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川楝果实提取物对棉铃虫杀虫活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95%的乙醇浸提川楝果实各部分,对棉铃虫进行杀虫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川楝果实各部分提取物及其残渣对棉铃虫幼虫的蛋白质合成有影响,川楝的果皮和种仁对棉铃虫都有较强的杀虫活性.果皮和种仁二者的杀虫活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齿唇姬蜂多分DNA病毒对棉铃虫前胸腺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末龄幼虫前胸腺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采用体外注射方法研究了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多分DNA病毒对棉铃虫前胸腺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注射3个雌蜂当量的萼液或4个雌蜂当量的病毒影响了棉铃虫的前胸腺细胞结构的完整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注射萼液或病毒使棉铃虫前胸腺细胞的细胞内通道系统明显萎缩甚至消失,细胞内圆形线粒体增多,溶酶体增多,环状的膜组织增多,有些细胞的细胞器已经裂解,细胞内堆积有大量颗粒状物质.这些现象说明,棉铃虫齿唇姬蜂的萼液或多分DNA病毒导致棉铃虫前胸腺失活并解体.  相似文献   

3.
选取数百条正常三龄棉铃虫,分成5组,分别饲喂含不同剂量的2-氨基苯并噻唑锌配合物的人工配制饲料,期间测量每条虫的体重,直至生长到六龄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对血细胞进行计数,再测定血浆中的T-SOD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喂含低剂量2-氨基苯并噻唑锌配合物饲料的棉铃虫的血细胞数目较多,T-SOD活力较强;饲喂含高剂量配合物饲料的棉铃虫受到严重抑制,几乎处于不生长状态.以上结果表明低剂量2-氨基苯并噻唑锌配合物对棉铃虫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而高剂量的则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小叶杨枝把、黑光灯和性诱剂在田间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的诱集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小叶杨枝把在田间对棉铃虫成虫有较强的诱集作用,但诱集效率没有黑光灯高,小叶杨枝把所诱雌雄蛾量基本相同.杨枝把之间的摆放距离对诱蛾有影响,在5~40m范围内,随着距离的增大,单把杨枝把平均诱蛾量增加,但总体呈减小趋势.另外,还观察了棉铃虫成虫在夜间的活动规律,在新疆石河子垦区24:00~4:00时段内是棉铃虫成虫活动最频繁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滞育蛹过冷却点的测定,初步明确寄主对棉铃虫的越冬抗寒性有影响,采自棉花的滞育蛹过冷却点低于采自玉米的滞育蛹,即前者的抗寒能力高于后者;但用抗虫棉喂养后的棉铃虫滞育蛹抗寒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1997-1999年连续3年新疆伊犁地区棉铃虫大发生,对上述棉铃虫大发生年份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棉铃虫的防治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棉铃虫的发生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区棉花面积不断扩大,随着栽培模式、气候条件的变化,棉铃虫的为害有上升的趋势.棉铃虫是危害蕾铃,影响产量、品质,威胁棉花生产最大的一种害虫.为此,笔者对这几年的防治对比调查,结合自身的综合防治实践,分析、总结出以下认识和防治措施,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疆北部棉铃虫发生趋势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90年代以来新疆北部棉区棉铃虫发生有回升的趋势,通过查阅大量区内外文献资料,在对北疆有代表性的棉区,石河子、莫索湾、下野地、玛纳斯、呼图壁、奎屯、车排子等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比较了北疆与内地省份近年来的棉铃虫发生情况,并参考80年代前后棉铃虫的数量动态,较系统地阐述了影响棉铃虫质量、数量动态的生物学、生态学以及人为因子,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用不同生育期的抗虫棉通过室内饲喂棉铃虫测定抗性表现:以6个抗虫棉饲喂棉铃虫其幼虫生长发育明显比常规缓慢,都表现有一定的抗性,其中以中棉所提供的R934、R933和R1083个抗性表现最强:6个抗虫棉不同生育期对棉铃虫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各品系均表现蕾期抗性最强,花铃期抗性显著下降,蕾期抗性表现强的3个抗虫棉在花铃期抗性虽然下降.但最终死亡率仍达100%。  相似文献   

10.
牛心朴等荒漠植物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了牛心朴等6种荒漠植物,利用其提取物对棉铃虫作了毒力和对生长和变态的影响等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5%牛心朴和大骆驼蓬的提取物对棉铃虫有较强的毒力,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0%和55%;同时,这两种提取物对棉铃虫的变态也有显影响,用1%的牛心朴和5%的大骆驼蓬饲料饲喂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5%和55%,而羽化率为0。用牛心朴的不同提取物饲料饲喂棉铃虫。结果发现0.5%牛心朴的酸性提取物和  相似文献   

