民主、科学之学风引领当今中国学术规范,在众多的期刊中独树一帜.纵观各种褒奖和赞美均不着奉承和献媚之嫌,都是情感真切流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