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在2011年实施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积极推动了民国文献的普查、整理、研究、出版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民国文献是反映我国民国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该文从民国文献所具备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入手,简要阐述我国民国文献的收藏和保护情况,之后结合长春市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介绍了馆藏民国文献的内容以及表现出的特色,希望可以为我国民国文献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联话,是我国文论的一种样式,与诗话、词话一脉相承.民国时期是联话发展的蓬勃时期.民国联话有刻本、铅印本、活字本、稿本、报纸期刊等形式.其特点为:报纸化、杂志化,驳杂,世俗化,以趣味为上的审美批评原则,讽刺性.民国联话不仅在楹联史、楹联批评的发展中有着极高的价值,而且在整个近代文学发展中也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民国词史与当时出现的众多宋词选本密切相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然而,迄今尚未有人对此予以全面的考察。从词选外部特征包括形体、语言、选词对象、选词范围等,选词的目的、功能,以及撰写方式等三方面来划分,民国时期的宋词选本则分别出现各类“选型”。对其选型的划分与分析,既是对此时众多的宋词选本的横向梳理,也有利于词选学中“型体”类别的明确与衡定,还有利于我们在认清民国时期宋词选本面目的同时进一步阐述其特征与意义,从而为民国词的创作环境、创作理论以及创作流派等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2016年3月5日至7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118)"民国词集编年叙录与提要"阶段成果发布暨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国内多所高校专家教授等60多人。大家围绕包括民国词在内的"民国旧体文学与文化"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专家先后对以首席专家曹辛华教授所主编的《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丛书、《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续编》丛书(为其重大项目的相关成果)进行了评价。并对《民国旧体文学研究》创刊问题、"民国旧体文学与文化"数据库建设问题进行了座谈。会议进行过程中,还举行了对河南文艺出版社、采薇阁书店等捐赠民国文献图书的授奖仪式。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出版了多种数学教科书,由于不同的学制、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教科书也变化较大.从出版史角度,通过对出版次数的数据分析来考察民国各时期主要使用的中学数学教科书,并根据民国时期的两份调查,说明民国时期主要使用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6.
《人间词话》研究已有百年历史,在词学理论发展史上,对一部词学著作如此“关怀”尚属罕见.王国维及其《人间词话》的研究成果丰硕,适时总结其研究成果,有助于研究者把握学术动向,进行学术创新;梳理《人间词话》的研究史,可以窥探学术史发展之一隅.对于已然处于研究“末期”的《人间词话》而言,要想取得新进展必须寻求新的研究理路.学术的生命力在于材料与方法的综合运用,加之研究视域的转变,《人间词话》的研究尚有一片空间.《人间词话》百年反思将从版本、学术论文两个方面入手,探索版本的衍生过程,评估学术论文的理论价值,关注未来研究的动向.  相似文献   

7.
《晚清民国湖湘词坛研究》是系统研究湖南地域词学的首部学术专著,其筚路蓝缕之功不待多言。这部著作突出的特点有三:一是自觉的文学史意识,包括纵向的湖南词学史与横向的晚清民国词学史意识;二是多元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的表格分析、细致的文献考证、透彻的理论分析;三是扎实的研究内容,包括词学思想与词家词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况周颐癖词五十余载,词论、词作成就卓著。其词集除《蕙风词》之外有总集两种、别集十一种,为其成就更高的词论所掩,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其词集自序、论词之词、词之题序与自注,蕴含丰富的词学理论,可与《蕙风词话》正续编及其他词学文献相互发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9.
民国诗词学,是民国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诗词学的一部分,是与唐宋诗词学、元明清诗词学相衔接的断代诗词学.当前对民国时期诗词学史料的全面整理与研究还未提上日程.“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为专门对民国诗词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大型攻关课题,也是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并且具有开启多维、辐射全局意义的重大攻关工程.其体系相当庞大,整理与研究方式当围绕“七大要求”来进行.开展对民国诗词学文献的全面整理与研究,不仅于民国学术史特别是民国诗词学史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保护民国时期珍贵文献,上海图书馆于2008年启动民国期刊数字化加工项目。该项目现已完成了一万多种、二十余万册(期)民国期刊的数字化工作。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由于民国期刊出版样式的多样化现状,工作人员不断改进加工流程与系统,降低人工成本、加快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各类文献数字化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庸言》创刊于1912年,正是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获得政权,对于言论的控制相对较弱,报刊界进入繁荣发展时期,《庸言》在这时创刊,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创刊初期梁启超为主编,追求独立自由的新闻思想,报刊内容以政论为主,他想通过办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1914年《庸言》主编改为黄远生,改变了原来以政论为主的做法,增加了新闻和时评,《庸言》开始与报刊界由"言论启蒙"到"事实为主"的大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新发现的中华民国时期国家预算西藏省岁入岁出等报表为依据,结合民国历史档案,分析总结了民国中央政府对西藏的财政投入的种类、数量和性质,同时论述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发展金融货币、交通、贸易的支持和管理措施,坚持维护了中央对西藏的主权,从一个侧面批驳了国外敌对势力和藏独集团编造的“民国西藏独立”谬论。  相似文献   