11.
《科学》2008年9月19日卷321 no.5896 Bt抗虫棉抑制中国多个农作物地区的棉铃虫转基因棉花已投入生产的杀虫毒素苏云金杆菌(Bt)和抵御虫害棉铃虫(棉铃虫)已被广泛种植在亚洲。从1992至2007年在中国的棉铃虫数量动态分析了,标注的区域爆发这种虫害的多个作物与种植转Bt基因棉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由江苏海安采得的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übner)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的生物测定.用不同剂量不同方法感染棉铃虫二令初期幼虫和初孵幼虫,分别测得的剂量与死亡率回归方程式为y=2.56+1.52x、y=2.595+1.198x,前者的LD_(50)为40.91PTB/幼虫,后者的LC_(50)为101.70×10~3PIB/毫升.试验结果表明,江苏海安采得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与国外同类病毒制剂相比,毒力是相当高的.用初孵幼虫测定有较多的优点,拟可作为一种常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分光光度酶动力学和定量PCR的方法,从蛋白质水平和基因水平上研究了棉铃虫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和植物次生物质的诱导表达作用.结果表明,以1-氯-2,4-二硝基苯(CDNB)为底物检测到的棉铃虫幼虫不同组织GST的活性与其GST mRNA相对表达量的趋势是一致的.酶动力学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的棉铃虫各组织GST活性大小的顺序与定量PCR结果表明的各组织GST mRNA相对量大小的顺序都依次为:脂肪体、中肠、头和体壁.通过培养基混药法研究植物次生物质对棉铃虫幼虫GST的诱导表明,2-十三烷酮和槲皮素对棉铃虫幼虫GST活性的诱导与其对mRNA表达量的影响是一致的.2-十三烷酮对GST活性及其GST mRNA表达量的诱导作用比槲皮素强.说明mRNA的转录量增加是植物次生物质诱导GST活性增加的主要机制.该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植物次生物质诱导作用对棉铃虫对杀虫药剂敏感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河南科学》2017,(6):903-908
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不仅是世界性经济害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的优势种寄生蜂,而且对多种农田作物重要害虫的控制效果显著.迄今已开展了该蜂生物学与生态性特性的基础研究,揭示了控害机理,其人工繁育方面取得了进展,展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对此进行综述,以期为早日实现棉铃虫齿唇姬蜂的商品化应用,以及更有效地发挥田间控害作用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了新型杀虫剂烯啶虫胺(Nitenpyram)对急性离体培养的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übner)中枢神经细胞电压门控钠和钙通道的影响.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棉铃虫神经元TTX敏感型钠通道和L-型钙通道的峰值电流有显著抑制作用;药物作用后,钠及L-型钙通道的激活曲线均左移,钠通道半数激活电压向超极化方向移动约3 mV,钙通道半数激活电压向超极化方向移动约7 mV,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烯啶虫胺对钠和L-型钙通道的失活也有影响,使半数失活电压均向超极化方向移动,钠通道的V0.5偏移约2 mV,钙通道的V0.5偏移约5 mV,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另外,烯啶虫胺可显著增大钠通道和L-型钙通道的窗口电流. 最终确认烯啶虫胺对棉铃虫幼虫中枢神经元TTX敏感钠通道和L-型钙通道的峰值电流及通道的激活和失活都有影响,使钠、钙通道窗口电流增大,棉铃虫中枢神经细胞的钠、钙通道为烯啶虫胺的潜在作用靶标.  相似文献   

16.
杨俊海 《甘肃科技》2002,18(4):37-37
1我国转基因植物的研究现状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1.1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及应用.棉花不但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也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我国约有1亿棉农,棉花的年播种面积达533.3万hm2,年产皮棉450--500万t,约占世界产棉总量的25%以上,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1998年以来因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棉花播种面积降至400万hm2左右.但是,由于90年代以来,棉铃虫在我国广大棉区持续性大暴发,给我国棉花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仅1992年因棉铃虫危害,北方棉区减产皮棉8万t,直接经济损失达5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另外,为了防治棉铃虫每季棉花要喷农药15次左右,每公顷每次用药90元,每季用药1350元.而且大量施用农药造成大气、土壤、水质的污染.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棉花生产上的棉铃虫危害问题,国家863计划于1991年起立项进行抗虫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棉铃虫病毒乳悬剂不同用量对不同龄期的棉铃虫及天敌安全性试验 ,认为棉铃虫病毒悬乳剂对棉铃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天敌安全  相似文献   

18.
湖北沔阳县下查埠公社的科技人员,根据磷元素对棉铃虫有驱避产卵的习性,近年来开展了大面积棉叶喷施过磷酸钙驱避棉铃虫产卵的实验,取得较显著的效果。据在12873亩喷磷棉田的多点调查,第3代棉铃虫发生时,喷磷区百株卵量均在10粒(防治标准)以下,对照区有55%的面积达到防治标准;第4代棉铃虫发生时的调查结果趋势一致。同时,棉叶喷磷还有根外追肥的效果,对棉花增产、早熟和提高皮棉品质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球孢白僵菌对棉铃虫细胞防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对棉铃虫(Heliothiszea)细胞防御反应的作用发现五龄棉铃虫幼虫对球孢白僵有强烈的细胞防御能力,表明为吞噬作用和细胞集结作用,但伴随基结球孢白僵菌的细胞防御反应过程,棉铃虫的全血细胞,粒血细胞和浆血细胞的数量均下降,有吞噬能力的血细胞数量和比例也急剧减少,而球孢白僵菌却具有克服棉铃虫细胞吞噬和细胞集结的能力,能在虫体血腔中萌发和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20.
通过棉铃虫病毒乳悬剂不同用量对不同龄期的棉铃虫及天敌安全性试验 ,认为棉铃虫病毒乳悬剂对棉铃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天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