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8Q5SAC同步荧光猝灭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2-(8-羟基喹啉-5-磺酸-7-偶氮)-1,8-二羟基-3,6-萘二磺酸(8Q5SAC)同步荧光猝灭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在pH=3.32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随着BSA的加入,8Q5SAC的同步荧光峰λex=350.67 nm(Δλ=20 nm)发生猝灭,猝灭程度与BSA的浓度成正比,线性范围为6~24 μg/mL,检测限为63.5 ng/mL.测定方法简单、快速.该法用于合成样品中牛血清白蛋白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用光谱手段研究了在pH=7.4的生理酸度条件下农药氟氰戊菊酯(FC)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albumin,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研究表明,FC浓度的增加会引起BSA342 nm处荧光有规律地猝灭.采用Stern-Vol mer方程分析了猝灭的机理为静态猝灭.计算了热力学参数,由焓变(ΔH0)和熵变(ΔS0)值推断FC与BSA之间主要靠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生成自由能变ΔG0,表明此作用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通过同步荧光和圆二色谱实验证实了结合过程中BSA构象的变化.圆二色谱实验的结果显示了BSA中的α-螺旋结构的损失,说明其微环境及构象均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了阿托伐他汀钙(AC)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AC会使BSA发生荧光猝灭,随着AC浓度的增大,猝灭程度增强.AC对BSA的猝灭作用主要是动态猝灭,并计算得到AC与BSA的结合位点数为1.2.根据热力学方程式得出AC与BSA相互作用的参数,说明AC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4.
以4-氨基安替吡啉与噻吩-2-甲醛为原料合成了4-氨基安替吡啉缩噻吩-2-甲醛(Q1),并通过FTIR、MS、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荧光猝灭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考察了Q1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分析了Q1与BSA的作用机理,根据热力学参数方程计算出相应的ΔH、ΔS和ΔG值,推断两者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并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不同温度下Q1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距离;结合Stern-Volmer方程判断其猝灭过程主要为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5.
以达旦黄为探针,应用荧光及紫外光谱法研究达旦黄(TY)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结合反应,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实验表明:TY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根据Frster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不同温度(16 ,30 ,40 ℃)下的能量转移效率E分别为0.419 6,0.401 9,0.386 5,作用距离r分别为3.05,3.04,3.10 nm.BSA存在猝灭TY的荧光,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测定BSA的方法,线性范围:3×10-7~2×10-5 mol/L,检出限:9.07×10-7 mol/L,相对标准偏差:RSD=1.7%.  相似文献   

6.
光谱法研究加替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与加替沙星的相互作用机制.由荧光光谱可知加替沙星对牛血清白蛋白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求得在17℃和25℃温度下它们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14×107L·mol-1和6.30×106L·mo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46和1.44;用热力学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得到结合反应的相关参数(25℃):△H=53.46 kJ·mol-1,△G=-38.79 kJ·mol-1,△S=49.24 J·K-1·mol-1;并用三维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探讨加替沙星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替沙星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它们间的主要作用力为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7.
荧光法研究氟罗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荧光法研究了氟罗沙星对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现象,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读物计算了氟罗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根据Foester能量传递原理计算出氟罗沙星在牛血清白蛋白上的结合位置,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研究了氟罗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  相似文献   