13.
陈崇凯  刘淼 《西藏大学学报》2007,22(1):24-29,34
文章以新发现的中华民国时期国家预算西藏省岁入岁出等报表为依据,结合民国历史档案,分析总结了民国中央政府对西藏的财政投入的种类、数量和性质,同时论述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发展金融货币、交通、贸易的支持和管理措施,坚持维护了中央对西藏的主权,从一个侧面批驳了国外敌对势力和藏独集团编造的“民国西藏独立”谬论。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我国普通中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实行了分科制与选科制的探索性实践,兼顾了升学与就业,在中学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民国时期普通中学实行的分科制与选科制,探讨其演变的历史轨迹,寻找一些规律性经验,将为当代的中学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并为解决我国普通中学所遇到的升学与就业的实际问题提供某些历史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学界对民国人物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是对民国时期政界名人死因的研究。依时间可分为两个阶段: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至于具体人物,北洋政府时期主要为宋教仁、袁世凯、孙中山、郭松龄、张作霖;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主要为唐绍仪、吴佩孚、汪精卫、刘湘、张灵甫。然而,目前研究已经取得的相关成果也暴露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例如研究对象失衡,史料运用状况欠佳,研究者自身素质较低等。  相似文献   

16.
在民国初期,西藏地方和中央的关系处于多事之秋,在这种情况下,西藏在内地供职的佛教僧人的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成为双方保持联系的重要桥梁和渠道。民国时期曾经在北京、南京供职并来往于拉萨与北京、南京之间的贡觉仲尼,是这些僧人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和突出代表。在一些民国藏事档案中留下了一些关于他的活动的记载,解读这些档案,对于认识及研究民国时期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雷沛鸿大力推行国民教育,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民国时期,学者大多通过实地考查感受到他的教育成就,给予热情的赞誉,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改革开放以后,成立了相应的研究组织,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著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雷沛鸿教育思想研究的热潮。今后应在理论方法、研究视角、史料运用等方面不断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中国佛教复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藏传密教在汉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此次藏密的内陆传承虽然没有元、明、清时代帝王统治的大力护持,但传播的范围却更广,社会影响更显著。文章从清末民初藏密在汉地传播的时代背景、民国时期藏密在汉地传播的特点及其社会影响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民国时期藏密在汉地的传播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教学中,应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应突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和国民政府后期的腐朽统治;应讲授近代国人的艰辛探索史;应展现新中国建设的辉煌成就;应讲授国内外阶级斗争的新形势和新特点;最后还应突出讲授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误教训。  相似文献   

20.
运用统计分析法和历史文献法,以耕地面积变化为切入点,分析科尔沁沙地在民国时期的垦殖过程及其土地利用特征.结果表明,民国时期科尔沁的垦殖主要集中在清末已放未垦的范围之内,零散、混乱的民垦是当时的垦殖主流,也是该时期研究区土地利用的主要特征.混乱的开垦虽然没有使科尔沁农耕北界明显北跃,但由于近半个世纪垦殖活动的积累作用,科尔沁水土条件相对肥沃的可耕土地基本都得到了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