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05,(19):10-11
"十五"期间,我国交通科技在节能环保技术、交通运输装备、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取得一批自主创新成果,有效地提高了我国交通运输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了我国交通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阐述"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的研究背景及总体目标,论述专项总体布局思路和任务设置,对专项实施进展进行概要性描述,并结合交通强国重大战略部署,分析提出未来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技术的研发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交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交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但是,作为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航空运输——特别是国内空运——还没有真正被摆到战略重点的地位上来。这里,实质上涉及到一个交通发展战略的模式选择问题。本文试图着重从大力发展我国航空运输的必要性的角度对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交通运输结构的基本模式纵观交通运输发展的全部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从交通运输的结构来看,可以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地,我们可以把人类有史以来的交通运输结构分为三种基本模式。1.从古代至近代初期——以人、畜和自然力为主的交通运输模式,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丝绸之路(包括水上丝绸之路)式的交通运输结构模式。长长的驼队,清脆悦耳的驼铃声  相似文献   

4.
智能交通技术是当今国际交通运输领域发展的前沿技术,依靠智能交通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共识。智能交通是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交通运输领域优先发展主题之一,“以信息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1,(16):18-19
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交通运输现代化不仅要加速交通事业的发展,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交通系统(ITS)是目前公认的实现交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被看作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础性设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机动化进程加速和全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城市集群的区域经济、综合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蓬勃发展,未来,智能交通一体化发展L经是必然趋势。不仪在城市交通领域,更包括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交通等诸多领域,智能交通越来越成为公众出行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发布的《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形成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要求的智能交通体系,实现跨区域、大规模的智能交通集成应用和协同运行,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和高效的物流服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21,(3):62-63
深埋长大隧道修建是推进我国"交通强国战略"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大举措,众多交通隧道使得交通运输由"盘山越岭"变为"穿山越岭",多座引水隧洞使得多地欠缺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改善,岩石隧道掘进机(TBM)工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软弱破碎、挤压性、极硬岩地层等复杂地质,严重影响TBM效用发挥、制约超长隧道修建,T...  相似文献   

9.
刘坡 《中国科技成果》2013,(8):10-11,19
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应如何适应并作出自己的贡献。笔者从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绿色交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a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是提高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实现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加速构建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环保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在交通运输和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开始跟踪国际上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并通过召开国际性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北京是个拥有14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需求激增.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北京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大力加快交通建设,城市道路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交通需求增长过快,城市总体布局和路网分布不合理,交通管理设施严重不足,加之交通信息的利用水平较低,交通拥堵和交通环境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通过并推进实施,急需研究提出一套集数据采集、处理、数据库构建、建设管理与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支撑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的全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年度更新和农村公路建设计划管理工作。本文以国家交通相关管理部门前期工作项目”全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2006-1-9)和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捉村公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典型示范”(合同号:2006318221102)两个项目为依托,重点研究其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为两个项目的实施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7):53-54
公共建筑与城市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功能涵盖了日常购物、学习、商务文化交流、饮食、休闲娱乐、交通等,其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建筑呈现出了大型化、功能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车祸泛滥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祸是一种技术异化和失控现象。它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危害,但迄今没有得到应有的正视;人们长期以来对造成车祸的深层原因以及责任关系也没有作出正确判断。本通过分析指出车祸泛滥的深层原因是:一、当代以轿车为主导的交通系统,存在着技术操作上的个人性与交通运输的高度组织性、社会性之间的矛盾;二、轿车交通的建立并非仅仅本着方便公共出行之交通目的,还有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后一目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成了主导因素。技术系统内在的矛盾及技术目的对技术功能的偏离,必然导致技术的异化和失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22,(8):74-75
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2012年底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交通运输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交通运输脱贫攻坚作为"十二五""十三五"的引领性战略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交通运输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6.
王纪锋  刘新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8):35-36,39
该研究以具体工程为依托,通过对非河网地区河流水运开发可行性、航道等级及建设方案的研究,分析发展内河水运与节约土地资源的关系,并通过与其它交通运输方式占用土地资源的对比分析,得出发展内河水运具有占地少、节约土地资源的定量研究结论,为政府支持发展内河水运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为河南省交通厅科技攻关研究项目,曾获得河南省交通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7.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是科技部确定的"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之一,研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高速磁浮交通长大干线适用性研究"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国产化与创新研究"两个课题.由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担,依托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与中国社科院、中科院电工所、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全国20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完成.研究成果已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相似文献   

18.
减少重大活动期间安全保障措施对交通的影响、发现复杂交通系统中的潜在安全风险是国内外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下,开展"冬奥会交通与安保协同管控体系"的研究,以全新的双向视角探索交通系统运行与城市安全保障的协同优化机制,重点解决大范围、异常天气下的城市安全风险感知与评估、应急响应与协同管控等关键技术难题。本文在概述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多源数据融合关键技术与隐患感知体系、区域交通与城市安全的风险动态感知和协同管控、多态化物流在途风险研判及联合应对机制、新兴交通形态应用边界与协同管控、公共安全事件风险协同辨识及管控预案快速生成,为冬奥会及大型活动场景下的交通与安保协同防控水平、风险预测预警和应急指挥能力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上运营成熟的现代化运输方式有五种,就是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及管道运输。世界交通运输网的总长近三千万公里,其中公路有二千万公里,铁路有一百三十万公里,内河水系有五十万公里,具有导航设施的航空线有五百三十万公里,管道有一百多万公里。  相似文献   

20.
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高峰严重拥堵的问题,在网联大数据驱动的新技术环境下,建立数据交互应用体系,规范多模式交通系统设备物联、系统平台互联数据共享。以多源交通大数据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解析刻画动、静态交通场景,建立典型拥堵场景目标导向的靶向治理优化方法体系。打造"感控一体化"的前端多元感知控制设备,升级构建面向非饱和交通动态变化的实时响应控制、面向过饱和交通均衡疏堵的主动调控新技术新系统。构建"端云一体化"智慧交通协同管控体系,研发新一代大数据驱动的城市交通智能网联管控与服务平台。形成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交通动态管控与协同服务理论体系、关键技术、装备系统及标准规范,为全国道路交通管控科技水平提升和出行服务改善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