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硬化的检出率越来越高,2002年以来作者观察了40例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的血脂变化,发现颈动脉硬化者血脂异常比例明显增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对早发现、早诊断老年人颈动脉硬化的意义.方法采用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L5-12MH2纵横切面法,对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老年患者进行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改变的检测.结果①该方法能准确明晰颈动脉不同部位的血流参数;②2/3患者有颈动脉1支或多支血管内膜-中层不同程度增厚,主要部位是颈总动脉分叉部和双侧颈总动脉;2/3以上患者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最易形成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部,其次是颈内动脉.结论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可为预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提供确切依据,并能准确地给予定位和定性,评价其病变程度.故超声是早发现、早诊断老年人颈动脉硬化以及定位、定性的有效手段,将其应用于普查和筛查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硬化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与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应针对易感人群和高危实验室指标进行预防,并给予对因、对症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各级高血压病与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58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进行检查分析,并与209例健康成人对照。结果各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加;各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IMT之间进行比较亦显示出显著性差异;颈动脉IMT随高血压分级增加而逐渐增厚。结论血压增高与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变化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测对于防治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时间序列与系统分析理论对定量超声多普勒血流仪获得的人体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信号进行了分析,AR模型研究表明,正常组与脑动脉硬化患症组的功率谱,模型参数、传递函数极点均有明显区别,研究结果为形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辅助预测诊断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糖尿病动脉硬化的诊断意义,比较颈部动脉斑块好发部位的差异,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8例糖尿病患者及41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观察颈部动脉分叉处斑块形成情况,分析收缩压及糖化血红蛋白对斑块的影响。结果:糖尿病组颈部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大于正常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及与收缩压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正常对照组无名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比例较糖尿病组高,二者差异显著(P<0.05)。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无名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并随年龄及收缩压的增加而加重。无名动脉分叉处与颈总动脉分叉处同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对中老年眼底动脉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高血压对中老年眼底动脉硬化的影响,为开展点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从上海某高校2005年、2006年年龄在45—85岁之间的中老年教职工体检资料,将它们分成5组:正常(对照)、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和高总胆固醇,然后比较它们眼底动脉硬化发病率的差异.2005年和2006年受检中老年教职工的眼底动脉硬化检出率分别为33.35%和32.08%;高血压者的眼底动脉硬化检出率分别为61.86%和54.79%,显著地高于高血糖、高甘油三脂、高总胆固醇者检出者的眼底动脉硬化检出率(P〈0.01),也显著地高于血压正常者和血压偏低者的眼底动脉硬化检出率(P〈0.01);血压偏低者的眼底动脉硬化率最低,分别为9.68%和6.52%.高校防治教职工的动脉硬化,重点是做好中老年教职工高血压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45-59岁中年人BMI和动脉硬化相关指标的测试,分析不同BMI水平的中年人群动脉硬化指标的变化.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样本中筛选300名中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动脉硬化相关指标检测,按照BMI水平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通过动脉硬化检测仪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男、女性中年人群超重组和肥胖组SBP、D...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信阳师院76名中老年知识分于血脂和肝功能普查情况进行了记述、分析和研究,着重讨论了高血脂和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证明了高血脂和动脉硬化是中老年知识分子的常见病、多发病,但也指出了动脉硬化并非中老年知识分子必患之病.  相似文献   

10.
我院采用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脑动脉硬化,取得显著疗效,观察到其对脑动脉硬化症状有显著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英国伦敦圣·乔治医院 E·Ernst 博士在慕尼黑《医药周刊》上著文指出,大蒜头中所含的高活性物质能防治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由石灰质沉积而引起的血管阻塞,会引起诸如心肌梗塞或脑溢血等疾病,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Ernst 强调指出,引起动脉硬化的最重要原因有三个,而大蒜头中所含物质能预防这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动脉硬化检测仪价格昂贵和体积大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和WinCE的便携式动脉硬化无创检测仪,并对该仪器进行了临床评估实验。该仪器以嵌入式系统为硬件平台,通过信号测量电路获取桡动脉和肱动脉脉搏波信号,并将信号送入ARM处理器。根据动脉弹性腔理论和示波法原理,基于LabVIEW for WinCE设计系统软件以实现脉搏波信号分析,并计算出11项动脉硬化评判因子,然后根据这些因子自动评判受试者的动脉硬化程度。临床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能准确评价受试者的动脉硬化程度,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稳定性最大相对标准误差为4.37%,与对照仪器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85(P<0.001)。  相似文献   