8.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铜离子(Cu^2+)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作用机制.实验表明:Cu^2+对BSA具有荧光猝灭作用,其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并求出了猝灭常数、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温度下,研究了N,N-双(2-羟基-5-氯苄基)-正丁胺(HN)作用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结果表明:HN可以形成HN-BSA复合物,还可以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进行强烈猝灭,它的荧光猝灭的机理是动态猝灭.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ΔH,ΔG,ΔS等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HN与BSA以1:1结合,其反应主要是熵驱动的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10.
应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Fe3+介导下的香豆素-3-羧酸(CC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确定了Fe3+介导下的CCA对BSA的荧光猝灭过程.在此基础上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热力学参数等,依据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CCA和BSA间的结合距离,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CCA对BSA构象的影响,并讨论了CCA与BSA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CCA对BSA是动态猝灭过程,结合反应主要是熵驱动,主要作用力是疏水力,香豆素-3-羧酸-Fe3+的加入并未使BSA的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磺基水杨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荧光法研究了5磺基水杨酸(SS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SSA可以猝灭BSA的荧光,同时自身的荧光敏化增强,表明两者之间发生了能量转移.能量转移的机理是BSA与SSA结合形成了复合物.SSA在BSA212位色氨酸残基附近的结合数为1,结合常数为6.5×105.疏水力是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基于Forster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SSA与BSA212位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1.55nm.研究了实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在pH4.0~8.0之间,BSASSA复合物基本稳定,离子强度对复合物形成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香豆素-3-羧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香豆素-3-羧酸对BSA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香豆素-3-羧酸与BSA 1∶1结合形成复合物,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分别为3.21×104L·mo L-1,0.974 6(298 K)和2.00×104L·mo L-1,0.949 5(310 K),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同步荧光光谱表明,香豆素-3-羧酸与色氨酸残基发生了作用,从而使其所处的微环境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3.
牛血清白蛋白在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N(Native,pH~7.0),B(Basic,pH~9.0),E(Expanded,pH3.5以下)等几种结构形态.用光谱技术研究了染料甲基红(Methyl red,MR)和BSA的结合机理,研究了MR和BSA在不同pH的三酸缓冲溶液中的结构和构象变化,荧光猝灭方法测得两者在pH3.0,4.9,7.0,9.0溶液中结合常数分别为7.544×105 L/mol,7.594×105 L/mol,4.728×105 L/mol,4.880×105 L/mol;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7.89,0.978 3,3.079,8.865.同步荧光显示MR加入对Tyr残基微环境没有影响,但对Trp残基产生微扰,使其最大发射波长发生蓝移.图5,表1,参20.  相似文献   

14.
邻氯酚红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三苯甲烷类染料邻氯酚红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邻氯酚红能与牛血清白蛋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引起BSA的荧光猝灭,疏水作用是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二者的结合常数为1.2002×106L.mol-1,结合位点数n=1.2586(17℃时),能量转移效率为E=0.3086,染料距色氨酸残基最短距离为r=4.92nm.同时考察了邻氯酚红的加入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血清白蛋白与药物分子之间的作用,对于理解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很重要;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理解药物在体内的运输和代谢过程;对于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以及蛋白质构象变化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与头孢菌素一代、二代和三代代表药物的作用机理,包括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和头孢噻肟.详细讨论了牛血清白蛋白与头孢菌素作用的各种参数,包括猝灭参数、结合参数、热力学参数和作用模式等.推测头孢菌素是通过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结构中Trp 212附近的活性位点相结合而导致荧光猝灭的.  相似文献   

16.
用荧光法和同步荧光法研究了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锕系元素钍(T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结果表明Th与BSA的结合数为1,结合常数为1.70×104.求得Th结合位置与BSA分子212位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0.67nm,发现Th使BSA的Trp残基微环境更加紧缩疏水,而酪氨酸残基微环境则更加外露.经比较发现Th与BSA的结合反应程度和对BSA构象的影响程度远大于稀土离子与BSA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采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研究生物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 Benzoate,E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方式及机理.结果表明,EB可动态猝灭BSA内源荧光;在温度为290 K、300 K、310 K时它们的结合常数(Kb)分别为1.38×103L.mol-1、3.91×103L.mol-1和6.38×104L.mol-1,结合位点分别为0.97、1.02和1.32;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推断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同步荧光光谱研究表明EB对BSA构象未产生影响,其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甲氨蝶呤(MT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HAc-NaAc(pH 3.4)缓冲介质中,MTx能引起BSA的荧光猝灭,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结合常数为5.50×105 L·mol-1,结合位点数为1.此外还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考察了MTX对BSA构象的影响,MTX的加入使得BSA构象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