13.
取新鲜芹菜根60g,大枣10枚,水煎,吃枣喝汤,可预防动脉硬化。芹菜根加大枣预防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特别是脑动脉硬化,往往导致脑血管意外,造成偏瘫甚至严重地威胁生命。因之早期发现、及时诊断治疗就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了攻克这一“健康杀手”,湖南省首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之一——南华大学动脉硬化学研究团队进行着持之以恒地探索。  相似文献   

16.
王志乔 《科技信息》2009,(14):242-242
传统意义上的人其实是由两个上下、内外、前后反向对称的身体构成的,以颈部为界分别称为颈上人与颈下人。本研究通过定性类比、定量类比和定位类比证实,颈上人与颈下人的解剖结构是一种螺旋对称关系,人体的颈上人与颈下人解剖部件对称率为:91.23%,颈下人大于颈上人,对称中心在颈上人的垂体门静脉与颈下人的肝脏门静脉,对称盲点位于颈上人的内耳,颈上人的身体构造为男、女双性体,颈下人的身体构造为男、女单性体。  相似文献   

17.
通常所说的动脉硬化,实际是指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其实只是广义动脉硬化的一种常见而又最重要的类型,动脉粥样硬化是不同动脉血管病理学改变的统称,依据所患血管的不同有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等粥样硬化,依据累及部位不同有脑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是建立家兔高血压性视网膜动脉硬化的眼底模型。方法为利用双肾动脉不全狭窄术复制家兔肾型高血压模型,定期检测兔耳动脉血压;动态观察眼底动脉硬化及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的眼底血管改变。结果:高血压模型组比正常组血压明显升高,眼底动脉硬化形成,伴有渗出和视乳头水肿;光镜下显示视网膜血管玻璃样变性,电镜下显示内皮细胞空泡形成。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量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踝臂血压指数(ABI),比较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不同降压方案时动脉硬化程度及外周血管病变方面的差异,选择优化降压方案应用于临床工作。选择于2017年1月就诊于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的60岁及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206名患者纳入研究,以编号进行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标准对照组(104人):血压值控制在131~150/<90 mmHg,干预研究组(102人):血压值控制在110~130/<90 mmHg,于1年时行动脉硬化监测(baPWV及ABI),比较动脉硬化程度及外周血管病变的差异,探讨降压方案不同时,动脉硬化程度及外周血管病变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中,与标准对照组比较,干预研究组患者baPWV显著降低,将ABI<0.9作为诊断外周血管病变的标准时,标准对照组发生率与干预研究组发生率差别,干预研究组在外周病变发生率显著降低。在延缓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及减少外周血管病变发生中,干预研究组降压方案较标准对照组降压方案可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颈部烧伤在临床较常见,由于颈前皮肤菲薄,易遭毁损,烧伤后易形成瘢痕组织,并且颈前为一柔软的凹陷面,即使轻微的瘢痕,也可以发生挛缩.并且此部位瘢痕组织常坚硬厚实,与深部组织严重粘连.影响颈部活动及美观.本文通过对8例颈前烧伤后瘢痕挛缩,颌颈粘连的病例分别进行瘢痕切除、中厚皮移植、胸三角皮瓣转移、颈肩皮瓣转移、锁骨前胸皮瓣转移等方法治疗.认为颈肩瓣,锁骨前胸皮瓣转移治疗颈前烧伤颌颈粘连有良好的疗效,美观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